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旭 《现代语文》2006,(7):94-94
在中外学史上,有两个名称相同的“湖畔派”。英国湖畔派诗人,是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运动中较早产生的一个流派。主要代表有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由于他们三人曾一同隐居于英国西北部的昆布兰湖区,以诗赞美湖光山色,所以有“湖畔派诗人”之称。中国湖畔派是指冯雪峰、潘谟华、应修人、汪静之等几位诗人。他们的志趣和艺术爱好一致,在五四新学运动的影响下,在杭州美丽的西子湖畔成立了诗社,也叫作湖畔诗社。虽然两个流派分属不同的国度和时代,就影响来说,英国湖畔派也远远超过中国的湖畔诗人,但两之间还是存在一些相似点。现就二进行一番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2.
湖畔派     
<正>湖畔派是18—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歌流派,代表人物是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他们都在华兹华斯的故乡——英格兰西北部坎布里亚郡内的湖区居住过多年,有"回到大自然中去"的思想倾向,写过不少歌咏湖光山色的田园诗,因获此名。湖畔派诗人在诗歌题材上,主张描写下层人民的日常生活,强调诗人的内心探索和感情的自然流露;在诗体方面,主张发展民间诗歌的艺术传统,采用民间口语,发挥诗人的想象力。湖畔派的理论和实践结束了英国古典主义诗学的  相似文献   

3.
黄遵宪和同光派的诗人们都在探索中国古典诗歌的出路,同光派把目光投向遥远的古代,诗界革命派把目光投向遥远的异国。前者所创作的诗歌虽有异于前人,但从形式到内容都是古典的,不能给人以新的惊奇和感受;后者所创作的诗歌,内容是新的,语言是新的,创作出了新奇的效果,但它的形式是旧的。他们的探索都不是中国诗歌发展的康庄大道。  相似文献   

4.
郭静 《文教资料》2009,(34):18-19
很多学者认为,17世纪在英国兴起的玄学派诗歌是17世纪巴洛克文学的代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从玄学派诗歌产生的背号和思想内容等方面,简要分析了玄学派诗歌文化中的非巴洛克主义及其对当时整个社会文化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王尔德是英国唯美主义的集大成者,拉斐尔前派作家的生活或作品使其受益匪浅,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王尔德早期的生活和创作之中。拉斐尔前派启发了王尔德的唯美主义思想,强化了其唯美主义生活观,而王尔德则继承了拉斐尔前派肉灵合致、崇拜纯形式及其诗画结合的特点,并使其诗歌带有明显的印象主义特色,而且其诗具有拉斐尔前派仿古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在英国北部威斯木尔兰郡有片景色宜人的山水胜境,即所谓“昆布兰湖区”。一批崇尚静穆恬淡的诗人曾在这里隐居、生活,并从事诗歌创作活动。后来的文学史家们称之为“湖畔派”诗人,这派的主要代表诗人就是威廉·华兹华斯,(1770~1850)泰勒·柯勒瑞冶(1772~1843),和骚塞(1774~1843)。“湖畔派”是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初英国消极浪漫主义的文学流派。它的产生及其创作倾向,无不同当时激烈动荡,风云变幻的时代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英国“湖畔派诗人”一方面钟情于英格兰的湖光山色,迷恋本土民风民俗;另一方面他们在诗歌创作中也追求异国情调,试图从东方异域发现一个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在异域东方诗人可以放飞想象,探索诗歌奥秘、人生意义.就某种程度而言,异国情调的想象性特征满足了诗人扩张想象力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当今生态批评致力于从文学研究和生态学结合的角度去探索自然与人类文化的关系。在对“湖畔派”作品的阅读中,我们会发现诗人在讴歌大自然、赞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同时,对科学技术也表达了他们的态度。因此,本文从生态批评的角度重新审视英国浪漫主义“湖畔派”,以期有助于我们更进一步理解英国浪漫主义文学思潮。  相似文献   

9.
以闻一多和徐志摩为主要代表的新月派,在新诗的形式发展上极力提倡格律化,新月派诗人以《晨 报·诗镑》和《新月》为阵地,既有理论的鼓吹,又有创作的张本,在中国新诗史上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尽管他们的 理论建树和创作主张有缺陷和失误,但他们在诗歌形式方面所做的探索性贡献是不可否认的。  相似文献   

