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同在一个公司里的张小姐和王小姐素来不和. 有一天,张小姐忍无可忍地对另一个同事李先生说:"你去告诉王小姐,我真受不了她了.请她改改她的坏脾气.否则没有人会愿意理她的!"  相似文献   

2.
采访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海洋环境专家徐洵教授,恐怕是一件挺难的事.一是她科研工作繁忙,难以抽出时间与记者"闲聊";二是她不愿意让媒体过多为自己"歌功颂德".就这2个原因,徐教授曾谢绝包括一些中央级在内的新闻单位采访.  相似文献   

3.
她酷爱戏剧,可是在报考戏剧学院受挫之后,却阴差阳错地当上空姐.一次偶然的机会,她邂逅了"白马王子"普京,婚后他们先后生育了2个千金.随着普京入主克里姆林宫,她身不由己地被推上了第一夫人的位置.虽然早在中学时代她便扮演过众多角色,可是眼下这个"角色"却最让她感到头疼.2004年1月12日,俄罗斯<真理报>对一直以来保持低调的俄罗斯第一夫人--柳德米拉·普京进行了全面曝光.  相似文献   

4.
阿超 《知识窗》2005,(2):40
人际"黑哨"--职场"暗礁" 案例经过几年奋斗,赵晓雨已升任公司市场部主管,本以为凭借一定的工作经验和专业水平,能在新部门里有一番作为,可是没过3个月,她便发觉事情没有她想的那么简单.部门里同事间的关系复杂而微妙,有人结成小团体,不服从她的管理.处理问题她喜欢就事论事,虽然没有偏袒或打击过任何人,但也遇到一些非议.年终考核,她在部门中分数最低.为此,赵晓雨非常失望,甚至有些心灰意冷.  相似文献   

5.
明确提出"编辑学者化"一词系指现任的编辑加强科技期刊所涉及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研究,并最终成为某一学科专家.目前科技期刊"学者编辑化"存在诸多困难,而科技期刊的年轻编辑多为具备学科专业背景的研究生,笔者以为,"编辑学者化化"比"学者编辑化"的操作性更强.这些本身具有专业知识背景的青年科技期刊编辑可继续加强专业学习和科研实践,并注重科研成果的发表,具备学者化的潜力;同时可以以"学者编辑化"为辅,聘请愿意为期刊发展服务的中青年专家学者,为科技期刊学术质量把关,两者相得益彰,互为补充.  相似文献   

6.
一位曾经找不到人生意义的哲学学士,一个偶然的机会与"机器翻译技术"结下了不解之缘,她曾被视为"中国的比尔·盖茨",继而,她感受到来自多方的压力,她深知要破除技术领域里的传统思维定势,就只有做出富有说服力的产品,可是一个最大的问题:谁来投资?她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份"遗嘱".  相似文献   

7.
"假药"也能斗病魔家住纽约的乔安娜,最近竟然被医生用"假药"把困扰她5个月之久的失眠症治好了。她对媒体记者讲述了这样一段真实的经历。在治病之初,医生给她开了一小瓶药,说是效果很好。告诉她只要每天睡觉前1小时吃一  相似文献   

8.
陈志强 《学会》2002,(7):36-36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赵玉芬向大会提交了"建设海峡化学生物科技带"的提案,其新颖见解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在风景旖人的厦门大学校园内,记者采访了赵玉芬院士.赵院士端庄秀丽、热情大方.从清华大学调到厦门大学工作才两年时间,谈起大学却已是那样的熟悉,科研工作更是如鱼得水.作为台湾清华的毕业生,她盼望着海峡两岸能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加强科研项目的合作与开发.  相似文献   

9.
现代生物科技的发展为人类文明进步带来新福利的同时,其"双刃剑"的负效应逐渐显现出来,且直接指向了人类自身。如何从技术哲学的视角看待认识这一新问题,需从现代生物科技安全概念和特征入手,列举现代生物科技安全问题的种种表现,分析现代生物科技安全问题的根源,并提出防范现代生物科技安全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陈赫是一名护士,却有一手按摩的功夫.一次,报上一篇<婴儿按摩有"钱"途>的文章让她大感兴趣.自己退休在家闷得发慌,不妨再度"上岗"从事婴儿按摩服务工作.何况这个项目既投资甚少,又有广阔市场.一间光线良好的房子,一张保暖床(约5000元),干毛巾、尿布,优质润肤油等保健护肤品,加上空调等,所有设备的投资不会超过1万元.  相似文献   

11.
齐书春 《知识窗》2006,(4):26-27
2004年,南非美女查理兹·塞隆凭借<女魔头>一片夺得奥斯卡影后的桂冠.今年她又因主演<决不让步>而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的提名,并且成为今年夺冠最为热门的人物.塞隆的美丽天然本色,拥有一种与众不同的非凡气质,被好莱坞甚至冠以"维纳斯"的美誉.在好莱坞那个纷扰的花花世界里,她始终坚持着自己的原则,忠于自己的内心,获得自己点点滴滴的成功.  相似文献   

