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肖像权是公民一般的民事权利,不是版权。但在创作作品和使用有版权的作品过程中,常常遇到公民肖像权问题。一、什么是肖像权? 肖像是指用摄影、绘画、雕塑等形式制作的公民的形象。肖像权就是公民对自己的肖像所享有的权利。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条  相似文献   

2.
雕塑是离不开各种各样的材料,可以说,雕塑的发展是伴随着雕塑材料的进步而进步的,虽说一般情况下材料只是一种制作媒介,但是人们对材料的探索和对加工工艺掌握的过程,也是雕塑的制作、形式和审美发展的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3.
动画思维是动画创作的一个核心问题,也是动画艺术教育的中心课题.动画思维是形象思维的一种独特形式,是动画化了的形象思维.如何在动画创作的每一个环节或过程中,以“动画化”的特点、“动画化”的方式和“动画化”的目的去思考、构架作品的一切内容和形式,去选择和驾驭一切表现工具和手段,是使作品在表现力上具有动画意蕴和创新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叶蕾 《今传媒》2020,(2):150-151
在艺术作品面前,不管是作者还是观众都是观赏它的人,不断地找寻作品所表达的意义本身与我们自身情感的契合点以产生共鸣。洞悉的是质料建构的雕塑艺术在作品表面产生的不同形式、所表达的直接和间接性情感、雕塑和质料(形式与内容)之间呈现的不同情感表达。  相似文献   

5.
动态广告设计中数字媒体艺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卉 《传媒》2015,(3):55-56
数字媒体艺术主要是依赖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的艺术,是一种可逆性的创作过程,且创作而成的作品均可复制.另外,它也可以和其他艺术形式进行有效融合,是一种融合度较高的艺术,被广泛应用于音乐、舞蹈、电脑动画及其他艺术形式中,为动态广告设计注入新鲜血液,带来新动力,广受大众追捧.因此,在动态广告设计中,合理应用数字媒体艺术,能够创造出不同的视觉效应.  相似文献   

6.
罗启康 《大观周刊》2011,(27):23-24
随着社会向前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及文化艺术修养快速提高,老百姓在生活之余对高品质的艺术作品的渴望及迫切要求。在这种情形之下,作为人民大众的艺术家就必须着重于生活,创作出老百姓需求的高品质的艺术作品。艺术作品的创作应该来源生活高于生活,作为雕塑艺术创作者,艺术作品创作形式必须多样性,跟百姓生活贴切所接受。例如:艺术夸张表现形式就是一种百姓喜闻乐见的表现创作形式,也是艺术创作常用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为此,艺术夸张不但在现代的雕塑中体现出魅力,还让这种艺术形式体现在我们周围生活环境当中。  相似文献   

7.
版权与出版     
版权是指作者对其创作的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享有的专有权利,包括发表权、署名权、保护作品完整性权、修改权、收回权等精神权利,以及授权或禁止他人以出版、复制、录制、表演、广播、展览、摄制影片等形式使用作品,并因他人使用而获得报酬的经济权利。版权是一种民事权利,它由民法和版权法确认和保护。出版是经过编排、加工,以书刊、音像制品等形式生产作品复制品的过程。它积累和传播科学文化,是一项重要的文化事业。出版是传播作品最古老的方式,在现有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8.
张园 《新闻前哨》2013,(12):48-48
语言类节目只是整个晚会节目中的一种艺术呈现形式,它从传统单人、双人以及三人的表演形式到现在多元化、多手法的情景剧、音乐剧的发展,每一步都见证了语言类节目日益丰富、成熟的发展过程。一、小品作品的创作过程1.选定题材。结合晚会的主题、内容,找到晚会  相似文献   

9.
马瑞洁 《出版广角》2018,(15):14-17
同人作品是网络时代新兴的二次创作作品的一种代表形式,它与原作之间存在大量的法律争议,尤其是在IP开发大行其道的今天,二次创作作品的法律问题备受瞩目.文章将同人作品区别为演绎与非演绎两类,并结合市场竞争的角度,指出部分同人作品应在法律层面获得足够的发展空间;但如果同人作品违反诚实信用原则,则应以著作权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加以规制,以期实现二次创作作品著作权人与原作品著作权人之间的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10.
跨界创作在台湾诗坛似乎已蔚为风潮,举凡超出纯文本呈现的各种创作方式,如摄影、绘画、雕塑、摄像、版画、撕贴画及装置艺术等,均有人一一尝试,且意趣横生,诗意盎然.文学创作的跨界,一方面使得文学的发展适应了社会发展的步伐,让人们接受文学的途径更加宽泛;另一方面,诗人在创作过程中,将这种跨界形式的作品游戏化,心态更加放松和自由,所以,这也是对文学发展形式的另类探索,让文学从纯文字的传统印象中解放出来,表达方式更加多元.  相似文献   

