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我若为王》一文最后一句说:“‘万岁,万岁,万万岁!’我将和全世界的真的人们一同三呼。”其中的“三呼”系“山呼”之误。山呼,也叫嵩呼,是封建时代臣民祝颂帝王长寿的仪式,即臣民向帝王叩头并高呼“万岁,万岁,万万岁”。该词出自《汉书·武帝纪》:“(汉元封元年春,汉武帝)亲临嵩高(今河南嵩山),御史乘属在庙旁,吏卒咸闻(嵩山)呼万岁者三。”后人因此称之为“嵩呼”或“山呼”。唐代张说《大唐祀封禅颂》载:“五色云起,拂马以随人。万岁山呼,从天而至地。”足见  相似文献   

2.
《诗经》是具有宗教身份的瞽史于祭祀的季节在民间采集汇编而成的,因此《诗经》中的民歌与祭祀活动大有关联。而“风”在商代以后,它的语意演变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由神性的自然“凤”到“帝使”、“风后”,它这时是祭祀的对象;由于风向在人们现实生活中的极其重要的地位,人们又幻想出善于鸣叫的神鸟凤,而瞽师也模仿“八风”以作乐,这样“风”又和祭祀中的乐舞联系起来。“风”的一部分含义最终演变为祭祀歌舞。春秋之后,“风”意再度演变为教化。  相似文献   

3.
王珊 《文教资料》2010,(10):7-9
祭祀起源于原始社会人类对于超自然能力的“神灵”的崇拜,是为了建立、维持或恢复人与“神”的良好关系而将物品进献给神灵的宗教仪式。周代的祭祀制度打破了殷商一元神的崇拜,代之以先祖与天地既分立又配合的观念。而连接祖与天的中介便是“德”。周人理性思想的发展使其诸如祭祀这样的宗教活动更多地成为团结凝聚宗族的纽带,《诗经》对周人思想的这种变化作了多方面记录。  相似文献   

4.
我所接受的语文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想起来,我所接受的语文教育既不是语言的教育,也不是文学的审美教育,而是意识形态教育。说得准确一点,是专制意识形态教育。我的语文教育的中心词只有一个:听话。这不是我毕飞宇的命运,而是整整一代人,甚至不止一代人的命运。我的语文教育开始于1969年,启蒙老师是我的母亲。我的母亲花了整整一个学期带领我们喊“万岁”。这个“万岁”,那个“万岁”。“万岁”铺上了我的语文教育的底色,“万岁”不只是我们的知识结构,也成了我们的情感主式。比方说,在我们高呼“万岁”的时候,不仅需要发音准确,而且要做到声情并茂。如果让我给我们这一代人…  相似文献   

5.
为表达一定的意思,在具体的时空使用的语言是包含着具体的社会内涵的。譬如,对毛主席我们喊“万岁”,对邓小平则用“你好”表达敬意。“万岁”与“你好”表达了完全不同的社会内涵。从“万岁”到“你好”,是认识的进步,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6.
信仰和境界之间是存在某种对应关系的,儒家思想的信仰只是生活情感的直接显现。这样的信仰,我们不妨称作“情感信仰”。儒家对于人的现实生命和人死之后的安顿:一是横向的修己安人,追求的是死后能够名留青史;二是纵向的下学上达,与天双向相知、相通。死后留名,是人在现实生活中的不朽。孝悌为仁爱之本,祭祀是孝的延伸,子孙通过祭祀与祖先相通、同在,也是在现实世界的“如在”。情教之为教化,是唤醒人本源的仁、真切的爱,使之“如火之始燃、泉之始迭”,然后“扩而充之”,使之“先立乎其大者”,从而获得“安身立命”的信仰支撑。  相似文献   

7.
自从秦始皇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以后,皇帝便成了至高无上的最高统治者,“万岁”也渐成皇帝专用的代名词,“万寿无疆”也为皇帝专有。然而,北朝却有一些人的名或字中明白无误地采用“万岁”或“万寿”,而且也并未因此获罪。如:京兆杜陵人史  相似文献   

8.
“高禖”祭祀是一种祈孕子嗣的祭祀形式。早在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就有祭祀“高”的神话传说。“高”祭祀在周代正式成为国家祭祀的一部分,祭祀的目的、仪式、膜拜对象等方面更为成熟。这种祭祀活动深受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本身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出传统的生育文化的核心内容,即“重生”“重男”思想。  相似文献   

9.
雷颐 《学习之友》2006,(8):42-44
“万岁”是中国政治文化传统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据王春瑜先生在《“万岁”考》一文中考证,在汉武帝之前“万岁”字眼虽也常从帝王和臣民的口中出现,却不是帝王的专称。是汉武帝巡幸嵩山和芝罘(fú,伏)山时,制造了“山呼万岁”的神话,“万岁”始成封建帝王的专称。  相似文献   

10.
人们常说“人老腿先老”。我却认为,人老心先老。心老与年龄没有必然联系,而与人的心理、心态有关。心老损害健康,增添疾病,加速人的死亡。所以,即使人到老年,也应避免心老。那么,如何才能使自己的心年轻呢?  相似文献   

11.
《诗经》祭祀诗与周代贵族政治思想雒三桂一祭祀起源于原始社会人类对超自然力的“神灵”的崇拜,是为了建立、维持或恢复人与“神”的良好关系而将物品进献给神灵的宗教仪式。远古时期人类的祭祀对象、时刻和目的有各种各样,祭祀占据着远古人类大部分的精神生活。进入阶...  相似文献   

