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8 毫秒
1.
蚂蚁和蟋蟀     
李波 《顽皮娃娃》2007,(9):16-17
故事梗概:炎热的夏天,蚂蚁在灼人的烈日下辛勤地储存过冬的食物。蟋蟀们却在悠然自得地玩耍,并且嘲笑蚂蚁不懂得应该及时行乐。蚂蚁没有理会蟋蟀,继续工作。冬天到了,又冷又饿的蟋蟀来到了蚂蚁的家门口乞求一点食物。这个故事教育我们要勤劳,不懒惰盛[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英国《自然》杂志报道,欧洲科学家最近研究发现,大量蚂蚁集体行动时,队伍井然有序,不存在“堵车”问题,因为它们善于在交通拥挤时分流。一窝蚂蚁成千上万,每到搬运储存食物的季节,众多蚂蚁便倾巢而出,在找到食物后  相似文献   

3.
对于时尚的人们来说,身上哪怕多长出一丁点儿肥肉也是难以接受的。而蚂蚁们却恰恰相反,多储存一些脂肪直接关系到它们的生死存亡。当遇到食物来源充足的好年景,蚂蚁会多储存些脂肪,以备饥荒之需。蚂蚁在储存脂肪方面的表现是很出色的。为了弄清不同蚂蚁在储存脂肪这一行为上到底有什么区别,科学家对两个分属不同品种但关系密切的蚂蚁群体进行了仔细观察,它们的体表颜色一组较黑而另一组则相对较浅一些,所以很容易被区分开来。颜色发黑的那群蚂蚁虽然体形较为瘦小,但每只蚂蚁身上所储存的脂肪要更多一些。而那组浅色的蚂蚁中体形肥硕的兵蚁数…  相似文献   

4.
科学沙龙     
蚂蚁的创业智能一只蚂蚁搬食物往回走时,如果碰到下一只蚂蚁,它会把食物交给它,自己再回头,碰到上游的蚂蚁时,再把食物接过来,交给下一只蚂蚁。这一模式专家们称为弹性分工。  相似文献   

5.
蚂蚁王国一向以国民之间的互相帮助、分工合作闻名于世。一日蚁王为壮大自己的国家颁布了一道法令:蚂蚁王国的子民必须学会竞争,踊跃竞争。从此蚂蚁王国竞争的风气盛行。一天,两个蚂蚁出去寻找食物,他们找到一块硕大的糖块,但是他们没有一个能搬得动它。如果他们以与生俱在的合作方式完全可以搬动糖块,可是他们积极执行蚁王的竞争法则。他们在为糖块的所有斗得天昏地暗时,糖块却被邻国的两个苍蝇吃光了。  相似文献   

6.
与大多数终日在外游荡的昆虫不同,蚂蚁有自己的家。蚂蚁总是忙忙碌碌地四处寻找食物(图1),对于小蚂蚁来说,爬过一个土堆,就相当于人类翻过一座高山;走过一片草丛,就相当于人类穿过一片树林。那么,蚂蚁是如何保证自己不迷失方向而准确地找到回家的路呢?  相似文献   

7.
“探究食物中储存的能量”是北师大版《生物学》初中七年级教材中的一个重要探究实验.探究不同食物样品中储存的能量,是对不同食物样品储存的能量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此探究实验教材没有给出统一的实验装置,实验前需要师生自己动脑、动手设计,制作一个简易的食物热量测定仪.  相似文献   

8.
蹲下身去     
蹲下身去,哪怕只抽出一会儿时间,去观察那些辛劳不息的蚂蚁。要生存就得去觅食,这些只有几根神经元的简单生命越过石块,穿过沟坎,爬上草梢,没有什么能够阻止它们。它们不知疲倦,无暇悲伤,当然更不会呻吟吵叫。找到食物拖运回来,然后再去搜寻,它们的想法很简单,那就是劳作。这些只有几毫克重的生命太渺小了,它们随时会被人或动物踩死,然而它们乐于天命的安排,如果真的遇上那些庞大的蠢脚,那就死得其所好了;如果还活着,那就泰然处之,继续劳作。整个夏天我们都看到蚂蚁奔波着,当然,它们为自己储存了足够的食物要度过寒冬。…  相似文献   

9.
蚂蚁与蚱蜢     
《双语学习》2013,(3):4-7
夏天,蚱蜢跳来跳去,兴高采烈地玩耍鸣唱。蚂蚁从旁边经过,他背着一大颗谷粒回家。蚱蜢说,“你何不停下这么辛苦的活计,和我聊聊天?”但是蚂蚁说,“我正在帮忙储存过冬的食物。我想你也应该做些准备。”  相似文献   

10.
与大多数终日在外“游荡”的昆虫不同,蚂蚁有自己的“家”。蚂蚁总是忙忙碌碌地四处寻找食物(图1),对于小蚂蚁来说,爬过一个土堆,就相当于人类翻过一座高山:走过一片草丛,就相当于人类穿过一片树林。那么,蚂蚁是如何保证自己不迷失方向而准确地找到回“家”的路呢?  相似文献   

11.
田丽霞 《班主任》2013,(9):66-68
不久前看电视纪录片《野性俄罗斯》,片子中说到了一种小松鼠,它们非常勤劳,每天不停地寻找和储存食物。但由于松鼠记忆力有限,只能记住三天之内的事情,所以,它们经常找不到自己辛辛苦苦存放的食物,于是每天都在忙忙碌碌地寻找和储存食物。  相似文献   

