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钟玉芝 《科学教育》2008,(5):F0003-F0003,F0004
对科学本质观的认识是开展科学教育的重要前提。人们对科学的认识经历了由“科学知识本质观”到“科学探究本质观”的转变,后者认为科学不仅是系统的知识体系,更是一种探究活动。因此,在科学教育中,把科学探究作为教育教学的主要方式是科学本质的要求。1科学本质观理解科学的本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标准》要求:科学课程应“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以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这就要求科学课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公平、良好的学生学习科学的机会,也要求在小学科学教学活动中必须更新教师观、学生观。教师应用交换机的教学理念,把科学探究贯穿于教学之中,让学生不仅仅是为了学习而是认识自然界及掌握认识自然界的本领。在这几年的科学教学中,笔者从以下的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3.
小学《科学》是一门科学知识启蒙教育课程。新颁布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什么是科学探究?探究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任何事情和所有事物的认识都属于探究的范畴。国家课程教材研究所柴西琴老师对它的论述是:“科学探究是在一定的信念和假设指导下进行的。它可以是指科学领域里的探究,即科学家提出关于自然界的问题,寻求答案,深化理解的过程;也可以是指学生在科学课堂所进行的探究,即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包括观察、测量、制作、…  相似文献   

4.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体品质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很多研究就是关于科学知识的探究,也是科学的探究。而科学探究是学生体验科学过程、理解科学本质、领悟科学精神、发展科学方法观、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要学习模式。  相似文献   

5.
科学探究——《新综合科学》实施的突破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浩 《科学教育》2005,11(5):51-53
科学是一个反映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是人类在探索大自然奥秘中产生。科学探究是一种以理性、实证和怀疑为特征的探究活动,它以自然界为研究对象,以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为研究目的。教学中的科学探究活动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树立科学的世界观、积极的人生观,激发学生对自然探究的欲望,帮助学生了解科学的本质,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以利于人的科学素质的提高和可持续的发展,是二期课改和《课程标准》赋予我们教师的任务和时代对我们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对于科学本质可以从"科学是探究"、"科学有自身的价值观体系"、"科学是建构性的知识"三个主要方面进行诠释。科学教育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利用开展探究教学、融合科学史、渗透STS等多样化的途径,让学生领悟科学的本质。进行有效的科学本质教育,教师要树立现代科学本质观,要把对科学本质的认识活动自然地融合于科学课程的学习之中,在引导学生领悟科学本质的过程中要注意渐进性。  相似文献   

7.
初中科学课程是以对科学本质的认识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综合课程,内容包括“科学探究”“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和宇宙”“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五个板块。其中,“科学探究”“科学、技术、社会、环境”是目前任何科学领域的课程都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全国各地初、高中的理、化、生分科课程,都将这两个板块作为重要的课程内容。换句话说,它们是所有科学领域的课程都应该体现并加以落实的目标,而非初中科学综合课程所特有的任务。从这个意义上说,初中科学综合课程的独特价值(或者说优势)也许在于课标规定的课程目标之知识与技能目标的第一条--理解自然科学中统一的概念与原理,从而引导学生从整体上认识自然界的内在统一性。  相似文献   

8.
让学生逐步认识科学的本质,是科学教育也是生物教学的一项重要教学任务。《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对科学的本质进行了如下阐述:“科学是以多样统一的自然界为研究对象的探究活动……科学知识反映了人类对自  相似文献   

9.
对于科学本质可以从"科学是探究"、"科学有自身的价值观体系"、"科学是建构性的知识"三个主要方面进行诠释.科学教育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利用开展探究教学、融合科学吏、渗透STS等多样化的途径,让学生领悟科学的本质.进行有效的科学本质教育,教师要树立现代科学本质观,要把对科学本质的认识活动自然地融合于科学课程的学习之中,在引导学生领悟科学本质的过程中要注意渐进性.  相似文献   

10.
<正>科学态度与责任是初中物理课程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之一,主要包括科学本质观、科学态度、社会责任等要素。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基于“科学态度与责任”内涵的初中物理课程目标要求如下:(1)科学本质观:初步认识科学本质,体会物理学对人类认识深化及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2)科学态度:亲近自然,崇尚科学,  相似文献   

