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语文》2007,(9):45-45
随着以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为标志的“知识时代”的到来,二十世纪初、中叶受到严酷冲击、批判而一度“花果飘零”、衰极一时的儒学,到世纪末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重建、复兴的良机。1980年起孔子研究进入拓展阶段,并逐渐形成高潮。相较之前的儒学研究有了一些新的特点:首先,研究孔子的学术机构和团体相继产生。在1984年以前此类专业机构只有曲阜师范大学孔子研究所,到如今,成立了国际儒学联合会、中国孔子基金会、中华孔子学会、山东省孔子学会、湖南省孔子学会、  相似文献   

2.
在举国上下深入学习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大好形势下 ,由湖北省炎黄孔子学会、武汉大学中外德育研究中心、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咸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单位联合发起的“中国传统文化与新世纪精神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 ,今天在这里隆重开幕了 !首先 ,请允许我代表这次学术会议筹备委员会 ,向与会的各位先生、女士表示最热烈的欢迎 !向积极支持这次会议召开的湖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湖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致以真诚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我们这次会议由郧…  相似文献   

3.
对孔子和孔子思想的评价,两千多年来毁誉不一,孔子有过时髦,亦有过倒霉,帝王们将他“神化”为一尊偶像,“四人帮”又竭力把他“鬼化”成为一个恶鬼。两个极端都是歪曲了历史。近十年来,为恢复孔子本来面貌及孔子思想应有的历史地位,重新进行了再研究、再认识和再评价。本文综述了三个方面情况:(一)简介大陆六次大型孔子学术讨论会和一次国际性的儒学讨论会;(二)研孔机构、学术团体与出版专著、论文集及发表了相当  相似文献   

4.
儒学与儒教     
中国传统思想产生于春秋战国时代,儒家就是当时一个影响较大的学术团体,被称为“显学”。当时儒学只是理性的政治哲学,也可以说是政治智慧。汉代独尊儒术以后,儒学更受重视,在两汉之际就产生了迷信儒学的纬书,对孔子与儒学加进了一些神奇的内容。从那以后,历代当政者都要到孔子庙祭祀孔子,这就产生了信仰儒学的儒教。简单地说,历代书院是传承理性的政治智慧,各地的孔子庙则是出于信仰儒教,祭祀孔子的地方。这就可以明确了儒学在书院中传承,儒教在孔子庙中持续。儒学与儒教并存于世,可以相互配合,也可以各自发展,不必要求统一。  相似文献   

5.
子贡作为孔子的得意弟子,孔子一生对其评价甚高。透过“宗庙之贵器”、“赐也达”等评论,不仅能进一步了解子贡在学识、为人、处世等方面的卓越贡献,而且有助于重新认识孔子和挖掘儒学的精华  相似文献   

6.
陈康衡 《新高考》2006,(7):61-64
[学法点津] 1.本专题的主要内容包括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及儒家思想的形成。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宋明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即宋明理学及其代表人物。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出现了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重点掌握孔子“仁”的思想以及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宋明理学和明清进步思想家的思想。  相似文献   

7.
2003年11月22—23日,由武汉大学中外德育研究中心、湖北炎黄儒学研究会、黄冈师范学院共同主办的,以“儒学和中华民族精神”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在黄冈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和学者就以下问题展开了热烈的探讨、学习和交流。  相似文献   

