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鸿 《收藏》2009,(11):66-69
2009年5月25日《中国证券报-收藏投资导刊》“焦点争鸣”栏目刊有王永林先生《书画鉴定谁拥有话语权?》(以下简称《王文》)一文,仔细一读,其内容好生熟悉,原来早在今年第1期《文物天地》杂志上王先生以“鉴画四说”为题发表了同样内容的文章;又,刚出的第6期《收藏》杂志刊载的《再谈书画鉴定谁说了算》也是王先生所撰,内容与《书画鉴定谁拥有话语权?》《鉴画四说》一致。  相似文献   

2.
《篮球》2007,(1)
谁都知道,在 NBA 里斯特恩说了算,而且只有他说了算。假如有谁胆敢质疑他的权威,那么去问问阿特斯特好了。2004年11月,斯特恩宣布联盟对奥本山宫殿事件主角阿特斯特处以禁赛一季的处罚,有记者问这是不是开会讨论的结果,斯特恩答道:"讨论?不需要讨论,我提议,我通过。还有什么问题吗?"那气势,让人想起电影《黑金》里反问"谁赞成?谁反对?"的黑帮老大梁家辉。  相似文献   

3.
规则问答     
《网球》2011,(2):111-111
Q谁说了算?在一场有裁判的双打比赛中,我发球之后随球上网。此时站在网前的对手呼报我的发球擦网,在他呼报的同时我的网前截击球下网了。但裁判说没有擦网,让我们重赛了此分。这样做对吗?这一分该如何判罚呢?  相似文献   

4.
《乒乓世界》:您什么时候开始接触的乒乓球?能谈一下您精彩的乒乓人生吗? 曹勇:我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打乒乓球,那时候六岁,可以说对乒乓球的感情是与生俱来的。当时我家在农村,小学的球台都是水泥台,我对乒乓球着迷到一个什么程度,放学背着书包就拿着球拍在比划做动作,或者在家里拿个拍子颠球,往墙上打。到了三年级,我的水平在这个小学已经是最高的了。  相似文献   

5.
李忠斌  刘斯姮 《收藏》2007,(6):167-167
4月22日,以“古陶瓷鉴定:目鉴?机检?谁说了算?”为讨论主题的“艺超网第二期收藏投资沙龙活动”在北京潘家园珍宝馆中古商国际收藏品俱乐部举办。业界知名藏友杨实、周继海、丁川、鞠洪庆、柴菲、金中都、青瓷邨、晨弓、钟楼怪人等20多位网友出席了此次投资沙龙活动。  相似文献   

6.
阿生 《收藏》2010,(2):24-24
阅过贵刊2009年11期后学无遮先生《“国宝献汶川”,到底是谁的悲剧》一文后,感触颇多。 后学无遮先生详细描述了“瓷片帮”与“国宝帮”的纠葛,个人感觉是比较切合实际的。至于藏品的真伪谁说了算,个人觉得,在收藏的圈子里,这个问题并不复杂。如今的收藏已经市场化了,市场中的钱会说了算。我们经常说某些有钱人花了几千万,买的全是赝品,  相似文献   

7.
韩涧明 《收藏》2009,(4):20-23
把《谁在收藏中国》看作一本揭秘中国文物市场黑幕的畅销书并没有什么问题,问题是,我们所感兴趣的所谓“黑幕”到底是什么?  相似文献   

8.
村外农夫 《钓鱼》2005,(10):45-45
您说,现如今什么是最时尚的活动?瘦身?扮靓?咳!你说的那是女人们的事,“女为悦己者容”,那不算追求时尚,只能算是追求感情、爱情。我说的是男人的时尚活动。开名车?穿名牌?咳看你说到哪儿去了,那也不叫追求时尚,那叫显摆。不懂了吧?现如今什么最时尚?听我告诉你吧,学着点,眼下最时尚的追求是:快乐和健康。怎么样?傻眼了吧!再问你,达到快乐和健康的运动是什么?跑步?算你答对了,但不完全,现在已经退休的老年人恐怕办不到。写字作画?也算答对了,但年轻人生性活泼好动,你让他静下心来,恐怕也难。您问我究竟是什么运动?好,我告诉你,记住了,这个运动就是钓鱼。它是老少咸宜的运动,谁都能参加。你不信?好吧!就算是免费培训,我给你上一课,让你长点知识。  相似文献   

9.
ESPN杂志的《身体艺术》特刊激发了很多人的好奇心——这次谁将在公众能接受的尺度内全裸亮相?当然,也许会有人像我一样存在疑问,除了帮助卖杂志之外,这些照片还能起到什么意义?  相似文献   

10.
当村上春树的《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流行起来时,我想很多作家.甚至以爬格子为生的人.恐怕顿生很多惭愧。熬夜.抽烟、宅在家中、神经敏感、愤世嫉俗等等.似乎是这一类人的标志符号。从这个意义上说,村上春树.颠覆了这一切。  相似文献   

