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教材分析 "种子的萌发"是初中生物学济南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章第四节的内容.本节之前学习了绿色开花植物从开花、传粉、受精到果实、种子的形成,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加深对对照实验中惟一变量的理解,进一步复习巩固科学探究的六个环节,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2.
1教材分析与设计思路 1.1教材分析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绿色植物的一生"中的第一节是"植物种子的萌发".该节要求描述种子的结构,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的活动,描述植物种子萌发的过程,体验一种常见植物的栽培过程.学习本节需要前四章中的知识、技能、设计探究实验的方法等作为基础.本节以及本章的学习也为后两章中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食物的来源等内容的学习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现行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生物>第一册(上)"种子萌发的条件"演示试验,只注意到种子萌发所需的外界条件,忽视了种子萌发所需的自身条件,即种子的胚必须是活的,而且是完整的.按教科书中要求,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将种子拴捆在玻璃棒上,不易做到松紧适度,烧杯中的水量也不便控制.经过多次尝试,按下列方法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4.
被子植物开花传粉、形成种子。种子是幼小的植物体。种子是植物个体发育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阶段,植物依靠种子来繁殖后代。种子的成分、结构、形成、发育,各部分的遗传组成,种子萌发的条件,种子的储存、催芽,种子萌发过程中的新陈代谢变化、营养方式的转变等等都是考试中常常涉及的内容。现对以上各考点以试题的形式展开分析、归纳,进行“种子”专题讨论。  一、种子的成分和结构种子是植物体的胚胎,是生命活体,它的成分与一般植物体有共性,也有特殊性。因子叶或胚乳中营养成分的不同,种子可以分为:淀粉类种子、油料类种子、蛋白类种子…  相似文献   

5.
学生知道种子的结构,但对于如何辨认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感到很困难,对于与种子萌发相关的知识也只停留于机械的记忆。鉴于此,教师应指导学生做种子萌发实验:了解植物吸水的原理;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环境条件;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知道种子在萌发的过程中干重和湿重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6.
农作物在播种前要疏松土壤、并保持土壤的湿润.土壤是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基质(基础物质).种子萌发的"基质"一般是土壤.那么种子能否在石砾、细沙中以及水面上萌发成幼苗呢?试做做实验看看.  相似文献   

7.
刘力 《生物学教学》2003,28(10):41-41
“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是人教版国家课程标准初中生物学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的探究内容之一。探究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 ,它重过程、重体验、重实践 ,主要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探究和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广大教师在教学中进行了因时、因地、因人的有效探索。现将教材中“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过程和方法步骤以三位教师的课例介绍如下 ,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课例 1 陈老师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探究课是这样设计和实施的 :让学生每人写一张纸条 ,猜想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然后以小组为…  相似文献   

8.
《中学生物教学》2019,(4):53-54
<正>"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是济南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4单元"物种的延续"第1章"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第4节的内容。种子的萌发条件是农业生产上极为重视的问题,科学种田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提高种子的萌发率,而这恰恰是受种子萌发条件所控制的。所以,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是本节的重点。本节课倡导用具体、形象的实验进行教学,让学生体验由现象到理论的过程,从而利于其理解和记忆。但受实  相似文献   

9.
正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植物的生殖"第1课时的教学内容,它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苏科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19章"植物的生殖和发育"第1节.教材中以绿色开花植物为例,介绍其在有性生殖过程———开花、传粉、受精、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其中植物的双受精过程和果实、种子的形成是本节课的重点,同时植物的双受精过程又是本节课的难点.  相似文献   

