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她曾有机会当一名公务员,而她却忠实于自己的心灵当了一名教师;她曾有机会走上管理岗位,而她却选择奋斗在教育第一线;学生称她为超级老师,而她则称自己是教育的农人。她就是杭州市天杭实验学校高级教师——郑英。因来自一个美丽的小山村,所以她怀念乡间的阡陌,也对忙碌于阡陌上的农人有着独特的眷恋情结。再联想我们的教育与农耕是如此相似:耕作的对象是庄稼,它们有生命,有着各自鲜明的独特性,稻麦桑麻,形态不一;教育的对象是学生,他们也是有生命的,也有着  相似文献   

2.
生命教育,是唤起生命意识,培养生命智慧,追求生命价值的教育。语文老师担负着塑造学生的纯洁心灵、教育他们热爱和珍惜生命的重任。语文就是一门具有强大生命活力的学科,她以人类文明成果的丰厚积淀来孕育和滋养新的生命。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个体生命的差异、努力挖掘文本中蕴含的生命情感、培养学生珍惜和热爱生命的意识、让学生学会欣赏和享受生命。  相似文献   

3.
常丽华 《山东教育》2003,(13):12-16
从来没有哪个时代像今天这样,让我们每个人都能从生命的角度去思考教育:生命的价值在于它是一种活力的存在,是一个有尊严的个性的存在,教育能为每一个有尊严的个性提供发展的空间吗?教育如何让生命之间展开对话?每一个人的生命质量是由每一天的生活质量决定的,教育能决定师生的生命质量吗?常丽华老师在不断地思考,不断地实践。她的日记,留下了她对生命教育思考的轨迹。也愿我们有更多的老师能像她这样,做一名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教育实践者。  相似文献   

4.
1989年秋天,刚参加工作的我接了一个四年级班,班上有一位个头高但体质弱的姑娘,名叫刘金萍。她性格孤僻,但学习非常刻苦,偶尔单元测验达不到优秀,她就会伤心流泪。很快我了解到,金萍8岁时做过一次大的肾脏手术而错过了正常上学年龄。这段不幸的经历使她过早成熟了。她曾经哽咽着对我说:“王老师,我是已经死过一回的人了,是爸爸妈妈倾家荡产欠债近10万元,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这辈子可怎么报答他们!我是我家的灾难啊。”这哪像是一个14岁的孩子说的话啊!我把这个不幸而懂事的好孩子紧紧地搂在怀里。抚摸着她颤抖的双肩,说:“金萍啊,你知道爸爸妈妈什么时候最高兴吗?是医生宣布你的手术成功的时候,是你康复出院的时候。你健康、快乐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回报。他们对你没有索取,只有爱和希望啊。”她懂事地点了点头。以后的日子里,我时时处处关心她,使她最大限度地享受生活的快乐。她身体不好,课外活动我就与她下跳棋、唱歌;春游、秋游的时候,我就用自行车推着她去。为了减轻她父母的负担,我担起了每天接送她上学、放学的义务。  相似文献   

5.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普通高中的学生,他们既面临着高强度学习压力带来的充实感,又有很多与他们生理年龄不相称的生命沉重感。他们在升学、就业、情感、人际关系、人身安全等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怎样帮助他们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活质量,是值得探讨的问题。要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  相似文献   

6.
关键词英雄千钧一发的时刻,没有迟疑,没有茫然,只有用尽全力的一推。这一推,结束了靳伟杰的生命,却续写了四个孩子的人生。学识、修养、关爱、生命……她把一切都给了学生。甚至她的离开,都是她给予孩子们的最后一次教育:教给他们爱和生命的意义。她让深圳哭了。当人们听说了她的故事,含着泪说,女老师是个顶天立地的英雄!当孩子们在期末考试后被告知老师的离去,他们流着泪说,我们的妈妈走了。是什么让这个柔弱的女人成为奋不顾身的英雄?一位获救学生的家长说:“靳老师心里总是想着孩子。孩子忘不了她!我们忘不了她!”这样的爱,谁又能忘记呢?…  相似文献   

7.
标题中的这句话出自老舍。他在《我的母亲》一文中说:“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老舍不是一个教育家,但他的话透着人生的智慧,是从自己的人生中总结出来的。生命承载着一个人的梦想、痛苦、幸福等等,如果没有生命,一切都化为虚无。但是由于每个人都先有了生命,后有对于生命的感知,所以人往往会忽略生命,去追逐生命之外的东西。直到有一天,生命受到了威胁,才意识到生命的重要。  相似文献   

8.
生命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根据中学生的特点,从中学生命教育的意义、目标出发,就生命教育的内容、实现途径进行了探析,以激发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对生活的热爱.提高他们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9.
教育的最初目的是关注人的生命,生命意识的培养成为教育的一大主题。大学语文是最易渗透生命教育的学科,给生命教育营造了一片广阔的天地,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让他们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欣赏生命、创造生命,提升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10.
没有了生命,再好的教育都成了一句空谈。可是生命又是那样脆弱。尤其是对幼儿园的那些小朋友来说,他们正处于美好生命的开端,却不懂得该如何保护好自己。面对内在、外在的安全隐患,他们根本不懂得该如何应对。  相似文献   

