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迅说过:"不满是上进的车轮"。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教育效果愈来愈不满,诸多的问题费绕脑际:学生的依赖性怎么越来越大?怎么事事处处都离不开我来说、我来管?不误人子弟,就得把学生管得服服帖帖吗?诸多的不满,日积月累,终于产生了改变教育思想、探索新的教育方法的念头。1986年金秋,我迎来了自己教育生涯的第7批学生--武汉中学高一(3)班的58名同学。面对风华正茂的青少年,我不无感慨地说:"从1965年起,我当老师已经20多年了。'怎么教育学生'对我来说是一道终生的考试题。从今天起,我想和你们一…  相似文献   

2.
奉倩 《今日中学生》2005,(11):46-47
11月14日 星期日 阴 我刚来到学校就听人说李茜不念书了,因为她觉得同学们看不起她.想想自己,又何尝不在乎别人的眼光?常希望自己"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可怎么也做不到.正在慢慢成熟的我们越来越在乎别人的眼光.可我们却也真的清清楚楚地明白:我们是来学习,而不是来做样子让别人欣赏的.可是,我们到底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3.
我刚来到学校就听人说李茜不念书了 因为她觉得同学们看不起 ,她 想想自己 又何尝不在乎别人的眼光 常希望自己 走自己的路。 , ? “让别人去说吧 可怎么也做不到 正在慢慢成熟的我们越来越在乎别 ”, 。人的眼光 可我们却也真的清清楚楚地明白 我们是来学习 而不是 。 : ,来做样子让别人欣赏的 可是 我们到底是为什么 。, ? 听了她带刺的话 我觉得很悲哀 我没想到分数像一堵厚厚的 , 。墙 把我和同学们分隔得如此遥远 父母的希望 老师的期盼 使我 , …  相似文献   

4.
抬高一厘米     
正一位朋友在QQ上留言:"我最近发现一个问题,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提倡教师写教育反思,很多老师也确实写了,但是有一部分人写的都是教育怎么无奈,体制怎么不合理,评价怎么不公平,学生怎么不爱学习,社会对教育怎么苛刻……然后就是无休止地发牢骚。我觉得教育反思是教师发现问题、尝试解决问题的一个自我成长手段,目的应该是总结经验和教训,以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如果长期这样反思下去,不仅对自己的成长没有好处,而且有可能让自己越来越迷茫,越来越倦怠,您说对吗?"写这段文字的,不是名师,不是教育专家,更不是教育行政管理者,而是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一个即将加入教育战线的准教师。对于中小学教育来  相似文献   

5.
2004年的一天,一位家长找到我,哭着对我说:"张老师,我有一个女孩,正在读高三,最近两个月出现了一系列不正常的言行,例如,不敢和别人说话,不敢坐男生坐过的椅子,不敢在学校上厕所,总担心别人能够知道自己内心的想法,总是感觉自己衣服上写满了脏话等一系列令我们费解的做法和想法,发病时痛苦不堪,哭闹不止,现在已经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学习,影响了孩子的健康,影响家庭的正常的生活,我们夫妻也无法正常工作,像这样的情形高一的时候有过几次,但并不严重,所以没有引起我们的重视,求求您帮帮我们吧!"  相似文献   

6.
鲁迅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我不想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也不想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跟着走;更不想说,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我只想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走得更好。这是特级教师华应龙的一句名言。作为一名教研员,我一直想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突然发现"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走得更好"实在太贴切了。从1996年参加工作,  相似文献   

7.
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对别人和自己说"不"。以前的我,是个不会说"不"的女孩,别人跟我说什么,我就满口答应,从来不会和他们说"不",因此,我也就给自己带来了许多的麻烦。星期五上午,郝玉要我下午放学后跟她从后门走,她去买文具。我听了,答应得很爽快:行!行!行!陪你从后门走。下午,闻悦也对我说:放学后跟我从前门走,我请你吃东西。我还没听清,便也答应了晚上放学陪她从前门  相似文献   

8.
"路是走出来的."这是我的一句口头禅. 我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是畏缩不前,还是闯出一条路来?每当遇到这种情况,我脑海里闪现的第一个念头就是"闯"!因此,在生活和学习中,我最不愿听到的就是"我跟别人学的""别人都是这样做的"之类的话.我并不反对向别人学习,但我不愿意踩着别人的脚印向前走.是啊,"路是走出来的",我们为什么不能自己想办法,让别人跟着自己学呢?  相似文献   

9.
一般人看到"投资"就是经济行为或财富积累,忽略了生活里的每时每刻,应该把快乐、健康、幸福感当作生命投资报酬率来精打细算才是,随着岁月的流失,需要深思我真正投资过自己吗?我的未来如何经营,才能顺利迎接后半生?怎么投资呢?首先就是静静想一下现在让自己最挂碍的事情,例如工作,不管是能力还是人际关系,多和我们个人认知或情绪管理有关系,不再把矛头指向别人,所以必须投入学习状态,从自我了解开始,是否好高鹜远?自信不足?习惯苛求别人?不敢担责任?在乎别人眼光?  相似文献   

10.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说:"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论他的校长。"也就是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我时刻把这句话当作自己的工作警言。我不怕别人评论我们学校,却怕自己在反思中有丝毫的不满。热情工作——体现  相似文献   

