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学"一说,产生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国学被称为"中国学""汉学""国故""国故学",狭义上指经史子集古代文学、文化典籍,广义上指"中国过去的一切历史及文化"。国学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资源和华夏先民的情感特征,  相似文献   

2.
张怀平 《甘肃教育》2020,(3):138-138
国学,"Sinology"(意译,指中国学或汉学)。"国学"在中国古代,指的是国家一级的学校,与汉代的"太学"相当。"国学"今天是指以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为载体,表现中华民族传统社会价值观与道德伦理观的思想体系。国学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国学主要指传统思想文化,它是国学的核心内涵,是国学本质属性的集中体现;广义的国学,即胡适所说的"中国的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思想、学术、文学艺术、数术方技均包括其中。  相似文献   

3.
论文疏理了关于"国学"的几种不同定义,认为要恰当地定义"国学"、了解"国学"的基本内涵,首先应确定"国学"的核心对象与核心观念。与目前的主流观点不同,文章对"儒学为国学核心"的观点提出了质疑,通过对先秦主流学派道家、儒家、墨家、法家四家主要思想及其相互关系的阐释,明确此四家为"国学"研究的核心对象,而在这四家之中,道家为体,"天道"是其核心观念;三家为用,但三家的"人道"主张与倾向各有不同,因而彰显出不同的人文色彩。先秦之后,融合道、墨、法、阴阳等各家而成的儒家遂成一家独尊之势,成为先秦之后中国古代庙堂的主流意识形态,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但中国文化的多元化形态乃至民族特征的丰富性,仍然离不开其他三家持续不断的影响,只有充分了解"国学"的核心,才能全面理解儒家的发展变化,进而准确解读中国历史与文化。  相似文献   

4.
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深远,通过举办"国学周"活动,使大学生进一步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通过"国学周"期间的调查结果,分析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识的现状,解析提高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方法,评价"国学周"活动对提高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西方国家对本国的"国学"研究均非常重视。世界的"汉学"研究尤以英国、德国、法国、美国以及亚洲的日本、韩国、越南为代表,成绩卓著。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文化传播,向国外推广本国语言也已经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21世纪初,中国掀起了一股学习和研究传统文化的热潮,即"国学"热,但是外语类国学课程的研究与实践却少之又少。因此,在高校中开设外语类国学课程有其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国学有广义、狭义之分,本文取其广义,即所有源于中国的哲思、诗书、礼技、艺术等等。对小学生进行国学教育,既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需要,又是落实文化自信的需要——因文字是国学传承的主要载体,所以语文教师应更主动、更多去承担国学教育的责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国学教育,教师可关注培养意识、立足教材、重视广度、组织活动等策略。  相似文献   

7.
《教师博览》2010,(12):6-7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学"、"传统文化"在中国社会日渐升温,已经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且不说传媒、出版领域以"国学"为内容的节目、栏目或出版物的畅销,在教育领域,读经私塾在北京、上海、天津、武汉、广州、深圳等大城市开始兴起,  相似文献   

8.
《母婴世界》2013,(10):114-115
广义上来说,“国学”泛指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而狭义的“国学”则特指《诗经》、《论语》、《孟子》、《弟子规》、《三字经》等众所周知的中国经典名著,它们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是了解“国学”的入门著作,在中国古代是蒙学教材,在现代则是孩子初步感知“国学”的启蒙读物。  相似文献   

9.
孔祥渊 《中国教师》2013,(21):34-36
山东省历史文化悠久,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这一片沃土,孕育了诸如孔子、孟子、墨子、孙子等一大批思想家,至今山东省仍然深受国学文化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国学兴起并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国学是与西学相对应而产生的概念,指的是中国固有的学术。广义的国学指的是中国原有的所有学术,即胡适所说的“中国的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10.
国学与管理     
国学与国学热"国学"一词在近代中国的演变大致经历了从"中学"到"国粹",再到"国故",再到"国学"这一过程。"国学"又有古义、今义与广义、狭义之分。"国学"的最早意义是"由国家  相似文献   