11.
姚兰  何瑾 《视听纵横》2004,(4):78-79
一件优秀广播作品的产生过程,是一个完美的艺术创作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节目的录音制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无论是音乐艺类节目,还是语言类节目的录制,它的整个过程并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录制设备的技术运用,而是技术与艺术、主观与客观等诸多因素的完美融合,是一种创作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戴蓉 《东南传播》2012,(7):183-184
播音的创作形式决定了播音的创造性特征。播音创作是一种语言创作活动,它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主要以有声语言为主。而言语是与思维紧密相连的,这就决定了播音创作具备不同于其他语言艺术形式的由语言与思维来创作的特征。同时,这个特性又决定了在创作过程中最能集中体现语言与思维密切关系的一个关键因素——内在语的存在。本文仅从新闻类稿件的播音这个角度来探讨内在语在语言创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剪辑在影视后期制作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它是作品的再创作过程,剪辑要做到视听语言准确、镜头语言通顺、节奏明快流畅,使一部作品的内容形式、风格样式得以充分展现,进一步加强影视作品的感染力和表现力,使得作品的内容与形式和谐统一,达到再现生活高于生活的艺术创作目的。电视剧的剪辑方式有很多种,但大部分是根据情节  相似文献   

14.
张亚文 《大观周刊》2012,(24):260-260,262
中国画艺术是一种“有意味形式”创作,虽是一种独立的审美价值,但是我们知道,国画作品形式的目的在于内容的丰厚。精神内涵和意境创作是一幅中国山水画作品中所表现的内容,作品的灵魂则是作品的外在形式。要想达到作品的表现目的就要有与之相对应的理想、新颖的表现形式,而不是表现内容的丰富。也正因为如此,构图的独特美感成为中国山水画形式美的构成方式,早在唐代张彦远就明确指出为“画之总要”。  相似文献   

15.
张天阳 《今传媒》2014,(8):156-157
二十世纪不仅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变革意义的一百年,也是中国雕塑从萌芽、转型到繁荣发展的时期。雕塑艺术的日臻成熟,涌现出一批批优秀的艺术家,他们在雕塑艺术的创作中,秉承"艺术来源于生活"的同时积极的从自己的根源出发,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精髓,进一步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进行再创新,创作出属于中华文化的雕塑作品,为我国现代雕塑艺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以发展的观点,通过对雕塑艺术的保护、传承、创新的简单梳理,分析二十世纪中国雕塑艺术的兴起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在已经创作出品的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纪录作品中,类型和手法不尽相同,下面笔者从作品纪录创作的媒体形式、呈现的类型以及创作手法进行分析. 一、媒体形式:电视系列纪录片与纪录电影 从南京大屠杀纪录片的创作来看,主要有两种媒体形式,一种是电视系列纪录片,一种是纪录电影.当然这两种媒介的差异不仅仅是记录介质,而且在影片容量、制作技法、叙事结构等方面都有着较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17.
亨利·摩尔是现代英国著名的雕塑大师,他的雕塑作品中的空洞突破传统雕塑封闭的、单一的静态形式,创造出了更富有想象空间和生命力的雕塑作品.在艺术精神上和中国传统的追求空虚灵动的境界相契合.  相似文献   

18.
电视专题片归属于纪录片的范畴,它是记录生活中某一过程或介绍某一事物的一种特殊体裁。它的创作包括画面、解说、音乐、音响效果、同期声、字幕六大要素,解说作为其中一个辅助条件,与画面互补并互为转化。解说的作用是使人们更清楚地认识画面所  相似文献   

19.
当代雕塑作品百花齐放、分门别类,但随之也产生了一些缺乏艺术想象力、缺乏文化个性、缺乏人文关怀精神的雕塑作品,而且这种现象已经影响了雕塑艺术的发展和传播,本文就此现象提出在现代雕塑创作中需纳入个性化设计的全新观念,并结合自身的创作实践,阐述一些个人观点。  相似文献   

20.
郑晓飞  倪立 《视听纵横》2006,(3):119-120
在很长的时间里,光在电视作品的创作中只是作为一种照明工具,一种技术手段,很少有人意识到光的潜能和艺术价值。其实,光在电视作品中的作用很像音乐,操控灯光可以产生非常直观的效果。光所营造的情绪和氛围直接影响我们的情感:有些光令人快乐,有些光令人悲伤,还有些光会令人不自在,甚至恐慌等等。光语不应该仅仅理解为是技术技能的有效组织。而应该理解为是在一个新的基点上,把机械能转化为无声的可感知的艺术语言,用它来表达、深化电视作品的某种思想和内容。这就是灯光设计在电视创作中所要达到的目的:让光成为一种语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