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强度间歇运动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免疫稳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向辉  郝选明 《体育学刊》2011,18(4):127-132
为了解较大强度间歇有氧运动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及血液细胞和分子免疫状态的影响规律。对52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别进行16周较大强度的间歇有氧练习和中等强度的持续有氧练习后观察其血压与免疫稳态的变化。结果发现,经2种不同形式的练习后,所有受试者IL-4的浓度都有下降的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大强度间歇训练后IFN-γ、IFN-γ与和IL-4比值却出现了明显的提高(P<0.05),中等强度持续有氧练习前后IFN-γ、IFN-γ与IL-4比值无明显改变(P>0.05)。结果表明大强度间歇练习不会导致高血压患者Th1/Th2的偏移而引起免疫系统稳态失衡;二种练习方式均能使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显著降低,但持续性有氧练习对脉压的影响不明显,而大强度间歇有氧练习可有效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脉压。高血压患者进行较大强度的间歇运动是可行并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对80名中老年广场舞练习者的血压、胆固醇(CH)、三酸甘油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C)指标的测试,探讨广场舞对中老年人心血管机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广场舞能改善中老年人心血管机能,表现为收缩压与舒张压都下降。(2)广场舞可降低中老年人血脂和提高高密度脂蛋白(HDL-C)浓度,防止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和心脏病等疾病。(3)进行广场舞锻炼可以可以消除体内多余脂肪,塑造优美形体,促进身体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太极拳练习对中老年人血压影响。方法:检索CNKI、万方、维普等数据库,获得太极拳练习对中老年人血压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 Stata12.0进行Meta分析。结果:10篇文献纳入Meta分析。①太极拳练习能够显著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降( p<0.01)。②亚组分析显示:研究对象基础病理状态、太极拳单次练习时间和练习持续总时间均不影响太极拳对收缩压的显著降低作用;血压正常者、太极拳单次练习时间<60mine、练习持续总时间<12周舒张压变化无显著意义。③ Egger检验发表偏倚。10篇太极拳练习影响中老年人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文献漏斗图对称性均较好; Egger检验结果显示:太极拳影响收缩压的文献无显著发表偏倚,太极拳影响舒张压的文献存在显著发表偏倚。结论:现有证据显示:太极拳练习显著降低中老年人收缩压和舒张压;基础病理状态、单次练习时间和练习持续总时间影响舒张压的降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太极拳改善老年人原发性高血压的气体信号分子调控机制。方法:选取50名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高血压组、太极拳高压组,并选取25名健康老年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其中太极拳高血压组进行12周太极拳练习,每次1h,每天1次,每周5天,分别在12周太极拳练习开始前1天和结束后次日清晨08∶00~09∶00,测试各组受试者SBP、DBP、NO和H2S。结果:太极拳练习能显著降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SBP、DBP,提高血清NO和H2S水平,且NO与SBP、DBP,H2S与SBP、DBP间均分别呈现显著负相关,NO与H2S间呈现显著正相关。结论:太极拳运动可多途径提高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NO和H2S水平,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提示内源性NO和H2S水平改善可能是太极拳降压效应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湖北体育科技》2019,(6):509-513
目的探讨健步走、弹力带和哑铃练习不同运动方式对蒙古族中年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选取蒙古族中年原发性高血压男性患者21名,随机分为3组,每组7人,分别进行为期13周健步走、弹力带和哑铃练习、健步走+弹力带和哑铃练习等不同运动方式的干预,并测试受试者的相关指标变化。结果与干预前相比,各组受试者身高均无显著性差异,体重及BMI虽有所下降,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干预前相比,各组受试者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并以收缩压下降最为明显,随着运动干预时间的延长,MSO组受试者血压下降最为显著(p<0.01)。结论采用13周的中低强度的健身走、弹力带和哑铃练习、健身走+弹力带和哑铃练习3种不同的运动干预方式,对蒙古族中年高血压患者的身高、体重和BMI影响不大,但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以收缩压下降最明显,并且健身走+弹力带和哑铃练习这种综合运动干预方式的降压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6.
(接上期) 二、高血压病人的康复 血液流动对血管产生的压力叫高血压.它包括收缩压和舒张压.一般将收缩压≥140毫米汞柱、舒张压≥90毫米汞柱,诊断为高血压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12个月广场舞运动对中老年人相关血管损伤性疾病的影响,并揭示其防治动脉粥样硬化(AS)导致的冠心病的相关机理,为制定运动处方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从社区中筛选40名PWV异常的中老年人,年龄平均在(55.55±3.16)岁,进行每周不得低于6次,每次1h并持续12个月的广场舞运动干预,分别测试锻炼前和锻炼12个月末受试者PWV ABI 变化,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等相关指标。结果:与运动前相比,受试者运动12个月后,PWV、ABI 明显下降(P<0.05);受试者运动12个月后,血清NO上升,有十分显著的差异(P<0.01),内皮素ET下降,均呈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经过12个月的广场舞运动,能够有效预防和减少动脉粥样硬化(AS)及其引起的一系列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老年人血管机能水平,增进老年人身体健康水平,采用测试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和专家访谈法等,对哈尔滨市老年人的血管机能进行为期6个月的实验研究.研究结果发现,运动、饮食、生活方式“三位一体”的管理方法能够有效降低血压过高老年人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对于改善老年人的血管弹性(PWV)效果显著.但对于降低老年人血管阻塞(ABI)程度效果不明显.采用运动、饮食、生活方式“三位一体”管理,能够降低血压过高的老年人的高血压,改善血管弹性水平,增强血管机能.  相似文献   

9.
