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人民教师,如果不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见异思迁,在工作中无所用心,则将误人子弟.”这是中宁县鸣沙小学社办教师冯修贤老师在十多年教育工作中得出的经验.他认为,热爱教育事业,主要体现在热爱学生身上,特别是对有缺点的学生,只能从爱护出发,耐心教育,绝不能嫌弃.他在这方面确实做了不少工作,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体会到老师对学生的热爱,可以转化为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最终转化为较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玩物·长智     
有个小学生上课玩“金铃子”,受到老师的制止。但这位老师并没像有的教师那样简单地训斥一顿,然后把“金铃子”踩死。她除了耐心地进行纪律教育外,课外还特意找来这个学生,和他讲有关“金铃子”的知识,并要求他以“金铃子”为题写一篇作文,作文写成后还在全班朗诵。被教育的学生高高兴兴地改正了缺点,而“金铃子”事件又引导更多的学生走向科学的大门。   我很赞赏这位老师的教育方法和态度。小学生上课“玩物”,既有碍于自己学习又影响课堂纪律,老师应该管教。但教育学生又必须体察学生的心理,要看到爱玩是孩子的天性,“玩物…  相似文献   

3.
有位学生几乎天天“闹事”,一位新教师对他所犯错误严加指责,并用一些词语来“激”他,但是,这位学生并没有被老师的“威力”所折服,对教师的话是这耳朵进那耳朵出;而另一位教师则经常把那位学生拉到身旁,心平气和的跟他拉家常,再与他讲道理,出乎意料的是,学生对这位教师表现出言听计从的态度。久而久之,他们之间还建立了很深的信赖感……可见,指明学生的缺点和错误应该十分谨慎地考虑方式、方法和措辞。 一、指明学生缺点的原则 让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建议或批评,是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的:交流之前,要尽可能充分分析学生缺点的产…  相似文献   

4.
【案例再现一(原文载2006年第11期下半月·行动版)】遇到这样的学生该怎么办? D老师是一位非常敬业的英语教师,他一心扑在学生身上。班级里有几个学生天天不做作业,老师再三教育,也曾和家长联系,甚至放学后亲自到学生家辅导,并监督他们做作业。可之后,这些学生依然如故。所以,每当下课时,D老师就叫他们到办公室来补前一天的作业。一天上自修课的时间,D老师让他们在教室补英语作业,突然教D老师班级的一位副课教师气冲冲地进了教室,很生气地质问:“怎么你们班级每次都有那么多人不交作业?”说完把本子往讲台上一撂就离开了。D老师能体会到同事的感受,可他自己也很生气。就问他们:“为什么不做作业?有什么特殊情况要和老师解释一下。”D老师一个一个地问,其中一个男生却对老师不屑一顾,说:“没做就是没做了。”D老师再三耐着性子询问其中原委,他就是一声  相似文献   

5.
第一境界:把学生当孩子。正确对待自己教育对象的教师才是称职的教师。把学生当孩子,你会宽容孩子的缺点,原谅孩子的过失。你不会因为孩子的一点错误而伤害孩子的身体,更不会挫伤他的心灵。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的职业意味着他放弃了个体喜怒哀乐的权利,应使自己胸怀宽广。”曾经有一个调皮的学生因误会了老师对他的关心,便故意将墨水偷偷洒在了老师的衣服上。这位老师知道后什么都没说,只是给这位学生写了这样一首诗:“土地宽容了种子,拥有了收获;大海宽容了江  相似文献   

6.
第一境界:把学生当孩子。正确对待自己教育对象的教师才是称职的教师。把学生当孩子,你会宽容孩子的缺点,原谅孩子的过失。你不会因为孩子的一点错误而伤害孩子的身体。更不会挫伤他的心灵。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的职业意味着他放弃了个体喜怒哀乐的权利,应使自己胸怀宽广。”曾经有一个调皮的学生因误会了老师对他的关心,便故意将墨水偷偷洒在了老师的衣服上。这位老师知道后什么都没说。只是给这位学生写了这样一首诗:“土地宽容了种子.拥有了收获;大海宽容了江河,拥有了浩瀚;天空宽容了彩霞,拥有了美丽;人生宽容了遗憾,拥有了未来。”后来这个学生幡然醒悟,主动向老师承认了错误。  相似文献   