11.
朱郁华 《现代教学》2008,(10):67-68
科学的本质究竟是什么?个人觉得,在科学教学中要着重引导学生认识的科学本质是:(1)科学知识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并不断发展和进步,它并非绝对真理;(2)绝大多数科学知识的获得都经历了无数次重复的实验,经历了无数的曲折和艰辛;(3)科学是一种以自然界为研究对象的探究活动,科学探究是认识自然最有效的方式。然而,教科书上的科学知识往往以定论的方式呈现,使得学生看不到科学知识的可变和进化的一面,而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  相似文献   

12.
开展科学的本质教育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核心内容。正确的科学本质观建立在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以及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基础之上。通过实施新的科学教育理念,改革科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转变教师教学策略,使学习科学成为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必将进一步引导学生加深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学生科学本质观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不确定性是客观世界的普遍现象。科学课程教学的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科学知识教学内容的不确定性、科学探究活动的不确定性、语言的不确定性。科学课程教学中不确定性的客观存在,提高了人们对客观世界不确定性的认识、对科学本质的认识,提高了学生对科学课程学习的兴趣,改变了人们的科学教学观。  相似文献   

14.
新课标强调初中物理教学应该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生活意识。从教法改革入手,着力转变师生观、教材观、成才观,明确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的意义和价值,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物理作为一门自然学科,有其独特性和科学性,通过物理学的学习可以了解自然界的规律,认识事物发展的本质,理解科学的内涵,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改变,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初中物理  相似文献   

15.
物理科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不仅对物质文明的进步和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化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人类的思维发展也产生不可或缺的影响。新课改形势下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要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它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因此,物理课程的构建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社会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那么,科学探究如何构建?笔者以"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为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教师的教学行为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只有将其科学本质观与科学本质教学倾向转化为显性的科学本质教学行为,才能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基于科学探究与科学本质的关系认识,以"探究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为例,分析教师在科学探究中的科学本质教学行为表现。进而以"平面镜成像"为例,说明科学本质教学行为离不开教师的实践智慧。  相似文献   

17.
《初中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科学课程是以对科学本质的认识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综合课程。”学生认识自然,获取知识,提高素养都是从观察开始的。俄国著名的科学家门捷列夫曾经说过:“科学的原理起源于实验的世界和观察的领域,  相似文献   

18.
今天,是科学课程进入课堂的第二个年头(实验区除外),这两年正是科学课程实施与推进的"高原期",一方面两种新旧的教学观、思维方式、教学方式等正处在激烈的碰撞和冲击阶段,是新观念战胜旧观念而使科学课顺利推进?是旧观念战胜新观念使科学课举步维艰?还是两者融合达成新的稳态?另一方面对一些概念的认识与理解正处在模糊阶段,"到底什么样的课是科学课?""到底什么样的探究是科学探究?""怎样的素养才算是科学素养?"《科学课程标准》中说"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那科学的本质又是什么?"正由于这些认识上的模糊,正是由于原有"自然教学"巨大惯性的作用,一些教师(特别是兼职的科学教师)不知何去何从?常常不自觉地回到原有的"自然教学"状态之中去.  相似文献   

19.
论自然辩证法对现代艺术设计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璐 《文教资料》2011,(13):85-87
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艺术设计作为一项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活动,必然要遵循自然辩证法,以自然辩证法为思想指导。本文通过系统观、科学技术观和创新观三方面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哲学思考,进而深入探讨自然辩证对艺术设计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我国课程本质观的演进是一个传承与变革的交汇过程,也是一个以教学内容为轴心的螺旋式的循环发展过程。以新中国成立为界,教育界对课程本质认识经历了从教材、学科、知识到生活、活动、经验的变革。虽然教育界对课程表征的主流取向是目标和计划,但是从内容与过程、目标与手段的统一角度分析课程的本质,是我国课程本质探究的发展趋势,同时也将推动课程本质观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