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一、“对流”演示实验的改进 初三物理第二章关于对流的演示实验,课本介绍的方法虽然可行,但由于高锰酸钾极易溶于水,把它放入烧瓶后,晶粒下降过程中很快就染脏清水,并且在加热时会加快高锰酸钾的溶解,不易看出紫色溶液的“一股股细流”上升。对此,我们做了如下改进:  相似文献   

2.
声明     
新编物理教材,八年级课本第61页图4—35“光的混合”演示实验,一般学校都没有红、绿、蓝三色光源,既使有三色光源的,按照课本中的方法去做,其操作不方便,要产生课本上所介绍的效果也很难,特别是在课堂上做此演示实验往往顾此失彼,且可见度也不是很明显。改进如下。  相似文献   

3.
初中物理课本第二册第48页的“对流”演示实验,是把装有冷水的烧瓶悬空架在铁架台上。水静止后投入一些高锰酸钾的晶粒,使它沉到水底。用酒精灯的小火在烧瓶的下面对准晶粒加热,我们会看到,晶粒周围的紫红色液体向上升形成一股股细流。然后又沿着瓶的边缘流回瓶底。不一会,整瓶水都成了紫红色的高锰酸钾溶液,这个实验的效果较为明显,是可以成功的。但是在烧瓶中加入高  相似文献   

4.
现行高中物理课本 (试验修订本 )中不少章节正文后面有提供学生课外做的小实验“做一做” ,这些小实验简单易行、生动有趣 ,对学生进一步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提高学习物理兴趣大有好处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将有些小实验改为课堂的学生实验或演示实验 ,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课本第一册 (试验修订本·必修 )第三章“超重和失重”内容后面 ,安排了一个“观察失重现象”的小实验 .实验方法是将一容器靠近底部的侧壁打一小孔 ,里面装上水后 ,水从小孔中射出 ,放手让容器自由落下 ,在下落过程中水将不再从孔中射出 .我们将该实验在课堂上演示 ,因…  相似文献   

5.
演示实验对传授物理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钻研精神,引导学生拿握学习物理的科学方法,以及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手脑并用能力等,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然而一些演示实验照课本来做效果并不明显或难做成功,这就追不到实验的目的,就必须对效果不好的实验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6.
新编物理教材,八年级课本第61页图4-35“光的混合”演示实验,一般学校都没有红、绿、蓝三色光源,既使有三色光源的,按照课本中的方法去做,其操作不方便,要产生课本上所介绍的效果也很难,特别是在课堂上做此演示实验往往顾此失彼,且可见度也不是很明显。改进如下。1材料准备①直  相似文献   

7.
初中化学概念教学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初中化学课本中.基本概念几乎每节都有,而在化学教学实践中,学生由于基本概念不明确而影响化学成绩的提高。如何讲清化学基本概念,我是采用如下几种方法的。互.借助演示实验讲清苦本概念演示实验生动直观,它能使学生获得深刻的印象。课本中有很多基本概念都有相应的演示实验,一般来说,演示一个实验,讲清一个概念。但有的是演示一个实验可讲清几个概念。如演示了镁在空气中燃烧一个实验,可以讲情“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两个概念。甚至有演示一个实验可以讲清三个概念的。例如演示了配制NaCI溶液一个实验,可以讲清“溶液”…  相似文献   

8.
初中物理第一册(人教版)《大气压的变化》一节中讲到:“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对于气压减小时液体沸点降低,课本上安排了一个用大注射器吸气使停止沸腾的水重新沸腾的演示实验,该实验也可以用引言中图0-3的方法做(用冷水浇瓶使热水沸腾)。但对气压增大时液体沸点升高,课本中没有安排演示实验,这大概是因为增压实验有危险性的原因吧。课本中举了高压锅的例子:“高压锅由于不漏气,锅内气压可以高于地面附近的大气压,水的沸点高于100℃。”对于这一点,学生总是心存疑虑。有的学生认为水的温度最高就是100℃,不…  相似文献   

9.
现行中师化学课本中,有关于电化学的演示实验,这些演示实验没有专用的实验仪器,在实验时,使用一些代用品。笔者将根据这些实验的基本原理,利用一些很简单的用品和材料,即可制成一种组合式“多功能电化学实验演示器”,该演示器可做中师化学课本中的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导电性的对比实验及电解、电镀的演示实验。  相似文献   