7.
教例一 :错写特级教师靳家彦老师在教学《有这样一个小村庄》时 ,先让学生看清课题 ,然后看他板书课题 ,靳老师有意漏写了“这样”两个字 ,学生一下子就发现了 ,当即指了出来 ,此刻 ,教师不失时机引导学生 :“有了这个词 ,你就会有什么疑问?”学生提问踊跃 ,思维也体现出一定的深度 ,提出了两个核心问题 :1 这样的小村庄是怎样的?2 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学生自己提出了问题 ,肯定急于想知道答案 ,此时 ,教者抓住学生渴望得到答案的迫切心理 ,让学生自己去读课文。当学习能满足学生需要时 ,学生就会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产生主动阅读的欲望 ,变…  相似文献   

8.
“老师,我孩子写的是哪张啊?”A家长一脸茫然,找不到自己孩子写的话。“老师,这张是不是我孩子写的?”B家长指着月牙形的小纸条不确定地问。“这孩子,想不到有那么大的心理压力,我平时真是太忽视他了。”C家长凝视着自己孩子写的纸条,一脸愧疚……  相似文献   

9.
所谓“意义障碍”,指的是教师讲解道德要求,行为规范及其意义时,学生头脑中某些思想或心理因素影响到他们的感知、接受和理解,以致造成学生不能把这些要求转化为自己需要的一种心理状态。这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对立情绪”和“抵触心理”。 意义障碍经常伴随着消极的情感,产生抵触心理,对教师的要求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消极态度。其中情节较轻者表现为“忽视”形式,任凭老师千言万语,他却无动于衷。情节严重者则表现为“对立情绪”形式,认为老师“虚情假意”或“存心整人”,拒绝接受教师提出的道德要求。更为严重者便表现为“逆反心理”形式,对老师怀恨在心,和老师唱对台戏。凡此种种,老师都应密切注意。 意义障碍通常在以下几种情况下产生:①教师处理问题不公正、有偏向,或者对该肯定的肯定过了头,对不该否定的却说得一无是处,使学生产生反感。②提出的要求过高过严,不符合学生原有的认识水平,脱离了学生的实际,他们难以接受。③只  相似文献   

10.
做了多年的班主任,我深切地感受到:在做后进生工作时,应尽量少讲大道理,而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保持“爱心”和“耐心”,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对后进生多一些“感情投资”,这无疑是最受学生欢迎的方式。我班有个学生,时常逃学,学习成绩差,见到老师能躲就躲,真是个令人头痛的小家伙。我了解到他的父母双双下岗,为了生计,母亲外出打工,父亲摆了个小摊儿,无暇照顾他。我找到他,认真地告诉他:“你是个好孩子,老师有信心帮你把毛病改掉。”听了我的话,他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这以后,我就经常利用课余时间给他补课,适时指出他的缺点,引导他该怎样…  相似文献   

11.
我国著名文学家鲁迅做学生的时候,在三味书屋里,曾经这样问过他的老师: “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 先生怎么回答呢?鲁迅描写道:“‘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学生提问,老师一时答不出也是常事。比如这“怪哉”,就需查查资料。老师不高兴学生提问,一听到自己答不出的问题就怒形于色。这不大好。 现实生活中,颇有一些不欢迎学生提问的老师。鲁迅的老师被学生问住时,还敢于承认自己“不知道”。而今有的教师却采取不懂装懂的态度,或胡编乱答,强词夺理;或闪烁其辞,巧言诡辨。其结果,以讹传讹,害人不浅。这种做法,似乎维护了自己的“师道尊严”,实则有失威信。  相似文献   

12.
纪实文章《“我以性命担保你行”》,讲的是一个丧失了学习信心的女孩,到美国读书,在美国的学校里取得了惊人成绩的故事。其原因,是美国老师“以性命担保她行”。读罢全文,感触良深。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而且也是学生人格、个性的塑造者。学生的成长,直接依赖于教师的关心、理解、鼓励、宽容、肯定和支持。因此,教师绝不能随意否定学生,使学生丧失学习信心。学生小A,书法较差。一次,小A送了我一张贺卡:“祝老师生日快乐!”我一看,字写得不错,马上问:“这是你写的?”他点点头。我赞赏地说:“真不错!就这样写,你…  相似文献   

13.
施永怀教授     
这是长篇小說“青春”中的一章。某师范学院中文系老教授率领一队將毕业的学生在一个女子中学里进行实习,深得实习生們和中学生們爱戴,他自己也感到生命中充滿青春。中学的孩子們因为他的学生們都是老师,所以称他为“老老师”。  相似文献   