手倒立与中老年知识分子高血压脑溢血的预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XKG-D型心功能测试仪,对石油大学手倒立班38名高血压中老年知识分子进行倒立前和倒立后安静状态下血压部分参数的检测,结果表明:坚持长期的手倒立练习,可出现每博输出量(SV)增加,心输出量(CO)脉率(PR)、收缩压(SP)、舒张压(DP)、平均动脉压(MAP)和总外周阻力(TPR)下降等降压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超声技术观察太极拳锻炼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肱动脉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0例,分成太极拳组(HTC,n=24)、高血压对照组(HP,n=16),另选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个体为正常对照组(NP,n=16)。HTC组进行12周24式简化太极拳练习(60min/day,6days/week)。在0、6、12周检测受试者的血糖、血脂、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以及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EDD)和内皮非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EID)。结果:太极拳锻炼前,HTC组和HP组SBP、DBP显著高于NP组,但EDD显著低于NP组(P<0.05),EID无显著差异。6周、12周太极拳锻炼后HTC组SBP、DBP较锻炼前显著降低,并显著低于HP组;EDD显著高于锻炼前,并显著高于HP组(P<0.05);但锻炼前后EID无显著变化。结论:太极拳锻炼可改善高血压患者受损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但对内皮非依赖性舒张功能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规则有氧运动对中老年轻度高血压患者循环内皮细胞(CEC)数量、内皮素-1(ET一1)和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以探讨运动降压的机制.方法:12名中老年轻度高血压患者进行10周规则的快走加高血压体操运动,分别于运动前后测试受试者循环内皮细胞数量、血浆ET-1和血清NO的含量.结果:运动后循环内皮细胞数量减少(P<0.05);血浆ET-1含量降低(P<0.01):血清NO含量升高(P<0.05);ET-1和NO的比值(ET-1/NO)降低(P<0.05).结论:提示中等强度的规则有氧运动锻炼对高血压患者损伤的血管内皮结构和功能有一定程度的恢复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在膳食控制和有氧运动干预过程中的Apelin变化及其对血压的调节作用。方法对T2DM大鼠进行为期12周的有氧运动干预,在测定大鼠血压的同时,测定空腹血清apelin、一氧化氮(NO)和血浆血栓素B_2(TXB_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含量。结果 (1)与正常大鼠相比,T2DM大鼠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血浆TXB_2含量显著升高,而血清apelin、NO含量显著降低;(2)长期的有氧运动可使T2DM大鼠SBP、DBP和血浆TXB_2含量显著降低,血清Apelin和NO含量显著增加(P<0.05)。结论 (1)随着T2DM的发展,apelin、NO生成减少,TXA_2生成增多,从而导致血压的显著升高。(2)长期有氧运动可抑制TXA_2生成,促进apelin和NO生成,对防止T2DM大鼠血压的升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安在峰 《健身科学》2009,(10):20-21
[概述]高血压是以动脉血压增高,尤其是舒张压持续升高为特点的全身性、慢性血管疾病,常伴有头痛、头晕、耳鸣、健忘、失眠、心悸等症状。安静状态下,若成人经常收缩压超过18.7千帕(14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超过12千帕(90毫米汞柱)即可确诊。  相似文献   

14.
对比31名优秀游泳运动员2次比赛成绩,将其分成超常、正常、失常组,监测不同组别运动员临赛前准备活动前、中、后心率、血压、血乳酸,采用方差分析,探索临赛前准备活动中强度练习的等级,及优秀游泳运动员赛前适宜比赛的生理状态。结果显示:赛前准备活动的强度练习,心率应达到80%~90%HR max,血乳酸3~4 mmol/L,收缩压大幅上升,舒张压不变或下降。赛前2h适宜比赛的生理状态,心率、收缩压接近或可略高于安静时,舒张压接近或略低于安静时,血乳酸2mmol/L以下。赛前15~20 min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应恢复或可略高于准备活动前。血乳酸并非监测游泳运动员赛前生理状态,评价准备活动强度的敏感指标。建议重视临赛前准备,注重监控运动员赛前生理状态,合理安排赛前准备活动强度。  相似文献   

15.
