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运用表面肌电技术了解疲劳状态下颈部肌肉的活动变化规律,为颈部肌肉疲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6名无颈部疾病的健康青年男性志愿者,分别在屈、伸、左侧屈和右侧屈4个运动方向上完成60%最大随意收缩力(Maximal Voluntary Contraction,MVC)的等长收缩,直至力竭。评价指标包括平均肌电值(Averaged Electromyographic Signal,AEMG)、平均功率频率(MPF)、复杂度(Lempel-Ziv,C(n))以及确定性线段百分比(Determinism%,%DET)。结果:1)在60%MVC负荷下,AEMG随着负荷时间的延续逐渐增加,MPF及C(n)随负荷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小,而呈逐渐增加的趋势。2)在疲劳实验中进行屈颈运动时,胸锁乳突肌的MPF下降斜率与其他方向及其他肌肉有显著性差异(P<0.05),C(n)和%DET上体现出较为明显的规律性。结论:各肌肉在对应运动方向上担任主动肌时容易产生疲劳,胸锁乳突肌尤为明显。而在疲劳性屈颈运动时主动肌胸锁乳突肌和拮抗肌头夹肌均较易产生疲劳,sEMG信号的周期化程度随疲劳积累而增加。  相似文献   

2.
检测 14名体育系男生 2 0 0W踏车疲劳性运动前、运动后即刻、 5min、 10min、 2 0min时 ,动脉化耳血的PH值、tCO2 、PCO2 、BE、SB、AB、PO2 、O2 ct、Hb以及K 、Na 、Ca2 浓度。结果 :血PH值、PO2 、tCO2 、BE、AB和SB在运动后 2 0min钟内均明显低于运动前 (P <0 0 0 1) ,并且 ,PH值与这些血气指标均存在高度正相关。Hb、PO2 、O2 ct、K 、Na 在运动后即刻均明显增加 (P <0 0 0 1) ,但经 2 0min钟休息后都基本恢复。血K 分别与PO2 、O2 ct高度正相关。Hb分别与PH值、BE、AB高度负相关。Ca2 无明显变化。结果表明 :大强度运动至疲劳时 ,机体以代谢性酸中毒表现为主 ,并合并呼吸性碱中毒。tCO2 、碱储和Hb对酸碱平衡均有调节作用。血液中CO2 过低对碱储生成不利。Hb有补偿碱储减少的作用。血气指标的变化与血K 和H 浓度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动作发展的视角出发,将幼儿阶段应掌握的基本动作技能设计到韵律性身体活动中,通过分析幼儿侧滑步下肢肌肉放电情况的变化,比较这种新幼儿韵律性身体活动与一般性幼儿韵律性活动效果差异。方法:将38名受试对象按照年龄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幼儿周一至周五每天进行动作发展视角下的韵律性身体活动,每天累计活动时间为20-30分钟,运动干预周期为一年。对照组则进行一般性的韵律性身体活动。运动干预前后,记录受试者侧滑步时下肢肌电活动,选取积分肌电值、下肢主要肌群积分肌电贡献率为指标评估幼儿下肢肌电活动的变化。结果:(1)运动干预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积分肌电贡献率较运动干预前的整体变化为主动肌积分肌电贡献率的上升和拮抗肌积分肌电贡献率的下降。(2)运动干预后,侧滑步第一时相中,实验组3岁组幼儿腓肠肌(右)积分肌电贡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股直肌(右)积分肌电贡献率显著低于对照组;5岁组幼儿腓肠肌(左)的积分肌电贡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股二头肌(左)积分肌电贡献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运动干预后,实验组幼儿的侧滑步动作发展水平都有了提高,在做侧滑步时对主动肌与拮抗肌的控制变得更加协调;动作发展视角下的韵律性身体活动在改善幼儿侧滑步动作下肢肌肉放电情况,促进幼儿侧滑步动作发展方面优于一般性的韵律性身体活动。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定不同负重量(0kg、27.5 kg和50kg)站立30 min对躯体静态平衡能力产生的影响以及腓肠肌表面的肌电位变化.方法:28学员分2组,每组14名,完成3次站立30 min,并进行平衡能力和腓肠肌表面肌电测试.结果:与基础值相比,站立30 min躯干平衡能力无显著变化(P>0.05),不同负重量之间无显著变化(P>0.05).此外,与安静状态下相比,负重50kg站立30 min腓肠肌表面肌电振幅显著增加(P<0.05).结论:不同负重量站立30 min,不损害躯干的控制能力,但随着负重量的增加,下肢腓肠肌激活程度增加.  相似文献   

5.