14.
关于批改,叶老一贯主张训练学生自己修改文章。他说:“批改固教者之要务,然须进一步想,必使学生能自改其文。”又说:“写成之后自己看,优点何在,毛病何在。眼光渐高,笔下渐熟,定会写成较好的东西。”我们老师普遍担心学生“不会改”、‘改不好”。学生不会改,改不好,这也是事实。但正因如此,教师更要多方设法,相机诱导,使学生练习,逐步减少对老师的依赖性。我在实践中感到,完全可以启发引导学生互评自改作文。当然,这不能一蹴而就,必须逐步进行。开始时,要求低一些,在教师示范性的批改或组织学生集体讲评一些代表性的错别字、病句的  相似文献   

15.
对于童心未泯的孩子,我们的每一次信任和宽容,都可能创造出一个新的奇迹。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职业意味着他放弃了个体喜怒哀乐的权利,应使自己胸怀宽广。”北京有位丁榕老师,当年她发现一个学生拿走了同桌的钢笔,当时她没有责难,也没有批评,而是自己掏钱买了一支钢笔送给这位学生,并对他说:“我知道你喜欢钢笔,这支钢笔就送给你。我也知道你肯定不会要人家的东西,趁别人不注意,你一定会悄悄送回去的。”几十年后,这位学生带着自己的孩子来看老师,一进门就跪在丁老师面前对孩子说:“没有丁奶奶,就没有你爸爸的今天!”对于学生的缺点,难…  相似文献   

16.
越来越多的教师发出这样的感叹:“现在的学生怎么了?越来越难教!”家长也不时抱怨:“现在的孩子真不好管教!”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教育需要爱与关注。教师所给予的是否就是学生所需要的呢?有一些教师喜欢把自己看成是教育的“权威”,而缺乏和学生平等相待的心态,学生出了问题往往归咎于品行,易把心理问题德育化。曾有一位学生小A,家庭条件优越,成绩也不错,但同学都不愿与他交往,因为“小A品行不端,好拿别人的东西”。老师屡次苦口婆心教育,小A依然我行我素,老师只能叮嘱其他同学提防着点儿。可是随着我和小A交往的深入,我发现他之所以要拿…  相似文献   

17.
陈桂生 《山东教育》2004,(19):124-124
“衣兜里的十张小纸条”,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教育小故事,故事是:四川省都江堰市中兴镇中学宋利君老师,在元旦联欢会后,给参加表演的学生发了小奖品。他灵机一动,又接着宣布:没有参加表演的同学如果拿一张纸写上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只要  相似文献   

18.
在学校,教师天天与学生相处在一起,学生对教师的“不敬”就像牙齿与舌头的碰撞一样会时有发生,如当面顶撞老师、背后给老师起外号、谩骂老师,严重者对老师吹胡子瞪眼甚至对老师动手等。班主任作为学生最直接的管理者,更容易引起学生的“不敬”。这种现象如果处理不好,小则对学生、家长、班主任本人造成不良的后果,大则影响学校的声誉以及社会的安宁稳定。因此,班主任在处理学生的“不敬”时,要学会运用策略,耐心细致,慎之又慎,巧妙化解。一是宜“冷”不宜“热”。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职业意味着他放弃了个体喜怒哀乐的权利,应使自己胸…  相似文献   

19.
小A是B中三年级的学生。他成绩优秀,相貌和善。可是却有点沉默和孤僻,所以同学们都不甚喜欢他。小A在老师和父母眼中,一直十分听话、乖巧。叫他往东他不往西,是个典型的好孩子。而小A沉默、孤僻的缺点,在他们看来也是小A稳重、沉着的表现。不过这些想法,都必须按照师长的概念来解释的。小A一生下来,就按照父母设计好的足迹踏上了人生之路。小A的父母都是社会上有头有脸的人物,所以他们要求自己的孩子每一样都胜过别人。打小A刚会走路开始,他们便拉着小A上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小A也渐渐成长为别人羡慕的“神童”。可就连小A自己也不知道,…  相似文献   

20.
王文轩 《小读者》2013,(3):21-21
有个少年认为自己最大的缺点是胆小,为此他很自卑,没有朋友,常常觉得自己的未来没有一点儿希望。一天,少年鼓起勇气去问老师。老师听了他结结巴巴的诉说后,握住他的手,笑着说:“这怎么是缺点呢?分明是个优点!你只不过非常谨慎罢了,而谨慎的人总是很可靠,很少出乱子的。”少年听到老师这么说,就有些疑惑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