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长生殿》与《牡丹亭》,堪称中国文学史上描写爱情的经典著作。但是很多人在赞扬杜丽娘"至情"的同时,却对李杨爱情加以否定。无论从创作者意图、剧作本身还是社会影响来看,李杨爱情都可称是真正的爱情,值得歌颂。  相似文献   

2.
<正> 比较文学的研究要求把一国文学放在与异国文学相对照的地位上作比较研究,并且必须从中探索出一些规律。遵照比较文学研究的这一原则和宗旨,笔者试将《奥赛罗》和《阴谋与爱情》作一比较分析,以就教于行家和热心的读者.《奥赛罗》是十六世纪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悲剧名篇,《阴谋与爱情》则是十八世纪德国文学巨匠席勒的戏剧代表作。两剧虽然产生于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风格的作家的手笔,然而,它们之间除了殊异性之外,从内容到形式都存在着诸多的共通  相似文献   

3.
原型批评是当代西方文艺批评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理论,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原型批评以原型理论为基础,以结构主义方法为手段,对整个文学经验和批评做原创性的分析对比,寻求文学的本质属性。爱伦·坡的爱情经历及创作对纳博科夫的《洛丽塔》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洛丽塔》是爱伦·坡的诗歌《安娜贝尔·李》在主题、人物、情节上的传承和发展。文章用爱伦·坡的爱情原型来解读《洛丽塔》。  相似文献   

4.
《舞姬》是森鸥外的处女作,是日本浪漫主义文学的先锋之作。《舞姬》是一个浪漫的爱情悲剧,造成丰太郎和爱丽丝的爱情悲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东西方文化剧烈冲突的社会环境是造成《舞姬》爱情悲剧的根本原因,丰太郎自我解放的不彻底性是悲剧的直接原因。爱丽丝的缺乏独立软弱的性格成为《舞姬》爱情悲剧的间接原因。  相似文献   

5.
名作家叶辛在世纪之交连续创作了两个中篇小说《爱情世纪末》和《爱情跨世纪》,自称意在表现跨世纪一代青年全新的爱情观。然而,作家并未完全理解和把握“新新人类”们的性爱原则,将故事写成了似新实旧的才子佳人式的爱情传奇。尤其是《爱情世纪末》,塑造了一个新旧人类都无法读解的年轻女性聂虹的形象,这显然是有违作家初衷的。  相似文献   

6.
加拿大当代著名女作家卡罗尔·希尔兹的长篇小说《爱情共和国》讲述了主人公汤姆和菲之间曲折而又浪漫的爱情故事。本文以文学伦理学批评为研究视角,从爱情的伦理严肃性、伦理责任性和平衡性三个方面来分析小说所传递的爱情伦理观,揭示希尔兹对现代人的爱情、道德和责任等方面的伦理思考。  相似文献   

7.
现代诗人何其芳的早期爱情诗作,往往是在为他逝去的爱情吟唱挽歌。本文选取了其中的一首《雨天》,并结合何其芳真实的爱情体验进行解读,在理解诗人爱情感伤情绪的基础上,对诗人早期的创作思想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人们对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思想历来争论不休,存在讽谕主题说、爱情主题说、双重主题说、隐事主题说等多种观点。本文先对目前最流行的几种观点进行陈述,然后侧重结合作者生平经历、自身对诗的评价以及作品内容来展开分析,论证《长恨歌》是作者借李、杨故事所写的一首爱情颂歌,赞颂坚贞专一的爱情,以及表达对美好爱情无法把握的遗憾这一爱情主题。  相似文献   

9.
婚姻爱情一直是文学的永恒母题。锦璐的《双人床》着意描写了一种带有强烈功利色彩的婚姻形式,拒绝不切实际的精神幻想和爱情游戏,道出了常常是我们忽略、漠视或不敢正视的某些生活真相 — —任何婚姻都有存在的必然原因和终极价值,感情有时要给生活让路。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诗的国度。在中国古代诗歌的海洋中,爱情婚姻题材的作品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作为中国诗歌源头的《诗经》和《楚辞》(尤其是《诗经》中的《国风》)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这方面的篇章。它们真实生动地反映了那遥远时代人们的爱情婚姻活动,表现了他们丰富深刻的爱情心理。这些诗歌无论在文学上还是在美学上都有着极大价值。 《诗经》对爱情婚姻的描写具有开创的意义。首先是内容上的开拓。《诗经》中的爱情诗所涉及的内容已十分广泛,活跃在诗中的各色男女人物的形象也十分鲜活。其中的许多篇章把坠入情网的痴男怨女们时而聪明,时而糊涂,时而笨拙的神魂颠倒的情态描写得活灵活现,充分显示了爱情的魔力。  相似文献   

