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呼格吉勒图案(简称呼格案)再审,汤计“走红”了,微信朋友圈不断被“新华社记者汤计”刷屏.他是我的部门主任,也是我的老师,近十年的相处,我觉得他的“走红”是“实至名归”. 和今天一些记者相比,汤计显得有些“老派”:嫉恶如仇,惩恶毫不手软;而又时刻不忘扬善,歌颂美好.他为今天如何当记者,树立了典范.  相似文献   

2.
笔者在内参编辑工作中感到,怎样把公开报道与内参报道融为一体,是动员大家写内参。拓宽内参报道领域,提高内参参考价值极需研究的一个课题。在此,本人结合工作实践谈一谈内参与公开报道的三个关系。一、内外同步,全面反映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一切事物都存在矛盾着的两个方面。记者住采访、总结某项工作成就时,往往会听到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反映,如制度不配套、优惠政策不到位、资金紧缺等,有时还可能发现“大好形势”背后的问题;在采访先进人物时,会听他述说一些苦恼,如不被理解、生活困难、媒体报道失真,等等。在这种情况下,  相似文献   

3.
他,正而八经科班出身,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留下5个寒暑后,来到新华社。他,作为新闻工作者,与同学相比,缺少轰动的大作,却在编辑工作中付出了更多的艰辛。他就是在新华社内参报道岗位上辛勤耕耘二十多年的张述忱同志。张述忱1964年被分配到新华社国内部,1969年到国内部的一个编辑室从事内参报道工作,1972年任编辑室副主任,继而主任、主编,1989年任国内部副主任,分管内参报  相似文献   

4.
汤计 《中国记者》2015,(2):12-15
1月22日,在新华社党组专门召开的汤计同志记功表彰暨报告会上,汤计同志深情满怀,他说:"社党组给我这个新华社的老记者荣记一等功并给予重奖,这是对一个记者职业生涯的最大肯定,也使我为有幸成为‘新华社记者’而骄傲和自豪。虽然今天接受颁奖的主角是我,但我以为这个奖项是颁给所有新华人的。正是有了新华人的团队精神、职责担当、爱岗敬业……我们才能无愧于党中央的重托,才能无愧于人民群众的期待"!本刊特摘要刊发汤计同志在会上所做报告,以便于同行间的交流、思考。  相似文献   

5.
2015年1月",呼格吉勒图再审被判无罪"在北京被评为"2014年中国新闻法治十大影响力事件"之一。而推动冤案得以昭雪的新华社记者汤计从幕后走向台前,他以"人民至上"的情怀引发了新闻界关于如何当好记者的思考,笔者的感受是:新闻工作者要把"人民"记在心中。  相似文献   

6.
内参,简言之,即是不公开(或者当前不易公开)报道,专供中央、自治区领导和相关部门内部参阅的"新闻"、"信息"。很显然,带有机密性质的"内参"与公开报道的新闻是有很大不同的。这种区别除了"内参"需要保密之外,它还对问题的解决带有较强的督促性。  相似文献   

7.
党报的内参报道是专为各级党政领导提供不宜公开见报的内部信息。作为新闻报道的一种形式,党报记者不仅要重视内参报道,还应把写好内参报道作为自己的一项看家本领。2002年以来,我在《辽报内参》上先后刊发50余篇文章,其中有10余篇被人民日报《情况汇编》、新华社《内部参考》转发,有8篇被中央、省主要领导批示。在此,我谈谈自己写内参报道的体会,与同行交流共勉。  相似文献   

8.
甘露 《东南传播》2014,(4):134-135
"李某某案"自2013年2月初被报道以来,由于涉事人特殊的家庭背景和性侵案的特殊性质,持续成为新闻中的热点事件。案件相关情况及家庭情况被各方媒体翻了个底朝天,纵观报道的整个过程,媒体在进行新闻报道和舆论监督时,已经明显出现了媒介伦理的失范现象。热点新闻更需要理性报道,媒体在报道过程中的舆论定位、报道内容、报道角度需要自我审视。本文以"李某某案"为例,分析报道中媒体伦理失范行为的表现,以期对热点新闻的报道中如何坚持理性报道这一问题进行反思和总结。  相似文献   

9.
最近,媒体持续报道了"王帅案"、"吴保全案"、"邓永固案"等多起群众网上发帖、批评国家机关及国家工作人员违法、滥权,被司法机关以诽谤治罪进行追诉的案例.之前,已有媒体披露了"稷山文案"、"彭水诗案"、"朱文娜案"(又称"西丰警察抓记者案")以及引发该案的"赵俊萍短信诽谤案"等多例"诽官案",媒体未公开披露的类似案件还有很多.  相似文献   

