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在论述奥林匹克精神本质和南京青奥会文化教育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现阶段我国奥林匹克文化教育的现状,提出了后青奥会时期我国奥林匹克文化教育持续发展的思路。奥林匹克文化教育不应随着青奥会的闭幕而结束,在后青奥会时期,要不断增强奥运精神与奥运理想的普适性,继续发挥奥林匹克运动培养人、塑造人、教育人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从社会互动论视角看青奥会与基础教育体育间的文化互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从社会互动的原理出发,通过对青奥会与基础教育二者良性运行机制的分析,着重探讨了即将在南京召开的青奥会与我国体育教育间的互动关系。研究认为:首先,青奥会必将引领基础教育体育,具体体现在青奥会的运动感召、青奥会的普世价值及青奥会的文化共享层面;其次,我国体育教育铸就青奥会基础,具体应验在以下几方面:1.基础教育体育是宣传奥林匹克精神的载体;2.基础教育中的体育是实践奥林匹克教育的阵地;3.基础教育中的体育是培养青奥会选手的基地和摇篮;4.发展基础教育体育,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强调了基础教育体育在青奥会中的先导性作用和基础性地位,并由此提出了发展基础教育体育的建议和策略。  相似文献   

3.
通过问卷调查,对上海市青少年学生奥林匹克教育的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奥运会的奥运教育成效显著,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研究结果对2014年将在南京举办的第二届青奥会有一定的借鉴与启示意义。总结北京奥运会经验,克服存在的不足,为南京青奥会的成功举办服务。  相似文献   

4.
奥林匹克教育的实施方式是灵活多样的,学校、家庭、社会及大众传媒在对青少年实施奥林匹克教育方面都在发挥着它特定的功能,这种特定功能的发挥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基于此,本文以隐性课程价值为切入点,探讨“南京青奥会对我国青少年实施奥林匹克教育的隐性课程价值”。通过特尔菲法,归纳获得了相关人员对“南京青奥会对我国青少年实施奥林匹克教育的隐性课程价值”因子:1)提高青少年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风气;2)提倡幸福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终身体育”观念;3)提高青少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节约社会公共资源;4)积极投入青年志愿活动,提升青年学生的奉献精神;5)增进青少年群体的沟通与友谊,分享人类共同文化;6)强化对青少年的人文精神教育和奥林匹克文化教育,形成各具特色的“校园奥林匹克文化”。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体育软实力和南京青奥会精神的解读,认为承办南京青奥会,弘扬奥运精神,对南京城市体育软实力的影响具体体现在:(1)让南京城市广大市民真正了解体育锻炼的意义,提高健身意识,成为推动南京城市体育文化发展的精神动力;(2)青奥会的举办可以更好地把中国传统体育精神传达给外国朋友,使中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新魅力,促进中华体育精神在新世纪、新时期的弘扬;(3)南京青奥会卓越、友谊、尊重的奥林匹克精神将带动南京公共体育精神的巨大飞跃;(4)青奥会所特有的青少年教育功能,将为南京城市营造了良好的竞赛氛围、文化氛围、体育人文氛围,有力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提出借青奥会之东风,提升南京城市体育软实力的策略选择:(1)利用青奥会契机,重视南京城市营销,提升南京城市体育文化辐射力;(2利用青奥会契机,进一步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以保护整理文化遗产为核心,提升文化传承力;(3)以青奥会为契机,以"文化名牌"打造为重任,提高文化创新力。  相似文献   

6.
奥林匹克奋斗的目标是通过体育运动和教育的结合,使人类逐步向协调和谐、全面发展的方向前进。青少年奥林匹克运动的创立,不仅开辟了奥林匹克大家庭的新天地,传播了奥林匹克精神,进一步加强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的融合,以奥林匹克的特有形式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作用,促成青少年群体的全面发展。南京青奥会的成功申办,为研究青奥会对青少年的教育价值带来一个历史性的契机。以青奥会的视角分析其产生的历史背景,挖掘青奥会对青少年的教育价值,并探讨如何实践青少年奥林匹克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围绕南京青奥会对青少年的教育价值及其实现途径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南京青奥会对青少年的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传播奥林匹克精神;促进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培养青少年的公民意识和公共精神等方面。实现途径主要有:通过南京青奥会标志的载体作用、榜样教育等。研究还对"后青奥"时期推广南京青奥会的教育价值提出了建议,以期形成南京青奥会的教育遗产,为提高青少年身心健康水平,推动青少年体育工作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首届新加坡青奥会跨文化视域下奥运普世价值理念解读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对新加坡青奥会跨文化交往下的文化进行了解读,并从跨文化的视域剖析了首届新加坡青奥会奥运普世性价值观的构建:1)在场价值——奥林匹克精神,2)目标价值——卓越、友谊、尊重。阐述了其奥运普世性价值的实现方式:1)人员经历(学习、贡献、互动、庆祝),2)新加坡2010年青奥会奥运计划(赛前参与计划、体育竞赛计划、教育和文化计划、青年奥运村、新媒体),最终从首届新加坡青奥会的办赛理念中得以启示:1)努力构建跨文化交往中的核心价值观;2)注重理念到实践的有效传导。  相似文献   

