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8 毫秒
1.
自清末以降中国文物饱受战争劫掠、盗窃、走私之害,我国成为文物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从流失到海外的中国文物的现状来看,它们既有被私人收藏的,也有被外国博物馆收藏的。与私人藏家手中的藏品相比,海外博物馆收藏的中国流失文物,由于其出境年代、渠道以及其现持有者的法律地位明显不同,因此,对此类流失文物制定追索策略,并须考虑其特殊性,制定有针对性的策略与方法。鉴此,本文以流失海外博物馆收藏的中国流失文物为对象,探讨其返还的的特殊之处以及由此产生的难题,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破解之道。  相似文献   

2.
中国到底有多少文物流失海外,现存何处?确切的数字恐怕永远是个谜。中国政府、学者和有识之士一直致力于流失海外文物的调查工作,但由于受条件的限制,这项调查工作还远未达到理想的状态。据我国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在全球47个国家200多座博物馆中,中国文物不下百万计,而且均是文物中的精品,它们大多是在旧中国时流失海外的。加上建国以后,盗掘走私出境的文物,可以推测,在  相似文献   

3.
文物是一个国家精神文化的载体,大量文物的流失会造成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的裂痕,一个国家民族对历史认知的缺失。这正是为何中国、韩国、埃及等国家不遗余力地追讨海外流失文物的根本原因。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也是一个文物流失大国。有关统计显示中国至少有上千万件文物流失于世界47个国家。也有说法认为,其中流失于日本的中国文物是最多的,尽管尚未有具体数据证实。  相似文献   

4.
<正>150多年来,中国到底有多少文物流失海外,现存何处?确切的数字恐怕永远是个谜。我国政府、学者和有识之士一直致力于流失海外文物的调查工作,但由于受条件的限制,这项调查工作还远未达到理想的状态。据我国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在全球47个国家200多座博物馆中,中国文物不下百万件,而且均是文物中的精品,它们大多是在旧中国时流失海外的。加上建国以后,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盗掘走私出境的  相似文献   

5.
刘洋通过法律追要海外文物之路才刚开始,能否为中国追要海外流失文物打开另外一条渠道?一切还不得而知  相似文献   

6.
大凡文物大国,都有着文物被盗窃、走私的困扰,反盗窃,反走私,并进而追索回流失在外的文物,便成了这些国家的一项重任务。据报道,埃及近年来已成功地追回了数千件流失在海外的埃及文物,就连流失海外多年的古埃及王朝拉姆西斯一世木乃伊也重归了故里。埃及追回的文物,有的是近年被盗并走私出境的,但也有不少文物是早年走私流失国外的。埃及在追索流失文物方面,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  相似文献   

7.
<正>作为世界文明发祥地之一的中国,一个半世纪以来一直饱受着海外流失文物的困扰。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调查表明,在全球47个国家的200多座博物馆中,被记录的中国文物约167万件,流失海外民间的大约是这个数目的十倍,中国的博物馆人无不为此痛心扼腕。  相似文献   

8.
佚名 《档案管理》2007,(6):88-90
近日,一批神秘流失海外的国宝级文物亮相北京,引起各方关注.中国五千年文化源远流长,艺术珍品却几经劫难.  相似文献   

9.
论文研究纳西族东巴经档案文献流失海外的历史与现状,并结合档案文献与古籍、文物的关系,从多视角探讨东巴经档案文献流失海外的保护抢救问题。  相似文献   

10.
龟兹文物是中华文明珍贵的历史遗存。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量龟兹文物被英、俄、法、日、德等国以考察之名掠走,流失海外。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收藏的龟兹文物,大部分是沙皇俄国时期别列佐夫斯基考察队和奥尔登堡考察队从龟兹带回,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小部分为苏联在二战胜利后辗转从德国带回,主要为壁画,这些壁画一部分的原始出处为新疆克孜尔石窟。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对龟兹壁画进行了修复,且在少数展览、图录中展示过一些龟兹文物,但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和利用。流失海外的龟兹文物的历史文化价值有待于进一步发掘。  相似文献   

