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球人物     
《中国新闻周刊》2014,(41):12-12
奥巴马:票房毒药? 美国中期选举11月4日举行,总统奥巴马可谓压力山大。只要他翻看手边的报端评论,诸如“奥巴马或成64年最糟糕总统、奥巴马失去国会无悬念、奥巴马在中期选举坐上冷板凳……”等等“不看好”铺天盖地。  相似文献   

2.
国际     
《青年记者》2009,(19):5-5
查韦斯:奥巴马是个巨大谜团 据文汇报,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9月20日说,他对美国总统奥巴马感情复杂,称奥巴马是“谜”一样的人物。“那是个巨大谜团:微笑的奥巴马,谈论女性权利……社会保障,说他渴望一个没有原子弹的世界。另一方面,奥巴马是一个帝国的总统。此前几天,查韦斯出访利比亚、伊朗、俄罗斯等国,借开展多元外交、推销能源战略和强化军事合作等议题向奥巴马“示威”,  相似文献   

3.
2008年11月4日,奥巴马胜麦凯恩当选美国第44届总统。大选揭晓后,媒体盛赞奥巴马成为第一位入主白宫的黑人总统,标志着美国民权运动翻开了新的历史篇章。同时,也有评论家欢呼美国第一位“网络总统”的诞生,甚至说如果没有互联网,奥巴马就不能当选。奥巴马本人在胜选当晚的演讲中,也不无感慨地间接承认了互联网的作用,他说竞选的胜利靠的不是别的,  相似文献   

4.
经过21个月的艰苦奋战,民主党候选人奥巴马终于完成了“不大可能达成的任务”,以压倒性优势战胜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麦凯恩,成为美国历史上的第一位黑人总统.奥巴马的成功秘诀在于他及其竞选团队熟练地运用互联网而开展的政治营销。“电视总统”肯尼迪是第一位用电视直播方式进行政策阐释和新闻发布的总统,  相似文献   

5.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11月28日发布了总统备忘录,对联邦政府档案管理进行“以推进电子档案发展为核心”的档案管理改革。  相似文献   

6.
速读     
《中国新闻周刊》2009,(22):18-18
“啊。你是个左撇子?” 美国前第一夫人南希·里根一语双关评价现任总统奥巴马。  相似文献   

7.
《中国新闻周刊》2011,(35):18-19
9月11日,美国各地民众举办多种形式的活动以纪念“9·11”恐怖袭击事件10周年。美国前共和党总统布什与现任民主党总统奥巴马也搁置党派分歧,共同出席了纽约的纪念活动。  相似文献   

8.
在奥巴马来华前的那个周末,《中国新闻周刊》联手腾讯网,在网民中做了一项关于美国总统的调查,已经有近13万人参加,并且参加人数还在持续上升中。在“最有魅力的美国总统”调查中,奥巴马拔得头筹,紧随其后的是克林顿和林肯。  相似文献   

9.
读报偶拾     
流氓与叭儿 当奥巴马当选美国新一届总统后.一家网站以最快的时间推出了报道,并用了一个相当娱乐化的标题:《奥巴马当选美国黑老大》。一望便感觉到.这家网站编辑的流氓素质,“黑”而“老大”,可谓一箭双雕,不仅拿奥巴马的混血肤色开涮.而且把他所在的国家美国俨然当成了黑社会。  相似文献   

10.
“这简直就是搜索营销的一次完美案例”,当奥巴马“淘汰”麦凯恩,成为美国新一届总统的那一刻,一直在关注美国大选进程的网络营销专家冯英健说。此次奥巴马获胜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借助了搜索引擎的巨大能量——搜索引擎决定了他是谁。  相似文献   

11.
奥巴马被认为是美国的“网络总统”。回顾整个大选过程,奥巴马在互联网上表现出众,获得了众多选民,特别是年轻一代的关注。具体而言,奥巴马的互联网应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建立官方网站、“奥巴马无处不在”和网络广告营销。本文着重分析奥巴马官方网站在其内容、形式上的特点、以及它的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不可否认,美国总统奥巴马现在成了全球流行的偶像。两年前,他还是美国伊利诺伊州名不见经传的初任参议员,而今却成为首位美国黑人总统。这个过程中互联网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奥巴马通过建立官方网站、在Facebook、MySpace等网站建立频道,与美国选民互动,获得了各个阶层民众的支持。因其在竞选过程中,较成功地使用了互联网,被誉为“互联网总统”。本文分析了奥巴马竞选中网络传播的团队构成、传播的原则、措施、效果及带给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南方 《兰台内外》2009,(1):14-15
在奥巴马的五张面孔中,前四张面孔对于他赢得总统选举其实产生了副作用,但是第五张面孔,也就是美国未来希望的代表,成就了他“美国首位黑人总统”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4.
郭人旗 《新闻世界》2009,(7):149-150
2008年11月4日,47岁的民主党候选人奥巴马以绝对优势击败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麦凯恩,当选美国总统,成为美国历史来首位黑人总统。本文试图从后喻文化背景下新媒体技术对人类社会生活,尤其是政治生活的重大而深刻的影响的视角来剖析、建构一种新的理论概念——“新媒体政治时代”,并认为,首位“互联网总统”的产生,标志着“新媒体政治时代”的来临。  相似文献   

15.
6月27日,希拉里与昔日对手、美国民主党总统竞选人奥巴马一起出现在美国一个名字意为“团结”的小镇上,联手为奥巴马的选战造势。希拉里终于退出了一场世纪大战——6月7日,希拉里正式宣布退出初选,支持奥巴马。  相似文献   

16.
奥巴马在竞选中一再表示,在当选之后,他将在外交政策方面做出重大调整。这不仅是因为布什的外交政策在美国已经丧失人心,而且还因为作为民主党人的奥巴马的外交政策理念与身为共和党总统的布什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17.
《陕西档案》2012,(4):15-15
学生逃课本是平常之事,但“光明正大”的逃课却是稀罕之事,美国男孩泰勒日前就上演了这样一幕。美国5年级学生泰勒和爸爸到霍尼韦尔公司的工厂听总统奥巴马演讲,奥巴马知道后,特地亲笔为他填写请假纸,好向老师交代。  相似文献   

18.
美国国务院的几名合同人员先后偷看了希拉里、麦凯恩、奥巴马的护照档案,由于三人均为竞选下任美国总统的热门人选,此事已引起美国朝野热议。国务卿赖斯为平息争议,也已打电话给新陷入“偷看门”的麦凯恩和奥巴马表示歉意。  相似文献   

19.
乔布斯参加的最后一次政府活动是奥巴马主办的宴会。出席宴会的都是美国制造业巨头,总统的目的是,动员他们把制造业搬回美国。席间,各巨头纷纷陈述意见和建议,唯有乔布斯一言不发。奥巴马忍不住问他:“究竞需要什么条件,你才肯回来?”乔布斯一句话把他呛住:“回不来了。”  相似文献   

20.
为了重建美国的道德形象,美国新当选总统奥巴马宣称将在两年内关闭位于古巴的美军关塔那摩监狱。包括17名“东突”分子在内的关塔那摩监狱囚犯的去向近日引起关注。根据德国《法兰克福汇报》22日的报道,德国外长施泰因迈尔宣布将接受这些囚犯,以与奥巴马领导下的美国建立“非常紧密的拥肩关系”。此前英国和大多数欧盟国家已经拒绝了美国希望接收关塔那摩囚犯的请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