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1 毫秒
1.
我国现代史上的对个体农业、个体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简称“三大改造”。“三大改造”是我国经济所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内容,但不是全部内容。因为,在“三大改造”的同时.国家还对个体小商小贩等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相似文献   

2.
略论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及其与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57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社会主义改造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改造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 ,但是 ,社会主义改造也遗留了不少问题。社会主义改革是对社会主义改造遗留下来的问题的解决 ,是对其缺陷的弥补 ,两者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3.
<正> 一九五六年,我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提前完成了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规定的“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消灭了几千年来的剥削制度,改造了小生产者的生产资料私有制度,全面地建立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顺利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伟大转变。在过渡时期中,我们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研究这些特色,对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发展规律,从历史经验的角度,加深对当前改革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各项改革,促进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试就我国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特色,作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对剥削阶级的消灭改造,特别是对民族资产阶级的团结改造,我们党从自己国家的实际情况出发,创造了一整套成功经验。到一九五六年底,经过三大改造,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上实现了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消灭了剥削制度,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经不再存在。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建立起来,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  相似文献   

5.
我国在基本完成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崭新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同时,也对我国经济建设中一些带有根本性、体制性的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这些探索是对我国建国七年来社会主义改造和经济建设实践的科学总结,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的重大发展,同时也为二十多年后我国进行大规模的经济改革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工业化两个任务,这是我们党根据建国后我国社会出现的一些变化作出的重大决策,它本身有着合理性。但在具体贯彻实施过程中,"主体"与"两翼"出现了错位,使社会主义改造超越工业化进程过早完成,给我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工业化两个任务,这是我们党根据建国后我国社会出现的一些变化作出的重大决策,它本身有着合理性。但在具体贯彻实施过程中,“主体”与“两翼”出现了错位,使社会主义改造超越工业化进程过早完成,给我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改造原因的多视角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改造是改变我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对它的评价一直存在着争议。深入考察社会主义改造发生的历史条件,就会明白社会主义改造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具体而言,有四个方面的原因导致社会主义改造势在必行:即理论信仰、社会实践、国际形势和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在实践领域最具有突破性意义的改革是选择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建立在对原生态市场经济体制的借鉴基础之上的。原生态的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在创造高效生产力的同时也导致了贫富分化。而社会主义理想社会以追求共同富裕与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为目标,那么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只能对原生态市场经济进行改造。其改造主要体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效果由"贫富差距"转变为"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0.
鉴于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对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存在的一些不同认识,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之际,作者谨以此文纪念我们党创建的这一光辉业绩,并认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以和平的方式,采取由低级到高级的多种形式逐步改变和过渡的,并且注重了做好人的思想改造工作,坚持了革命和生产同时并举的方针,是奠定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基础的伟大创举.此外,文章还就前几年出现的某些观点,谈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代中国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对指导思想、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以及道德标准的高度概括,是引领中国改革与发展的思想灵魂。文化体制深度改革,是当代中国改革在文化领域的深入,是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否则,就会偏离社会主义方向。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一环,是文化领域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举措,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以确保其朝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正确航向。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是检验文化体制改革的唯一价值标准,只有满足了这一标准,改革才有真正的意义,文化创新业才有价值。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经历了前后相继的三个发展阶段。邓小平提出"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的逐步形成。江泽民提出"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的成熟。胡锦涛提出的"和谐文化观",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的完善。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改革开放伟大历史实践中逐步形成和丰富发展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发展将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坚持改革开放,就必须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形成的道路、理论体系、旗帜的总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进程和方向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这一进程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形象和政治立场。三者所表述的对象、揭示的内涵只有一个,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旗帜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这三者统一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统一于改革开放的生动实践,统一于人类文明发展大道。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具有党和政府的主导性、实践探索的试验性和体制过渡的长期性三大特点。这三大特点是社会主义改革客观规律和我国现实国情在我国改革方式上相结合的体现 ,是我国 2 0多年社会主义改革成功实践的奥秘所在 ,更是我们不断深化改革 ,取得更大成就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16.
马恩的小农理论和社会主义改造小农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农是伴随着古代农业明而产生、并普遍地存在于古今中外的一个庞大社会群体。它的存在有它的历史必然性和合理性。然而,小农及其经济和意识对当今社会现代化则是一个侄梏。中国是以小农为主结构的国家,在此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对小农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我们还须依据马克思恩格斯的小农理论,结合社会主义改造小农的实践经验,解决好理论认识问题,采取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造小农的政策。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有着浓重的亲民思想,这一思想有其深刻的理论基础。不仅对中国革命的胜利产生了决定性影响,而且对于搞好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亦有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胜利的力量源泉,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长征精神在今天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的伟大长征的征途中,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与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9.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仅是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文化,而且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因为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就难于贯彻,就不能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不能使经济体制改革继续前进,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而邓小平同志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思想将是我国当今乃至今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理论基石,并对整个国家的发展壮大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鲜明的中国特色与显著的时代特征是它的两个本质规定。从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我们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始终坚持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两个本质规定是互为条件,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