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语,不仅有统一的完整的意义,而且有为表示其意义所必需的结构形式。成语结构突出的特点是定型性。这种定型性主要表现在:(1)构成成语的成分即所使用的词,是特定的,一般不宜任意更换,如不能任意将“愚公移山”中的“愚”更换为“张”,也不能将其中的“山”更换为“海”;不能将“精打细算”中的“打”更换为“计”或者将其中的“细”更换为“密”,等等。(2)构成成语的词在成语中的排  相似文献   

2.
成语或常用词组中的用字错误 有些成语或通常所用的词组中,有时将其中构成成分的用字写错,而使其达意不通或错误。例如:  相似文献   

3.
有些成语的使用范围是有限度的。有的只适用于人,不适用于事物;有的只适用于某种事物,不适用于他种事物;有的只适用于某个特定的范围,超出这个范围就不能使用。这类成语的使用范围都不能随意扩大或转移。请看例子。  相似文献   

4.
有些成语在使用时需要具备一定的前提,只有在这个特定的条件下使用才能顺理成章,否则就会似是而非。有的成语使用条件比较明显,从字面上就可以看到,只要理解了成语的含义,一般就不会用错。也有的成语使用条件比较隐晦,不能一望而知,需要仔细琢磨、认真体会才能发现,使用这种成语更要格外小心。请看例子。  相似文献   

5.
有些成语具有鲜明的感情色彩。有的带有褒扬的感情,有的带有贬斥的意味,有的则可褒可贬,具有中性色彩。有些成语从它的出处和字面义就可以看出它的感情色彩。也有些成语的感情色彩是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约定俗成的。还有些成语在使用过程中褒贬色彩发生了变化。对于这些成语,使用者只能严格遵守,不得随意改动,否则就会造成误用。也有的成语多用于褒义或多用于贬义,我们在使用这类成语时,要充分尊重约定俗成的结果,最好不要同绝大多数人的用法相左,不要同成语发展的趋势相背离。褒词贬用和贬词褒用是常见的错误,下面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6.
有些成语的使用对象是有严格限制的,不是什么人都可以适用。有的只适用于一定性别和年龄的人,有的只适用于具有一定关系的人,有的只适用于某种特定的对象。这是由成语的出处、意义和长期使用的习惯决定的。使用时只能严格遵守,不能随意扩大或转移,否则必然造成误用。  相似文献   

7.
没齿不忘这个成语中的“没齿”绝对不能读错,读错意思就变了;但还是有人经常读错,读成méi chǐ(眉齿),成语的意思就变成了没有牙齿不忘,这就不成话了。“没齿”的正确读音是mòchǐ(莫齿),表示终身的意思。成语是指一辈子不忘。在使用中,成语常有义随音错的现象,要注意避免。莫名其妙与此非常接近的还有“莫明其妙”。这两个成语都能用,但意义不同。“名”是说出,“莫名其妙”是说不出其中的奥妙。“明”是明白,“莫明其妙”是不明白其中的奥妙。一个是说不出,一个是不明白,这要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正确使用,避免混淆。拈…  相似文献   

8.
3、尊重成语结构上的定型性。 成语是历史的产物,是在人们长期使用过程中习用而成的,有定型性的特点。我们在运用成语时,必须尊重成语这种定型性的特点。从结构上来说,不能随意加减词语,不能改字换字,不能颠倒语序。下面两个句子中的成语使用不当: 例一,林先生喜逐颜开,为同行们演出濒于失传的武功戏而感到振奋。  相似文献   

9.
新闻中谐音现象的传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谐音是语言运用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方法,大众传播领域中也广泛使用。比如,广告词中利用谐音活用成语的方法,像“咳不容缓”、“随心所浴”、“骑乐无穷”等广告语,所利用的就分别是成语“刻不容缓”、“随心所欲”、“其乐无穷”的谐音。谐音现象有些也不一定是成语,有的只是一些固定的说法。比如,有一部电影名为“‘缘’来如此”(2003年9月28日北京电视四套),就是谐音于“原来如此”。北京  相似文献   

10.
赵丕杰 《青年记者》2012,(25):47-50
成语是人们在长期使用语言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一直沿用下来的意义完整、形式简洁、结构定型、表现力强的固定词组。在语言表达中适度地、正确地使用成语,可以使语言简练,形象生动,甚至可以起到画龙点睛、事半功倍的作用。正如吕叔湘先生在为一本成语词典的题词中所说,"成语之妙,在于运用"。而正确运用成语的前提是全面正确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否则很容易弄巧成拙,南辕北辙。目前误用成语的现象相当严重,误  相似文献   

11.
读1989年第2期《新闻战线》上发表的《望“文”兴叹》一文,想谈点不同的看法。对于成语,既不能滥用,更不能任意改动。但成语也像其他事物一样,不是僵化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的。事实上,人们在实践中创造了很多新的成语,有些成  相似文献   