观察了男性成人安静时及一次性力量练习后24h尿羟脯氨酸(HPP)排泄规律。结果:安静状态及力量练习后24h的各段尿羟脯氨酸的排泄速率(mg/min)、羟脯氨酸/肌酐(Hyp/Cr)比值间均无明显差别(P<0.05);运动前后各段的对应值之间也无明显差异(P<0.05);运动前后各段尿羟脯氨酸总量,Hyp/Cr比值与24h总尿Hyp相关性较高的时间段是否20:00~23:00相关系数均在0.80以上(P<0.05)。这些结果表明:安静时人体尿Hyp排泄量4h内比较均匀;一次性高负荷力量练习不能改变运动后24h尿Hyp总量和不同时期段的尿Hyp排泄速率。  相似文献   

6.
力量练习后血清肌型肌酸激酶变化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观察了体育学院学生两次力量练习后血清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肌型肌酸激酶(CK─MM)亚型的变化。结果表明:第一次力量练习后,血清CK总活性和CK─MM3/MM1比值均显著升高(P<0.05)。第二次练习增加了负荷量,练习后CK─MM/MM1比值也明显上升(P<0.05),CK总活性则无显著变化。提示:血清CK—MM3/MM1比值较CK总活性更敏感,能更好地反映肌组织新近的损伤和恢复情况。第一次力量练习可使肌肉产生适应性反应,减轻肌损伤的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研究观察足球运动员在重复性无氧冲刺跑测试中下肢神经肌肉和力学的变化.方法:本研究以来自中国足球甲级联赛的10名职业足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运动员进行6×35m,间隔10s的无氧冲刺跑运动.运动员在天然草坪上穿足球鞋完成测试.通过足底压力触发系统计算受试者冲刺跑的力学特征,通过ME6000表面肌电仪测试受试者冲刺跑过程中股外侧肌(VL)、股直肌(RF)、股二头肌(BF) sEMG的均方根振幅(RMS).同时采集运动员运动后血乳酸、心率以及主观体力等级感觉(RPE)数据.结果:运动员在完成6次无氧冲刺跑后血乳酸为(11.2±2.2)mmol/L、心率为(170.6±5.3) b/min、RPE为16.5±1.2、疲劳指数为(38.4±4.6)%.最后一次冲刺跑与第一次冲刺跑相比,冲刺时间和脚与地面接触时间分别增加了28.2%和10.7% (P <0.05),然而双脚腾空离地时间没有显著变化.步频和下肢垂直方向刚度分别下降了-8.4% (P <0.05)和-33.1% (P <0.01).在整个运动过程中RF和BF的RMS值分别下降了-12.3% (P<O.01)和-19.6% (P <0.01),VL下降了-7.1% (P >0.05),并且RF和BF的RMS肌电幅值下降程度与冲刺跑时间变长具有高度相关性(r=-0.89和r=-0.98,P<0.05).结论:重复性无氧冲刺跑导致足球运动员跑步力学参数以及神经-肌肉控制能力下降,并且在此过程中,股后肌群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昆明种系雄性小白鼠为实验对象,研究了低频磁场对耐力训练小鼠Hb、体重和运动能力的影响。将小鼠随机分为4组,即安静组(Sed)、运动组(Trm)、安静加低频磁场组(SLM)、运动加低频磁场组(TLM)。Trn、TLM两组以40min/d开始训练,以10min/周递增负荷游泳训练3周。TLM每天运动后曝磁30min,SLM每天相应时间曝磁30min,Sed和Trn分别在相应时间处于无磁场的相似环境中30min。结果发现,3周时力训练后TLM组Hb显著(P<0.01)低于Trn组;SLM和TLM两组小鼠体重增长相对较缓慢,SLM组小鼠游泳至力竭的时间显著(P<0.05)长于Sed组,TLM与Trn两组之间无差异。由此推论:1)低频磁场对小鼠体重增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出现波动现象,对运动训练组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2)低频磁场有降低Hb水平的副效应;3)低频磁场提高了安静小鼠的运动能力,但在运动训练状况下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补充肌酸对有氧和无氧运动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6名运动员分别服用肌酸和葡萄糖前后进行机能状态及运动能力综合观察,结果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4mM乳酸阈所对应作功量无显著变化;实验组30s最大强度负荷后血乳酸值由13.52±0.96mMol/L至12.08±1.15mMol/L,显著性下降,而无氧功则无明显变化;无氧功峰值由639.85±35.72W上升至675.20±32.15W,有显著性提高。