12.
学习《蚂蚁》这一课,课前我让孩子准备好了放大镜、昆虫盒、蚂蚁、水盆等。在课堂上我没有照本宣科,只是让孩子仔细地观察蚂蚁,运用各种自己喜欢的方式,尽可能多地去探究蚂蚁身上的奥秘,然后看看谁的发现多。学生们饶有兴趣地观察着自己捕捉来的各种各样的蚂蚁,有的将蚂蚁放在水盆里,观察它是不是个游泳健将;有的将面包屑撒在昆虫盒里,看蚂蚁如何为了食物相互争斗;还有的在用放大镜仔细地观察蚂蚁是否长胡子……孩子们时而为一个新的发现欢呼雀跃,时而为一个蚂蚁的壮烈牺牲而发出一声轻叹,时而为了看法上的分歧而争得面红耳赤。而我,此刻只…  相似文献   

13.
趣味地带     
《家教世界》2011,(7):20-20
蚂蚁与屎壳郎 夏天,别的动物都悠闲地生活。只有蚂蚁在田里跑来跑去,搜集小麦和大麦,给自己贮存冬季吃的食物。屎壳郎讥讽地问他为何这般勤劳。蚂蚁当时什么也没说。  相似文献   

14.
父亲是生物老师。一日,他看着地上来回忙碌的蚂蚁,不由叹道:"唉,可怜的蚂蚁啊!""蚂蚁来回地搬运食物,让自己‘丰衣足食’起来,这样的忙碌和勤劳难道有什么不好吗?"我说。"在我们看来,蚂蚁是勤劳的,我们看到的蚂蚁,总是来回地奔忙,又是运谷物,又是运稻草,但蚂蚁的忙碌,不是勤劳。"父亲说。"蚂蚁为了贮存更多的食物,不停地奔忙,难道这不是勤劳吗?"我说。  相似文献   

15.
阿根廷蚂蚁,最早只生活在南美洲,这种黑色蚂蚁虽然身长只有3毫米,却是蚂蚁中攻击性最强的。而阿根廷蚂蚁具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它们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一般来说,不同蚁穴之间的蚂蚁常常要为争食物和领地发生战争,但不同蚁穴的阿根廷蚂蚁却可以结成“合作群体”,他们在相遇时从不打架,而是合并、合作,汇聚成更大的群体。  相似文献   

16.
一天下午,我在一棵大树下发现有一个蚂蚁窝,看到许多蚂蚁经常离开洞口到很远的地方寻找食物。我就想,蚂蚁发现了食物以后是怎样通知同伴的呢?它们又是怎样把食物搬回窝里的呢?于是,我就做了一个实验。  相似文献   

17.
方向和成功     
《学语文文丛》2004,(11):96-96
有两只蚂蚁想翻越一段墙.寻找墙那头的食物。一只蚂蚁来到墙脚就毫不犹豫地向上爬去,可是每当它爬到大半时,就会由于劳累、疲倦而跌落下来。可是它不气馁,一次次跌下来,又迅速地调整一下自己,重新开始向上爬去。另一只蚂蚁观察了一下,决定绕过墙去。  相似文献   

18.
佚名 《班主任之友》2006,(12):60-61
一百多年前,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把许多蚂蚁放在一个圆盘的周围,并设法使它们首尾相连,绕圆盘组成一个圆形。这些蚂蚁就绕着圈儿转,说不清哪是头哪是尾。它们似乎并没有发现周围环境一遍又一遍重复,井然有序地走了一圈又一圈,没有一只另类的蚂蚁私自走出这个圈子。法布尔和他的助手面面相觑,他们不知道这群蚂蚁为何老是在兜圈子。于是他在蚂蚁的旁边放了些食物,认为这些蚂蚁闻到了食物一定会“蚁”拥而上去抢夺。出乎他们意料的是:这些蚂蚁像中了邪似的对食物视而不见。法布尔和助手困惑地看着这群蚂蚁周而复始地循环…  相似文献   

19.
教科书上"探究蚂蚁的通讯"是这样引出要探究的问题:"仔细观察过蚂蚁的同学都知道,一只蚂蚁发现食物后,会迅速返回巢穴.不一会儿,一大群蚂蚁排着长长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奔向食物所在地点.蚂蚁不会发声,它们是靠什么传递信息的呢?侦察蚁在食物和巢穴之间是否留下了什么标记呢?"平时学生就积累了丰富的感性认识,所以对此非常感兴趣,纷纷提出了自己对蚂蚁感兴趣的问题:蚂蚁的"家"是什么样的?蚂蚁是不是和蜜蜂一样有"头领"?……于是引导学生课下通过上网下载、查阅书刊和询问家长等方式来搜集相关的信息.  相似文献   

20.
蚂蚁觅食     
我最喜欢看蚂蚁了。在我家的门前有几个蚂蚁洞,里面的蚂蚁有黄褐色的,也有黑色的。它们每天出来进去,那长长的触角一动一动的,时而向左,时而向右,好像在告诉别人:看,我们生活得多么快乐!别看它们身子小,其实可精明了,对自己盯上的目标是不会轻易放弃的。题目告诉我们这篇文章是写蚂蚁哪方面的生活习性?小作者用这段文字向大家描述着蚂蚁的外形特征。这句话很重要。小读者,你肯定读懂了。一个明媚的中午,爸爸买回一袋面包。我拿着面包在门外津津有味地吃。刚巧,几只黄蚂蚁出来找食物,看见了我掉的面包渣,我想:可怜的小家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