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永志,火箭技术专家.1932年11月17日生于辽宁昌图,1961年毕业于莫斯科航空学院,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世纪60—70年代在第一代战略火箭和运载火箭的研制中,对提高运送能力等方面做出过重要贡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80年代以来成为新一代火箭研制技术带头人之一、三种火箭总设计师,在实现技术更新换代方面成绩突出,多次立功受奖.是“长征二号E”大推力捆绑火箭主要倡导者和研制总指挥,是“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的研制总指挥.他为突破各项关键技术,使我国火箭技术登上新台阶和打入国际市场,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一、教育技术的发展现状(一)现有的理论与实践成果1.理论成果随着国外视听教育的发展,在20世纪30年代视听教育的概念引入我国。但在我国真正而且比较全面地探讨教育技术,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教育技术学从此  相似文献   

3.
华人在美国电影中的形象套话,主要体现为暴徒和效忠者。这两种套话的时间分别为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初期,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90年代;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末,从80年代末至今。  相似文献   

4.
教育评价作为教育研究的一个新的领域,从19世纪20—30年代起发轫,由于其顺应了人们教育价值观念的变化,教育改革的需要,因而获得了极为迅速的发展。其间经历了萌芽期(19世纪20—30年代)泰勒期(20世纪30—50年代)、发展期(50年代末—70年代中期)和成熟期(70年代中期至今)四个阶段。客观地考察这一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以下几方面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历史发展尼泊尔正规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发展可以追溯到Ayurveda学校兴办之初的20世纪30年代。为公共建筑部门培养劳动力的其他培训机构和工程学校出现于20世纪40年代末期。20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20世纪英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重要思想、重要改革实践为主线,将其概括为5个阶段:1、20世纪初至30年代,新技术引发了"音乐鉴赏运动";2、20世纪40-50年代,战争及战后时期凸显音乐的精神教育功能,强化音乐表演传统;3、20世纪60-70年代中期,受先锋派音乐家影响,专业作曲家将当代音乐引入课堂,实施作曲教学;4、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音乐教育研究趋于理论化,通俗音乐进音乐课堂; 5、20世纪80年代晚期至世纪末,政府对教育管理力度加强,<国家课程>的出台为音乐教育的评估和学科地位提供了法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20世纪20年代,安特生提出了著名的仰韶文化西来假说。20世纪20年代,该说一度受到国际学术界的普遍关注。20世纪30年代前夕,无论是安特生或国际汉学家对仰韶文化西来说的倡导、附和,还是来自中国学术界的质疑与批判,并不带有明显的偏见。由于该阶段仰韶文化的发掘尚具有很大的局限性,20世纪30年代前夕国际学术界对仰韶文化和仰韶文化西来说的讨论总体上未有什么突破。20世纪30年代以后,学术界在对安特生仰韶文化六期说的讨论过程中,仰韶文化西来说日渐失去考古学方面的证据支持。迄20世纪40年代,随着齐家文化得到确认,仰韶文化西来说在学术界的普遍质疑与批判声中,不攻自破。自20世纪20年代一直延续到20世纪50年代初,中外学术界对安特生仰韶文化西来说的批判,从总体上看,属于学术范畴。20世纪50年代后中国大陆学者对安特生仰韶文化西来说的批判,一度受到政治因素的干扰,论争几无学术价值。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仰韶文化西来说方作为一个学术问题被学术界再次提出,在新的学术背景下,其在学术史上的价值始逐渐被学术界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8.
20世纪初以来,教育评价领域经历了三个时期:20世纪初的测验时期(testing era)、20世纪30年代之后的评价时期(evaluation era)、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考评时期(assessment era)。与此同时,教育评价的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日前,我院学报编委翟广顺研究员撰写的《20世纪30年代青岛教育界作家群研究》由青岛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以20世纪30年代云集青岛教育界作家群为研究对象,将“文学”与“教育”联系在一起,以大视角全面系统地呈现了其时从事教育工作的知名作家领军青岛文坛的全景,并楔入了“20世纪30年代青岛”时间和地理概念。作者致力于叙述这个作家群体生成、勃发、衰落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0.
30年代是中国20世纪文学创作的高峰,尤以小说为甚。女性文学崛起、文学期刊互动、读者素质提高,现代教育机制、公共服务体系下形成的较为完善的文学接受机制为20世纪30年代中国小说的繁荣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1.
绘本     
《初中生》2013,(Z1):2
绘本17世纪诞生于欧洲。到20世纪30年代。绘本图画书的主流传到了美国,迎来了黄金时代。到20世纪50~60年代,绘本开始在韩国、日本兴起,70年代。台湾也开始了绘本阅读,随后引起绘本阅读的热潮。  相似文献   