11.
教师     
30年前, 她开始教三四岁的幼儿; 起先她不太了解孩子, 渐渐地学得越来越多。 她搂着他们给他们擦眼泪, 从不让他们感到孤独; 她在小事上引导他们, 经常变成生命中的大事。  相似文献   

12.
本文归结了近年来发生的触目惊心的青少年自杀、青少年暴力案件及其产生的原因,提出要加强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引导他们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培养他们正确的生命观。  相似文献   

13.
赵玉成 《上海教育》2023,(27):13-18
<正>走进普陀区洵阳路小学,学校文化中厅的主题墙上有一幅朱乃楣自创的油画,这是她在脑海中曾勾勒过无数遍的一所理想学校的样子:学校为每个孩子营造温暖的教育生活,每一个孩子都在这里自由生长,长成自己喜欢的样子,他们阳光、自信、充满生长的力量。朱乃楣告诉记者,如果用一句话来描述这个场景,那就是“洵美且异”。“为每一个生命寻找最美的曙光!”从教30多年来,朱乃楣始终坚守在同一个校园,沉下心来,始终做一件事——研究。研究对她而言不仅是课题,更是一种力量。以项目研究引领发展,以文化润泽师生成长。始终坚守育人本原、坚守学生立场、坚持价值引领,以生长的课程形塑学校,在了解生命、解读需求、关注差异中,让每一个生命找到拔节点,成为更好的自己,美得与众不同,美得自然朴实,美得和谐温暖。  相似文献   

14.
不久前,新教育同仁转来中国发展出版社英华老师的一封信和金丽老师《世界和我都爱你》的书稿,希望我能够为这本书写一个序言. 责任编辑英华老师在信中说,她绝不是简单地帮助出版方求一个序言,而是因为金丽老师的故事真正打动了她."一本书很轻,但生命的故事,以生命唤醒生命的故事很重很重."她希望金丽老师的故事能够惠及更多的父母、孩...  相似文献   

15.
生命的标尺     
《如果生命只剩四十八小时》这篇文章的作者是一位身患胃癌的小姑娘。当死神的脚步声越来越清晰时,她倾诉了自己最后的心愿:如果生命真的剩下48小时,她渴望有一朵神奇的三色花,每摘下一个花瓣就会实现一个梦想。第一片花瓣,她要送给为她急白了头发的爸爸妈妈,祝福他们永远健康、快乐;第二片花瓣,她送给在医院结识的好朋友———一个在车祸中失去双腿的女孩,希望她能像以前一样翩翩起舞;第三片花瓣,她要送给为她治病的医生、护士,帮助他们研制出能除百病的神奇药丸。读到这里,我心里不禁一颤:花瓣魔力无限,可仅仅只有三瓣。为了帮助别人,她全…  相似文献   

16.
生命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关键,也是重中之重。让中职生学会对自己、家人和社会负责必须对他们进行生命教育,首先学会珍惜自己的生命才会去珍惜他人。所以,要想建和谐社会必须社会上的每一个人先自己和谐。因此,中职生的生命教育尤为重要。面对中职生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淡漠、无视、无知,作为德育老师感到自身责任的重大。看到他们因为无知才无畏,因为狭隘才偏见,因为自卑才自傲、因为浅薄才喧哗。面对这样一群年轻气傲,无知胆大,自欺欺人的在害己害人的挥霍生命的孩子们,作为他们的师长我们必须行动起来,告诉他们应该怎样活才对得起自己和他人。这是我们生命教育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17.
爱的教育     
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位妇人看见三位老者坐在她家门前谈笑风生。妇人听了一会儿三人的高谈阔论,觉得他们说得都很有道理,从他们的言谈之中可以看出三人都很有智慧。于是,她走上前去邀请他们进门做客。  相似文献   

18.
他,14岁;她,50岁;他们是师生,确切地说,如今,他们是生死相对的师生。为什么老师视如正常的批评,学生却为之轻生,为什么同一件事情,老师和学生却有大相径庭的看法?是哪一点,刺破了生命的底线? 几滴墨水,一条生命,是什么使这原本毫不相干的二者成为因果?我们的学生怎么了?我们的教师怎么了?我们的教育怎么了?  相似文献   

19.
当代青少年对生命的意义、对社会的理解和自身价值的认识较为肤浅,因此对他们渗透生命教育刻不容缓。关爱中小学生,应帮助他们认识生命的意义,树立正确的挫折观,积极体验生命的价值,感受生命的魅力。  相似文献   

20.
说起教育和教学的追求,李洁玲用到同一个词——“回归”.她说,她追求的是回归儿童本真的语文教学,追求的是回归儿童本真的教育. “回归儿童本真就是要从成人的思路中跳出来,还儿童自主权,使课堂回归儿童味,符合他们的学业水平;使教育贴近儿童的生命状态,满足他们的心灵需求.”李洁玲解释道. 那么,李洁玲怎样实现教育、教学的双双回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