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观察普通大学生极量运动前后心脏超声指标的变化特征,研究对极量运动敏感的超声指标;并分析极量运动前后心脏超声指标与有氧耐力间的关系。方法:以无系统训练经历的学生40名(男、女各20名)为研究对象,采用Brcue法测试最大摄氧量(VO2max),利用超声心动图仪监测安静时、运动后即刻、3 min、5 min的心脏超声指标。结果:1)心脏超声指标中,心输出量(CO)、心率(HR)极量运动后即刻显著升高,恢复期显著降低(P<0.01);左室射血时间(LVET)、左室舒张末期容积(EDV)和左室收缩末期容积(ESV)运动后即刻显著降低,恢复期显著升高(P<0.01);SV男生运动5 min与安静时相比降低0.70 mL,女生增加0.16 mL,基本恢复到安静水平。2)男、女生运动后即刻LVET分别减少130.30、115.30 ms,运动3 min分别升高46.12、49.27 ms,运动5 min分别升高31.37、29.57 ms,与安静时相比分别低52.47、36.46 ms;运动后即刻HR分别增加74.13、82.42 次/min,运动后3 min分别减少42.43、40.09次/min,运动后5 min减少4.87、12.02 次/min,与安静相比分别增加35.8、30.31次/min;男、女生EDV与安静时相比,分别减小32.15、21.57 mL,运动后3 min分别增加12.88、13.70 mL,运动后5 min分别增加13.23、4.21 mL,与安静时相比分别减少6.02、3.66 mL。3)男大学生CO、SV在安静时、运动后即刻、3 min、5 min与VO2max相对值的相关均具有显著性(P<0.01),相关系数依次分别为0.647、0.706、0.746、0.694和0.686、0.715、0.695、0.672;女大学生CO、SV与VO2max相对值的相关具有显著性(P<0.01),相关系数依次分别为0.713、0.702、0.661、0.685和0.705、0.692、0.719、0.654。结论:极量运动后即刻LVET、HR、CO、ESV、EDV等心脏超声指标变化显著,运动结束后逐渐恢复,运动后5 min除SV外均未完全恢复;EDV、HR、LVET是极量运动敏感的心脏超声指标;CO和SV与VO2max关系密切,尤其运动后3 min时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血浆一氧化碳(CO)的变化及CO发挥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高脂膳食建立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过程中,分别给大鼠以每天60 min和120 min的游泳训练,8周后检测血浆CO和环磷酸鸟苷(cGMP)含量。结果:在大鼠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动脉粥样硬化组血浆CO和cGMP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60 min和120 min的游泳训练组血浆CO和cGMP含量较动脉粥样硬化组明显降低(P<0.05),游泳训练两组之间组血浆CO和cGMP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浆CO的变化与cGMP的变化成正相关(相关系数r=0.78)。结论: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血浆CO和cGMP含量升高,有氧运动可使升高的血浆CO和cGMP含量降低,CO-cGMP途径可能是CO发挥效应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体操运动员腰部竖脊肌疲劳过程中sEMG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动态负荷引起的体操运动员竖脊肌疲劳的肌电图情况,找出体操运动员腰部肌肉疲劳的表面肌电图变化特征。