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依法治国”既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当然要求,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既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保证,更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先决条件,同时也是中国社会实现由“人治”转向“法治”的必由之路。因而它有着深刻的历史必然性,依法治国,首在依宪治国;加强立法,是实行依法治国的前提;严格执法,是实现‘法治“的关键,健全监督机制,为依法治国创造良好的执法环境,深入开展“严打”,保持社会稳定,这是依法治国的  相似文献   

2.
<正> 一、依法治国与行政法治法治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一种治理国家、社会的理论和原则,即在一个国家和社会中实行“法的统治”,依法治国和依法治理社会。社会主义的属性规定人民当家作主,主权在民,一切权力归人民,因此必须依法治国。一切公民、法人、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和组织都必须依法办事,社会主义的中国也必须依法治国和依法治理社会,才能实现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的目标。为了早日实现这个目标,以江泽民为核心的新一代领导人,在1996年对依法治国作了更为明确的规定:“加强社会主义法治,依法治国,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和政府管理国家事务的重要方针。实行和坚持依法治国,就是使国家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和规范化;就是广大人民  相似文献   

3.
论法治秩序与中国乡村社会法治秩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多数的国家,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方略,关键在于乡村社会实现法治。文章将视角放在转型时期的乡村社会,提出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大背景下,建构乡村社会法治秩序。  相似文献   

4.
“依法治国”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治国方略。古希腊名学亚里士多德关于法治、立法、执法、普法的论点,对我们贯彻党的“依法治国”方略有大益处。  相似文献   

5.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同志的民主法制思想 ,确立“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提出“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法治宣言 ,提升了法治理论新境界 ,使中国正式步入法治之路 ,并坚持实践创新 ,在立法、执法、司法、普法等诸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就 ,开创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新局面 ,同时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拓展了法治发展新空间 ,极大地推进了中国的法治进程  相似文献   

6.
黄进 《高校理论战线》2013,(4):119-134,158,159
本文在解读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法治的论述以及它所展示的法治社会主义图景的基础上,专门讨论了法治与政治体制改革、法治与市场经济建设以及法治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关系,并深入探讨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路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是富强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文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义,更是法治社会主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坚持走法治社会主义道路,特别要坚持依法执政、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  相似文献   

7.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同志的民主法制思想,确立“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提出“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法治宣言,提升了法治理论新境界,使中国正式步入法治之路,并坚持实践创新,在立法、执法、司法、普法等诸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就,开创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新局面,同时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拓展了法治发展新空间,极大地推进了中国的法治进程。  相似文献   

8.
诚信的缺失,会影响社会道德风尚的确立,扰乱市场经济秩序,影响我国的国际竞争力。社会呼唤诚信,诚信是立国之基。然而塑造诚信政府是建设诚信社会的关键。诚信政府意味着政府应该是法治政府、责任政府。诚信政府既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也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构建诚信政府要有良好的法律环境,必须依靠制度和法律予以保障。包括加强和完善制度建设;培养“契约文明”,努力建设法治政府;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加强政府诚信立法、完善行政法治。  相似文献   

9.
“法治”是与“人治”相对立的一个概念,它强调法律对国家和社会事物的管理,代表着理性、效率、文明、民主和秩序。1999年,“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被正式载入我国宪法,从此,依法治国成为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我国宪法忠实记录了依法治国方略在中国确立的历史过程,是法治在我国得以实施的前提条件和基础。转变宪法观念,完善宪法制度,对于逐步实现法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既是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我国民主法制建设总的指导思想,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政治目标。本文主要阐述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可能性、必要性和指导思想,并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的一些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正>【教材分析】“严格执法”是统编《思想政治》必修3 《政治与法治》第三单元第九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的第二框题内容。《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修订版课标”)对第九课的教学内容要求是“搜集材料,阐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基本要求”。严格执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强调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大举措,影响着法治中国建设的进程。同时,本框也是第八课第二框“法治政府”内容的拓展。通过学习本框的知识,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治国方略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之后,应当采取何种治国方略来治理国家,是一个长期没有得到科学回答的历史性课题。从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社会不需要法律”,到列宁、斯大林的“法律工具论”,从毛泽东的“人治加群治”,到邓小平的“靠制度治国”,再到江泽民的“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社会主义国家治国方略经历了一个折的演进过程,我们从中得到的启示是:1.领导人正确的法治观是实现法治的关键;2.社会主义国家实行法治,必须探索适合国情的具体形式;3.社会主义国家现法治是一个逐步而又艰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党的治国方略,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是法治社会建设的基础工程,是依法治国的主要内容。大学生的"法治意识"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进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实现。了解大学生法治意识的现状并对大学生法治意识培育措施进行探讨,对于提高大学生法治意识,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并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样 ,是历史的创举。它不同于资本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实现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需要创造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5.
“十六大”报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内容是民主、法治、公正与和谐有序。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础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而坚持依法执政是实现党的领导的关键,是实现民主的基础和要求,是实现依法治国的核心。因此,依法执政是实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法治基础。  相似文献   

16.
“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巨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在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过程中应坚持以党为领导和以人民为主体的统一、法治标准与法治内容的统一、政府推进行为和人民主动行为的统一及同步性与有序性的统一。正确理解依法治国中存在的几个统一关系 ,有助于法治工程建设的全面展开和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7.
法治与人治是内涵相互对立的概念,要实施“依法治国”,实现法治社会,就必须实行法治、排除人治;法治不等于法,人治也不等同于人。法治并不排斥人的作用,而要积极地发挥人在实现法治社会中的能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标签,它为我们国家社会的发展指明了奋斗的方向。然而,什么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防止两极分化;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改革开放;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全面发展;反分裂、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一国两制;”构建、推进和谐社会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9.
法治观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实施法治观教育有其必要性,对于国家、社会的发展而言,“法治”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之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大众化的需要,是落实依法治国政策的需要;对于公民而言,是公民自身幸福生活的需要。农村人口、城市自由从业人员以及个体户及其雇佣人员均是法治观培育的弱点范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关注“法治观”培育的弱点范围,探索出培育“法治观”的原则和途径,实现法治观“全面大众化”:第一,调动积极主动性是重要心理前提;第二,注重法治观宣传教育的艺术性;第三,教育内容需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相似文献   

20.
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重要方针。法治社会的建立不仅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规,更需要国民具有较高的法制意识。职业学校的学生是国家的未来,他们既是经济建设的生力军,也担负着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