12.
书业内外     
正不规范用语就该规范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日前发出通知,要求各类广播电视节目和广告应严格按照规范写法和标准含义使用字、词、短语、成语等,不得使用更换成语文字、曲解成语内涵和根据网络语言仿造生造的词语。  相似文献   

13.
成语,是汉民族语言宝库中的精华。但在语言运用的实践中,误用成语的现象时有发现。有些人对这种误用现象见怪不怪,还美其名曰:“这是成语的活用”。他们把误用与活用混为一谈。为了成语运用规范化,进一步纯洁祖国的语言文字,笔者特  相似文献   

14.
标题与成语     
成语,是长期以来在语言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固定词组,它的结构形式严谨,概括意义完整,具有较强的稳固性。列宁说过:“常常有这样的成语,它能以出人意料的恰当,表现出相当复杂现象的本质。”成语的特点决定了它运用的广泛性。它不仅在文章正文中随时和读者见面,而且在文章标题中也占有显著位置。用成语做标题的方法通常有:一、引用。有些文章标题根据内容需要,可采取“拿来主义”,直接对成语原封不动地引用,取其本意,为我所用。如:《山重水复》、《铜墙铁壁》、《后来居上》、《春华秋实》、《天网恢恢》。二、嵌用。有  相似文献   

15.
在语言运用中,有些虚词须两两配合使用,它们前后相照应,将有关的词语或句子连接起来,并表示二者之间一定的逻辑关系和语法关系。一般地说,配合使用的两个虚词,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逐渐地稳定下来,形成了比较固定的格式,如“不但”与“而且”相配合,构成了“不但……,而且……”的格式,连接着两个句子,表示句子之间的递进关系,等等。如果任意更换了其中任何一个虚词,两者就会失去照应,而不能准确反映事物之间的逻辑联系,就会犯虚词配合失当的错误。  相似文献   

16.
近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关于广播电视节目和广告中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通知》,要求各类广播电视节目和广告应严格按照规范写法和标准含义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字、词、短语、成语等,不得随意更换文字、变动结构或曲解内涵,不得在成语中随意插入网络语言或外国语言文字,不得使用或介绍根据网络语言、仿照成语形式生造的词语,如“十动然拒”“人艰不拆”,等等。  相似文献   

17.
成语是一种定型、定义、惯用的固定短语。它由一个以上的词构成,却作为一个词使用。成语的来源有四:百姓口语,如:说三道四,贫嘴薄舌;古代寓言,如:削足适展,亡羊补牢;历史故事,如:割席分坐,滥竿充数;古典作品,如:汗牛充栋,妒贤嫉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成语的特点有二:一个是含义的整体性。成语是以一个整体来表示一定的意义的。有的成语可以从字面上去理解,如:温故知新。有的却不能简单地只从表面上去理解。据传五十年代一位苏联专家在大桥工地巡视中询问一位工人能否按时完成任务,这位工人说我们胸有成竹。这一下难住…  相似文献   

18.
读1989年第2期《新闻战线》上发表的《望“文”兴叹》一文,想谈点不同的看法。对于成语,既不能滥用,更不能任意改动。但成语也像其他事物一样,不是僵化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的。事实上,人们在实践中创造了很多新的成语,有些成语在使用过程中,其原来的意思和以后演变、借喻的意思就不尽相同。所以,成语虽然不能乱改,但“巧改”一下为自己所撰之文服务,或反其意而用之,或换其意而用之,只要用之得当,又何尝不可。不过,在改动或换用之处,必须打上引号,以示借用,区别乱改。有时用得巧,不仅表达清楚,为人们所接受,而且增添文采,饶有风趣,为人们所喜闻乐见。例如,有一幅批评某些邮电职工任意抽拆报刊阅读,以致经常缺报短刊,损害读者利益的漫画,命题为《近水楼台先得“阅”》,  相似文献   

19.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在语言的建筑材料中,有千千万万个词,还有许许多多熟语。在熟语中有成千上万成语。成语是民族语言中的精华,说话或写文章时,如果能恰当地选用成语,可以收到简洁凝炼、鲜明有力、生动形象、优美和谐的效果;如果使用不当,则适得其反。正如张志公先生所说“随着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所需要的语言能力,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两个方面,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高,说得好、写得好不再是应付考试的需要,已经成为生活和工作的必要条件了。”但是社会上使用语言文字的混乱现象十分严重,成语误用的现象也随处可见。误用成语,轻则不能准确表情达意,重则表达了与原意相反的意思,甚至与原意风马牛不相及而贻笑大方。下面仅就成语误用的几个主要问题谈一些看法,希望能对读者在正确运用成语方面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成语是汉语长期历史发展过程当中逐步形成的,意蕴深厚、表达凝练的固定词组.很多成语来自先秦典籍,历时远久;晚出的成语.也有几百年、几十年的历史了.从古到今,多数成语的形式、含义都发生了变化.从语义来说,有些成语,旧义继续存在,但又滋生出新义;有些成语,语义改变,甚至变得完全不同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