对10名北京男子体操队运动员采用自身重量的竖脊肌动态运动负荷法,诱发腰部竖脊肌疲劳,动作频率为60次/分,试验持续时间为1分钟。得出结果为腰部竖脊肌sEMG信号的MPF时间序列曲线呈线性下降,AEMG时间序列曲线呈上升变化;大部分参与实验的运动员左、右竖脊肌的MPF斜率变化明显不一致。在1分钟的动态负荷运动后,腰部已出现明显的疲劳,且大部分体操运动员两侧的竖脊肌抗疲劳能力有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人体体能快速恢复装置”对3km负重跑后学员心率、血压、呼吸、主观体力感觉等指标的影响。方法:某军校学员40人随机分为对照组(20人)和实验组(20人),两组学员进行3km负重跑,实验组应用“人体体能快速恢复装置”恢复,测定两组学员安静时、运动后即刻、5min、10min、15min和30min的血压、心率和呼吸频率并填写主观体力感觉表。对测试结果采用淌17.0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和T检验。结果:运动后即刻、5min、10min、15min学员的心率、收缩压和呼吸频率较运动前显著升高,舒张压较运动前显著降低,在运动后30min实验组各项指标基本恢复,对照组均未恢复。结论:“人体体能快速恢复装置”能使3km负重跑后学员的心率、血压、呼吸、主观体力感觉等指标在运动后30min内恢复到常态。  相似文献   

14.
急性运动对大鼠骨骼肌线粒体Ca2+-ATP酶和H+-ATP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采用不同强度的跑台运动,观察大鼠运动后即刻骨骼肌线粒体Ca2+-ATP酶和H+-ATP酶活性的变化.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股四头肌和腓肠肌线粒体Ca2+-ATP酶活性大强度运动后略有变化;中等强度运动后显著下降,分别下降了60.60%和57.53%(P<0.01).股四头肌和腓肠肌线粒体H+-ATP酶活性运动后非常明显地增加,大强度分别增加了39.83%和48.08%(P<0.01);中等强度运动后,股四头肌H+-ATP酶活性增加了35.97%(P<0.01).结果表明线粒体Ca2+-ATP酶活性下降可能是造成中等强度长时间运动后骨骼肌疲劳的原因之一.运动后即刻骨骼肌线粒体H+-ATP酶活性非常明显地增加,但这并不能肯定运动后H+-ATP酶合成ATP的能力一定增强.  相似文献   

15.
The study made an observation of electromyograph changes of biceps femoris muscle during contraction with different loads and at different speed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e IEMG during fast contraction (one elbow flexion each second) and slow contraction (one elbow flexion every two seconds) with three loads (5kg, 10kg, 15kg) didnot show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hether be fore or after fatiguel the MPF of fast contraction be fore fatigue was larger than that of slow contraction: the IEMG during dynamic contraction to fatigue (5kg, 10kg) was significantly larger than that before fatigue; with the loading of 15kg the IEMG after fatigu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the MPF decreased during contraction to fatigue at all loadings.  相似文献   

16.