11.
清末到民国,外国探险队进入中国探险活动十分频繁和猖獗。以英、法、德、俄等为首的各国探险队,不远万里,不惜代价的来中国探险的真正目的是掠夺中国的文物。他们明目张胆的攫取、大摇大摆地运走中国文物典籍的事实,是造成中国古籍文献大量流失海外的重要祸首,为中华民族留下了难以治愈的历史顽症与文化伤痛。  相似文献   

12.
故宫的藏品管理制度是全国博物馆甚至世界上博物馆中最严格、最全面的,是落实制度的时候出了问题。我们会创造良好的条件,主动增强故宫工作的透明性、公开性,让社会更多地了解故宫2012年1月,单霁翔接替郑欣淼上任故宫博物院院长。在此之前的一年,故宫一度处于前所未有的批评之中,博物院内隐秘的私人会所、展品被盗、文物损毁……公众开始质疑"这是谁的故宫?"曾师从两院院士吴良镛、并担任过国家文物局局长的单霁翔在这个当口上任故宫院长。上任不久,他即对媒体表示,"故宫的工作应该更透明、更阳光。"4月21日,单霁翔接受了《中国新闻周刊》专访。  相似文献   

13.
中国大量的文物因为种种原因而流失境外,因为流失的原因和方式众多,应通过多元化的追索途径,综合运用法律途径、外交途径和国际商业途径,最大限度实现流失文物的回归.  相似文献   

14.
各国博物馆保存的中国文物有百万件,而流散在海 外民间的中国文物是这个数目的10倍。真正有可能回归 国内的只有民间的海外文物  相似文献   

15.
简帛是中国古代纸张发明之前使用最为广泛的书写材料,而简帛文书在当时的国家行政活动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简帛文书发现伊始,由于各种原因大量流失海外,现分藏在英国、瑞典、日本、美国、俄罗斯、法国、德国等国家。本文在前贤调研的基础上,将简帛文书流失海外的经过以及目前在各国的具体分布以及编纂出版情况进行了详细总结,以为将来顺利追回这些流失海外的珍贵简帛文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一、建立国家档案全宗控制系统--档案馆档案安全保管的一个课题 2003年11月27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曝光了景德镇陶瓷历史博物馆7800件文物流失到仅存千余件的情况.对此,欧平同志在<中国档案报>2003年12月29日第三版上载文<从"文物蒸发"说档案管理>,批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一些单位诸如博物馆、国有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监管不利,认为这是造成其文物流失、国有资产和企业知识产权流失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汉学,几年前还是一个很少使用的词,如今已习焉不惊。国内诸多汉学研究机构的成立是与国外汉学研究的不断升温相应的。 我们一向引为自豪的古代文明,辉煌宏大,遗留下丰富的文物,一直为世界所重视。然而,长期以来,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们的大量文物流失海外。如今,恐怕  相似文献   

18.
1900年敦煌文献在敦煌藏经洞发现以后,这些在秘室中沉睡了近千年的稀世珍宝立即遭到来自英国、法国、俄国、日本等帝国主义列强盗宝者的大肆劫掠,5万多件文物中的大部分流失海外,如今分藏于这些国家的公私图书馆和博物馆,成为中华民族心中永久的伤痛.  相似文献   

19.
本文简要回顾了我国流失海外档案的征集实践,析了近年来档案学界对流失海外档案征集问题的研究状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今后开展流失海外档案征集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佳士得强行拍卖中国圆明园流失文物鼠首、兔首铜像事件是个一波三折的故事。中法两国民间力量就拍还是禁拍的争端进行了交锋与较量,其情节之曲折、故事之生动、人物关系之复杂、利益关系之隐秘,抓住了世界的眼球。本书讲述了佳士得强行拍卖中国文物,最终受阻的来龙去脉,为人们展示了兽首拍卖与反拍卖事件的生动图景。本文选编自该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