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按照袁枚的“破卷取神”法通读耿红卫的《语文教育新论》(长江出版社2007年出版),我感悟这本著作的灵魂就是“语文教育新理念”。作者认定:“教育理念是人们对‘教育是什么’和‘教育应该是什么’的一种内在统一的理性认识,是对教育所作的实然判断和应然判断的有机统一”;“语文教育理念是指教育主体对未来的语文教育发展的一种理想期待,是教育主体对语文教育的‘应然状态’的判定及认可,注重语文教育目标的达成度和育人的价值。”笔者作为从教语文半世纪的老兵,  相似文献   

2.
“以人为本,发展个性”,是语文教学发展的方向。语文新大纲要求教师要“努力形成教学个性”。在高中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中,增加了“注意培养创新精神”的内容;在教学目的中,增加了“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康人格”等要求。可见,语文教学要注重个性化,要注重培养有创新精神的学生。个性化的语文教学是语文教改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对语文教学提出的要求。本文试图探讨个性化的语文教学艺术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意义及作用。  相似文献   

3.
“大语文”教育是指在“大教育”思想指导下,拓展语文教育外延,深化语文教学内容,拓宽语文教育渠道,优化语文教育合力,注重“面向全体”、“全面提高”的语文教育。下面谈谈对“大语文”教育的浅显认识。  相似文献   

4.
《柳州师专学报》2015,(5):94-97
语文教育既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高校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路径。高校语文教育要立足"语文本体"教学,凸显"教育本体"理念,注重学生培养思想道德素质、语文专业知识素养、教师教育职业技能、审美判断能力等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论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来世界的竞争,主要是人的素质的竞争,在人的各种素质中,最基本的是心理素质。著名语文教育专家于漪精辟地概括了语文学习与人的健康发展的关系:“学语文就是学做人,伴随语言文字的读、写、听、说训练,渗透着认知教育、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新的语文教育观认为,语文学科教育的因素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品质和心理素质教育;其次是传授学生语文知识;再次是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人的心理素质不是天生的,是在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来的。  相似文献   

6.
传统语文教育以功利为主,片面强调语文的工具性,而忽视其人文性,致使学生的主体性意识丧失,人文精神匮乏。而以为人本,注重人文精神是新时代语文教育的必然要求。本文主张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思想道德素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几个方面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亦以此阐明以人为本的新型语文教育观。  相似文献   

7.
庞慧 《新疆教育》2013,(9):58-58
高中语文审美教育是培养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以提高语文教育盾量。  相似文献   

8.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创新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实施创新教育,需要我们把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即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但要重视字词句篇的训练和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健全创新人格。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紧紧围绕“活”这个中心,给学生营造一个活跃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萌芽。开展开放性教学,在活泼生动的语文课外活动中进行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首次提出“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意在改变过去禁锢学生灵性、束缚学生发展的教育方式,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注重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突出学生的自主性,使他们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探索和研究的实践过程中来,进而构建以人的素养形成为核心的语文教育新模型。  相似文献   

10.
为了促进新时期教育报刊的健康发展,探讨教育报刊对语文教育发展的重要作用,为学校发展提供先进的教育理念与信息,为培养适应新课程改革与发展的新型骨干教师提供广阔的空间,同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与国家教育报刊的交流,由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主办的首届“新时期教育报刊与语文教育发展交流研讨会”,于2005年底在海口市成功召开。来自全国各省市的数十家教育机构、报刊社及语文专家、骨干教师、校长等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