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2 毫秒
1.
关于克伦威尔的评价,三百年来,众说纷云。在国外,贬他的,说他是一个“精神恶鹰”,“头号杀人王”,犯有“应入地狱”的罪恶;褒他的,说他是“人中之杰”、“王者之雄”,是英国革命中唯一的英雄,“英国革命就是克伦威尔的活动。”一贬一褒之间,克伦威尔判若两人。在国内,史学界对克伦威尔的评价,也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本文拟从时代条件、军事改革、内外政策等方面,对克伦威尔的功过是非作一探讨。一、时代的产儿克伦威尔所处的时代,是英国从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转变的时代。革命前夕的英国,在农村开始了“农业革命”,结果使英国农村发生了剧烈的阶级分化,并由此产生了一个农业资产阶级。按  相似文献   

2.
十七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一六四○——一六六○年阶段,恩格斯称之为英国历史上的“辉煌时期”.在这样一个伟大的革命风雷激荡的时代里,必然要造就出这个时代所需要的人物来.恩格斯说:“这点可以由下面的事实来证明,即每当需要有这样一个人的时候,就会出现:如凯撒、奥古斯都、克伦威尔等等.”奥利佛·克伦威尔(一五九九年四月五日——一六五八年九月三日)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辉煌时期”的产儿,资产阶级革命的著名领袖.他的名字是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不可分割的.因此,不少克伦威尔的传记,总是把他的名字与英国革命联在一起来命名.对于这个显赫的历史人物,长期以来,历史学家对他的评论是非常广泛的,有关的著述盈篇累牍.但对他的评价,至今仍然是众说纷纭,褒贬毁誉,分歧严重.  相似文献   

3.
对于十七世纪中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主要领导人物奥利弗·克伦威尔的评价,言人人殊,莫衷一是。英国历史学家莫里斯·阿什利,曾把历史上不同时代的人对克伦威尔的各种不同的评价,也包括克伦威尔自己的言论在内,汇编成帙,书名《克伦威尔》,作为美国新泽西州、恩格尔伍德、普伦蒂斯一霍尔公司1968年出版的《伟人生涯评论丛书》之一(Maurice Ashley:Cromwell,GreatLives Observed,Prentice-Hall,Inc.Englewood Cliffs,N.J.1968)。阿什利系英国拉夫巴勒技术大学经济与社会研究部研究员,兼任克伦威尔学会会长,著有《克伦威尔的伟大》、《奥利弗·克伦威尔与清教徒革命》等书。他对克伦威尔其人其事,有深湛研究。下面刊载的一篇文章,就是他在《克伦威尔》一书中的《导论》,题目是译者加的。没有疑问,这篇文章是根据作者(正如他自己承认)非马克思主义的资产阶级观点,来评论克伦威尔这位重要历史人物的。但即使如此,其见解还是值得我们研究和批判。特译出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不少高校世界史教师在从事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教学时往往只关注革命的过程和影响.就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而言,教师也习惯于介绍革命的起止时间、新贵族的构成和克伦威尔的评价问题,而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成因的解释与革命性质的定位则囿于国内“陈见”.实际上,国内外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成因与革命的性质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世界史教师应该“广播”这一领域丰富的成果,使历史学本科生了解史学发展的“多重面相”.  相似文献   

5.
克伦威尔作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最为重要的领袖之一,他在革命中的活动及其作用,史学界巳在诸多方面作了深入的探讨。但是,克伦威尔这个革命前夕的一个普通乡绅、一个默默无闻的普通议员,能在革命爆发后不久即脱颖而出,最终登上权力顶峰,除了资产阶级革命这个历史大背景外,促成这一权力转换完成的还有哪些因素?这些因素又怎样形成的?克伦威尔又怎样利用这些因素达到目的的?对这些问题的讨论有助于深入了解克伦威尔的政治实践以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6.
在英国革命前期,克伦威尔积极参加并领导了革命。他参与起草了“大抗议书”;在两次内战中,先后率军战胜了王党军队;曾两次清洗议会中的长老会派势力;在人民群众的推动下,处死了国王查理一世,废除了君主制,成立了共和国,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做出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十七世纪的英国革命是一场新旧政治制度之间的生死搏斗,表面上看是王权至上与国会至上之争,实际上是没落的封建贵族阶级与新兴的资产阶级之间的大冲突。在这场错综复杂的斗争中,克伦威尔扮演了一个政治、军事领导人的角色,成为一个“兼罗伯斯庇尔和拿破仑于一身”的风云人物。他加入国会以后的活动为他树立了政治声望,然而,克伦威尔攀上政治顶峰的重要阶梯则是他的军事活动。他所推行的军事路线和指挥的著名战役,历来受  相似文献   

8.
英语课电教媒体教学是指使用现代化电化教学设备进行的英语教学活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是当今教育的最强音,是教育发展不可阻挡的潮流。电教媒体教学是现代教学的手段,是现代教学的保证。在日本、瑞士、美国、法国,电教媒体教学已经得到广泛推广。我国起步较晚,但它正悄哨地给学校教学带来了一场革命。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电教媒体教学也不例外,它在使用中也存在着“利”与“弊”。只有做到扬其“利”,避其“弊”,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克伦威尔与新模范军 1644年7月2日,在英格兰北部马斯顿大草原上,发生了一场大规模的战役。战斗中,资产阶级国会军的一支骑兵队,手举马刀,高喊“天兵杀过来了!”的口号,飞快地向斯图亚特王朝军队的阵地冲去。经过激烈的搏斗,把国王军队打得落花流水,狼狈逃窜。这支勇敢善战的骑兵队就是英国历史上闻名的新模范军,它的组织者和指挥者就是奥利弗·克伦威尔。克伦威尔是著名的十七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家,生于1599年,父亲是亨丁顿郡的一位中等乡绅。他的祖辈在英国宗教改革中,因夺得天主教会的地产而致富。后来他的家庭因采取资本主义经营方式而成为新贵族。克伦威尔十七岁时进入英国著名的剑桥大  相似文献   

