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3年高考尘埃落定,在国内颇有影响力的“中学历史教学园地”网站聚焦历史高考,特约一批中学历史名师针对当年的高考历史命题展开评析。各位见仁见智,可圈可点,笔者集思广益,就今年的高考历史命题发表一些不成熟的看法,敬请方家指教。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高考文综的历史命题强调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整体性把握和综合分析,注重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多层次、多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新的考试方式要求我们进一步改革历史高考复习的模式和方法,本文针对高考历史复习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历史科高考命题的学术性趋向愈加明显,与课程改革相互促进,引起中学历史教学界的高度关注。高考命题的学术趋向会对中学历史教学产生怎样的影响?中学历史教师该如何应对?下面以2014年高考历史江苏卷第1题为例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指正。一、问题由来 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  相似文献   

4.
【摘要】针对传统高考历史复习课存在沉闷、疲惫甚至低效的问题,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对Moodle平台下高考历史复习课教学有效性进行了初步探索,提出看法,希望能够为高考历史备考提供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5.
历史选择题一直是高考文综得分高低的瓶颈。结合近几年高考复习做法,本文就如何答好历史选择题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每年高考试题一面世,总成为中国社会生活的一件大事,对它们的评说纷至沓来,有褒有贬,但更多的是作为下届高三复习备考的“宝典”。它们是否就真的那么神秘?本文试图结合2006年高考全国卷和地方卷的部分试题,从高考命题的理念和方法着手,浅析对2007年复习的看法。一、历史概念题:历史概念是历史学科的最基本构成要素,是历史学习和历史高考的重要  相似文献   

7.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强调历史体验以及对历史的探究。考试大纲在"论证和探讨问题"中也加深了对历史学科素养的要求: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运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上述要求在高考试题中的开放性试题中有明显体现。2006年高考广东卷,2007年上海卷2008年海南卷中相继出现了典型的开放性试题。评卷中,也开始引入solo评价法。经过海南试水之后,从2010年开始,新课  相似文献   

8.
《招生考试通讯》2011,(3):28-30
与2010年相比,2011年的历史学科新课标《考试大纲》与《考试说明》在“考试内容”上保持一致.没有变化。在“考试目标与要求”中的“题型示例”上有四处变化:1.“调动和运用知识”中的“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能力的题型示例改为2010年辽宁历史高考试题的第2题;2.“调动和运用知识”中的“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能力的题型示例改为2010年辽宁历史高考试题的第35题:3.“描述和阐释事物”中的“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的阐释”能力的题型示例改为2010年辽宁历史高考试题的第47题;4.“论证和探讨问题”中的“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能力中的题型示例改为2010年辽宁历史高考试题的第40题。  相似文献   

9.
历史结论是根据历史发展的现象加以概括得出的结论.是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是历史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笔者就历史结论的教学谈一下自己的粗浅看法,以就教于历史教学第一线的同仁。  相似文献   

10.
林亲刚 《教师》2008,(9):27-28
历史学科是一门社会科学,对历史上任何一件历史事件的评价,如果人们站在不同的阶级立场,应用不同的世界观,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分析它,答案就会丰富多彩。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呢?本文仅就培养途径与方法谈谈粗浅看法,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1.
近年的高考历史试卷与以往盯比较,打破了历来只有一个答案的传统习惯,鼓励考生独立发表自己的见解,其目的在于考查考生的自主分析能力和独立的思考判断能力,如1999年高考历史试卷中的第42题,该题具有两大特点:其一是明确告诉考生“关于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有不同的看法,”要求考生“按照自己的理解,说明同意哪种看法并阐述理由”。其二是在考题的附注部分,提醒考生注意:“本题旨在考查独立思考能力。不论同意哪一种看法,或有别的看法,只要有理有据,均同等评分”。  相似文献   

12.
高考历史试题与中学(尤其是高中)历史教科书的关系问题由来已久,但从未真正厘清,时至今日,这一问题仍困扰着广大高中文科班师生,并影响了高考历史命题者和研究者的思绪。无论是从高考历史试题命制及其改革,还是从中学历史教学及其改革的角度看,这又是一个应该弄明白的重要问题。为推进这一问题的研究,笔者谈如下一些看法,与广大同行交流、切磋。  相似文献   

13.
刘凯华 《广东教育》2014,(11):41-43
分析历史,比照现实是历史高考命题的重要方向之一,综观近几年高考试题命制情况,社会转型成为了高考历史命题的重点内容。命题者之所以青睐社会转型,其原因在于历史上重要的社会转型期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精彩片段,往往诱发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革或革命,是我们认识和把握历史的关键。处于社会转型的各个历史时期,包含着丰富的知识体系和阶段特征,以社会转型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不同时期基本史实的识记以及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不仅可以弥补各个模块之间的裂痕,还能帮助学生从不同的思维角度、多元的思维层次去认识和理解事物.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基于上述考量.笔者试图对世界历史上重要的社会转型期做一简要勾勒。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6,(58):2-3
选择题是历史高考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题型。无论是从分值还是从题量上讲,它都举足轻重,关系到一份试卷甚至是一次高考的成败,因此做好选择题是做好整份试卷的首要任务。作者结合近年的高考历史真题,从审题思路和解题方法两个方面阐述高考历史选择题解题技巧。  相似文献   

15.
新高考文综历史材料题所占的分数比重相当大,而学生的历史成绩上不去,多半是在材料题上失分严重.本文就如何提高历史材料题的解答能力谈谈自己的看法. 新高考文综历史材料题赋分值占历史试卷的一半以上,纵观近几年的高考历史试卷,学生的得分都不理想.根据两年来各省新课程高考文综历史试题的命题思路、特点,以及本人的高三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要做好高三历史复习备考工作,从而在高考中获胜,答好历史材料题是关键.  相似文献   

16.
拙文《略谈方法类题的涌现及其影响——2014年高考历史试题特点探析》发表后(载《中学历史教学参考12014年第8期).一些同行以不同方式与笔者进行了切磋。交流过程中,方法类历史试题主要应考什么内容这一重要问题凸显出来。下面就此谈一些看法,供高考历史命题专家和广大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7.
罗虹 《历史学习》2010,(10):34-35
在《历史学习》2010年第7—8期(总第246期)上,万明老师对2010年安徽省高考文综试题第22题提出质疑,认为该题所给答案有误。对此,笔者有些不同看法,在这里提出来与万老师商榷。  相似文献   

18.
2009年高考一结束,采用文综全国I卷的部分考生、教师在惊呼试题难、偏的同时.又无不抱怨历史学科试题严重超纲。试题超纲已不是一个新话题了,历来命题人、考生、中学教师对此就有不同看法。今年高考结束后,笔者认真研读了试题,与部分考生、任课老师进行了交流。本文就上述话题谈几点看法,以供2010年高考复习备考参考。  相似文献   

19.
2013年的高考尘埃落定。对于今年江苏的历史高考试题,许多一线中学教师是“津津乐道”。他们或从新课程改革的角度,褒扬命题者的高屋建瓴;或从不同的视角,赞誉试题的标新立异。不过,也有对试题表示质疑。本文拟结合今年江苏历史高考一道选择题即第8题提出商榷,以期有助于教学和高考命题。  相似文献   

20.
材料题是高考历史题中最能测试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的题型,影响着许多考生的总分成绩。怎样答好历史材料题呢?每一位高三教师都会有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下面仅就本人近几年来在历史高考备考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高考历史材料题的成绩谈谈看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