10.
初级中学化学课本第一章第一节《空气》中有一个演示实验:关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由于我们学校没有玻璃钟罩,我便用“土方法”给学生们做了这个实验,而且效果很好,我还发动学生回家亲自动手做这个实验,同学们的学习情趣和积极性都很高。  相似文献   

11.
成功的演示实验是激发学生浓厚而持久的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氢气流吹肥皂泡实验即为一例。但课本中的实验设计是用玻璃导管吹肥皂泡,在实际操作中不易成功。其原因有两个:一是玻璃管太光滑,所蘸肥皂液较少,不易连续吹出多个肥皂泡,而且易使吹出的肥皂泡偏离管口,“结”在玻璃管上不易脱离;二是吹出的肥皂泡易带上小水滴,使质量增加而不易飞升,体现不出氢气比空气轻的性质。笔者经多次实验,认为可做如下改进,以提高实验成功率增加趣味性。1实验操作a.用一段长约5cm的普通毛笔杆(中空竹管)代替玻璃管。b.在肥皂液中滴加有色…  相似文献   

12.
高级中学课本(选修)第三册关于催化剂对反应速度影响的演示实验,是以对比观察两只试管中气泡产生的多少和快慢进行判断的。实验现象虽明显,但学生不易观察。做如下改进后,可取得很好的演示效果。  相似文献   

13.
水倒进浓硫酸里引起爆沸的演示实验现行初中《化学》课本中第180页中提到,如果把水倒进浓硫酸里,水会立刻沸腾,使酸液四溅,为了防止发生事故,“切不可把水倒进浓硫酸里”。为了让学生目睹这一爆沸现象,杜绝操作程序错误,笔者设计了演示实验,收到了很好的课堂演...  相似文献   

14.
《汽化和液化》是初中热学最重要的知识点,也是中考最常见的考点,实际教学中都是通过教师演示“酒精膨胀和收缩”实验和“水的沸腾”分组实验建寺汽化和液化的概念,特别是水的沸腾是初中物理第一个综合性实验,实验设计的成功与否关系到汽化和液化概念建立是否成功,所以教师在实验仪器的选择和操作上必须都非常注意才能达到最佳的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15.
演示实验对传授物理的基础知识 ,培养学生钻研精神 ,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物理的科学方法 ,以及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手脑并用能力等 ,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然而一些演示实验照课本来做效果并不明显或难做成功 ,这就达不到实验的目的 ,就必须对效果不好的实验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6.
编辑手记     
在上“化学反应速率”时,我做了一个“温度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演示实验。课本上关于这一实验的内容如下:“取两支大试管,各加入5mL 4%的过氧化氢溶液(即双氧水),再向试管中分别滴入几滴洗涤剂,将其中一支试管用水浴加热,观察并比较两支试管中发生的变化。”我没有按照课本的要求演示实验,在加热试管时我用了酒精灯,而不是用水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一次教研活动中,某教师用注射器演示了“水在低压下沸腾”的实验(现行初中课本第二册79页)。 他是这样做的:先将100毫升注射器内吸入一定量的冷水,然后将针咀朝上,并用橡皮塞堵紧针咀,再用力向下拉活塞(如图1所示)。这时可见:针筒内的水“沸腾”了。 不难证明,这样的演示是错误的,我们只要将针咀朝下,用同样的方法来做这个实验(如图2  相似文献   

18.
在现行高一化学课本第三章第五节中,安排了几组试管反应的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五。都是做同周期同主族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速变规律的实验。前者是配合教师讲解的“演示实验”,后者是巩固已学知识的“学生实验”。两者都做,需2~3个课时。再者,由于试管反应的演示,剂量小,现象不明显,不易观察。这样既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又浪费时间。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不能更好地发挥。现将课堂讲授、演示和学生实验三者结合,重新组编成一堂用六十分钟左右的“边讲边实验”课。教师讲解有力,学生学的生动活跃。人人独立操作,个个观察思考,印象深,记得牢。  相似文献   

19.
阿基米德定律演示实验的改进张木兰阿基米德定律的内容是:“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这里关键是要使学生对“排开的液体”有深刻的本质的认识。课本中的演示实验是把排开的液体(水)由溢出口排出容器,流入溢出口下...  相似文献   

20.
李升华 《物理教师》2006,27(1):1-31
演示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安培力)是高职物理课上必做的实验,新版高职课本的演示实验不仅难以做好,而且只能进行定性的演示.笔者根据这一情况,经过反复试验设计装配了一个电流天平,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