10.
王春慧 《考试周刊》2013,(20):20-21
菲利普·拉金是二战之后英国诗坛上重要的诗人之一,也是运动派的杰出代表人物之一。拉金以其诗歌的独特魅力终结了现代派诗歌在英国的统治,坚守了英国诗歌的传统,对英国诗歌的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本文从拉金诗歌Self’s the Man的解析及本诗中反讽的运用出发,揭示出拉金诗歌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11.
中国田园诗人陶渊明与英国湖畔诗人华兹华斯,生活在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时代,却都在各自的诗歌传统中,开创了山水田园诗主题,表达了在自然中获取自由的理想。本文以“飞鸟”意象为切入点,探讨由于中西自然观及思维方式不同,二位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自由的不同理解。  相似文献   

12.
本文立足于新月派诗歌讨论、创作和翻译的大背景,探讨了狭义诗学与诗歌翻译的选材和翻译方法的可能关系。认为新月诗学及其指导下的创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新月派诗人诗歌翻译选材,并且是该派诗歌翻译方法的直接源泉,为在形式和音乐性两方面成功移译外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罗泳 《海外英语》2012,(15):182-183
英国浪漫主义时期涌现了许多杰出的诗人,其中,湖畔派诗人的领袖华兹华斯和积极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雪莱,无论在政治观点还是诗歌理念上都大相径庭,这必然导致两位诗人截然不同的爱情观。该文试图以两位诗人所创作的抒情小诗中描绘的同一种花:紫罗兰为例,来看两位诗人不同的爱情观,以期探寻诗人们不同的诗歌理念和政治观。  相似文献   

14.
山水田园诗是中国诗歌的一个重要流派,谢灵运和陶渊明分别开创了山水诗和田园诗,到唐代,王维、孟浩然继承发展了陶谢诗歌的题材和创作风格,在描写田园风光的同时渗入山水景物的描绘,使山水诗与田园诗得以合流,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英国浪漫主义时期涌现了许多杰出的诗人,其中,湖畔派诗人的领袖华兹华斯和积极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雪莱,无论在政治观点还是诗歌理念上都大相径庭,这必然导致两位诗人截然不同的爱情观.该文试图以两位诗人所创作的抒情小诗中描绘的同一种花:紫罗兰为例,来看两位诗人不同的爱情观,以期探寻诗人们不同的诗歌理念和政治观.  相似文献   

16.
国粹派和学衡派与“五四”新文化提倡者在诸多问题上的对立虽是不争的事实,但他们的对立并不是一种向西方学习的“趋新”与回归中国传统的“守旧”的对立,在向西方学习这一点上,国粹派和学衡派与“五四”新文化提倡者一样也是“趋新”者,无非两者所“趋”之“新”有着显著不同罢了。当我们回首中国文化的现代性进程时,国粹派、学衡派与“五四”新文化派一样,作为中国文化现代性进程中的思想资源,理应受到我们的尊重。  相似文献   

17.
白话新诗诞生时即有先天不足,“非诗化”倾向严重。一些诗人清醒地意识到了这一点,象征派、新月派、现代派起而行之,站在“诗”的角度,从表现手法、外在形式等方面,不断矫正新诗的发展方向,使白话新诗从“白话”走向“诗”,力图找到一条既能接续中国古典诗歌传统,又富有鲜明现代气息的诗歌道路。  相似文献   

18.
本文着重分析湖畔派的爱情诗和写景诗,由此阐述该派创作倾向和艺术风格的总体特征。将这些特征放置到当时大的文化背景下加以考察,从而阐发该派在中国文学史中的意义及价值。  相似文献   

19.
李月 《文教资料》2010,(16):5-6
新月派是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倡导并尝试用白话翻译西洋诗歌、用白话创作诗歌,从而开创了中国现代诗歌文体。本文阐述了新月派的形成、特点,同时也探讨了新月派诗歌翻译活动对中西诗歌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抗战期间,以岭南的“中国诗坛社”为核心的“中国诗坛”派,创作了大量抗战诗,对推动抗日救亡运动和新诗运动作出了重要贡献。具体表现:一、高唱抗日主题歌、弘扬民族主旋律,鼓动了千百万民众投入伟大的抗日救亡运动;二、坚持面向大众,使诗歌为大众喜闻乐见,并能接受,起到教育作用,产生巨大力量;三、转变诗风,坚持现实主义创作,推动了岭南新诗乃至全国新诗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