10.
一氧化氮(NO)是植物体内重要的生物活性分子.实验表明,它可以通过酶促和非酶促途径而产生,它参与种子萌发、叶扩张、根伸长、侧根形成、抑制下胚轴伸长、细胞凋亡以及植物抗逆反应等植物生长发育的众多生理过程.本文着重论述NO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开花和结果"是人教版"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第三节的内容。按照被子植物生长发育的顺序,学生通过前两节"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的学习,已经了解了绿色植物从萌发到生长的过程,本节内容是前面两节的延续。本节揭示了植物生命活动的重要过程,充满了生命科学的神秘色彩。知识高度浓缩,概念性知识点较少,教师和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本节课的重点是花的结构和果实、种子形成的对应关系,难点是受精的  相似文献   

12.
种子传播是指种子以某种方式离开母株到达适宜生境萌发成苗实现定居的过程.种子传播方式有主动传播、被动传播,后者有风力传播、水力传播、动物传播、人类活动传播.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不同的生境有与此相适应的种子传播方式,种子的形态结构特点常与其传播方式相适应.在长期的协同进化中,传播种子的动物与植物之间形成了互惠共生关系,这对维持群落结构及其稳定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生物实验技能的考核,历来采用书面考核的方法。这样,学生掌握的知识比较死,而且往往不能联系实际。为此,我们在初中植物课考试时,进行了一些改革,具体做法如下: 一、考核内容:1.种子萌发过程;2.根的结构;3.显微镜的使用。二、考核方法: 1.在考试前半个月,让每个学生任选一种植物的种子,做种子萌发实验,要求他们每天做好种子萌发的观察,并填写人手一  相似文献   

14.
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90页"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是个重点的探究实验,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和对照实验的设置原则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按照教材去做实验,很难成功.  相似文献   

15.
种子的萌发     
一说起种子,你马上就会想到大米、小麦、绿豆、赤豆、黄豆、蚕豆……的确,我们几乎每天都离不开种子,比如米饭、面食、豆制品等等,它们都是由种子加工而成的。种子不光为我们提供营养,而且为植物最初的生命活动——萌发,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当种子处在水分充足、温度适宜、空气足够的环境中,一般情况下都会萌发。那么,什么因素会影响种子的萌发呢?种子萌发过程会不会受到不利因素的干扰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吧!  相似文献   

16.
《中学生物教学》2017,(8):64-65
利用生活中常见的饮料瓶、注射器、温度计、带火星的木条、澄清的石灰水、萌发和煮熟的两种大豆种子等制作的"植物呼吸作用"简易实验演示装置,能较好地验证植物在呼吸作用过程中产生能量、H_2O、CO_2以及消耗O_2的变化过程,同时能够更形象地帮助学生理解"呼吸作用"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17.
初中《生物》第一册(上)中“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原设计为在一根玻棒上、中、下各绑一粒种子,上边的种子位于空气中,下部的种子完全浸于水中,只有中部的种子既可得到水分,又能吸收氧气。所以当3粒种子均置于适宜温度下时,仅有中部种子能够萌发,以此说明水分、氧气和适宜的温度是种子萌发的条件。但这一设计存在2个问题:一是种子若绑不好容易脱落掉进水中;二是种子发芽率不可能是100%,有些种子可能因为胚受到伤害而不萌发,如果绑在玻棒中间的一粒种子刚好出现这两种情况,自然就不会萌发,也就很难证明种子萌发的条件是…  相似文献   

18.
<正>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描述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特点,明确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含义。2.理解胚是种子的主要结构。二、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和解剖萌发和未萌发的种子的形态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绘图能力。  相似文献   

19.
种子植物的生活史都是从种子到种子的过程史,即从一粒种子经过萌发、长成幼苗、生出根茎叶,再发育成植株以及植株的开花传粉,受精,最后长成果实和种子。农作物种子中常混有秕粒、破损粒等,把这样的种子播到土壤中,并不一定完全萌发,因此农作物播种之前,必须精选种子。盐水选种是其中方法之一。用盐水能选出什么样的种子才能更好地萌发呢?下面试做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1 说教学背景 1.1 分析教材 本课题在北师大版的<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的第102页,属于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6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第一节(种子萌发形成幼苗)第一课时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