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彭金莲 《考试周刊》2011,(64):220-220
教学过程是学生的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过程。在课堂中学生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一筹莫展?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弱?这一切,都是教师应该关注的。这要求教师必须用“心”施教,即教师用关注之心“点击”学生的心灵.美术课才能充满生命活力。 一、用“心”导入,进入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2.
N一、幸福不幸福全在于自己社会期望越来越高,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压力越来越大,面临的挫折和应激情境越来越多,这使得不少教师从心理上到生理上产生了一种喘不过气来的感觉。笔者曾对全县小学教师进行调查,调查显示几乎所有的小学教师感到“压力很大”,压力大的主要原因是“工作负担太重”,教师感到“最苦恼的事是学生难教”;55.2%的小学教师“工作心情不愉快”,不愉快的主要原因还是由于“工作压力实在太大了”,“教师工作实在太累了”。而据中学教师称,由于升学和职业竞争等原因,他们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比小学教师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们更…  相似文献   

3.
张爱欣 《河南教育》2009,(10):24-24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在进校时大部分是成绩中等.或者是中考失利甚至是成绩较差的学生.总体来说文化课基础薄弱.特别是英语学习成为很多学生的难题。同时由于社会的不理解,家庭的压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有不少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惑.表现为自卑、嫉妒、任性、偏激、冷漠等。诸多的竞争弱势和心理情感上的不自信使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陷入被动.职校英语教学也面临诸多新问题和挑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者把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的研究重点从“教师如何教”转到“学生如何学”上.着重探究学习者学习语言的心理过程.探讨情感因素对英语学习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4.
教学过程应该是学生的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过程。在课堂中学生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不展?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学习兴趣是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弱?这一切,都是我们教师应该关注的。这种关注就要求教师必须用“心”施教,即教师用关注之心“点击”学生的心灵,语文课才能充满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5.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中小学校园里.我们的老师顶着“师魂”的光环却背负着巨大的心理负担。随着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对教育期望和要求的不断提高,教师的压力越来越大,心理和身体健康水平下降。教师的心理和人格健康不仅对教师个人工作的成败有着重大影响.而且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因此。我们在关心学生心理健康的同时.也应该给予教师心理健康的关怀,给教师心灵创造永远的春天。  相似文献   

6.
写作是一种技能训练 ,写作能力的获得需要“自悟”过程。这项工作教师可通过作文评语来完成 ,即教师通过采用多种形式、多种角度 ,用情感、用心灵去精心构思评语 ,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启示、认识得到提高 ,进而达到写作水平的提高。同时 ,教师不应该对学生求全责备 ,要求完美 ,而应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 ,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进行心灵情感的交流 ,用形式多样、新颖独特的评语去感染学生 ,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自悟”,从而达到提高其写作能力的目的。   一、评语形式要灵活多样评语要随着作文形式的变化而变化。在我的作文教学中 ,形式是多样的 ,…  相似文献   

7.
一、以学定教,适时引导。《课标》所讲的“对话”,要求参与对话的双方或多方,彼此走进对方的心灵世界,以智慧开启智慧,用情感激活情感,用心灵碰撞心灵。只有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和文本之间产生“对话”,才有可能发生“感染”、“激活”、“碰撞”等潜藏在学生内心的活动,而起决定作用的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离开  相似文献   

8.
谈心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灵交流,是一种情感的沟通。在这种交流和沟通当中,如何正确引导学生,既使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又使学生产生一种比较愿意接受的心理状态,这就需要教师掌握娴熟的谈话技巧和谈心方式。现将实际教育教学中的工作经验总结成“八十字方针”,简要论述一下。  相似文献   

9.
教育是一种感化人心的工作,而“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用积极、健康的情感去感染学生,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对学生倾注真诚的爱,才能换来学生真诚的信任、理解、支持和友谊,才能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一、情感是开启心灵之锁的钥匙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心理体验,具有复杂的心理功能,是人们意识活动的重要动力之一。人类的生活实践表明,人的任何意识和动力都源于某些复杂的“情感效应”,都是在一定的情感推动下完成的。因此,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培养师生间诚挚深厚的情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根本保证。前苏联教育家马卡…  相似文献   

10.
正如“教无定法”一样,管理也没有定法。情感激励关键是一个“爱”字,即热爱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热爱学生、对学生寄予希望,学生在心理上就会得到满足,从而乐于接受班主任的教育。每个孩子都是活生生的有感情的人,只要付出爱心,枯草也会发芽;只要有一缕阳光,他们就会灿烂。从孩子角度出发,用他的眼光来审视事情。对他多观察、多了解,才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心灵的桥梁要用情感去架设,用尊重、信任、体贴、关怀去充实。爱,是一种力量,一种品质,是教育成功的秘诀,是班主任必备的修养;以爱为根基的情感激励,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社会发展,社会就业形势严峻,家长对教育越来越重视,教师的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的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只会源源不断地"制造出"心理不健全的学生。可见,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多么重要。一、教师常见的不良心理问题1.业务压力过大。随着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新课程标准需要高素质双师型或多师型教师;近年来山区小学入学率下  相似文献   

