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05年11月26日8时49分,位于江西省九江县、瑞昌市交界处的九江县发生5.7级地震,9时15分,据地震发生仅26分钟,“江西九江发生地震南昌已无安全问题”的消息通过大江网对外公开发布.并迅速在互联网上传播。  相似文献   

2.
我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南亚——地中海地震带之间,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我国地震发生相对多的地区分布广、不均匀。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十分巨大的,仅1949年以来,我国大陆地区发生5级以上地震近千次,其中造成破坏和伤亡的130多次,占14%;造成严重破坏的7级以上的强震有15次,震塌房屋832万多间,伤亡人数达49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超过400亿元。其中,所在地区的档案馆也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例如:1996年5月3日内蒙古包头市发生的强烈破坏性地震使距震中较近的包头市及其周围的盟市县区的共14个综合档案馆的档案工作遭到了严重破坏,馆库建筑受损,装具设备被损毁,直接经济损失200多万元;2005年11月26日上午,江西省瑞昌市、九江县发生5.7级地震,处于地震震区的瑞昌市和九江县等地档案馆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随着经济的发展,地震所带来的灾害损失将越来越重,灾害的预防性措施对减轻损失所起的作用越发重要了。  相似文献   

3.
今年1月8日是敬爱的周恩来总理逝世35周年纪念日;3月8日是河北省邢台地震45周年纪念日。在这泪飞化作倾盆雨的特殊时刻,本刊特地发表柴天禄同志珍藏的45年前在邢台地震灾区所拍摄的几幅照片及当时写下的一篇日记,以志纪念。1966年3月8日,河北省邢台地区发生强烈地震后,我们敬爱的周总理立即赶赴灾区视察和慰问。柴天禄同志当时身为北京军区《战友报》特约记者,他奉命全程跟踪采访了周恩来总理在灾区的视察和慰问活动,并在地震灾区连夜写下了这篇纪实性日记。日记和照片真实地记录了周总理在灾区视察、慰问的生动感人的情节。  相似文献   

4.
宁洱的地震,和许多灾难一样,是作为一种视觉对象进入记者的内心:废墟、瓦砾、哭喊、死去的人、弥漫在空中的不确定性……在此次报道中,记者第一时间尝试进行多样式报道,当天就采写了消息、快讯、详讯、通讯、特写、记者目击等,6天中一共发稿70余篇。抓住第一落点从"多家"采访中获得"独家" 在众多赶赴地震灾区的记者中,新华社记者团算是较早的一支。第一篇快讯播发于6月3日凌晨7:30左右,距地震发生仅两小时。包括摄影、文字、音视频在内的记者团到达宁洱是当日下午2  相似文献   

5.
新华社2009年2月24日播发的长篇通讯<走向希望的春天--来自地震灾区的报告>一文,在第20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荣获通讯类作品最高奖特等奖.在四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的关键时期,这篇长篇通讯由于它立意高远,主题重大,播发后被中央和地方媒体广泛传播,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6.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发生7.1级地震,作为北京日报的一员,我在第一时间受命前往青海玉树地震灾区采访.两年前,四川汶川地震,我亦作为北京日报第一批赶赴前线的记者.火速赶往灾区参加报道.短短两年间,两次亲历重大灾难报道,也是我记者生涯中一段独特的经历.  相似文献   

7.
潘登 《当代传播》2003,(4):46-47,43
能否快速、准确、“帮忙不添乱”地报道好突发性事件不仅仅是媒体的社会责任,也是媒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否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今年2月24日和4月19日笔者两赴巴楚—伽师地震灾区进行报道,先后采写了几十篇报道。下面结合自己的地震报道经历谈谈突发性事件报道要处理好的10个关系。  相似文献   

8.
这次地震报道中,记者非常尽职,往往在第一时间就在第一现场。灾区采访条件很艰苦,也很危险,但各种媒体的记者都力争在第一时间、第一现  相似文献   

9.
1991年夏,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袭击了江苏。江苏省委机关报《新华日报》成了全省乃至全国人民关注的媒体。在抗洪救灾的系列报道《灾区纪行》中,人们熟悉了一位记者的名字,他在一个月的跋涉里,采访了14个县,见报稿件达28篇,其中20篇报道的是乡以下的村组。 1994年夏,大旱困扰着素以“水乡”著称的江苏。还是这位记者,使人们透过他那一篇篇来自灾区的报道,看到了这片焦黄的土地上的绿色希望。 之后,在今年春节前夕的喜庆气氛中,他又率领记者下灾区实地采访,写下了三组九篇现场目击式系列报道。这一篇篇体现党报密切联系群众光荣传统的稿件,使江苏人民产生了“每逢佳节倍思贫”的强烈共鸣。  相似文献   

10.
2013年4月20日上午8点02分,四川省雅安芦山县发生7级地震。突如其来的地震震碎了这座风景秀丽的城市。8点02分53秒,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发出了四川雅安芦山发生地震的第一条微博,发出求救信号;雅安电视台女主持来不及换下婚纱,赶到第一线播报灾情;《第一财经》的男主持人在播报雅安地震时哽咽落泪;各大报纸把灾区的惊慌、恐惧、悲伤、  相似文献   

