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正>高中体育教学中有许多美育的因素,这些因素在教育学生方面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但是,如今美育问题没有引起广大体育教师的重视。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进行美育渗透并将其贯穿于体育教学的全过程,探索具有时代特色的体育美育方法与途径,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认识、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审美能力,是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究的重要课题。一、体育教师首先要了解体育美体育美作为人文体育或健康体育的重要内容,很长时期以来很少有教师对其从理论上进行阐释、分析以及  相似文献   

2.
审美教育在体育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可以使学生通过自觉的体育实践活动塑造美的形体、美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开拓学生审美思维空 间.为此,体育教师应该加强美的意识、美的修养,自觉做到寓美育于体育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3.
体育教学中的美育是培养和塑造全面发展的人必不可少的教育内容。美,绝不仅仅是外表和形式的,而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康的复合体。现代体育教学中的美育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意识、审美能力,促使学生爱美、健美、创美,从而获得美的仪表、美的心灵、美的行为、美的形体、美的动作,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那么,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美育呢?一、教师要利用自身的表率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首先要求体育教师注意培养自己的体育审美能力,对体育审美对象、审美意识、审美情感、审…  相似文献   

4.
欣赏美、表现美、追求美是人的需要,怎么引导学生对美的需要向健康方向发展?怎么使学生对美的需要得到满足呢?我在体育教学实践中认识到:体育教学是一种蕴含着健与美的教育过程。寓美育于体育教学之中,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成为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的感召力是巨大的,体育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所以,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从教态美、语言美、示范美、组织美、场地器材的布置美等方面有目的地加以引导,以培养学生审美意识,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5.
欣赏美、表现美、追求美是人的需要,怎么引导学生对美的需要向健康方向发展?怎么使学生对美的需要得到满足呢?我在体育教学实践中认识到:体育教学是一种蕴含着健与美的教育过程。寓美育于体育教学之中,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成为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的感召力是巨大的,体育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所以,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从教态美、语言美、示范美、组织美、场地器材的布置美等方面有目的地加以引导,以培养学生审美意识,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6.
审美教育在体育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可以使学生通过自觉的体育实践活动塑造美的形体、美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开拓学生审美思维空间,本文从体育美学的研究结果出发 ,对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的任务、意义进行了分析 ,指出了实施途径.为此,体育教师应该加强美的意识、美的修养,自觉做到寓美育于体育教学中.  相似文献   

7.
对学生进行美育 ,这是每位体育教师应尽的职责。体育教师向学生进行美育 ,首先应以自己美好的心理、丰富的知识、健美的体格去影响学生。体育教师除了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和过硬的专业知识之外 ,还应具备一些美学知识 ,用美学知识去理解和发现体育中美育的因素 ,并用有效的方法和正确的途径去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 ,发展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那么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如何对学生进行美育呢?第一 ,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随着时代的变迁 ,人们的审美观念也不尽相同。21世纪的今天 ,我们提倡的是健美 ,具体说 ,男子健美要求肩宽挺胸 ,身…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并论述了美育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以及对学生如何进行审美、爱美、学美的教育,从而提高并促进每位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加强美育教育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体育具有丰富的审美教育功能,是个人实现形体美、心灵美的一种有效途径.但是在体育教学实践中,人们往往只重视体育的健身功能,忽视了体育的美育功能,不会有意识地将体育与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去正确欣赏美、创造美,在现代瞬息万变的社会环境下,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发挥美育作用,是每个体育教师都要思考的课题,下面谈一点自己的实践体会.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对美育的内涵做了界定.其次,依据体育教学的特点,对体育教学中美育因素进行了分析.阐述了体育教学中实施美育,对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提高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美育在体育教学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体育教学的最大价值在于通过体育教学将培养学生的形体美、心灵美、创造美与艺术美和谐通融起来,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持续发展.新课程鼓励教师与时俱进、革故鼎新,积极探寻在体育教学中渗透美育的有效策略. 一、教师美是体育教学中渗透美育的前提 一是培养自身的美学素养,体现个性美.体育教师要以自身的个性魅力,赢得学生的尊敬,获得学生的理解.体育教师应努力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与知心朋友,以真诚的微笑滋养学生的心田,耐心倾听学生的心灵之声,尊重、信任、理解、宽容学生,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体育教师应努力挖掘体育教学中的美学元素,让体育教学时时绽放美的光芒,努力提升自身的美学素养.  相似文献   