12.
1846年1月15日这天傍晚,家住法国诺曼底地区布维尼村的14岁女孩儿安吉丽卡正和她的三个女伴围坐在一张木桌前缝制绢丝手套,这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只见安吉丽卡和她的几位同伴手中的绢丝手套像是突然长了翅膀,一下子从几位女孩儿的手中"飞"了起来.  相似文献   

13.
李开复的女儿曾经很害羞,在学校不敢举手发言.李开复就用自己在比尔·盖茨面前发言的例子鼓励她勇于发言.李开复的女儿虽然同意试一试,但还是认为只有在适当的时候、有最好的意见时,才愿意发言.李开复让女儿摒弃了"有最好的意见"这样一个主观评价标准,和她一起制订了一个实际的目标:每天举一次手,如果坚持一个月就有奖励,然后再慢慢增加举手的次数.  相似文献   

14.
郭絮文 《知识窗》2006,(2):22-22
英国8岁女孩阿丽克斯·麦克米兰一年前得了一种名为"睡美人症"的罕见疾病:一夜之间,她的身体突然从颈部以下神秘地瘫痪,仿佛全身的肢体陷入"沉睡"一般.医生称患上这种怪病的概率大约只有10亿分之一,而病因至今是个谜.  相似文献   

15.
李忠 《知识窗》2004,(10):12-13
唐代乐妓薛涛才情丰沛,艳丽动人,<全唐诗>上载有关于她的一段介绍:"(薛涛)字洪度,本长安良家女,随父宦游,流落蜀中,遂入乐籍.辩慧工诗,有林下风致." 薛涛大约生于大历五年(公元770年),及笄之年已辩慧知诗,兼擅书法.八九岁时,父亲手指庭院中一株梧桐起句:"庭院一古桐,耸干入云中."她应口而答:"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此话后来变为谶语,待父亲病故,举目无亲,联句中的"枝叶"竟然成为她沦落风尘的写照.  相似文献   

16.
韩吉辰 《知识窗》2005,(5):50-51
"催眠咒语"?你一定听说过吧.古典神话舞剧"睡美人"中,只要巫师或巫婆念一种神秘的"催眠咒语",整个王宫(包括公主和她的仆人、卫士以及宠物猫、狗、鸟……)都马上进入深深的睡眠之中.电影<哈里·波特>中,也出现了这种威力无比的"催眠咒语"……还有许多古代神话中,都有这种神奇的"催眠咒语"发挥着作用.  相似文献   

17.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博学多识,工诗能文,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她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词发展理论,影响深远;她的词展现了她的生命历程和情感历程,语言的质朴和表现手法的精湛奠定了一代女词人在我国文坛的崇高地位.  相似文献   

18.
"相貌失认症"所为何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欣欣 《知识窗》2004,(3):26
"相貌失认症"是1892年由德国医生维尔布兰特首先发现的一种病.患者是位43岁的妇女,在一次脑血栓病发作之后,竟连亲朋好友也认不出,只能依据声音来识别熟人.但她的视力却是正常的,能够看懂文字,能够正确地认识复杂的图形和颜色.在此之后,类似的病例又发现了多起.  相似文献   

19.
"她经济",即以女性视角确定消费群体的经济.随着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和经济实力的增长,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注重女性消费心理,推出更适合女性消费的产品.影视业为了适应"她经济"潮流,也纷纷推出以女主人公为核心继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大女主剧"或"大女主电影",代表作品有国内的《甄嬛传》《芈月传》等古装宫廷剧和国外的《神奇女侠》《惊奇队长》等女英雄电影.与传统男性角色占主导地位的影视作品不同,这些作品侧重于描绘女性的成长和力量,从而更受到广大女性观众的喜爱.作为美国著名动画电影制造商,迪士尼抓住这一市场,近年来不断推出"大女主"动画及真人电影,2020年的《花木兰》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20.
张祖 《知识窗》2002,(5):16-17
1987年,瑞士一则"男人大脑女人身"的新闻轰动世界:瑞士街头发生车祸,一男一女身受重伤,被送往医院急救.男子是银行职员,他的内脏和四肢已全部损坏,只有大脑器官尚可通过手术移植到别处.女子是一位芭蕾舞演员,她处于大脑死亡状态.鉴于此,医生们经过深思熟虑后,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方案,将男子的大脑移植到女子的头颅中去.医生将细如蛛丝的神经纤维一根一根连接起来,手术的精细,可谓举世无双.医生们将古老的"改头换面"科幻变成了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