12.
“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理解、信任的师生关系,一种充满心理安全的课堂气氛。”这种充满心理安全的课堂气氛就是师生间的最佳“心理场”。它让学生感到轻松、积极、无压力,让学生充分释放活力,舒展灵性,张扬个性。这种“心理场”的创设不仅要靠教师的新观念、高素质,还要教师充分发挥以下六大教学效应的作用,达到师生心灵的互动。一、期待效应学生在教师的期待中成才,这是教学的规律。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随机抽取了几位学生,用“权威的谎言”使教师对这些学生寄予期望。8个月后,像期待的那样,发展了这些学生的智力。可见,教师的期待会…  相似文献   

13.
“倦怠”一词是美国神经科医生弗登伯格于1974年创造的,用于描述在情感上与当事人和患者具有帮助及相互关系的人群的一种心理状态。教师的职业倦怠,是由于教师长期持续疲劳和压力的积累以及缺乏成就感和自我效能感而产生的疲惫、厌倦和挫败的情绪感受和心理状态。这是一种消极的心态。表现为工作不开心、感到生活没意思、认为自己的工作得不到认可,充满压力感、疲惫感、挫败感……教师职业倦怠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病毒”。杨海力老师所描述的心理状况,是典型的“教师职业倦怠”症的反映。教师产生职业倦怠是正常的,就如同人们常常会患“感冒”一样,  相似文献   

14.
《地理教育》2010,(6):9-9
江苏省沛县第五中学张玉强教师回答: 一、诗歌“激” 情情感教育是一种深入心灵的教育,是培养人身心健康的重要渠道,也是现代教育的终极目标。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在课堂上要时刻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处处用自己的关爱之情来激发学生的情感,最终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5.
教育私语     
一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同时必定又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人情、人道、人性的教育,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二教育是心灵的艺术。这个“心灵”既是指教师的心灵,也是指学生的心灵。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是师生心灵和谐共振,互相感染、互相影响、互相欣赏的精神创造过程。它是心灵对心灵的感受,心灵对心灵的理解,心灵对心灵的耕耘,心灵对心灵的创造。三用“学生的眼光”去观察,用“学生的耳朵”去倾听,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用“学生的情感”去热爱,用“学生的兴趣”去探寻……四创造性的基础是个性,个性的基础是人性。教师要有个性,教育要有人性。人性与个性当然不等于创72006年5月号造性,但没有人性与个性,就绝对没有创造性。五语文教育生活化,学生生活语文化。六所谓“阅读”,就是任心灵自由地飞翔;所谓“写作”,就让心泉自然地流淌。七精神的鸟儿只有在辽阔的蓝天才能无拘无束地展翅飞翔。语文教育要给学生以心灵的自由:容忍学生的“异端”,让他们的思想冲破牢笼;尊重学生独立思考的权力,让他们勇于质疑、追问和探索;提倡学生“心口...  相似文献   

16.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美的事物在人的心中所唤起的那种感觉,是类似我们在亲爱的人面前时,洋溢于我们心中的愉悦。”教师以美启迪与净化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是很重要的。那么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应如何做呢?  一、教师要有美的情感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的反应。愉悦的情感可以焕发出对工作、学习的高度热情;反之,会降低工作、学习的效能。教师若带着美的情感走上讲台,学生会亲其师、信其道,使师生心理接近,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课堂上的双边活动良好。爱是情感的核心,就小学自然教师或中学生物教师而言,教师只有热爱…  相似文献   

17.
我们都知道"教师职业是用心灵去浇灌心灵的特殊职业",教师教书育人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拥有健康心理素质的重要性。要让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品德修养,首先教师要有健康的心理和高尚的情操。一个心理不健康的教师,轻则影响教师个人的成长,重则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或者引发群体事件,其危害是不可估量的。可见,关注教师心理健康已不容忽视。一、教师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随着社会节奏的越来越  相似文献   

18.
邓媛媛 《新课程研究》2009,(11):174-175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于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于教师。”教师的职业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是一种用生命感动生命、用心灵去浇灌心灵钓职业,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工作的这一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教师的健康心理是搞好素质教育的重要条件,也是培养学生健康成才的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19.
“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理解、信任的师生关系,一种充满心理安全感的课堂气氛。”这种充满心理安全感的课堂气氛就是师生间的最佳“心理场”。它让学生感到轻松、积极、无压力,让学生充分释放活力,舒展灵性,张扬个性。但这种“心理场”的创设仅靠教师的新观念、高素质是远远不够的。那么究竟如何创建师生间的最佳“心理场”呢?教师可以试着发挥以下六大效应的作用,达到师生心灵的互动。  相似文献   

20.
郑立平 《师道》2012,(7):14-16
“心语,不只是网络群组更是教师心灵对话的家园.不只是教师民间组织更是一种自强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传递.更是职业造就幸福的教育信仰凝聚。”随着团队活动的精彩不断.心语队伍不断壮大,影响力越来越广,“全国(民间)班主任成长研究会”这一民间班主任工作研究团队引起了广大教师广泛的参与和媒体深度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