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独二代儿童"个体表现为孤独、缺少玩伴、以自我为中心、抗挫折能力差。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想借此机会谈谈,如何有效利用家庭、社会、学校资源,培养独二代儿童的责任感,让他们学会关心他人,懂得感恩,能与同伴快乐地交流成长。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巢湖市1所幼儿园的441名儿童为测查对象,运用幼儿同伴侵害问卷、师幼关系问卷(教师版)及儿童社交焦虑量表(SASC)来考察师幼关系在幼儿同伴侵害与社交焦虑关系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女孩亲密性、满意度发展水平显著高于男孩,而男孩的冲突性发展水平则显著高于女孩;同伴侵害、社交焦虑及师幼关系年龄差异显著,但无性别差异;同伴侵害与亲密性、支持性及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与冲突性、儿童社交焦虑及年龄呈显著正相关;满意度与社交焦虑呈显著负相关;满意度在幼儿同伴侵害与社交焦虑关系间的中介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中学生的家庭教养方式和同伴依恋对社交焦虑的影响。方法:对499名初中生和高中生施测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青少年父母同伴依恋问卷、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结果:家庭教养方式、同伴依恋和社交回避及焦虑之间有显著的相关;逐步回归和路径分析均显示,同伴依恋对社交回避及焦虑的预测作用最强,其次是父亲教养方式,而母亲教养方式的预测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自我意识在留守儿童孤独感与社交焦虑间的作用,本研究采用儿童孤独感量表、儿童社交焦虑量表和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对184名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留守儿童的社交焦虑与孤独感呈显著正相关,孤独感、社交焦虑均与自我意识呈显著负相关;留守儿童的社交焦虑不仅直接影响孤独感,而且通过自我意识的部分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孤独感。建议重视留守儿童社交焦虑对其孤独感的预测作用;注重自我意识在留守儿童孤独感和社交焦虑之间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儿童孤独量表"(CLS)、"儿童社交焦虑量表"(SASC)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773名农村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留守儿童的孤独感较为严重,社交焦虑、孤独感与应对方式彼此都有中等程度的相关;留守儿童的积极和消极应对方式对社交焦虑影响孤独感均具有调节效应;社交焦虑不仅对孤独感有直接预测效用,还通过应对方式产生间接预测效应;消极应对方式对留守儿童的孤独感产生更大的负面作用.分析得出,农村留守儿童孤独心理受到社交焦虑及应对方式的多重影响.  相似文献   

6.
采用"儿童孤独量表"(CLS)、"儿童社交焦虑量表"(SASC)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773名农村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留守儿童的孤独感较为严重,社交焦虑、孤独感与应对方式彼此都有中等程度的相关;留守儿童的积极和消极应对方式对社交焦虑影响孤独感均具有调节效应;社交焦虑不仅对孤独感有直接预测效用,还通过应对方式产生间接预测效应;消极应对方式对留守儿童的孤独感产生更大的负面作用.分析得出,农村留守儿童孤独心理受到社交焦虑及应对方式的多重影响.  相似文献   

7.
合作学习对转化小学"学差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在我国小学课堂教学中以合作学习来转化学差生的可行性,本研究采用不等组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实验设计,通过为期12周的教学干预,以《同伴关系问卷》、《自尊量表》和《儿童社交焦虑量表》为测量工具,考查合作学习对提高学差生学业成绩,改善他们的同伴关系、自尊和社交焦虑等社会性因素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班相比,进行合作学习的学差生的学业成绩有较大提高,其中,数学成绩达到显著水平,同伴关系得到改善,自尊水平显著提高,社交焦虑水平显著降低。由此表明合作学习是转化小学“学差生”的一种可行的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为考察负面评价恐惧和社交外表焦虑在同伴依恋与大学生网络人际关系成瘾之间的中介作用及其性别差异。采用同伴依恋量表、负面评价恐惧量表、社交外表焦虑量表、网络人际关系成瘾量表对64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同伴依恋能负向预测网络人际关系成瘾(β=-0.51,t=-12.50,p<0.001);(2)负面评价恐惧和社交外表焦虑在同伴依恋与大学生网络人际关系成瘾之间起显著中介作用。具体为三条中介路径:负面评价恐惧的中介作用、社交外表焦虑的中介作用、负面评价恐惧和社交外表焦虑的链式中介作用,分别占总效应的17.65%、7.84%、5.88%;(3)链式中介作用与社交外表焦虑的单独中介作用仅在女生中显著,负面评价恐惧的单独中介作用仅在男生中显著。结论:同伴依恋对网络人际关系成瘾的链式中介作用成立且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亚临床社交焦虑与人际信任和羞怯的关系.方法:使用Liebowitz社交焦虑量表(LSAS)、信任量表(Trust scale)和羞怯量表(Shyness Scale)对538名大学本科生进行测查.结果:高社交焦虑组(HSA)信任量表总分及其各因子得分显著低于低社交焦虑组(LS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SA组信任量表可依靠性、信赖度与LSAS回避分量表得分呈正相关(P0.01),HSA组羞怯量表与LSAS害怕/恐惧分量表得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HSA个体存在明显的羞怯症状,LSA个体的人际信任程度高于HAS,人际信任缺乏和羞怯症状与社交焦虑有关.  相似文献   

