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陶渊明是中国古代著名诗人,历来对他的评论较多,争议也较大。到底应该如何评价陶渊明,是涉及中国文学史研究与批判地继承文学遗产的一个重要问题。鲁迅对陶渊明的评述,为我们正确地评价古代复杂而又著名的作家,作出了榜样。  相似文献   

2.
从1917年的《文学改良刍议》到30年代的文学史自述《中国新文学运动小史》,胡适关于文学革命的态度有一个转变。胡适在分析五四新文学发生原因的时候,和陈独秀的意见产生了分歧。胡适在他的文学史自述中,淡化了文学革命中“人的文学”这一命题的意义,淡化了近代的白话运动,从而突出了自己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胡适的文学史自述是“戏台里喝采”,作为一种文学史叙述策略,影响了后来的新文学史写作。  相似文献   

3.
论文主要论述了建国之后对于之前文学革命叙述的批判与重构,包括重构的历史背景、政治因素以及同一时期不同文学史在叙述文学革命方面的共性与差异,文学史写作者的思想嬗变等,以窥20世纪50年代文学史写作的困境。  相似文献   

4.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一流作家,自然美、真率美和旷达美是其诗文美学特征的主要方面。陶渊明美学思想的主要源头在道家,老庄的自然观、求真贵真思想和天地赋命的旷达情怀对陶渊明产生直接影响,而陶渊明的诗文创作则实践了道家的美学思想并将其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5.
陶渊明其人其文之所以在后世能够获得比生前更高的地位,不在其诗文的华丽上,而在其人生境界明显高出了魏晋时代绝大多数其他作家.陶渊明生平活动与作品中所体现出的率真本性、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归隐情趣,达到了人生境界真善美的高度统一.由于陶渊明的人格与作品曾对中国文学史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因此,解读陶渊明人生境界中的真善美,对于中国文学史的研究是大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回顾和评述了“五·四”前后和新时期以来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方法论两次转型发展的历程 ;建国后文学批评方法论演变为大一统的僵化的政治批评的教训 ;西方文艺思潮及对我国当代文学批评方法论的影响。指出在我国当前的文学批评中 ,要坚持继承传统 ,借鉴外来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  相似文献   

7.
"传统"和"新质"融于一体,是评价一部文学史著的基本价值标准。历来文坛时见对单篇作品的评价,鲜有较系统的客家文学史著述。《客家文学史纲》就其文学史观、文学史体例等,均是"传统"的,与已有的"传统"文学史文脉维系相融,就其文学史内容而言如对客家文学的界定、文学地理学的考察视角、客家文化与文学关系的认识及对历代客家作家作品的评述与考辨、闽粤赣台客家文学的比较研究等,又是有"新质"的,为中国文学史撰著史增添了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8.
60年代中期,陈翔鹤的历史小说受到批判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对陶渊明的评价,借古讽今,嵇康的叛逆精神,历史背景.他的历史小说因为坚持个性化的历史叙述,偏离了主流文学的要求而受到批判,这种政治化的批评给当时的文学创作带来了十分有害的影响.虽然他的个性化创作受到过批评,但在文学史上仍有着深远的意义和影响,不仅推动了当时历史小说创作的小高潮,而且其创作方法对后来的新历史小说创作都有很大的启发性.  相似文献   

9.
文学史是作者、作品、读者的三位一体,批评家与文学史家只是占少数比例的、专业的读者群,作者本身同样需要阅读作品,忽视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算是健全的文学史。但是在对中国当代文学(一般是指称1949年以来的大陆文学)的批评与研究中,因袭了传统的文学史观念,一直偏重对思潮演变的审视和对作家作品的解读,即将文学史理解成了作家作品的罗列史,忽略了文学的功能史与作用史,忽略了文学是作家、作品和读者三者共同创造的产物,忽略了读者(包括批评家、学者、翻译家、编辑、文艺记者、文艺官员等专业读者)在文学史上的功绩。通过考察传媒文化对当代文学的深层影响,从传播接受的角度重建中国当代文学史,探寻文学的传播接受对文学的外部环境的重塑以及对文学的内部规律的渗透。  相似文献   