11.
《收藏》2006,(6):173-173
《2005年艺术品拍卖排行榜》;《老商标收藏》;《鉴评本怀素自叙》;《古玩指南》;《中国古代书画鉴定》;《中国现代书画鉴定》。  相似文献   

12.
张海成 《收藏》2009,(10):80-82
现在一说书画鉴定就是徐邦达、谢稚柳、史树青、启功、杨仁恺,使得年轻后生望而却步,望而生畏,望洋兴叹,望梅止不了渴。其实哪有那么神秘!学问都是人做的,谁也不是生下来就对唐宋元明清烂熟于心。  相似文献   

13.
之后,之前     
李克非 《乒乓世界》2009,(3):156-156
姚振绪曾说过,能够从事自己爱好的工作,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当年,得益于他和夏娃姐引路,我有幸成为《乒乓世界》的一员.若干年后,当爱好正式成为工作,走进球馆,我免不了收获球友艳羡的目光:“你们是不是经常能见到国手啊?”“是不是出了什么新东西,你们都打不完啊?”“什么乒乓球比赛你们都能到现场看吧?”  相似文献   

14.
李昌镐的棋     
《围棋天地》2006,(12):86-86
十五年前的一天,很晚了,坐出租车回家.看到有一个喝醉的人,在路边,一手拿着《围棋天地》一手拿着酒瓶在唱歌。出于对围棋的热爱和对酒的嗜好,我下车走了过去,一边问:“你有什么痛苦的事情吗?我可以帮你吗?”走得近了,看到他的眼睛,我忽然产生一种奇怪的感觉,说不明白是什么感觉,很紧张,又很兴奋。  相似文献   

15.
李苹 《精武》2009,(7):6-8
2008年9月的一天,同事手拿一本武术杂志问我:“李苹,你看这篇文章里写的太极功夫是不是真的?里面还有一个叫李苹的和你重名。”我接过杂志一看,原来是恩师李驻军先生写的《在交手实验中诠释“什么是太极功夫?”》一文,就对同事说里面提到的李苹就是我,这是我老师写的文章,功夫当然是真的,因为当时我在现场。  相似文献   

16.
风尘棋客     
真诚的题款(上)此日棋坛战鼓催,八方豪杰挟技来,《桔》《梅》谱上识雄才。铁炮神兵刀未老,雷车剑马阵云开,今年国手孰登台?调寄《浣溪沙》———录自全国棋赛期间当地报刊星期天,老陈光临我家。寒暄坐定,我沏了一杯茶给他,马上问他前不久参加全国象棋锦标赛可有些什么收获。“收获?我正想告诉你一场比赛给我的印象……”他沉思地说到这里,啜了一口茶:“你知道,这次棋坛盛会我担任裁判工作,正好做了那场比赛的当台裁判。哦,整个比赛结果我清楚?”早在学生时代,我和老陈课余横车跃马,互有胜负。学校毕业之后飞蓬各自远了,他…  相似文献   

17.
棋之三味     
南冰 《围棋天地》2010,(20):20-21
下棋这么多年,又有谁能说全棋中的味道? 我上小学曾读过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那个神奇的三味世界留在荒芜的故事堆中了。  相似文献   

18.
《网球》2006,(5)
什么样的练习方法才算好?《网球》杂志的编辑说了不算,你的教练说了也不算,就连最资深的专家讲的都不能算,到底谁说了算?只有你——我亲爱的读者朋友。作为这些球技秘籍服务的对象——读者,才是最终的评委。我们把从读者那里收集到的,他们最认可的球技秘籍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希望你也能和他们一样从中受益。  相似文献   

19.
魏昕 《围棋天地》2013,(12):114-116
记得十多年前在北京见到程晓流.他建议我说你应该写点什么。我想了—下.觉得自己这一生既无亮点更无辉煌.也没有他的写作才华。就问道:我写点什么呢?他说.名字我都给你想好了,就叫《我下围棋的时候》。这次应围棋天地王锐女士之邀写了点“什么”.算是一个回忆吧。  相似文献   

20.
在体育课教学中,不管是老教师还是新教师,经常对学生说:“看谁站队最慢”“看谁最不守纪律”“看谁喊口号不洪亮”“看谁精神不集中”“看谁表现最差”“看哪个队站得不齐”“看谁摆臂不好”“看谁的动作最差”,这些语言是鼓励学生向差的学习,还是想向好的学习呢?如果是教育他们认真上好体育课,你说“看谁表现最差”等等又是什么意思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