11.
国学是指中国原创的学问,是一个凝聚着无数先辈智慧和心血,具有浩瀚文献以及其他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载体的思想、学术体系。成都大学将"国学经典导论"作为所有本科学生的公共必修课程,扎实有效的教学实践活动是它的显著特色。不仅以多种实践活动形式在校园大力宣传普及国学知识,而且还充分利用成都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组织学生参观相关博物院馆;不仅设立"国学大讲堂"邀请校内外国学专家学者做专题讲座,而且还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实现师生课后关于国学经典的交流与沟通互动;甚至设置讨论专题,组织师生将国学经典的重要内涵与当下热点现象相结合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2.
首先。对“国学”这一概念本身的理解,就存在很大差异。“国学”是一个集合性很强的概念,它应该是指中国在几千年的社会发展中所积累、积淀的思想文化的总和。在当前的“国学”文章和“国学”宣讲中,既有专指儒学或孔子的,也有精华和糟粕不分的,可谓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国学”也好,传统文化也好,  相似文献   

13.
睦言 《家长》2011,(1):6-8
随着各地教育部门对学生开展传统教育、倡导学校开设相关国学课程,很多培训学校的"国学教育启蒙班"、"国学经典诵读班"纷纷涌现出来,一时间"国学之风吹满地,引无数后生竞相学"。  相似文献   

14.
中小学阶段国学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学作为中国古代最高教育机构的代名词早已有之,但作为现代意义上的一个学术概念却是清末民初中西文化比较和碰撞的产物。广义上的国学实际上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总称,其外延可指向一国所有之学,与其等同的还有中学、国故这些概念。狭义上的国学则是指儒学,或以儒学  相似文献   

15.
基础教育阶段的国学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广义上讲,国学指的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之一;但是近代以来,国学在内部挫折和外来文化的侵蚀之下,一蹶不振,所以当前进行国学教育势在必行。中小学生是国家民族的未来,基础教育时期是其成长的关键阶段,因此在这个阶段应该对其实施国学教育。有关部门应当尽快制定政策措施,教学参与者应当行动起来,使国学教育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6.
"华夏新国学"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国学的基础上,融会中西古今,建设当代的新国学。其中,现代性与马克思主义是建设当代华夏新国学的两个关键性问题。华夏新国学只有综合创新,与时俱进,实现创造性转化,解决马克思主义和其他外来文化的中国化问题和中国传统文化(国学)的现代性问题,才能融入中华文化的血脉,走进中国人民的心中,成为我们生活和实践中须臾不可分离的思想和灵魂。  相似文献   

17.
国学是近年的学术界、文化界和广大民众都十分关注的话题,但"国学热"自上世纪90年代形成以来,一直存在着某些误区,如对"国学"的内内涵与外延认识不清,轻易地给自己或别人加上"国学大师"的头衔,以及对国学与"五四运动"的关系认识模糊、混淆国学精华与封建糟粕的界线、对白话文与文言文的功用定位不准确、国学研究与当代传承脱钩等等,对这些问题,均应有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国学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国学热持续升温。反思国学热潮的历史渊源与时代背景,新时代的国学应是动态的、与时俱进的国学;是平民化的、全民性的国学;是兼容并蓄、开放的国学,这正是国学的时代定位。为推动国学的真正繁荣,每个人必须要做到思想上自始至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批判地继承国学;信念上要破除狭隘的国学观,树立"大国学"观;方式方法上要不拘一格,提倡百花齐放的多元局面。  相似文献   

19.
自20世纪初叶"新学"与"国学"的争论以来,不同时期、不同的人所说的"国学"的意涵并不相同,20世纪初叶的那场国学热与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的国学热在兴起原因、参与人群以及根本诉求上都不尽相同。因此,讨论国学的继承与发展问题必须辨明"国学"内涵、分析国学热兴起的原因与诉求,然后对症下药。  相似文献   

20.
孙振杰 《天中学刊》2014,(5):129-133
国学是中国优秀历史文化的总称。国学教育的目的是发掘整理中国文化精义,在传承创新的基础上服务社会建设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国学教育不应片面注重对国学经典的诵读和对儒学道德精神的强化。在当前的国学教育中,我们要强化"文献自觉",通过积极的文献意识和文献能力的培养,提升国学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