8.
人性问题是中国哲学的中心问题之一,中国近代思想观念的变革也包括人性观念的变更。封建社会儒学把人的本性规定为礼义道德,这种思想可以称为道德人性论。儒家道德人性论是中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观念,在封建社会后期它成了束缚、扼杀人性的工具。康有为认为封建社会这种儒学背离了孔子本意,在恢复、弘扬孔子儒学正道的旗号下,他以自然人性论对儒家道德人性论进行了批判,否定了封建社会正统儒学“性善论”、“性善情恶论”、“存天理、灭人欲”等固有观念。康有为的思想在当时开风气之先,对于中国近代思想启蒙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当代中国,伴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各种文化热潮彼伏此起,蔚为大观。然而,与各种骤热骤冷、来去匆匆的文化热潮汹然不同的是,当代炎黄文化热则呈现出持久不衰的强劲势头。陕西黄帝陵、宝鸡炎帝调、湖南炎帝陵、湖北神农洞、河北琢鹿古战场遗址、北京炎黄艺术馆、郑州炎黄历史文化城及炎黄巨型塑像等工程的修复、筹建与峻工,为凭吊炎黄业绩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纪念场所;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湖北、湖南、陕西、福建、天津等炎黄文化研究会的相继成立,为炎黄文化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炎黄春秋》、《炎黄子孙》、《炎黄文化研…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孔子及儒学以其正面形象再次展现世人面前。从“打倒孔家店”到“批林批孔”、“人人喊打的反面教员”,而今成为中国面向世界的“形象代言人”和“中华文化名片”,这种不可替代性,表明他的强大生命力。从国内民间发起的600余万儿童“读经”活动,到政府在海外迅速建立100所“孔子学院”的重大举措,都预示着孔子及儒学未来发展的光明前景。从世界一些知名国际媒体,多以孔子及其思想,或作封面,或作标题,到中国本土老板们不惜花费巨资、坐着飞机到北京听取孔子思想的教诲,表明孔子及其思想正在成为推动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并走向世界的一种精神力量。从中国百姓对道德的强烈呼唤,到“以德治国”和“八荣八耻”相继问世,都在重新发现和开发利用儒家伦理的智慧资源。总之,随着中国文化再次走向世界,2557岁的孔子也再一次更大空间的“周游列国”。孔子及其思想的历史命运,似乎就是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它的起落与中华民族的兴衰息息相关。而今,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实践,孔子及其思想再次被关注,应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孔子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否孔、批孔和倒孔,已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种过错,当代中华儿女将以中国有孔子而荣耀,为有儒学而自豪。 本文为纪念孔子诞辰2557年而作。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哲学史上,义利问题一直是儒学的首要议题。关于一代儒学大师孔子的义利观,多数人认为孔子重义轻利,义利对立。笔认为,孔子承认人们对利的欲望和追求的正当性,他强调义利的统一,但由于社会环境所限而“罕言利”。孔子义利观对社会主义义利观的建设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对何伟先生《对“孔子热”的冷思考》一文提出商榷意见,主要观点有:1、对孔子研究应一分为二,不能混肴真假孔子;2、对孔子思想史地位的分析.儒学是中华民族文化之精华;3、什么是“国学”.把儒学作为“国学”是复古倒退吗?4、孔子思想与科学、民主并行不悖。进而对当前“孔子热”提出了一些尚显稚嫩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第一次儒学普及工作座谈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殿卿 《中国德育》2007,2(7):95-96
2007年6月8—10日,国际儒学联合会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儒学普及工作座谈会。来自北京、深圳、吉林等省市和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等单位从事儒学普及工作的专家、学者,以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媒体记者六十余人出席了座谈会。国际儒学联合会会长叶选平,常务副会长杨波、刘忠德等领导出席会议并做了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14.
孔子“有教无类”对农村义务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及义务教育是为适应各国的政治、经济和化的发展而产生的。它发端于16世纪的西方,但是,作为一种思想萌芽可追溯到我国古代的孔子时代。孔子的“有教无类”是普及义务教育的萌芽思想和初始实践,对我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特别是农村的“普九”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孟子的仁学、性修与伦理王何平某种理论体系的成功,往往在于理论家将其中心议题或核心范畴推向极端,这一点验之中国“轴心时代”的儒学建树也是成立的。孔子提出了儒学中最重要的两个范畴——“礼”与“仁”,但未加系统阐释,其后孟、苟则分别从仁、礼两翼深化了儒学。...  相似文献   

16.
卜子夏是孔子的弟子,战国时代魏国的儒学教育家。他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学说,创立了三晋儒学。卜子夏的儒学教育思想包涵有:师者有兼才、有教无类、以德育人、博学而笃志、循序渐进、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等观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前学术界对孔子的儒学思想是否含有人权思想存在两种争议,一部分学者认为孔子具有人权思想,另一部分学者则认为孔子根本不可能具有人权思想。笔者认为,孔子在保障君权、宗法等级的前提下关注到人们的生活、教育及安全,提出了许多发人深省带有人权色彩的观点如“爱人”等,但和人权思想相比是不彻底不完全的,也是零散的不系统的。  相似文献   

18.
情感是孔子仁学的第一原则。理性和情感的关系是孔子仁学的主要课题。孔子以“仁是理性的普遍情感”这一论断解决了理性和情感的统一。宋明新儒学以“生生”为核心,重新肯定了被佛学消解的理性和情感,在自然目的论中理性和情感完成了统一。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统治地位的儒学,主张道德中心主义,而“仁义”又是它的最高的道德范畴,在儒学中,人生价值主要是道德价值,这就逻辑地决定了在对待“义”与“利”的关系上,必然是重“义”轻“利”,甚至把“义”和“利”完全对立起来,为了‘“义”而排斥“利”。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以及后来宋明时期的新儒学都非常重视义利关系,认为这是划分君子与小人的重要道德标准。《论语》多处记载着孔子这方面的思想,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②。在这里,孔子把“义”与“利”对立起来,认为只有小…  相似文献   

20.
孔子创立的儒学具有人学特质,“人”一直是孔子思考和关怀的对象,本旨从“天-人”转向而确立人学和自我之人与社会之人的合作一人之挺立两方面去体悟孔子的德性生命的确立以及人之意义的生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