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一水 《新体育》2007,(7):24-25
有研究表明,女子单打羽毛球运动员的黄金年龄为24至26岁.但是放眼现今的国际羽坛.“三十当道”的顶尖高手比比皆是:张宁.徐怀文.皮红艳.王晨。这其中,除了张宁是国家队当之无愧的主力.其他三人都是对中国队颇具威胁的“海外兵团”。而王晨和徐怀文.皮红艳的状况又有点不一样.她曾经是国家队的主力,不似其他二人那般去国外寻求发展的被动,她的离去,是个主动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3月在荷兰埃因霍温举行的苏迪曼杯混合团体赛上,中国羽毛球队半决赛战胜印尼队后,为了解决赛对手,全体教练和队员又一起观看了在韩国与丹麦之间展开的另一场半决赛。看着丹麦女双老将奥尔森在场上挪不开步、反应迟缓的表现,总教练李永波不禁感叹:“看来,女队员到28岁真的打不动了,该退休了。”这时,坐在他身后的张宁突然发话:“李导,我今年也28岁了。”李永波有些惊讶地回头看了张宁一眼,然后半开玩笑地对她说:“你也28岁了?我以为你才22呢!” 28岁,对一个普通女孩来说,仍然是青春妙龄,但对一名专业运动员而言,绝对算…  相似文献   

3.
为何不言退雅典回来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不管是新闻发布会还是私下采访,记者们好像商量好了一样,问来问去都会绕到这个问题:“张宁,你决定退役了吗?什么时候退啊?”“和张宁同一批的叶钊颖退了,戴韫退了,龚智超退了,连小她4岁的龚睿那也要退了,她还要打下去吗?”很多人在背后这样议论我。好朋友不管三七二十一,见了我直接就问:“都多大岁数了?再不生孩子可就晚了,还打啊?”我终于忍不住了:“2003年我才拿到我的第一个世锦赛冠军,奥运会我只参加了一届,对我来说这还远远不够。”“我爱羽毛球,对我来说,这项运动已不只意味着冠军和金牌,是一份…  相似文献   

4.
林椟 《新体育》2009,(1):33-34
直到现在,粉丝们仍在为谢杏芳的银牌而“耿耿于怀”。雅典的时候她没有参加奥运会的资格,北京奥运会之前,她一直是中国女单一号,而2008年8月份之前的张宁连参加奥运的资格问题都尚需讨论。最理想的结局似平应该是,张宁一路打进决赛制造不小的奇迹,而谢杏芳众望所归拿到第一个奥运冠军。如你所知,这只是喜欢她的人心存幻想的假设。  相似文献   

5.
王查娜 《新体育》2006,(1):28-29
演讲人:张宁关键词:重心态、要体力在我看来,老运动员“长青”的秘诀有两点:一是保持良好的心态,二是保持持久的体力。记者问我,30岁了每天还和20岁出头的小孩混在一起,不会觉得尴尬吗?我回答:“每次和老公带的二队小孩聊天,一聊就没完没了,没觉得和他们有代沟。”赛场外我是和小队员们聊“超女”、聊QQ游戏的“老大姐”,但在赛场上我就变成了对对手毫不留情的羽球“杀手”。只有适应了这样的角色转换才能保持好的心态。 2005年11月的中国公开赛上我和小师妹王仪涵对阵。比赛前夜,我收到一条短信:“张宁姐,我先睡了。明天在场上我可能会喊,你可别介意。王仪涵。”“快安心睡吧,我不会介意的。”回复短信后我的内心很不平静。如果放在以前,我也可能像她一样有这种顾虑。可现在30 岁的我看得很清楚:不管对手是谁,我都会一视同仁。  相似文献   

6.
万哲  林大如 《垂钓》2008,8(3):69-69
我的母亲今年七十多岁了,熟悉她的人都知道她酷爱垂钓,但她的垂钓三部曲却鲜为人知,其实早先她是坚决反对垂钓的,这要从我的父亲说起。  相似文献   

7.
■您集邮的起因是什么?谁是您最钦佩的集邮家?我是从小时候开始集邮的,那时还不到10岁。我在老祖母整理她的一个古老的一个竹箱时,看到有一包前清的邮票。当时她正准备扔掉,我看到邮票很好看就把它留下了,从那时起就开始集邮。我最钦佩的是浙江杭州的一位老集邮家张包子俊先生,他是我的启蒙老师。  相似文献   

8.
2006年心态平和的张宁踏着对手的汗水在世界羽坛平步青云。但人生价值的体现所需的忍耐往往是超乎我们的预料。十二年前的尤伯杯决赛,成为了张宁一生难忘的梦魇。当时,刚刚崭露头角的张宁担任中国队第三单打的重任。在近万名印尼观众面前,19岁的张宁败给了15岁的东道主天才少女张海丽。从那一天起,世界记住了冠军张海丽,却遗忘了亚军张宁。在寂寞的陪伴下,张宁走过了九年的岁月。  相似文献   

9.
一水 《新体育》2008,(11):10-13
那个渐渐远去的盛夏的日子,女单的最高领奖台上,胸挂“金镶玉”的张宁湿红着双眼,瘦削的面庞因被泪水洗刷过而显得生动,这一幕,与四年前的雅典如出一辙——四年前.29岁高龄的她夺得了自己的第一枚奥运会女单金牌:四年后,  相似文献   