10.
托马斯·克伦威尔 ( Thomas Cromwell,14 85~ 15 40 )是英国 16世纪杰出的政治家 ,国王享利八世的国库大臣。16世纪 30年代期间 ,他全面主持了国王政府事务。在他的影响和操纵下 ,英国进行宗教改革和政府革命。这些改革对英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这个意义上讲 ,克伦威尔对英吉利民族的贡献是难以估量的。笔者对其生活年代、生活历程、政治活动做了概要介绍与分析。  相似文献   

11.
因为克伦威尔是个著名的历史人物,历来研究他的人很多。据艾博特(W.C.Abbott)统计,到1947年止,有关克伦威尔的著作多达三千七百多种。对他的评价更是众说纷纭。有的人说他是“勇敢的坏人”,有的人说他是”伪君子、粗鄙的篡夺者、天生的匪徒”;有的则说他是“尊贵的英雄”。实际上,在克伦威尔身上体现一系列矛盾:依靠人民群众又镇压人民群众;处死国王  相似文献   

12.
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是英国近代税收国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国王的税收政策是革命的诱因之一,革命也给英国提供了改革税制的契机。革命时期引进新的税种、革新税收机制的意义重大,但税收的现代化和英国宪政改革并没有完成。共和国时期克伦威尔实行独裁统治,供养常备军,进行连年战争,每年征收的税量空前巨大,给人民增加了沉重的负担。  相似文献   

13.
作为老师,我们在思考并着力解决“教什么”“怎么教”“教得怎么样”三大问题,但观察示范课,我们却经常看到:执教者谈论篇幅最大的往往是自己教学方法的成功,观课者谈的最多的是执教者的教学技巧、教学风采,上课如何精致、如何精彩。笔者认为,如果教学内容出了问题,教学价值也就无从谈起;“教什么”的思考理应在“怎么教”之前。下面以“英国革命的领导者克伦威尔”教学内容的选择为例谈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14.
最近,英国一些组织的调查表明,很多成年人认为丘吉尔、南丁格尔、甘地是虚构的人物,福尔摩斯确有其人(小说虚构的人物)。2006年底,英国保守党曾面向全国征集合理的中小学历史教学方法及影响英国历史的人物,希望借此推进历史教学。“真正教育运动”的成员认为:“学校不重视史实的学习,把许多时间浪费在无用的教学内容上,例如让学生想象特拉法战役中一个水手的生活。”特拉法战役是英国与西班牙无敌舰队战争中的一个战役。课程内容选择一个水手在战役中的经历,将历史的对象从群体转向个体,由此引起非议。而选择这样的课程内容正是西方史学革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历史是过去人物思想和活动的痕迹,讲历史必须讲人物。不管是否自觉,人在行动前总有一个选择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历史是由历史人物的“选择”创造出来的,个人的选择决定个人的命运,而领袖人物的选择往往左右着国家民族的命运。人的选择有主动与被动之分,有理性与盲目之别,  相似文献   

16.
中学历史教材涉及大量古今中外的历史人物,但限于教学内容的繁多、教材篇幅的限制、教学时间的紧张等因素,对所涉及的历史人物的评价无一例外地着重叙述重大贡献,简要指出过失,如秦始皇的统一与暴政,克伦威尔领导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独裁统治等.  相似文献   

17.
林临 《历史学习》2010,(10):12-13
英国革命从议会斗争开始,经过两次内战,终于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于1649年1月30日把国王查理一世送上了断头台,建立了英吉利共和国,革命达到了最高峰。克伦威尔于1658年去世后,他的儿子理查·克伦威尔继任护国主,但理查没有其父亲的威望和才干,控制不了局面,革命阵营内部出现分裂,封建势力和保王党乘机发动政变,在1660年,把查理一世的儿子查理二世扶上国王的宝座,实现了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相似文献   

18.
奥利弗·克伦威尔(1599-1658)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家。在1640年代,他领导英国人民武装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把暴君查理一世送上了断头台,并宣布废除君主制,成立英吉利共和国,为革命建立了不朽的功业。但革命胜利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为了对付王党分子的复辟活动和镇压工农运动,以巩固自己既得的地位和利益,又转而选择了军事独裁政体,于1653年把手握全国兵权的克伦威尔推上了终  相似文献   

19.
第一章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重点掌握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背景 1.革命前资本主义的发展 2.阶级关系的变化 (1)新兴的资产阶级的兴起。 (2)新贵族的形成。 3.清教运动 4.革命形势的成熟 二、英国革命的特点(请参阅第一个问 题) 1.革命前资本主义深入农村。 2.资产阶级与新贵族结成联盟。 3.革命披着宗教的外衣。 4.革命带有浓厚的保守性和不彻底性,使 革命沿着下降线发展(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相 比)。 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其性 质 名词 清教运动 大抗议书 克伦威尔 平等派 掘地派 光荣革命 权利法案  相似文献   

20.
教学目的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革命前英国的经济状况;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新贵族;克伦威尔;新模范军;处死查理一世;1688年政变;君主立宪制;《权利法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