11.
心事解答     
老师,我觉得自己很奇怪,在学校里很胆怯,连话都不敢和别人多说一句,可是在家却是小霸王,姐妹们(我家有四姐妹,我是老三)都不敢惹我。她们也总说我在家是“母老虎”,可在外连屁都不敢放。你说我是不是特损的那种人。还有,我们家因为没有男孩子,村里的人,就是家里的叔叔婶婶都看不起我们,大人们一有什么争执,就拿这件事来刺激我们,让我们都抬不起头来。你说我们该怎么办?来宾梅子我想,也许你是一个不够自信的人。由于对自己没有信心,往往会害怕在别人面前说错话或做错事而被嘲笑;而那种自卑感在心里累积久了是需要发泄的,你也知道家人是不会因…  相似文献   

12.
仰望星星     
徐慧芬 《下一代》2015,(2):33-34
你是老师对吗?一个小男孩跑过来问我。啊,你是怎么知道的?我听别人叫你老师呀!噢,你是老师,我告诉你一个秘密——我们老师走了。唉,下学期我们升了二年级也不知道新班主任是什么样子呢。尽管旁边无人听我们对话,小男孩还是压低了声音,把头凑到了我的耳畔。你们老师调走了?不,是——是——死了。不过,我们都说走了,知道吗,好人死了,要说走了。男孩说出"死了"这个字眼时,确实结结巴巴很迟疑。你们老师多大年纪呀,怎么就走了呢?我很惊讶。告诉你,我们老师还没结婚呢。那天,就是考试前一天,我们正在上课,看到老师鼻子里流出了血,老师用纸巾擦,可  相似文献   

13.
正有人给我留言:"王老师,我最近结识了很多老师,并和他们聊到了关于教育的话题。我发现,他们更愿意表达一种对教育的无奈——体制怎么不合理,评价怎么不公平,学生怎么不爱学习,社会对教育怎么苛刻……然后,就是无休止地发牢骚,似乎所有的教育问题都与自己无关,都是体制的问题。"写这段文字的是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也是一个即将加入教育战线的准教师。对于中小学教育来说,他  相似文献   

14.
奖品     
记得那是四年级的事。那时,我刚来上海读书,平时在课堂上并不怎么举手发言,即使这一道题我会做,但我仍然不敢举手。因为我不敢说,生怕说错。那一天,田老师说:"下周我们要上一节语文公开课,你们回去要好好准备啊!如果谁积极举手发言,即使说错了也有奖励!"听了这话,我想要得到奖励,可是我对自己没有信心。"不可能的,我不敢举手呀!反正我也不会……"我这样对自己说。上课前,我却情不自禁地翻书看  相似文献   

15.
王欢 《成才之路》2013,(17):18-18
知荣知耻、直善诚信,就是要争取自己的"面子"和维护好自己的"里子"。争取自己的"面子",就是要懂荣耻,该做的是什么,不该做的是什么。许多同学不明白照顾好别人的面子,自己才最有面子。有些同学认为,别人早起,我不起,我最有本事;别人扫除,我不扫,我最有能耐;别人按时交作业,我从来不交,我最有魄力。连老师都不敢顶撞的不是爷们儿,  相似文献   

16.
换一种心态     
三年的班主任工作,我最大的感触就是疲惫无奈,还有莫名的委屈失落。我总是不断地自责与埋怨,责备自己不能把班级管理得有声有色、井井有条,埋怨学生不求上进、不解人意,枉费自己一片苦心。在每周的班会上,我都要滔滔不绝、慷慨陈词,“为什么被扣掉这么多分(学校的量化分)?为什么犯不该犯的错误?为什么别人能做到的我们做不到?为什么只考虑自己而不考虑别人、不考虑班集体?”我想用自己的严厉批评来促使学生清醒,促进学生奋发上进。学生却好像并不领情,一个个无动于衷,有的还撅着嘴不以为然。我惊讶于现在学生怎么如此自私冷漠,没有一点集体…  相似文献   

17.
夏天的早晨,我和表弟去买早餐,走着走着,迎面走来一位阿姨,只见这位阿姨脸上长着许多难看的黑块。于是,我转身对身边的表弟说:“你看,这个人的脸上这么难看,像黑猩猩似的,简直眼鼻不分。”表弟也附和着说:“我看有点像小花猫呢!”“哈哈哈……”我们一边走一边笑,那位阿姨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讲完了这些话后,我觉得老不自在,早饭也吃不下去了,一直想着妈妈教育我的话,不该嘲笑生理上有缺陷的人。虽然阿姨嘴上没有责怪我们,但我想她的内心是十分痛苦的,如果我们自己也被别人嘲笑,心里又会怎么想呢?想到这里,我马上意识到自己错了,应该向那位…  相似文献   

18.
我是一位孩子的父亲,从事校外教育工作。我时常听到一些家长朋友报怨自己的孩子不懂事、不领情,任凭家长对他(她)怎么好,他(她)也不以为然;相反,孩子对成年人却极少关心,显得很冷漠。这是什么原因呢?我认为,归根结蒂是孩子不太懂得什么是爱,也不懂、不知道如何爱别人。由此建议:我们在家庭教育中,应当加一门德育“基础课”,就是教育我们的孩子懂爱、会爱。  相似文献   

19.
童爷爷信箱     
胖女孩怎样克服自卑?您好!我是一个胖女孩,我很多时候会为身材而自卑,虽然成绩还算不错,可是就是不敢表现自己!不敢和别人交朋友!虽然我也很想克服自卑,不在乎别人的眼光,可我怎么也做不到,请问我该怎么办?希望童爷爷可以解答我的难题!谢谢!  相似文献   

20.
和自己对话     
十四岁的我,是一个个人主义者,总是有许多的奇思妙想,总喜欢对别人说:“你不懂。”那么,谁又懂?是自己吗?听,我又开始和自己对话了。“喂,你怎么总是那么的多愁善感?不是总说要乐观些吗?”第一个自己不解地问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