10.
该文从韩愈对中华文化史贡献的角度切入,从继承旧传统,创立新儒学;文学革命与文体创新;重视教育,亲身从事教育,在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结合上卓有建树等方面,论述了韩愈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1.
陶渊明诗文“序”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和价值。本文对其诗文“序”在善叙事理、读解正文和佐证校勘等方面的作用进行了阐释,同时,其诗文“序”是绝妙小诗美文,在文学史上应占有一席之地也加以论述。重点对其诗文“序”表述的文学观念进行了多层次的历史和理论探讨,揭示了其文学观念的时代意义。特别指出其诗文“序”表述的文学观念对于全面研究陶渊明尤其是创作倾向、审美意识和生活思想等有着特殊价值。并为陶渊明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代社会思潮应界定为改革思潮。该思潮的发展表现为三个阶段 ,各阶段均有特定的内容倾向 ,同时也有相应的实践努力。这些均给其时文学以直接而巨大影响 ,并通过一定的文学思潮体现出来。鸦片战争至洋务运动时期的启蒙思潮导致改革文学思潮。龚自珍诗文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倾向及魏源的诗文是这一思潮的具体表现 ,而林则徐、张维屏在倡行改革的同时所写的抨击现实、反映民生疾苦、倡导改革的诗歌是其羽翼。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前的改良思潮导致改良文学思潮。梁启超、夏曾佑、谭嗣同的文学思想和理论与诗文创作以及黄遵宪、蒋智由、丘逢甲诸人的“诗界革命” ,还有小说杂志的大量出现 ,都是这一思潮的产物。辛亥革命时期的革命思潮导致的文学思潮分两个小段落。第一段落主要体现为对既往理论的继承和小说等方面较大的创作成就 ,而“新文化运动”阶段则出现了对文学革命理论的张扬和以胡适白话诗、陈独秀白话文、鲁迅白话小说为代表的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13.
宋词中的陶渊明意象宋词中有三种情况:直接用到陶渊明形象的本事意象、化用陶渊明诗文的话语意象和由陶渊明演生而采的文化意象,又可以分为归隐、饮酒、赏菊等三个主意象群。宋词中陶渊明意象的运用既与宋人对陶渊明的接受有关.也与词体观念的演变有关。词人在用到陶渊明意象时,或单用,或合用,有继承,有改造,丰富了宋词的艺术表现力。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鲁迅的一个文学史论断为出发点,通过新文学作家对传统文化所持态度、新文学作家文学观念的变化以及新文学作家的创作实践等三个问题的阐述,指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外来文化的影响是新文学作家自觉追求的,而传统文化的影响则是自然形成的。而且,随着文学革命的不断深入和新文学作家的渐趋成熟,传统文化中的进步因素对作家的创作和新文学的发展,日益起到了不可忽略的、巨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袁行霈先生治学,博采众长,独辟蹊径,致力于学术的代际传承和文明的国际传播,用力领域涉及中国诗歌艺术研究、陶渊明研究、中国文学史研究、国学研究、为师之道、诗文书法创作.本文论述其中国文学研究部分的方法及成就:即诗歌艺术研究的纵横贯通:关于陶渊明的文献考辨与跨学科研究;以文学为本位的、多侧面透视与立体阐述的文学史研究,以及"三古七段双视角"的文学史分期主张.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中国文学的抒情特性及抒情传统为理论背景,简略探讨了音乐与诗歌关系的古今演变;同时在宏观叙述下,聚焦于现代文学史中的早期新诗集——俞平伯的《冬夜》,着力分析俞平伯新诗创作及其诗学观点中所体现出的对传统的继承与阐述。  相似文献   

17.
对陶渊明诗文的研究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奇特现象。他的诗文备受后人的推崇,关于这一问题前人早有论述,现就这种现象形成的原因基本抛开他的诗歌作品本身所取得的成就进行讨论。他的诗文之所以影响如此之大,除了陶渊明的人格魅力对后世的影响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其隐士形象首先被中国传统文人接受和他所追求的理想生活方式为中国传统文人提供了一种典范的生活方式,为他们构建了一个精神的家园和灵魂的归宿,有了他们的首先接受才使得陶渊明诗文备受后人推崇  相似文献   

18.
(一)陶渊明逝世后,历代论陶者对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曾从不同角度,发表过许多意见。倘把这些意见加以概括和分类,对正确评价陶渊明在文学史上应享有的地位,是十分必要的。唐之前,对陶渊明在文学史上地位的评价并不高。在他生活的晋末宋初,以及他死后的  相似文献   

19.
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时代所需要的历史叙述与文学观念,成为学术的基本权力,20世纪中国文学已经走完了它的全程,并完整地展现在我们的记忆和案头。纵览20世纪中国社会思潮的史学进程:从“人文主义精神”到“社会主义思潮”,再向世界末“现代主义理论”的嬗变演进,决定20世纪中国文学思潮的整体走向,传统的“现,当代文学史”的分期理论与编史叙述的本质缺陷,清晰地暴露出来,从而有力地支撑着“20世纪中国文学”编史叙述的基本构想。  相似文献   

20.
陶渊明与道家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渊明是中国古代大诗人中一位富有思想深度的作家。就其基本思想而言,传统的观点主要有两种道家说和儒家说。陶渊明出仕、隐居、躬耕、读书、作诗的生活历程、具体诗文作品以及陶渊明思想、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的综合分析说明,无论是人生态度、生活方式,还是诗文创作,审美情绪,道家思想对陶渊明更带有根本性的影响,陶渊明的任与隐都不类于儒家而近于道家,老庄哲学是陶渊明思想的核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