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精神教育具有发展、充实和升华人格以及化解调适功能,建构和实施精神教育在当前具有重要的意义,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加强精神教育。  相似文献   

2.
人的成长表现为精神的成长,教育就是培养人的精神,精神建构是教育的绝对使命。精神教育就是促进人的精神发展的教育,是促进人的精神世界发展、提升人的精神生活质量的教育活动。倡导并实施精神教育,是当代中国教育改革的一种重要价值取向,是一个人所受完整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3.
论精神与精神教育——一种教育哲学视角的当代教育反思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在探讨“精神”的定义和人的“精神性”存在及其构成的基础上,针对当代教育的深层弊端论述加强精神教育的重要性。笔者认为,面对日益技术化和工艺化的当代社会,人们在发挥教育促进物质生产的作用的同时,应更多地关注教育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引导,尤其要注重人的精神生活的调适和精神信念的形成,这是当代教育走出唯功利主义误区的重要选择。此外,文章对“精神教育”与“宗教教育”的关系也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教育的理性化思维,国际化视野,现代化意识,法制化走向是教育理性的基本内涵,知识分子是教育发展所依靠的主要力量,倡导和培养他们直面现实的批判精神,爱国爱民为教育事业呕心沥血的献身精神,创棒辟莽的求索精神和把握时代走向的科学精神,是素质教育得以实施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对当代中国的教育精神研究状况进行文献整理和分析,发现对其概念内涵的理解和阐述随意性强而比较凌乱,有必要进一步厘清教育精神的内涵特质,研究其缺失的原因,并对符合时代精神的教育精神的建构给出合理的策略路径。  相似文献   

6.
中华民族精神与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意蕴出发探讨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认为昂扬向上的中华民族精神需要教育的塑造和弘扬,并就如何实施中华民族精神教育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以西方教育思想史上的“精神教育”发展为线索,较系统地探讨了“精神教育”思想的历史发展。通过对西方“精神教育”思想发展的三个阶段的追溯,指出了“精神教育”作为一个理论范畴或教育价值取向,与西方化发展相伴随,并一直推衍到当代。这一历史过程说明,“ 精神教育”不仅是教育的一种价值理想,更是一种旨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8.
民主教育是教育思想史上的一个经典命题,同时它也是当代教育理论和实践中的崭新课题。说它“经典”,是因为对这个命题的提出和思考甚至可以追溯到苏格拉底、柏拉图等古希腊思想家的教育思想:说它“崭新”,是因为面对今天的世界,民主教育有了更丰富的内涵和价值。特别是面对今天的中国,我们重新审视与研究民主教育,  相似文献   

9.
教育精神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的道德素质、文化水平、价值取向、思想情操和精神风貌在教育层面的综合反映,同时又是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意识形态在教育精神领域的集中体现。教育精神是一个人奋发向上的原动力、是一个民族自强不息的永动机,是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的阶梯,是社会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精神是历史的、时代的,同时又是永恒的、自觉的。教育精神是我们生活的目的、方向、同时凝聚着我们的思想、辐射着我们的魅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是大力发展教育、塑造民族的教育精神。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认为,优秀博大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命机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成分,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精神动力,因而应当学习弘扬党和国家老一辈领导人的革命精神、“两弹-星”精神、伟大的抗洪精神、优良的艰苦奋斗精神和光荣的“五四”精神等优秀的民族精神,为伟大的精神力量为巨大的物质力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11.
对当代中国的教育精神研究状况进行文献整理和分析,发现对其概念内涵的理解和阐述随意性强而比较凌乱.有必要进一步厘清教育精神的内涵特质,研究其缺失的原因,并对符合时代精神的教育精神的建构给出合理的策略路径。  相似文献   

12.
现代大学精神—由全球化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形势已经明朗化,对教育的冲击和影响也是不言而喻的。文章通过对全球化形势和教育关系的分析认为,现代大学教育需要一种精神的支撑,这种精神即创新精神、批判精神和英雄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3.
中国教育走向现代化的进程,印记着一大批老一代教育思想家和教育活动家为开风气而孜孜探求的足迹,这些先驱将毕生的心血挥洒在中国教育的个个领域中,为逐渐形成中国现代教育的新格局作出了开创性的历史贡献。廖世承先生,作为中国现代名的中等教育专家、教育心理学家,他对于我国中等教育的发展具有杰出的建树。  相似文献   

14.
15.
16.
本期《信息专递》选了四篇文章,似乎是些与新课程改革唱反调的言论。课程改革是一种尝试性、验证性实验,不完善、有漏洞自是情理中的事。热情地欢呼它,理性地解构它,建设性的完善它,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在相当多的情况下,不同的声音可以防止剑走偏锋。  相似文献   

17.
精神是一个民族表现出来的活力,是一个民族活跃、有生气的体现,民族精神更是一个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和发展的支柱。我们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四有”新人,培养“四有”新人的关键是教师是否具有良好的师德。  相似文献   

18.
人不仅是生物的存在,更是精神的存在,是在物质基础上的精神存在。教育的价值不仅在于为人提供获取物质的手段,更重要的是在于指向人的精神和灵魂,在于引导人认识自己的价值,使人的精神世界得到完善。  相似文献   

19.
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发展体现的是对其相应的教育精神的追求。亲子教育精神的本质是人们在家庭早期教育领域反对旧教育精神,主张新教育精神的伟大革新,体现出现代社会新儿童观引导下的家庭教育理念的更新。同时,把握好亲子教育的精神实质对亲子教育理论和亲子教育实践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美利坚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民族精神。美国高校主要通过通识教育来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借鉴美国经验,我国应从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内容、强化实践教育、营造教育环境等方面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