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一、教材分析 人口迁移是人在空间位置的移动,它是人类固有的社会现象,客观上可以促进民族、种族的融合和经济、文化的交流。人口迁移的发生,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经济和社会现象,它受生产方式和社会性质制约。本节“人口的迁移”是人口机械增长的表现,是引起人口增长的另一种原因。  相似文献   

2.
种族具有共同的遗传特征、体质形态和巨大的地域性的人类群体。民族具有共同的语言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状态的地域性人类群体。种族与民族的相似之处,都是指一定地域性的人类群体,他们在人类发展史上受制于一定的地域空间,经历了较长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3.
<正>人类的精神是有遗迹的,这就是原型。原型又称原始意象,它是精神的文物,是人类的"种族记忆"。瑞士心理学家荣格认为:人类祖先的经验经过不断重复后,便会在各种族的心灵上积淀成所谓的"原始意象"。它们被保存在种族成员的集体无意识里,世代沿袭,这样的"原始意象"就是"原型"。中国文学的艺术特征是以意象表现为基础的,而古典意象常常具有原型意义,她在时间上惯于感吟黄昏,在空间上乐于歌咏月亮,古典诗人  相似文献   

4.
在我们这个地球上,多种族形态是丰富世界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多元文化形成的基础。美国人类学者卡尔顿·库恩将地球上的人类分成五个基本的种族。这五个种族是:高加索人种、蒙古人种、高个子澳大利亚人种(澳大利亚土著居民)、高个人刚果人种(非洲黑人)、矮个子刚果人种(非洲俾格米人)和开普兹人。其实从其肤色、头部、五官、眼睛、头发的形状等体质形态看,全球分为三大人种,即黄种人(蒙古人种)、黑种人(尼格罗人种)和白种人(欧罗巴人种)。其自然形态的形成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地理环境与人类遗传基因是世界人种形成的两大因素,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遗传基因的变化,发源于同一地区的人种在自然形态遗传基因上发生  相似文献   

5.
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人类社会得以不断发展的重要保障。种族和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多样性的一个主要表现,在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这一表现则更为突出。由于历史的原因,文化  相似文献   

6.
奴隶制度是社会发展史上的必经阶段。奴隶社会是人类第一次分裂为阶级对抗的、第一个剥削的社会经济形态。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揭开奴隶社会,阐明了它的性质和运动,区别了它的阶段特征,划分了它的类型差别。奴隶制是以经济范畴载入人类历史,不是以种族范畴载入人类历史。中国殷周是奴隶社会,“整个现代文明的欧洲”和“世界上其余各洲的绝大多数民  相似文献   

7.
该教材中有几个观点值得商酌: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笼统地说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这是不严谨的;在有的章节中把旧唯物主义说成是可知论,而在其他章节中又把它说成是不可知论,自相矛盾;"宇宙是一个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的'巨系统'"提法违背了系统论的基本精神;认为"人的需要、利益、情感意志和活动的变化会造成社会规律的变化"的观点否定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客观性的思想;另外只讲主要矛盾,不讲矛盾的主要方面,把对立统一规律仅仅概括为揭示事物发展动力的规律,也不符合对立统一规律的全部内容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张巧  甘露 《地理教育》2014,(10):20-21
正一、课标分析必修1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在"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内容要求中提出:"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本课标要求学生结合实例,运用资料,在梳理地理事实的基础上,分析地表形态如何影响聚落的规模、分布、形态及发展。二、教材分析"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是湘教版必修1第四章第一节的第一课时,在内容上比较独立,前后联系不大,涉及到部分初中知识。本节内容是地形条件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新教材的特点是条款式、结论性的语言很少,地理图  相似文献   

9.
同样的教材,不同教师的教学效果竟截然不同。分析起来,其根本原因在于,教师没能正确地理解教材、教学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也不知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应承担的责任和所应扮演的角色。从教材、教学与教师"整合统一"的视角来看,在本质上,教材是个体经验通达种族经验的地图;教学是个体经验通达种族经验的历程;而教师则是个体经验通达种族经验的向导,起着引发兴趣、沟通经验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
唐庆:小学教材中的古诗包含了丰富的美育内容,有的表现丰富自然美,有的深刻表现社会生活美,有的表现浓浓的情意美,在小学生审美形成的初期阶段,尤其是在古诗教学中,引导、启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加强审美体验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这几年的苏科版生物教材有了不小的改动,其中之一就是在每章的"本章学到了什么"中增加了"概念图"。与教材配套的《生物补充习题》中也增加了类似的"概念图"。有的和教材上一样,也有的要比教材上的更复杂,分类更多。教材上的概念图重在梳理这一章的主要内容,往往比较简单,分类也比较少。习题上的概念图重在巩  相似文献   

