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尊师重教”和“择师而教”共同构成的中国古代教育机制蕴涵着教师资格制度思想的雏形,西方近代国家的具体历史背景促成了现代意义上教师资格制度的诞生,而现代教师专业化理论则促使教师资格制度得到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古代和现代汉语中,表达"教师"含义的词汇很多,如师氏、保氏、师、师儒、师傅、先生、夫子、老师、博士、教授、助教、教谕、西席、讲师、教习、教员等等。但现代汉语的通称"教师"一词,却成型确定较晚,经历了从"师氏"到"教师"的漫长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3.
判断句是汉语中常见的一种句型,从上古到近现代,判断句的表现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个漫长的演变过程中,近代是一个引人注目的关键时期,因为这一时期是从古代到现代的过渡期,一些语法现象都得到了发展,判断句正是其中之一。所以,了解判断句在近代的发展,有助于对古代和现代的判断句式的发展、演变有个明确的脉络,从而对判断句也有个全面详细的认知。  相似文献   

4.
对日本古代的大陆移民的研究,不能回避对其称谓变迁的探讨。在其称谓从“归化人” 到“渡来人”、从“华侨(侨人)”到“大陆移民”不断演变中,“大陆移民”这一称谓最符合史实,该称谓的变迁反映了中日两国研究日本古代的大陆移民的定向历程。  相似文献   

5.
人们的正确认识总是在实践中由感性到理性、由初级向高级一步步发展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2002年审查通过)历史教材分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现代史》上、下册,《世界近代现代史》上、下册,这五本教材都是按章节体编写,每章有二到八节不等,整个课文按社会形态演变、历史发展阶段和历史发展规律安排,有些一章就是一个阶段的历史,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了中国近代图书馆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西学东渐和中国社会近代化的发展促使中国近代图书馆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并指出中国古代藏书楼文化到近代图书馆文化发展的演变,实际上是一种由私有垄断文化向阶级专享文化、服务大众文化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教师资格制度:昨天、今天、明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尊师重教”和“择师而教”共同构成的中国古代教育机制蕴涵着教师资格制度思想的雏形,西方近代国家的具体历史背景促成了现代意义上教师资格制度的诞生,而现代教师专业化理论则促使教师资格制度得到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我国教师教学技术的演变从古至今经历了儒学时代的坐而论道式的言语技术,到粉笔黑板加教材的近代技术,并从西方发达国家引入了现代电化教育技术,如今步入了网络泛在学习时代。梳理这样的历史演变可以分析技术变迁给教育要素带来的变化,也可以看到技术依然无法取代教育中的情感与价值要素。  相似文献   

9.
随着近代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的变化,近代中国思想经历了由“蔑夷”到“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演变,思想的变化在推进中国从古代到近代的转变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当今社会,我们研究近代中国思想变化轨迹对于当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进化论从它产生那天起,就对心理学发生作用,这种影响从古代、近代到现代一直延续着。本文拟从进化论历史演变过程入手,重点阐述进化论对西方近现代心理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对日本古代的大陆移民的研究,不能回避对其称谓变迁的探讨。在其称谓从“归化人”到“渡来人”、从“华侨(侨人)”到“大陆移民”不断演变中,“大陆移民”这一称谓最符合史实,该称谓的变迁反映了中日两国研究日本古代的大陆移民的定向历程。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博物”观念及其相关工具书具有鲜明的人文特征,反映了中国传统的知识结构和分类体系。西方学科分类意义的博物学概念在近代传入中国,据此,中国编辑出版了新式博物学教科书和辞书。考察中国博物观念及其工具书从古代到近代的演变,比较中西知识结构和分类体系的不同,具有多方面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3.
2003年我国各省的高考,涉及到历史学科的试卷主要有三种类型:文科综合卷、文理综合卷和历史学科卷。其中,各种类型的试卷又有新课程版和旧课程版两种形式,其考试内容也分成新课程版和旧课程版两种。除文理综合卷只考高中必修内容《中国近代现代史》以外,文科综合卷和历史学科卷既考必修内容《中国近代现代史》,也考选修内容《中国古代史》和《世界近代现代史》。一、新课程版考试内容的变动与现行高中历史教材《中国古代史》(试验修订本·选修)、《中国近代现代史》(试验修订本·必修)和《世界近代现代史》(试验修订本·选修…  相似文献   

14.
阅读我国古代典籍,常常要接触到古代帝王的称谓。中国古代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长达几千年,帝王的称谓很多,叫法各异,它们所包含的具体内涵也各有不同:有的是臣下对帝王的尊称;有的是帝王自身所谓的“谦辞”;有的称谓可以普遍使用;有的称谓却只能在比较狭窄的范围内使用,有的称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教师形象这一教师文化主体的表征,描述与分析了历史文化变迁的脉络下中国教师文化的特征及其内涵,包括古代教师的圣贤与官僚形象文化、近代教师的启蒙者形象文化、现当代教师的公仆与专业者形象文化。研究认为,教师形象的发展与变化是时代的产物,具有时代性,但也具有一定的沿袭性;同时,在教师形象文化的变迁过程中,以教师的育人观为核心的师生关系也随之发展与变化,并保留了一些具有本质属性的部分。  相似文献   

16.
教师,中国古代称"师".清代末年初办近代学校之际,曾称教师为"教习",后来改称"教员".民国时期这一名称始终未变.人民共和同诞生之初,在1952年的《中学暂行规程(草案)》《小学暂行规程(草案)》中,"教员"与"教师"两种称谓并用,尔后通称"教师".……  相似文献   

17.
<正>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实行学考开卷。根据试题特点和五大历史核心素养及三维目标的培养和学习过程的考查。纠正“开卷考试就是抄书”的误区,教师给出合理的学考复习对策并附以案例进行分析,从而达到提升学考质量,为高三学习和高考打基础。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在进行新课程改革,历史教材近几年三次变化:(1)2002年传统人教版本,按照中国近现代史两本(古代、近代、现代)、世界近现代史两本(古代、近代、现代)、中国古代史一本进行分类。(2)2004年人教版本,按照必修一政治史(中国与世界)、必修二经济史(中国与世界)、必修三思想史(中国与世  相似文献   

18.
教师是一种神圣的职业,神圣使得人们对教师有着更多的赞美,同时也有着更高的期望。这从对教师的称谓上能够看出某种的反映。比如人们经常将教师称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辛勤的园丁”,“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红烛”等等。但是细想一下,这些称谓都有一些与现代教育思想不太贴切之处。在这里,我试图解读几个教师的别称,也许有失偏颇,仅仅是“望文生义”而已。先说“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是一个神圣的称呼,将教师上升到上帝的高度。这一称谓认为受教育者的灵魂、精神、思想可以被外力所塑造,扼杀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提起这一称谓,我头脑中禁…  相似文献   

19.
【考情分析】专题热度:☆试题难度:☆☆高频考点:中国古代和近代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及没有产生近代科学的原因,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演变历程与启示,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发展与同时代经济政治发展的关系。考题类型:所考试题既有选择题,也有材料解析题。考查特点:所考试题多以文字、图表等新材料为载体,创设新情境,考查学生有效获取和解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认识论以知识为基础来构建师生关系,存在明显的不足。事实上,应以人的存在为师生关系的认识基础,以人的存在状态演变为路径,来考察师生关系从古代到近代、现代的演变过程。指出了现在的生存状态下的师生关系应该具有互动、民主、平等、对话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