10.
内参是我国新闻队伍中的一支特殊"兵种"。报纸上的公开报道,被认为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单独出版的内参,则被看作是党和政府的"耳目",作为下情上达的"武器",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依据。没有公开报道,不成其为党报;没有内参,党报的功能是不健全的。近两年,《咸宁日报》充分发挥内参的"耳目"作用,紧紧围绕中央和咸宁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密切关注涉及国计民生及社会发展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侯同祥 《青年记者》2007,(20):57-57
主流新闻媒体的内参报道历来具有"党和政府耳目"的作用,这项作用甚至可以与它们的"喉舌"作用相提并论。强化内参报道在舆论监督中的作用,是摆在新闻媒体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秦超 《军事记者》2008,(11):27-29
书生报国手中笔,铁骨柔情担道义。 当记者编辑,他力求站在时代潮头放歌,采编了数万篇各类题材的新闻稿件,有数百篇内参或公开报道被中央领导批示。  相似文献   

13.
2014年周永康落马,成为各媒体报道的热点。党媒、都市报等都进行了不同角度、层次的报道,相比于党媒的"恪守口径,保持队形",地方都市报的"低调跟随",财新网报道《周永康的红与黑》打破常规,以专题的方式报道周案的始末,被业内称为周案报道中的"黑马"。本文选取该篇报道,从叙事方式、消息来源几方面进行分析,试图剖析一篇成功的反腐新闻该如何展开。  相似文献   

14.
2014年周永康落马,成为各媒体报道的热点。党媒、都市报等都进行了不同角度、层次的报道,相比于党媒的"恪守口径,保持队形",地方都市报的"低调跟随",财新网报道《周永康的红与黑》打破常规,以专题的方式报道周案的始末,被业内称为周案报道中的"黑马"。本文选取该篇报道,从叙事方式、消息来源几方面进行分析,试图剖析一篇成功的反腐新闻该如何展开。  相似文献   

15.
内参是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参与公开报道都是事实报道,不同的是公开报道是给大家看的,内参只是给各级领导看。公开报道和内参是党报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有位新闻先辈说,没有公开报道,不成其为党报;没有内参,党报的功能是不健全的。内参报道如此重要,我们是怎样组织采写内参报道的呢?  相似文献   

16.
杨乃武案(以下简称"杨案"),俗称杨乃武与小白菜案,是历史上著名的冤案,曾被一些书籍列入"清代四大奇案"、"历朝十大冤案".和历朝的其他冤案不同,杨案发生在已经有了近代报纸的晚清,故曾被报纸广泛报道,对案件的进程和结局产生过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今年以来,我自己或与他人合作,先后采发内参稿3篇。《陕西商洛地区40万灾民缺粮》(《国内动态清样》3月18日644期采用)得到李鹏总理的批示;《冬春连旱灾情严重,柞水10万人缺粮》(陕西日报《要情反映》5月22日25期采用)人民日报《情况汇编》转发,省委领导作了批示;《令人深思的“豆芽案”始末》被《内参选编》4月12日第14期以黑体标题刊用。这些内参稿件,对于解决问题,推动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通讯员要有强烈的事业心,敢于写内参。我当通讯员多年,为各报刊社写了不少稿子,但过去从未写过内参稿或批评性报道。今年,新华社陕西分社对特约通讯员明确提出了写内参稿的要求。如何办呢?不写完不成任务,写的话又有  相似文献   

18.
内参报道是实行新闻监督的 有力工具,是党的工作的瞭望哨 内参报道和新闻舆论监督具有天然的联系。这是由内参报道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 内参报道除了具有新闻的本质特征即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之外,还具备公开报道所不同的鲜明特点。 (一)从传播方式看,内参报道具有非公开性的特点。 (二)从传播渠道看,内参报道是通过专门的机要途径来实现的,客观上具有非泄密性的特点。 (三)从读者对象看,内参报道主要是供党政领导干部参阅的,随着密级的增加。内参报道的份数逐渐减少,因而,内参报道具有参考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提高内参工作的质量和水平,重要的是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改进创新.从当前形势看,内参报道应把握好"三新".  相似文献   

20.
河南一家新闻媒体的负责人在复旦大学演讲时,特别提到了发生在郑州的张金柱案件.他全面回顾了这一案件发生之后,新闻媒体与办案机关之间的博弃过程.颇堪玩味的是,这个被学术界称为"新闻审判"的案件,最先报道的新闻媒体负责人在看到判决之后,却在第一时间以个人名义撰写内参,上书司法机关请求改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