12.
在西方,对隐喻艺术思维的研究相对比较发达,学科体系较为明确,自亚里士多德研究开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也就是20世纪30年代以前的修辞学研究,20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的语义学研究,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多学科研究。隐喻是人类最原始的思维方式之一,也是艺术创造过程中最典型的思维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3.
王森  单中惠 《比较教育研究》2021,43(12):38-45,70
从1904年杜威的《手工训练在基础学习课程中的地位》一文被介绍到俄罗斯,杜威教育思想已经在俄罗斯传播了117年.杜威教育思想在俄罗斯的传播大体上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十月革命前、20世纪20年代、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20世纪70年代至今.进入21世纪,杜威教育思想研究在俄罗斯迎来了一轮新的热潮,俄罗斯学者对杜威教育思想在俄罗斯传播历史分期的划分、苏联时期践行杜威教育思想的教育实验活动、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苏联去杜威化的原因、对杜威教育思想的再认识等方面,挖掘了大量新史料,发表了诸多新论断、新观点,以客观反映杜威教育思想对俄罗斯教育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许伟余(1884~1974),亦作伟予,原名许挹芬,生于澄海县苏湾都许厝村(今属澄海区莲下镇)。许伟余是20世纪20至70年代潮汕地区知名的教师、学者、诗人。20世纪30年代及1943~1946年曾任教于省立韩山师范学校国文科  相似文献   

15.
据考查,莎士比亚最初是作为一名诗人被介绍到中国的,但直到1926年,才由朱湘首次发表了其中文译诗.1949年前,莎诗中译活动经历了译潮初兴(20世纪20年代)、译潮迭起(20世纪30年代)、译潮回落(20世纪40年代)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20~40年代是中国艺术歌曲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20世纪20年代,中国艺术歌曲在学堂乐歌的基础上,幵始了在中国的起步阶段;到了30年代,我国的艺术歌曲创作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40年代,我国的艺术歌曲更具有时代特征,无论是内容上还是创作手法上,都使我国艺术歌曲创作迎来了20世纪上半叶的繁荣时期。  相似文献   

17.
许伟余     
许伟余(1884~1974),亦作伟予,原名许挹芬,生于澄海县苏湾都许厝村(今属澄海区莲下镇)。许伟余是20世纪20至70年代潮汕地区知名的教师、学者、诗人。20世纪30年代及1943~1946年曾任教于省立韩山师范学校国文科。  相似文献   

18.
最早的汇率期货——民国时期标金期货兴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时期的标金期货是世界上最早的汇率期货。20世纪20年代,标金期货因具有汇率期货性质而得以活跃,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中主要国家放弃金本位制及南京国民政府的法币改革导致标金期货的汇率期货性质丧失,因此衰败。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20年代,美国为酝酿有利美国的战略态势,积极实施大西洋、太平洋两洋战略。在欧洲,通过“道威斯计划”、“杨格计划”,掌握赔款问题的主动权和控制权,扩大对欧洲政治、经济的影响,加强了对德国的经济渗透,为20世纪30年代德国军国主义复活奠定了经济基础;在远东,拆散英日同盟,排挤英国,打压日本,争夺远东海上霸权。美国20世纪20年代两洋战略的实施,为30年代美国利用列强矛盾,推行“中立法”,实现“行动自由”,推行绥靖政策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20.
隐喻不仅在美学领域中,所有与语言有关的学科中都关注着隐喻研究的发展。文章回顾了古希腊至20世纪30年代以及20世纪30年代以后隐喻研究的历史,探索了隐喻研究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