12.
从卜辞看商代的人祭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祭祀在中国古代是至关重要的事情 ,《左传·成公十三年》云 :“国之大事 ,唯祀与戎” ,殷商正是此种说法的代表之一。商代祭祀至为频繁 ,可以说是无日不祭。从甲骨卜辞来看 ,商代祭祀的对象主要包括神衤氏(天帝、日神、云神、四方神、山神、河神、社神等 )和祖先神灵 (先公、先王及先妣 )两个方面 ,其中又以祭祀祖先的内容为多。祭祀神灵需要供奉祭品。卜辞中最常见的祭品就是牛、羊、豕等动物牺牲及用人作祭品的“人牲” ,此外还有玉帛、粮食、酒等等。以人作祭品祭献神灵 ,古书称“用人” ,后世称为“人祭”。人祭应是起源于原始社会的部…  相似文献   

13.
孔子的鬼神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传统的孔子鬼神观质疑的前提下提出观点 ,并从孔子“否定鬼神的存在”、“为何特重祭祀”两个方面引证 ,最后运用马列主义科学方法得出了明确结论 :孔子“不语怪、力、乱、神”而重祭祀态度的本质是使民“亲事”、“听命”,使统治者在这一无形约束下做一代贤君。孔子的重祭祀是现实的必要性和历史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4.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这样一句话:“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2001年高考文言文阅读题中,也有类似的一句话:“田单知士卒之可用,乃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约降于燕,燕军皆呼万岁。”不少学生感到困惑,“万岁”不是古代对封建帝王的专称吗? 原来,“万岁”这种称呼并非生来就为帝王所有,最初是个表示庆贺的词语,皇帝可以用,平民百姓也可以用,并不带有神圣不可侵犯的“宫廷色彩”。像引文中这种高呼“万岁”来表示庆贺的例子,在古代的史书中是很多见的。《战国策》载,孟尝君的门客冯谖替他到封地收债,招来全  相似文献   

15.
“场面”就是在一定的时间、环境中以展现人物活动为中心的生活画面,如节日联欢场面、战斗场面以及各种竞赛、活动场面等。对这些场面所作的描写,就是“场面描写”。场面描写有衬托人物、渲染气氛和推动事件发展的作用。掌握了场面描写的技巧和方法,遇到写活动、比赛这一类作文时,我们就多了一门绝招。一、师生对对碰:场面描写的基本技巧阅兵式完毕,已经是傍晚的时候。天安门广场上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枝礼花陆续射入天空。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群众游行就在这时候开始,游行队伍分东西两个方向出发。他们擎着灯,舞着火把,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央人民政府万岁!”他们一队一队按照次序走,走过正对天安门的白石桥前,就举起灯笼火把,高声欢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经验夸夸谈师:这段短文描写的是什么场面?生:描写了开国大典上群众经过天安门广场时的游行场面。师:真棒!场面描写离不开人,更离不开人物的活动。短文中的场面描写涉及到哪些人?他们分别有什么样的活动?生:写了游行的群众,他们擎着...  相似文献   

16.
一、动听 :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在邓小平理论教育的“三进”中 ,“进头脑”是核心 ,是关键。为达成这一教学目标 ,仅让学生“课堂听讲 ,课后一丢 ,考前一背 ,60分万岁”是不行的 ,须使学生愿意听、乐意听。邓小平理论博大精深 ,涵容我国现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党建等各方面的基本问题。在课堂教学中 ,应将邓小平理论深邃的思想脉络 ,用多种方法娓娓道来 ,使学生心领神会。心理学研究认为 ,情感作为人对客观事物的内在主观体验 ,对人的认知活动具有调节导向激励功效 ,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 ,易使人产生趋向行为 ,而不良的情绪…  相似文献   

17.
有关天京事变中杨秀清“逼封万岁”说法的直接根据并不充分。杨秀清向洪秀全“逼封万岁”的情节不合情理。相反是洪秀全炮制了扬秀清“逼封万岁”的政治谣言,策划了对杨秀清的政治谋杀。  相似文献   

18.
从古文字看商周祭祀制度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人非常迷信,祭祀特别频繁。周人在商人的废墟上立国,传承殷商祭祀文化,并进行了诸多改革,从而形成独特的周文化。从商至周,祭法由繁趋简,祭祀对象由天神,地祗、人鬼几乎无所不祭转向主要祭祀血缘近亲、祭品种类、数量由多变少,祭祀场所主要转向宫内,祭祀观念中渗入新的内容“德”,并以祖德来调节人与社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史学界围绕着对杨秀清的评价的问题,展开了争论,发表的文章有三十多篇。至今,虽偶尔也见这方面的文章问世,但争论的高潮己经过去。现有必要就争论的有关问题,择其要点,综述如下:一、杨秀清有无“逼封万岁”之举关于杨秀清有无“逼封万岁”之举,这是评价杨秀清的关键问题之一,争论也最为激烈。一种意见认为,杨秀清“逼封万岁”确有其事。根据是:1.《李秀成自述《中载有“因东王天王实信,权托太重,过度要逼天王,封其万岁。那时权柄皆在东王一人手上,不得不封,  相似文献   

20.
祭、祭祀指的是备办供品献给神佛或祖先。表示崇敬或求取保佑。古代十分重视祭祀,五礼中以祭最为重要。最初,以人作为祭品,称为“人祭”。至周代,改为三牲。如: ①乃诈称公子扶苏……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涉世家》) ②(燕后)已行,(太后)非勿思也,祭祀必祝之,日:“必勿使反。”(《触龙说赵太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