10.
燕文  魏征 《新体育》2005,(10):4-6
当张宁将最后一球击出界外后,整场比赛一直面无表情的谢杏芳如释重负般高举起双臂,白净的脸上终于浮起一丝淡淡的笑意。年方24岁的谢杏芳终于击败了上届世锦赛冠军和雅典奥运会冠军张宁,如愿拿到了自己的第一个单项世界冠军。这是美国当地时间8月21日晚。站在领奖台上,谢杏芳脸上一直挂着淡淡的微笑,依如往昔般平静,直到国歌声响起,她的眼角才惊现一丝泪光闪动。  相似文献   

11.
“刚学溜冰的时候,我什么都没想过,现在我要做世界冠军。”在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夺得铜牌的陈露说。才15岁的陈露,因父亲陈喜勤是花样滑冰教练,4岁半就开始学溜冰。回首10多年冰上生涯,她并不认为好玩,而是“很累”。陈露说,每天冰上训练3小时,冰场外训练1小时,要学芭蕾舞,现代舞蹈等,还要上学。她认为世界女子花样滑冰冠军山口“很好”,不过“我俩  相似文献   

12.
笑说诸宸     
诸宸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她刚进国家集训队的一件小事.当时我们的驻地还在北京老山,平时她学起棋来总是如饥似渴.有个男棋手老被她缠着教棋.一次他逗她说:“那得叫我干爸爸.”诸宸说:“那你下完棋要去给我买西瓜!”她叫了他“干爸爸”,他果然又教她下棋,又去买了西瓜.后来我问她:“你怎么能随便叫人干爸爸呢?”她说:“那怎么啦,叫他一声,他腿都快跑断了.”  相似文献   

13.
原来张宁杠铃下蹲的负重只有40公斤,连其体重都不到;一个月后,重量飙升至120公斤。很快,重返赛场,搞定了她职业生涯里最重的奥运金牌。  相似文献   

14.
谁在说     
《体育博览》2008,(8):13-13
1.我看了她的比赛。我认为她的表现令人难以置信。我不认为这是运气,她做得太好了。我想她是一个真正优秀的球员。我肯定不会低估她,我会尽我所能试着去拼搏。提示:温网女单决赛中战胜郑洁的女子网球选手。  相似文献   

15.
那天我去采访刘黎敏的时候 ,她刚换上游泳衣 ,正准备下水。赵戈教练对我说 :“刘黎敏最近腰不太好 ,我让她下水活动活动 ,你稍微等一下。”我问赵戈 :“刘黎敏这次回来 ,你觉得她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赵戈想了想说 :“感觉没有太大的变化 ,不过她独自在美国训练 ,仍然能够保持这么好的水平 ,应该说是自控能力更强了吧。”可是我却觉得刘黎敏的变化很大 ,只是说不清变在哪儿。我们一同回到训练局大楼。进门的时候 ,门卫拦住她问 :“干什么的 ?”她回答说 :“游泳队的。”然后笑着对我说 :“这次回来 ,许多人都不认得我了。”来到三楼 ,她没有…  相似文献   

16.
说冰钓     
张孚 《钓鱼》2007,(2X):52-52
我母亲是老北京人,每年12月,只要听见北风吹电线的声音,她就说:别出门儿,电线骂街了,要封河。  相似文献   

17.
一水 《新体育》2008,(5):20-20
红扑扑的脸蛋,慢吞吞的话语.柔弱的性格……这就是中国羽毛球队的女单卢兰给人们的印象。尽管她的身高有1米76,但不论场内场外,她都喜欢站在一个并不起眼的角落,充当一个并不起眼的角色。不过,在距离北京奥运会只有一百多天的时候,卢兰不甘再做这样一个不起眼的人了,她用实力走到了台前,极有可能成为继谢杏芳、张宁之后第三名代表中国女单出征北京奥运会的人选。  相似文献   

18.
说《钓鱼》     
张小驷 《钓鱼》2004,(3):64-64
几年前,第一次结识了《钓鱼》(那时叫《钓鱼专刊》),我就被她深深地迷住了并成了她的忠实读者和崇拜者,每年都要整理并装订成册,细心保管。期间,我也曾斗胆献上几篇拙作,幸蒙编辑部老师慧眼垂青,得以变成铅字面世。感激之余回览《钓鱼》十载创刊路,目睹《钓鱼》从《钓鱼专刊》而《钓鱼周刊》而《钓鱼》杂志,一步一个脚印,犹如从一个呱呱坠地的婴儿到呀呀学语的幼儿直至今天长成风度翩翩的美少年,作为忠实读者和崇拜者的我自是无限地欣喜和激动。  相似文献   

19.
一水 《新体育》2010,(8):52-55
谁能成为下一个张宁? 自北京奥运会后,随着张宁和谢杏芳的退役,这个问题一直摆在中国女单的面前。“我不希望谁是下一个我,我只是希望我们仍然能够出现一个领军人物,或者,这样百花齐放也不错啊。”作为中国羽毛球女单主教练的张宁,希望的是延承,而不是复制。  相似文献   

20.
羽洋 《新体育》2009,(7):50-51
苏迪曼杯一场未上,2008年瑞士超级赛后长达15个月的冠军荒……有人问,谢杏芳是不是将就此走下后座?也许吧,世界女单已经很多年没有人敢称“天后”了,哪怕她是张宁。下一个天后在哪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