11.
明末清初的戏剧家孟称舜所做的杰出传奇《娇红记》是一部以爱情为题材的悲剧,它在中国爱情文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本文将紧紧围绕爱情这一主题,结合作品具体内容和人物分析,从伦理价值和审美价值两方面作一剖析,力求揭示出该剧在爱情描写方面所独具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张爱玲是一位悲剧意识浓厚的女作家。其悲剧意识的形成是由于缺少关爱的童年生活、遭受重创的婚恋经历、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和经典《红楼梦》的文学影响。本文从爱情的现实性、爱情是获得婚姻的手段、爱情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公平三个角度,解读了《倾城之恋》并阐述了作品中的爱情观,及人物的爱情悲剧。从女性之间的斗争、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制、如同博弈般的爱情与婚姻等方面,剖析了作品中的悲剧色彩,表达了张爱玲对自己生活环境的认同,折射出作者对当时女性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3.
谷亮 《文学教育(上)》2011,(13):116-117
爱情悲剧是电影文学中经久不衰的主题之一。《魂断蓝桥》是一部经典的悲剧爱情影片。该影片以丰富的艺术手段把内容表现得悲悯凄美,多角度地展现了爱情悲剧的魅力。  相似文献   

14.
一九八五年,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霍乱时期的爱情》出版.这是作者继《百年孤独》之后推出的又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作者近40年文学生涯中创作的第一部专门描写爱情的小说.故而作品问世后,引起了全世界文坛的注目.哥伦比亚著名评论家安东尼奥·卡瓦耶鲁评价《爱情》“是一部完美的爱情专著”.有人称之为.我们时代的爱情大全”,甚至有人誉之为”一部充满哭泣,叹息、渴望、挫折、不幸和欢乐的爱情教科书”.我们认为,马尔克斯的《爱情》仍然关注着拉美人民的生活与历史.注意刻画、描述生长在那片土地上人们的悲欢离合以及他们自己对历史与现实,爱情与人性的执着思索.他以生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场持续半个世纪之久的爱情悲剧,以现实主义的悲剧感和直面现世人生的真实性,从主题到题材,从结构到风格实现了自我超越.  相似文献   

15.
茹志鹃的《百合花》是十七年时期革命历史题材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它采用当时主流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手法进行英雄叙事。同时,它又是一支"没有爱情的爱情牧歌",歌颂了人情人性,具有显著的浪漫主义气息。本文将结合《百合花》,论述"十七年文学"中现实主义思潮和浪漫主义思潮的冲突与融合。  相似文献   

16.
维吾尔族诗人阿不都热依木.纳扎尔的《纳扎尔爱情诗集》自觉地按照悲剧的审美规律为世人谱写了一组凄美动人的爱情乐章。《诗集》中爱得热烈、爱得痴迷的恋人们在遭受种种阻挠后,只能以牺牲自己的生命来捍卫爱情。《诗集》表达了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强烈控诉,从爱情的被毁灭中激起人们对爱情的珍惜、热爱和追求,以巨大的愤怒去憎恶和仇恨扼杀爱情的丑恶势力,从而为埋葬丑恶事物而斗争。  相似文献   

17.
爱情是文学的一个永恒主题,在戏剧作品中,《西厢记》与《牡丹亭》可谓是元明时期的两大爱情名剧。本文就《西厢记》和《牡丹亭》中所体现的爱情观略作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一部伟大的文学巨著。它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大百科全书,也可以称作是政治历史小说。但我们绝不应忽视,这广阔的社会生活,纷纭的社会矛盾,以及作为封建统治阶级代表的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是藉借宝黛爱情悲剧的描写展现的。爱情  相似文献   

19.
《爱弥儿》中苏菲和爱弥儿的爱情故事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卢梭的爱情教育观,他的爱情教育观有着坚实的政治、社会、哲学、文学基础。卢梭设计了爱弥儿和苏菲之间浪漫而完美的爱情,并从道德、情感、审美、两性和价值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剖析,对当代大学生爱情观教育实践具有启示意义。引导当代大学生远离功利的爱情观、阳光正确地对待爱情中的两性差异同时力求在教育过程中形成引导机制,树立多元关怀下的爱情观。  相似文献   

20.
《霍乱时期的爱情》是诺贝尔奖得主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一部爱情小说,被誉为“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爱情小说”。大多学者以男主人公的爱情观为出发点研究分析这部小说。本文从聂珍钊教授提出的文学伦理学批评角度出发,对小说女主人公费尔明娜做出的伦理选择及其原因进行解读,重点剖析费尔明娜对阿里萨从爱慕、放弃,到最后重新相爱的三次伦理选择,分析其原因为伦理道德的束缚。同时,该书也揭示了作者马尔克斯对待爱情的态度,即真正的爱情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