12.
美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目的是陶冶学生美的情操 ,培养文明行为。因此 ,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美育是不可忽视的。而体育课又是为学生获得健美的体态、优美的姿态、健康的体质和高尚的精神品质的教育过程。因此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 ,如何结合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美育 ,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文明行为 ,陶冶学生美的情操等 ,是摆在我们体育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下面仅从自身的体验来谈谈体育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美育。一、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仪表美仪表是精神面貌的外在体现 ,是内在素质的反映和个人修养的标志。…  相似文献   

13.
丁召芹 《中学文科》2009,(15):84-84
体育教学中有着多方面的美育因素,只有善于挖掘这些美育因素,运用各种方法去引导学生体会、感受,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更好地提高体育教学效果。因此,体育教师需要走出传统,更新自我,学会运用美学原理给体育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4.
刘鑫 《考试周刊》2012,(35):124-125
学校体育教学中的美育是培养和塑造全面发展的人必不可少的教育内容。美育渗透在体育教学中。现代体育教学中的美育,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意识,培养审美能力,促使学生爱美、健康、创美,从而获得美的仪表、美的心灵、美的行为、美的形体、美的动作,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在体育教学中渗透美育这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体育教师既是一名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又是一名使学生的身体、心理等各方面素质都需要得到发展的促进者,在教学中体育老师既要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采用恰当的的教学方法,加强体育课堂的管理.本文从以下六个方面对如何加强和促进小学体育课堂的管理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的阐述:(1)必要的课堂纪律是加强体育课堂管理的根本保证;(2)运用寓教于趣的体育教学手段促进体育课堂的管理:(3)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课堂内容组织教学促进体育课堂的管理;(4)根据体育课的特点组织教学促进体育课堂的管理;(5)挖掘体育教学中的美育因素,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促进体育课堂的管理;(6)创设体育课堂的情境教学促进体育课堂的管理.  相似文献   

16.
林东翠 《考试周刊》2009,(43):148-149
中学体育教学中的美育教育是培养和塑造全面发展的人才必不可少的教育内容,美绝不仅仅是外表和形式的,更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的健康的复合体。美育渗透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学中的美育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意识、审美能力,促使学生爱美、健美、创美.从而获得美的仪表、美的心灵、美的行为、关的形体、美的动作,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今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思想的指引下,应把美育引入学校体育,体育教师应在学校体育中对学生实施美育。本文从美学的视角认为体育教师应该重塑形象,首先积极对自身实施美育,使自己成为一个审美的人,另外还要加强内在美和外在美的修养,做到内外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18.
在二十一世纪即将到来的今天,随着学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为我们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提供了一个全新而广阔的天地。十九世纪法国伟大的雕塑家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在体育教学中,美是随处可见的。因此,其关键在于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如何去发现美,去创造美,引导学生去体会和感受美的氛围,受到美的熏陶和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我们认为:在体育教学中进行美育教育,可以从七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9.
体育教学中的美育是通过体育创美、审美实践,培养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欣赏和创造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来为培养人服务。体育教育中的美育和其它审美教育一样,必须是形象的、生动的,必须以美感人,以情动人,而不是抽象的理论讲解和逻辑推理。  相似文献   

20.
孔红新 《考试周刊》2011,(4):151-151
发现和挖掘体育教学中蕴含的美育因素,将审美教育渗透于体育教学中,不仅可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爱好,而且可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