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国內部分经济学院系的师资数据,考察国内高校的近亲繁殖特征及其对学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第一,国內高校之间的毕业生流动存在显著的区域性特征,知名大学之间没有形成一个师资交换圈;第二,从总体看,海归师资的引进力度与本地优质高校资源的丰富程度是影响近亲繁殖率的决定性因素;第三,一个机构的近亲繁殖率过高有可能会因为降低近亲繁殖的质量而导致学术退化。  相似文献   

2.
肖殿华 《江苏高教》1996,(6):50-51,37
浅析“近亲繁殖”———我国高校管理改革中的难点之一江苏石油化工学院肖殿华“近亲繁殖”一词来源于遗传学,本意是指近亲结婚、繁衍后代的现象。现被推广用来比喻亲缘关系相近事物的相互结合的现象。本文借用“近亲繁殖”一词来比喻我国高校出现的一种现象,它已成为高...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在新形势下,为保证培养质量而建立和实施研究生国内访学制度的必要性,即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防止造成学术上“近亲繁殖”现象和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认为实施访学制度可以营造良好的育才环境、改善培养条件、促进学科建设并提高培养质量。提出以国家级重点学科为试点进行学分互认、成果共享、确定访学时间及访学经费分担等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4.
杨金 《云南教育》2001,(8):43-44
中学教育是在家庭教育和小学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尽管从宏观上说现代教育并不存在“后进生”,一个学生这方面不行,那方面就行,能说后进吗 ?但是作为各学科的班级教学来讲,由于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诸多因素有差异,学习成绩就会有若干层次。正因为如此,家长们都希望孩子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但是,总不能人人都去挤名牌学校。上海华东师大教学研究所所长钟启泉教授说:“越是那些传统的名牌学校,传统势力往往越是雄厚,越是应试教育的堡垒。好多重点学校,好多名牌学校,他们的成就不是取决于校长、教师怎么水平高,而是他们的生源好。…  相似文献   

5.
对西部高校中"近亲繁殖"现象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西部高校人才引进中,普遍存在“近亲繁殖”现象。其表现主要有硕博招生中偏爱本校考生和接受本校毕业生留校工作。本文将理性分析“近亲繁殖”现象的表现、弊端、成因及改善路径。  相似文献   

6.
仲祖文 《成才之路》2011,(7):11-I0007
当前,人才培养中的近亲繁殖现象,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据某研究机构对我国23所财经类高等院校专职教师的来源调查,毕业后直接供职于母校的占62%,某些著名大学竟高达80%。有海外学子直言,我国科技人才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不小,跟人才培养近亲繁殖关系甚大。  相似文献   

7.
王立新 《师道》2007,(3):12-12
长期以来,中国高校特别是重点高校,都会选择把尖子生留校任教,从而把学术研究和教学活动封闭在一个小圈子里。这种情况被称为高校人才的“近亲繁殖”。目前,这种情况正愈演愈烈。统计分析表明,中国大学的“近亲繁殖”程度要比海外高5倍。[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刘超  王珏  胡建民 《上海教育》2013,(21):56-57
高起点的实践型科普教学,突破了知识传授和学习的线性结构,不少高中生学会了主动学习、系统探究,能力得以大幅提高。 杨浦区作为上海市唯一一个基础教育创新试验区,在培养人才的创新素养方面,进行了诸多先行先试的探索,简称为“双进入”活动的高中生进院士团队及高校参加课题探究活动便是其中之一。“双进入”活动每年一届,由上海院士风呆馆与上海市青少年科学研究院沪东分院共同主办。双方联系了十几个院士团队及高校实验室,把从全区遴选出来的、对科技创新探究活动有浓厚兴趣的品学兼优的高中生,送去跟随院士、博士、硕士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每年活动从暑期起历时半年,在高校实验室培养高中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及专业特长。  相似文献   

9.
观点     
《教育与职业》2006,(31):104-104
人民网:大学生创业不是主流取向;新华网:导师质量和研究生质量谁更堪忧;江南时报:高考尘埃落定状元神话何时终结?;中国新闻网:中国高校“近亲繁殖”严重危害学术研究创新能力;光明网:“硕士城管”:学历与职业无关  相似文献   

10.
高校教师学术"近亲繁殖"不仅危害学校,对教师自己和学生("近亲")也带来诸多危害。这种社会现象的出现与延续,既有历史方面的原因,也有现实方面的原因,文化管理对于防御高校教师学术"近亲繁殖"有着重要的作用。其具体表现为在引领教师价值观过程中防御"近亲繁殖",在保障教师权利过程中防御"近亲繁殖",在注重教师人文关怀过程中防御"近亲繁殖"。  相似文献   