通过握力和表面肌电检测骨骼肌力量练习前后以及振动放松后的变化,评价振动放松促进骨骼肌运动性疲劳恢复的即时效果。8名健康男性青年进行上肢腕关节反复屈伸至无法继续完成动作,造成前臂运动性疲劳直至力竭。振动组采用Power Plate振动训练器进行放松,对照组自然恢复。振动放松方法为频率30 Hz,振幅2 mm,持续放松3 min,力量练习前后及振动放松后测试握力和掌长肌表面肌电,分析比较肌肉力量和表面肌电积分值(iEMG)、平均功率频率(MPF)和中值频率(MF)等变化。结果显示,力量练习后握力均明显下降(P0.01),同时掌长肌表面肌电iEMG出现明显升高(P0.01),MF和MPF出现明显下降(P0.05)。即时振动放松可以使得握力显著恢复(P0.01),掌长肌表面肌电iEMG显著性减小(P0.01),MF,MPF亦有所恢复,但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本研究得出结论,采用连续3 min,频率为30 Hz,振幅为2 mm的即时振动放松可以使骨骼肌在发生运动性疲劳后电生理特性和力量得到明显恢复,有效缓解骨骼肌运动性疲劳,使骨骼肌力量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减量训练过程中,不同亚型的 PI3K 影响心肌的机制。方法:72只雄性 SD大鼠随机分为:3周安静对照组(C3)和3周大运动量训练组(E3);3天对照组(C4)和3天减量训练组(E4);6天对照组(C5)和6天减量训练组(E5);2周对照组(C6)和2周减量训练组( E6)。3周大运动量训练和2周的减量训练后取左心室肌组织,测定 PI3K p85、PI3K p110α和PI3K p110γ蛋白采用 Western blotting 方法。心肌组织形态学采用 HE 染色在光镜下观察。结果:3周大运动量训练和2周减量训练后,心肌组织形态没有显著变化,未发现心肌组织损伤。6天减量训练后,心肌 PI3K p110α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 <0.05)。2周减量训练后,心肌 PI3K p110α/ PI3K p85显著增加(P <0.05)。3周大运动量训练和减量训练后,心肌 PI3K p110γ蛋白表达没有显著变化(P >0.05)。结论:本研究制定的运动训练和减量训练方案未造成心肌损伤。减量训练通过不同亚型的PI3K影响心肌。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疲劳性下坡蛙跳运动模型初步探索离心运动对人体外周血Th1/Th2偏移的影响及其与皮质醇(Cor)、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关系。方法:20名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空腹。在20°的斜坡上完成25×20组蛙跳。检测运动前、运动后立即和3 h的Th1型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Th2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T-淋巴细胞转化指数(T-LTI)、血清免疫球蛋白(Ig)、Cor、IL-1β和IL-6。结果:在运动后立即和运动后3 h,IFN-γ、IFN-γ/IL-4和T-LTI分别下降了38%、36%、31%、31%、48%和46%(P<0.001),IL-4和血清Ig无明显变化;而IL-6、IL-1β和Cor在运动后立即则明显增加,休息3h后除IL-1β外仍无明显恢复。T-LTI分别与IFN-γ和IFN-γ/IL-4比值之间以及IFN-γ与IFN-γ/IL-4之间均呈明显正相关关系(P<0.01)。IFN-γ和IFN-γ/IL-4比值分别与Cor和IL-6之间、Cor分别与IgG、IgA、IgM和T-LTI之间、IL-1β分别与IgA、IgM和T-LTI之间以及IL-6与IgA和T-LTI之间均有负相关关系(P<0.05)。IL-4与各指标之间无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关系。结论:疲劳性下坡蛙跳运动可导致Th1/Th2向Th2偏移,由此介导细胞免疫功能下调;这些变化与血清Cor、IL-1β和IL-6浓度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9.
运动生理学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年代中期,许多研究证明,运动中乳酸的产生与体内是否缺氧无关,并指出“氧债”、“氧亏”、和“无氧阈”是3个错误概念,提出了“运动后过量氧耗”的概念。近年来提出的疲劳控制链或运动性疲劳突变理论,都力图从多方面说明疲劳的发生原因。运动可使骨骼肌纤维胞浆钙离子浓度升高;大负荷运动后骨骼肌延迟性结构变化,与胞浆Ca2+浓度的延迟性升高在时间上具有一致性;运动可使自由基生成增加,自由基可造成组织损伤。研究表明,运动员肌纤维的机能对运动成绩的影响大于心肺功能,在这方面的研究已深到细胞、分子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