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众多的成语词典中都收有“付之一炬”,其中对于“炬”的释义在辞书上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炬”作名词,解释为“火把或是火”,持有此意见的有《汉语成语辞海》、《现代成语巨典》、《现代汉语成语规范词典》等辞书;另一种则认为“炬”应作动词,解释为“焚烧或是烧毁”,赞成这种意见的有《汉语大字典》、《汉字规范字典》、《现代汉语规范字典》等辞书。  相似文献   

2.
袁世全先生是当今著名的辞书理论家.他在辞书基础理论、共性理论等方面作了探索与创新:提出并论证了“辞书框架”、“辞书框架(结构)机制”、“辞书框架理论”的概念,以及彼此间的联系和区别;提出“三结构(亦即多结构)论”;质疑权威理论与传统学术观念;主张并探索辞书功用多元化,提出、论证了“一书变多书,一用变多用”.  相似文献   

3.
《太平经》中有“贞男”一词,未见辞书收释,今释为“不与异性交媾的男人。”《太平经》中的“贞”的语义与一般辞书所释不同,特指自守其身,不与异性交合。《太平经》的“贞人”,指不与异性交媾的人,此义未见辞书收释。《太平经》中的“壮”,义为“疮”,即创伤及其导致的疮疡,用来比喻人们埋在地中的瓦石坚木等异物。《太平经》中的“大壮”,义为大疮,用来比喻埋在地中的异物。  相似文献   

4.
《辞源》等辞书在溯源方面是比较好的,然而,其中仍存在一些问题。现以这些辞书引证为参考,对“一切众生”八条成语源流进行考辨。  相似文献   

5.
辞书类型的划分,主要以性质为标准。关于“辞书”一词的涵义,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认为辞书和辞典是等义词,不包括百科全书;另一种认为辞书是辞典和百科全书的统称。本文时“辞书”一词的理解取广义,即认为辞书是辞典(包括字典、语文辞典、百科辞典等)和百科全书(包括我国古代的类书)的统称。在我国古代的传统观念  相似文献   

6.
用同一个字形记录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之间没有内在联系的词,这样的字称同形字。讨论汉语字词关系时,同形字问题不可逾越,字典辞书的编写也必须妥善处理。《汉语大词典》在这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但是也还存在不少可商榷之处,如“但”、“修、修修、修然”、“兹”、“吴”、“拖”等。讨论这个问题,有利于对汉语字词的深入研究和字典辞书的编写与修订。  相似文献   

7.
蓄势艺术,在清代学者包世臣的《艺舟双辑·文谱》中有较为详细的阐述。文中说:文有垫拽之法,所谓垫拽者,为其立说之不足耸动也,故垫之使高;为其抒议之未能折服也,故拽之使满。高则其落也峻,满则其发也疾。意思是说,写文章犹如“蓄水”、“拉弓”,要想“落峻”就必须垫之使水位高,要想发疾,就必须拽之,使弓弦满。《背影》一文正是运用这种垫高拽满的蓄势艺术,极力运用烘托、铺垫等技法,营造出一种情感的氛围和意境,使得平凡的琐事间流露出的真情达到了令人“耸动”、“折服”的艺术魅力。 《背影》仅有六个自然段,通篇出现“背影”一词只有  相似文献   

8.
文章结合石刻文献例证,从增补词条、增补义项、提前书证三个方面为《汉语大词典》等大型辞书的修订提供参考:补充失收词条“金赢”“赞省”等6例,为“寒心”“声歌”“弦竹”等3个已收词条补充失收义项,提前了“元子”“肇开”“具体”等8个词条的首引书证。  相似文献   

9.
《辞源》、《汉语大词典》等辞书把《多收了三五斗》等文中的“油水”解释为“指不正当的物质收益或额外的好处”,不够准确,最好改释为“隐指钱财,泛指可以得到的好处。”  相似文献   

10.
书证引用是否准确,直接影响到辞书水平的高低,质量的好坏。在准确性方面,不少辞书仍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等辞书在“喝”表示“把液体或流食咽下去”这个义项上,以“喝水岩”、“喝点汤”为书证,均属误引。为避免误引书证,必须遵循书证引用的基本要求,做到详查书证原文,吸收已有成果,独立思考。  相似文献   

11.
选取李渔白话作品校点本中存在错误和问题的词语,如“刁顿”“坚切”“哝聒”“烧香搠佛”“吸肚皮”“巡环”“游手靠闲”等,进行校勘和考释,以期对李渔白话作品的阅读、理解、校勘以及相关辞书的编纂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现代语文》2007,(9):19-19
辞书是不见面的老师,仿冒辞书危害很火。2006年《人民同报》曝光了儿部辞书被仿冒的现象,引起社会热议。中国辞书学会一直呼吁建立辞书出版准入制。2004年10月,新闻出版总署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辞书出版管理的通知》,明确指出“辞书出版必须严格履行图书专业分工出版的规定”。2006年3月,新闻出版总辔再次颁发的《关于规范图书出版单位辞书出版业务范围的若干规定》进一步重申:“白2006年5月1日起,[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经律异相》是中古时期的重要佛经 ,其中出现了一批新词新义 ,但研究者对其并没有引起充分的重视。选取“(施 )无畏”、“罪对”、“厌离”、“巨细”、“福德”等词进行诠释 ,对有关辞书和论著进行纠谬补缺 ,以供辞书编纂者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不同层次、不同职业的文化人对于辞书的使用大抵是不同的。专业文化人的查检辞书,不过是“偶一为之”,查证或核实一下有关的语词或资料。他们多数人了然于各种辞书的优劣高下,得心应手地选用质量上乘的辞书,几乎到了“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境界。普通的文化人使用辞书,完全是出自求知的需要,或为了排难解疑才去翻阅辞书的。他们许多人常常是“饥不择食”般地应用辞书,对于字典、词典奉若神明,信之深,求之切,只知其然,  相似文献   

15.
清代学者、理论家包慎伯在《艺舟双辑·文谱》中说:“垫拽者,为其立说之不足耸听也,故垫之使高,为其抒议之未能折服也,故拽之使满。”王高英的散文《故乡那片消失的竹园》描写细腻,气韵生动,尤其值得我们学习的还是作者善于运用“垫”、“拽”的艺术技巧。  相似文献   

16.
我班有个“多动症”,上课安静不了5分钟,嘴里不停地嚼着121香糖。一会儿玩玩文具盒,一会儿拧拧钢笔盖儿,一会儿抠抠手,一会儿拽拽衣襟,一会儿在书上乱写乱画,一会儿撕点儿碎纸屑吹着玩,一会儿又顾自回头去拿后边同学的东西……“多动症”不会正向坐着,他侧坐,一只腿还要高高  相似文献   

17.
释"能"     
研究元明清戏曲作品中的词语,发现“能”有诸多义项,如“才干”、“能够”、“如此”、“认同”、“很”等等,其中有20余项在目前所有辞书中均未见收录。  相似文献   

18.
“学”除各大辞书所列诸解外.在戏曲作品中还可见“比较”、“转述”、“陪伴”、“容易”、“施加”等义项.在诗文中亦有“作”、“思”、“成”等新解。  相似文献   

19.
运用训诂学方法,考释了四例明清小说中的词语:“起头”、“作炒”与“作吵”、“作道理”、“他逋”。这些词语字面普通,但义训特殊,为一些大型辞书所失收或误释。  相似文献   

20.
辞书有一“州^-”字,注明“音形,义未详”,今考敦煌写本,可以确证该字为“刑”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