11.
去年9月.我在浙江省台州地区头陀等地台风重灾区采访,这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活动。事后回想,既感欣慰,又觉惊险。欣慰的是:我在浙江日报上发表了12篇灾区报道,及时反映了灾区情况,对党和政府动员各行各业支援灾区起了积极作用,受到好评。惊险的是:我多次冒着生命危险去采访,有五夜几乎通宵达旦.其中两夜因船发生故障,在急流中漂荡。  相似文献   

12.
<正>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发生6.2级地震。震后第一时间,我和三位同事作为第一梯队星夜奔赴灾区。连续奋战几个昼夜,冒着余震不断的风险,克服极寒天气带来的影响,我们发出了震后首篇灾后现场目击报道,并通过团队协作,前后方联动,在快速响应、震后摸排、灾后安置和重建阶段采写多篇报道,以全媒体的形式及时、全面、准确地向外界介绍了当地的受灾情况和救援情况。  相似文献   

13.
印度洋大地震和特大海啸震惊了整个世界。本文作者随中国国际救援队第一批队员奔赴灾区一线,展开高强度的采访报道,13天里历尽艰辛,为《人民日报》、人民网、《环球时报》发回了40余篇文字稿件和200多幅图片,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本刊特约作者撰文,述说他在灾区一线采访的过程和体会。本文作者已两次赶赴前线采访灾区和国际救援行动,他迎难而上,精心报道,展现了中国记者良好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14.
2005年11月26日上午8点49分,江西九江地区的瑞昌市、九江县,没有任何征兆,一场地震倾刻间打破了往日的宁静。人们在慌乱地躲避灾害的同时,纷纷用手机打电话寻找着自己的亲人,打听着有关地震的消息,可是怎么也打不通,大家在谈论着,猜测着……主流媒体安定民心先声夺人这时的九江处于一片恐慌中,各种地震灾难的传言四起,此时的人们最迫切地莫过于想了解有关地震的权威消息。“在灾难中,如果主流媒体没有声音,小道消息就会满天飞,所以我们一定要出声,否则就是失职。”九江电台副台长江晓坚如是说。正在为通讯中断无法联系记者采访而发愁的她,收…  相似文献   

15.
去年《首都经济信息报》发表的《关于北京市住房制度改革扩大试点的连续报道》,在今年北京市第八届好新闻评选和全国经济信息报刊第四届好稿评选中均获得了一等奖,并博得了最高选票。我是这一报道的组织者,为了提倡记者和通讯员敢于触及“热点”同题报道,我把粗浅体会概述如下。这组连续报道共五篇。第一篇是《不可阻挡的浪潮》,主要介绍了北京房改的概貌;第二篇是《破旧立新的使命》,介绍房改的意义和面临的艰巨任务;第三篇是《独具特色的模式》,介绍了北京在房改中采取了不同于外地的独特做法;第四篇是《冲击开拓的旋律》,介绍了北京市干部群众在房  相似文献   

16.
沈可可 《青年记者》2008,(12):34-35
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灾难猝然降临,国人丝毫没有心理准备。在这场猝不及防的8.0级地震面前,成都媒体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及时、准确地报道地震信息,打破了以往灾难性突发事件的报道模式。作为地震灾区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成都商报》在汶川大地震报道中,发挥了主流媒体的品格、公信力以及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7.
谢凌磊 《新闻世界》2014,(7):252-254
本文以内容分析法为主要研究方法,通过抽样编码,以《扬子晚报》为研究范本,选取了习近平主席第一次国事访问、雅安地震后慰问灾区和"习奥会"三个时期的相关报道,从新闻目的、议题设置、形象塑造和报道体裁四个方面来分析习近平主席及其夫人的媒介形象,为国家领导人形象塑造提供一些建议和依据。  相似文献   

18.
动态新闻怎样“出彩”“出花”,对于电视新闻来说,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今年1月28日(农历大年初一),河北电视台在联播《来自地震灾区的最新消息》栏目中播放了记者从灾区现场发回的报道:《181名灾区伤病群众在张  相似文献   

19.
王亮 《中国广播》2008,(7):56-58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特别直播《汶川紧急救援》从5月12日19:00起,开始24小时无间断直播,直击灾情,传递温暖,中国之声被灾区群众称为“生命的电波”。地震发生后,中央台军事记者王亮第一时间赶赴灾区,他是第一个冒着生命危险随部队乘冲锋舟并徒步进入震中汶川映秀镇,并最早从现场发回报道的媒体记者。进入灾区工作以来,他几乎走遍了震中最危险的地段: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将眼光投向各大新闻媒体对于5·12地震灾区民众的报道上,试图了解和分析"灾区人民"这一特殊群体在新闻报道中呈现出何种形象,这种形象构建有何特点、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