11.
试析“近亲繁殖”趋势对师资队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析“近亲繁殖”趋势对师资队伍的影响关海峰高风芝高等学校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已逐渐被很多有识之士重视起来,其重要性已被众多领导乃至各级教育管理部门所重视。本文从教师的结构来源来探讨一下“近亲繁殖”问题。一、近亲繁殖的来源及形成原因所谓“近亲繁殖”是生物...  相似文献   

12.
广告     
高校园文学创作热情营造创新教育研究气氛中小学教师“创新杯”论文、诗文大赛征稿启事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民族创新能力成为与民族命运生死攸关的重大课题。新世纪对我们的全方位挑战 ,包括思想观念、社会体制、经济结构、生活方式等诸多方面 ,而迎接挑战的关键在于民族创新能力能否从本质上得到提升。这必须依靠教育创新。因此 ,教育面临的任务极其艰巨 ,广大教育工作者更是肩负着培养跨世纪创新人才的神圣使命。当然 ,创新和创新人才是一个社会问题 ,而不仅仅是一个教育问题。为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  相似文献   

13.
信息不对称理论应用的范围相当广泛,高校“近亲繁殖”现象也实为信息不对称的具体表现。本文运用信息不对称理论与方法分析了高校“近亲繁殖”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形成机理,并提出了改善高校教师学缘结构,规避“近亲繁殖”现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信息不对称理论应用的范围相当广泛,高校“近亲繁殖”现象也实为信息不对称的具体表现。运用信息不对称理论与方法分析了高校“近亲繁殖”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形成机理,并提出了改善高校教师学缘结构,规避“近亲繁殖”现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这一命题的关键词不是无条件的。如果从一般教育、教育研究和教育研究现代化三个视角对该命题成立的条件进行检讨,则只有代表、反映或暗合了人类教育和教育研究及其发展的方向,越是民族的教育、教育研究和教育研究现代化中的“精华”,才越可能是“世界的”,反之则不可能成为“世界的”。  相似文献   

16.
面向21世纪 ,知识经济已见端倪 ,我们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 ,归根结底 ,关键在于人才。而人才的培养 ,又在于教育。建国以来 ,我们在教育改革上进行了各种探索 ,提出过不少口号 ,但直到今天 ,即以素质教育而论 ,在理论界似乎仍是众说纷纭。江泽民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说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 ,难以屹立于先进民族之林。”我国教育、教改的成效看什么?可以说就看我们培养的人有没有创新能力。中科院六位院士呼吁我国向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冲击 ,…  相似文献   

17.
窦瑞莲 《教书育人》2000,(22):17-18
面向21世纪,知识经济已见端倪,我们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归根结底,关键在于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又在于教育。建国以来,我们在教育改革上进行了各种探索,提出过不少口号,但直到今天,即以所谓素质教育而论,似乎仍是众说纷纭。 江泽民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先进民族之林。”我国教育、教改的成效看什么?可以说就看我们培养的人有没有创新能力。中科院六位院士呼吁我国向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冲击,剖…  相似文献   

18.
科技部副部长的“自主创新”观走上国家科学技术部副部长的岗位之前,留美归来的程津培的身份是南开大学副校长。作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他带领研究小组从事“离子基键能”和“一氧化氮键能”的研究,并且是该领域国际上最有影响的研究小组之一。他曾简单直观地将“键”形容为两个小球中间的“拉链”,要想把小球分开,就要用力扯断拉链,而需要的力的大小就是键能。在现实生活中,这种力的表现正如博奕双方在综合实力上的较量。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需要正确的战略战术,也需要实力、信心,更需要毅力。在程津培看来,科技创新能力就是一个国家科…  相似文献   

19.
天蓝海蓝,山美水美是全人类都在追求的梦想,但世界环境问题的现状却让人非常痛心,就以中国的环境现状为例,早在建国前由于几次大的迁徙使我国约30%的土地不可居住,建国后由于水土流失等诸多原因又减少了约30%的土地面积,而人口却在疯长,更不幸的是越是贫穷的、水土流失越是严重的地区人口增长越快。再说说环境污染,如今中国有三大污染:工业污染、城市污染和农村污染,尤其是农村污染都无法用数据统计,  相似文献   

20.
四川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和平在川大“社科论坛”上提出:高校学科建设要进入全国一流,对于理、工、医来讲,要“三位一体”:一要有院士;二要有国家级研究基地、国家重点实验室;三要承担国家级的重大项目,要有“973”、“863”项目的首席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