10.
采用修订后的看护人教养方式问卷、社交自我知觉问卷、儿童社交焦虑量表对方便取样得到418名农村留守小学生、179名非留守学生进行调查,探讨留守儿童家庭教养方式、社交自我知觉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结果表明:(1)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之间的社交焦虑、社交自我知觉不存在差异,留守儿童的社交自我知觉从五年级开始显著提高。六年级的高社交焦虑组的人数多于四五年级。(2)留守儿童的支持温暖主要来自母亲,惩罚拒绝来自父亲。父辈和祖辈教养介于父母之间。(3)看护人的支持温暖与过分干涉通过社交自我知觉对留守儿童的社交焦虑起部分中介作用。支持温暖与社交自我知觉反向预测社交焦虑,惩罚拒绝、过分干涉正向预测社交焦虑。  相似文献   

11.
采用交往焦虑量表(IAS)和内控性、机遇和有势力他人量表(IPC)探查大学生社交焦虑与归因倾向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内控性能够显著负向预测大学生的社交焦虑水平;机遇和有势力他人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的社交焦虑水平。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990名3~6岁学前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儿童社会偏好量表、儿童游戏性量表和同伴游戏互动量表,考察学前儿童害羞和社交淡漠对同伴游戏行为的影响,并分析游戏性的中介和调节作用。结果显示,害羞和社交淡漠显著负向预测游戏交互,显著正向预测游戏破裂和游戏隔离;游戏性在害羞和社交淡漠与同伴游戏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和调节作用。为促进害羞和社交淡漠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成人应尊重和接纳儿童,引导儿童学习采用积极的应对策略,提高他们的游戏性水平。  相似文献   

13.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社交焦虑及认知偏差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儿童社交焦虑量表(SASC)和两可社会情境解释问卷儿童版(ASSIQ-C)对365名小学留守儿童与255名小学非留守儿童进行测查,探讨小学留守与非留守儿童社交焦虑与认知偏差的基本状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小学留守儿童的社交焦虑检出率高于非留守儿童;(2)小学留守儿童的社交焦虑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3)小学留守儿童的认知偏差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4)小学儿童的社交焦虑与认知偏差在各个维度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研究主要探讨教师幸福感、小学生社交焦虑与孤独感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烟台市某两所小学的294名学生和6位班主任老师为被试,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儿童社交焦虑量表和儿童孤独量表进行调查。结果:(1)由随机回归分析模型发现社交焦虑能够正向预测小学生的孤独感(β=0.5424,P=0.002)。(2)社会焦虑对小学生孤独感的影响在不同班级之间有明显差异(X^2=18.2546,P=0.003)。(3)基于HLM的分析发现,在教师层面,教师幸福感对小学生孤独感的影响不显著。结论:小学生社会焦虑能够影响孤独感,这种影响虽然在不同班级内有明显的差异,但是教师幸福感所能解释的比例非常小。  相似文献   

15.
用儿童社会距离量表和兴趣爱好问卷对699名儿童进行测量,探讨儿童不同兴趣爱好对其同伴关系的影响。结果发现,儿童对兴趣爱好的选择有明显差异,喜爱电子游戏的儿童同伴关系最差,偏爱个人活动的儿童其同伴关系明显低于偏爱非个人活动的儿童。  相似文献   

16.
社交退缩行为影响儿童中后期的心理适应。社交退缩一般分为安静退缩、活跃退缩和焦虑退缩三类。社交退缩的干预主要沿着三个方向:儿童的社会技能训练、儿童的社会认知干预和改善儿童的同伴关系。  相似文献   

17.
社交退缩行为影响儿童中后期的心理适应。社交退缩一般分为安静退缩、活跃退缩和焦虑退缩三类。社交退缩的干预主要沿着三个方向:儿童的社会技能训练、儿童的社会认知干预和改善儿童的同伴关系。  相似文献   

18.
同伴关系是儿童社会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利用心理剧干预技术,紧密结合小学儿童同伴关系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心理剧干预实验,在干预前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同学进行《儿童社会距离量表》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心理剧干预活动,实验组儿童社会距离前后测量结果存在显著差异,心理剧干预活动对改善同伴关系不良学生的社交距离和社交态度具有显著效果。心理剧对改善儿童不良同伴关系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利用张文新修订的Olweus欺负问卷、简版的Coopersmith自尊问卷,以及焦虑量表、孤独感量表、压抑量表对827名中小学生进行测查,考察中小学生欺负/受欺负的状况,及与其同伴关系、自尊、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总体而言,中小学欺负的发生率比较高,且相当稳定;(2)卷入欺负的儿童,无论是欺负者、受欺负者还是欺负/受欺负者都比一般儿童存在更多的心理精神症状。(3)在中小学中,同伴关系在儿童欺负问题对其自尊和心理健康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儿童受欺负通过同伴接纳和同伴拒绝间接地影响儿童的自尊和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20.
<正>佐藤学教授说:"低学段儿童与教师产生一对一的亲密关系,是建立同伴关系的基础。"可见,在低学段的学共体课堂,教师除了要与儿童建立亲密关系外,还有一个高挑战任务,是构建同伴间的亲密关系。10月29日,克什克腾旗黄建初名师工作室文科二组成员齐聚经棚镇中心完小进行第一期课例研究,张雪老师确立的研究主题是"在伙伴互助中构建信赖关系",作为观察员,我有了机会到课堂中去探寻同伴信赖关系建立的"密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