12.
1998-2008十年对外汉语教材述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98-2008这十年出版的教材在总体框架、内容设计和形式设计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变化:关注交际技能教学的系列教材正在成为教材的主流;在内容方面,教材的话题广泛,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语料在取舍时考虑到了语言表达的系统性与交际能力培养结合,练习题型出现了"要素型"与"技能型"数量相当的趋势,文化呈现方式也多样化了;在形式方面,其版面和装帧设计都开始向关注学习者、为内容服务发展。这些变化表现出对外汉语教学近十年在教学理念上的转变:关注学习者,关注交际能力的培养。不过,如果进一步深入分析,也不难发现,对外汉语教材在课文的话题排序、语言结构与语言表达功能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还有继续努力的空间。  相似文献   

13.
改革与革命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的重要内容。社会革命是同整个社会制度的根本变化相联系的,是促进社会从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根本转变的社会活动。这种活动主要表现于:先进阶级用暴力手段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用先进的社会制度代替腐朽的社会制度,实现生产方式、社会结构及思想意识形态的根本性的变革与重构,从而把人类社会推向更高阶段。社会革命并非是经常的,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它是促进社会进步的特殊形  相似文献   

14.
学术界对“社会经济形态”范畴的理解颇多分歧。有的认为它仅指社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仅指社会的经济结构;有的认为它既是指社会的经济结构,又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阶段。为了弄清其含义,我们还是仔细研究一下马克思的原著。“社会经济形态”范畴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首次提出的:大体来说,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做是社会经济  相似文献   

15.
<正>小哲会出现种种"不良"表现,原因有很多。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一个好的表现或是不好的表现背后,都有原因,都是由学生自己的故事引起的。尽管我们试图去了解每一个学生,但有的时候我们并没有真正读懂他们。每次教师都会忽略引起学生不良行为的原因,有些原因来自课堂中的某次事件,但很多时候,事情的原因通常来自于课堂外。因此,学生们常常会戴上面具,用面具来掩盖自己的内心。在面具的背后,有的时候可能出于羞愧,有的时候可能是因为  相似文献   

16.
一、教材分析 居住是人类最重要的活动之一,聚居地--聚落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起点,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基本场所,也是人类文明发展成果的集中体现.聚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需求和必然产物,人类的各项生产活动都离不开居住地,因此教材在第五单元"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人类活动的场所--聚落.本单元教材主要讲述以下三方面内容:乡村和城市的起源;城市的形成和区位;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其中城市聚落是重点,城市化问题及解决途径是重点中的重点;城市的区位因素分析和世界城市化进程差异是学生相对难以理解的,可定位为本单元的难点.  相似文献   

17.
<正>编写教材的出发点可能因人而异、因时而异,但落脚点应该是内容安排合理,呈现方式条理清楚,教师易教,学生易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教材,在内容设置、编排、表述上有两点值得商榷,现予以提出,敬请大家批评指正。商榷一:部分内容表述不够准确第六课第二目"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里讲"真理是客观的",客观性是真理的基本属性。教材分别从两个角度来阐述,一是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真理的内容不依赖人和人类主观意志,是  相似文献   

18.
建国以来,中学历史教材虽几经修改增删,但没有太大的变化。我以为未来新编历史教材应着重体现以下几点特色:一、加强人的具体活动内容。我们所讲授的历史,是由千百万人独立创造的社会发展的历史,本源是人类;而且,用哲学的观点来说,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过程,也是通过人类实践活动来实现的。所以它就不可能离开“人”这个生产力中最基本、最活跃的因素。而现行历史教材在这点上存在着较多弱点。比如:反映我国科技成  相似文献   

19.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两课"示范教材<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本科本)第六章阐述的是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结构的原理,充分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和解构人类社会的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结构的原理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它在历史唯物主义体系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本章内容还涉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哲学基础,因而需要对本章的内容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正>一、教材及学情分析"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是统编高中政治教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课第二框的内容,这一部分容量之大、内容之多、说理之难,要在45分钟之内上完,真的很难。这一部分内容要解决的是学生"信"和"不信"的问题,为什么说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通过本课的学习,深化学生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