9.
互利双赢:南京承办青奥会的价值选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南京市承办青奥会社会发展的战略意义与选择南京举办青奥会将有力促进奥林匹克运动的传播两方面进行分析,认为承办青奥会是对于南京市发展与奥林匹克发展的互利双赢价值选择。主要体现在:青奥会的承办对南京市社会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1)能拉动南京市经济的增长;(2)促进南京市就业形势的改善;(3)促进南京市体育设施以及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4)促进南京市旅游业的发展;(5)给南京市全民健身带来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发展挈机;(6)能促进南京市竞技体育的发展。南京承办青奥会将有力促进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1)南京市坚实的经济基础保证青奥会的顺利筹备与举办;(2)较完备的赛会设施可以承担青奥会的全部体育赛事;(3)南京有举办大型运动会的经验;(4)南京具有便捷的交通条件保障青奥会的顺利举办;(5)青奥会期间对青奥会的推广活动将有力促进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通过文献资料、实践观察、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青奥会的发轫动机、原则等进行了深度探讨。认为改变运动不足引发的青少年身心健康危机是青奥会创办的现实动机,复归奥林匹克的文化教育精神本质是青奥会的理论动机。青奥会呈现出了创新性、育人性、节俭性、淡化奖牌等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南京青奥会要充分发掘古都文化底蕴,拓展青奥文教活动形式;提高政府执政能力、提升城市形象;防范潜在环境风险以促进青奥会的成功举办。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生态伦理内涵的分析,对生态伦理与青奥理念的契合进行了解读,认为(1)青奥会对比赛场馆的要求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伦理观,青奥会的宗旨和理念是节约办奥运,要求尽量利用现有体育设施,同时控制办赛规模,充分体现3R原则;青奥会的目标与内容体现了人类社会共同和谐发展的生态伦理观。(2)青奥会注重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伦理理念:青奥会的举办目的有助于奥林匹克运动的可持续发展;青奥会的举办方式和内容以有助于青少年自身健康和持续发展;青奥会举办的创新理念有助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3)青奥会通过人文教育帮助青少年认识自身的社会价值,可以让青少年更快认识社会,融入社会,认识个体社会价值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南京青奥会的圆满谢幕,让人们对她美誉不断,然而,在好评如潮的背景下,一定也有苦涩、有酸楚。点赞而不思考,是不思进取、不图发展的表现。为了让青奥这份遗产能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本文对青奥会的多个方面进行了思考,以期从热情赞扬转为冷静审视,以便更好地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让体育真正地融入生活,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对比分析等方法,论述了世博和奥运的创办初衷在教育理念上的一致性,分析和比对了两个世界盛会的内在教育价值内涵,及其在内容体系、实施形式和受众对象上的相通与相异性。在此基础上,对2014年南京青奥教育作出展望。南京青奥会实施奥林匹克教育工作应注意以下几点:明确办会目标,重视青奥主题和城市文化的契合演绎;提升主体意识,围绕参与体验和互动交流的设计理念;开阔教育视野,发挥情景教育和创意教育的独特作用以及重视教育延续,做好不同会期和奥林匹克的组织衔接。  相似文献   

14.
南京青奥会与江苏学校体育的互动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阐释了"青奥会"的起源、宗旨和2014年南京青奥会的办赛理念,论证了2014年南京青奥会与江苏学校体育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认为有效把握这种互动关系对于南京青奥会的成功举办,对于进一步推动江苏学校体育改革和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非凡的实际意义。因此,以学校体育为切入点,探讨南京青奥会和江苏学校体育之间存在什么样的互动关系,两者之间又是如何互动(彼此积极作用)的,如何选择互动方略以有效利用南京青奥会这一全球性青少年顶级体育赛事和文化教育盛典的契机解决江苏学校体育及其改革中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并通过江苏学校体育来进一步推动南京青奥会的成功举办,促进奥林匹克价值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以实现互动双赢是本文研究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阐述了澳大利亚奥林匹克知识产权的立法和修改完善情况,认为澳大利亚奥林匹克知识产权保护具有五个特征:奥林匹克标志保护范围广且力度强;法律明确规定澳大利亚奥林匹克知识产权的权利人;通过引入"合理人"制度来判断合理使用和侵权行为;独立的法律救济方式;悉尼奥运组委会采取一切措施营造奥林匹克知识产权保护氛围。指出,我国应借鉴澳大利亚奥林匹克知识产权保护经验,加强我国体育赛事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提高我国体育赛事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位阶,将《特殊标志管理条例》《奥林匹克标志保护条例》等行政法规修改完善为《特殊标志保护法》,建立我国体育赛事转播权保护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6.
青奥会作为奥林匹克家族的新品种,提出了新的理念和目标,在其宣传与新闻传播诸方面,中国传媒无疑将会面临许多新的挑战。文章通过文献研读法、归纳法、比较法、演绎法等,梳理了青奥会的特殊性及其对新闻传媒的要求,并深入分析了青奥传播中我国传媒所面临的诸多内在矛盾,最终指出要解决这些矛盾需常抓社会责任,发挥"议程设置"功能,培养策划人才,使用"真相激发"等具体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国际奥委会新一轮改革蓝本《奥林匹克2020议程》中,围绕“城市与奥林匹克运动”提出了颇具反转、颠覆意味的重大设想,同时也是对“无城来办”现实危机的被动应答。“无城来办”,是现代城市开始后现代变革下,奥运会与之不相适应的矛盾体现。这种矛盾于多方面影射:城市规划的集约化与奥运会超大规模之间的矛盾;城市空间的公共化与奥运空间排他性之间的矛盾;城市民生的实际期许与奥运会政治经济宏大假想之间的矛盾;城市生活的休闲化与奥运会工业文明逻辑之间的矛盾。因而,未来奥运会应观望城市风向,跟进城市变化,主动而积极地进行调整与适应,才是实现奥林匹克运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