运用遥测心率及血压测定的方法,研究了北京体育大学10名太极拳爱好者,同一练习内容,不同练习时间,心血管机能的适应情况。研究发现,在练习过程中,心率升高的幅度不大,最大心率稳定在109.6+3.8,不同的练习时间,其最大心率的差异不显著(p>0.05),运动后即刻收缩压高于运动前,舒张压低于运动前,在恢复期内,收缩压,舒张压下降,到恢复期第三分钟时,各次练习的收缩压,舒张压皆低于运动前水平,恢复期脉压变化也有此特点。结论:太极拳是一种中低强度运动,合理的控制好运动量,能够有效地提高中老年人的心血管系统机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不同强度的有氧运动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液NO信号的影响以及一些相关调节因素的变化.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C组、AS组、ASL组、ASM组、ASH,每组10只.运动组的跑速分别设计为10 m/min、15 m/min、20 m/min,每天一次训练,时间为30分钟,运动实验持续时间为4周,每周训练6天.运动结束后处死大鼠,测定血清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内皮素(endothelln,ST)、左旋精氨酸(L-arginine,L-Arg)和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symmetrical Dimethylar#nine,ADMA)浓度.结果:1)无论何种强度的有氧运动均可以显著提高血清NO水平,但是中等强度以上的有氧运动效果更为明显;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可明显提高血清NOS的含量;低强度虽然也升高了ET水平.但是中等以上强度效果更为明显.2)动脉粥样硬化发展过程中,L-Arg浓度变化并不明显,ADMA水平明显上升.各种强度的有氧练习也不会升高血清L-Arg水平,但是较大的强度有利于降低血清ADMA水平,并有效改善L-Arg/ADMA比值,因此较大强度的有氧练习可能对NO的释放有明显的改善.结论:中等以上强度的有氧练习对改善动脉粥样硬化大鼠的NO信号和相关的调节分子的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女性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舒张功能(FMD)随年龄变化特点,及其与体力活动水平的关系。方法:对来自北京市海淀区的20~69岁健康女性405名,放免法测试血清雌二醇(E2)、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水平,采用日本UNEX高分辨率超声血管内皮功能分析仪,测试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舒张功能相关指标;同时,评估40岁以上女性体力活动水平。结果:随年龄增长,肱动脉内径基线值和血流介导的舒张后内径均增加(P<0.05),尤其40岁以后出现显著增长;60岁以上女性血流介导的内皮舒张功能显著降低(P<0.05),阻断血流再恢复血供时达到最大血流的时间缩短,最大血流速度增大(P<0.05);40岁以上各组血清E2、DHEAS水平下降(P<0.05);与体力活动缺乏或较低组相比,体力活动水平中等或较高者最大血流速度较低(8.13±4.32vs 9.23±5.51m/s,P<0.05);与从不锻炼和偶尔锻炼者相比,经常锻炼者血清E2水平、肱动脉内径基线值和血流介导的舒张后内径均较高(P<0.05)。结论:血管内径基线值的变化在反映血管内皮功能方面具有预警意义,当血管最大舒张能力与基线值的变化不相适应时,出现血管功能障碍;60岁以上女性血管内皮功能出现显著退化,可能与其心血管风险增加有关,雌激素(E2)可能介导随年龄增长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以及体力活动或体育锻炼对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料法综述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运动对24小时动态血压的影响的研究表明,一次性运动后会导致血压在一定时间下降(可持续22小时),有时甚至低于对照水平(运动后低血压),长期进行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对血压正常者或高血压患者24小时的动态血压具有较好的降压效果。遗传、神经体液因素的改变、血管结构及血管反应性的改变、体重降低以及胰岛素抵抗的降低等都可部分解释运动的降压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李合  王人卫  赵璨  徐亮亮 《体育科研》2016,(1):76-79,84
目的:制定个性化的步行运动方式,探讨步行锻炼对血压及血脂代谢的影响,为科学制定高血压运动处方提供依据。方法:经严格筛选,最终有104人完成了整个干预过程。其中,男性27人,女性77人,平均年龄56.77+5.40岁,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方案,采用步行锻炼的运动方式,观察步行锻炼前后血压和血脂变化情况。结果:1.经12周步行锻炼,受试者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显著降低(P<0.001)。2.总体上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TC/LDL-c具有下降趋势,但无显著性意义(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c)显著性上升(P<0.05)。步行锻炼前血脂异常者,锻炼后LDL-c、TC/HDL-c显著性下降(P<0.05);TC、TG、HDL-c趋向正常的比例增加。结论:(1)制定的运动处方可行。(2)12周步行锻炼后受试者血压下降显著,血脂代谢改善。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文献过滤方式(Jadad量表)对文献进行筛查,共选取20篇有效文献中的20组前后对照实验,并对其结局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对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心率变异的影响.结果表明,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对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SBP、DBP)具有非常显著的促进作用(P<0.01);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对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HRV频域指标LF/HF也具有显著作用(P<0.05),建议患者可以通过适宜的有氧运动来调控血压及HRV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