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古典词"封建"经与西方feudalism(feudal system/the feudal)对译,演变为剪裁历史的近代概念。林则徐等"开眼看世界"的中国人以"封建"指称西政,露密士等西方传教士、汉学家以"feudal"指称周制,只是这一过程的序曲;真正在名、实两层面使"封建"与feudalism达成对译通约的是丁韪良撰、汪凤藻译《中国古世公法论略》。近代中国新名"封建"谱系也含有与日制"封建"相互叠加混同的部分。新名"封建"的严复首创说、独创说及日源说均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2.
陈独秀对"封建"的认识大体经历了从接受马克思主义前的以"封建"的中文原始定义为主,并侧重思想方面;到接受马克思主义前期逐步受泛化封建观影响,开始以之代指社会经济形态,但同时又保留着主要称呼军阀割据状态的模式;再之后陈独秀接受托派思想,关于"封建"的思考又逐步回到了原始定义中,特指周代的封建制度。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封建法律制度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封建法制的发展过程,同时也是中国封建法制儒家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带有儒家特色的法律制度逐步建立。本文从"十恶罪"这一典型的封建刑法制度出发,剖析儒家对封建法制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五四"风潮的洗礼下,庐隐觉醒成了一个真正的"人"。她以女性的独特视角思考社会现实,关注在封建家庭伦理中挣扎的青年们,对封建家庭进行了无情的批判与反转,表达了自己的反封建家庭伦理观。她的创作成为了女性作家反对封建家庭伦理的拓荒之作。  相似文献   

5.
曹雪芹开拓了情的新世界,但没有彻底超越出封建伦理道德的界限,它仍然被封建伦理道德所摧残.致使"情痴抱恨",在"无可奈何之日"写出"古今无双"之情.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封建"一词至少有4种含义,即中国古典意义上的、西方语境下的、社会形态意义上的和政治意识形态范畴内的。这4种含义的存在和它们之间不同程度上的交织,最终造成了"封建"的乱象在中国内地的出现和泛滥。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这种语义上的混乱都和西方封建概念的东来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因而,系统考察一下封建概念在西方以及经典马克思主义者那里的真实界定和它的变迁情况,进而与我们现在所言说的封建作一番比较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相似文献   

7.
中国历史课本中,涉及到封建盛世,总是包含这样的含义:由于封建统治者注意统治政策的调整,从而社会矛盾得以缓和,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人民生活得以改善。而提及封建鼎盛时期"开元盛世"时期的经济状况,一般会引用诗圣杜甫的《忆昔》:  相似文献   

8.
中国读书人具有超越地方的"天下"政治关怀,宋育仁在清末民国之际坚持的封建论是这一天下思维的具体呈现。在清末维新运动时期,宋育仁和蜀学会师生的封建论带有明显的"外向"性质,通过"自分"的构想去抵御西洋外患的冲击;民国建立之后,宋育仁的"天下"政治失去了根本的制度依托,从而回到封建的"内向"维度,以此表达对民国政体的批评,并通过倡议乡礼复古来构建一个家国一体的"天下"蓝图。  相似文献   

9.
"五世而斩"是古人们崇信的任何的封建大家庭都难以逃脱的"定数",在这个"定数"的制约下这些封建大家庭都会不可避免地走向衰亡。《红楼梦》中,曹雪芹在对贾府兴衰的描写中暗用了"五世而斩"的思想,除了用以解释封建大家庭走向衰落的原因外,还寄寓了他对自己家族衰落的忏悔之情,并以此希望自己从忏悔所带来的自责及生活困顿交织而成的巨大痛苦中解脱出来。  相似文献   

10.
唐怿民 《职业技术》2007,(12):28-29
本文通过剖析<三国演义>中各个封建统治集团的"民生"理念,揭露封建统治者残暴、虚伪的本质,阐述了封建乱世民无生计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李娜 《海外英语》2011,(10):289-291
Medieval European feudal society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western society and it is also a historic organic body full of complexity and contradiction. Overall research shows that feudalism didn’t have monopoly on medieval England society; the non-feudal elements coexisted with the feudal elements in one united body and occupied an important place in the social structure.  相似文献   

12.
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的本质是政治权力全面支配社会。封建统治者实施专制统治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垄断全国的资源和利益。为了创建民主共和政体,孙中山对封建专制主义造成的各种恶果进行了全面的清算和彻底的批判,在中国近代史上产生了振聋发聩的作用。但由于他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根源剖析不够,因而其理论也有某种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中日两国封建社会都存在着“重农抑商”的传统,然而由于两国封建社会在本质上并不一致,因而其“重农抑商”传统的根源、出发点和手段也不相同。另外,与中国封建社会地主阶级“重农抑商”不同,日本封建社会推行“重农抑商”的是幕府封建主阶级,并不是新兴地主阶级。  相似文献   

14.
我国封建法制史上承上启下的《唐律》,由于确立了适应当时社会的立法原则,形成了其特有的立法特点,并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而成为世界封建法律法典中的典范。  相似文献   

15.
也论尤三姐     
尤三姐是一个反封建的叛逆者的典型.她出自小巷寒门,虽寄人篱下,而绝不屈从于纨绔子弟的淫威,并主动出击,以其特殊方式进行反抗.她公然背叛"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礼教,理直气壮地提出自主择夫的主张,明确把爱情置于权势、金钱和门第之上.当她的爱情理想遭到封建势力的扼杀时,她以死进行抗争,表明了她的纯洁高尚,也表达了她对爱情的炽烈和执著.她的死是对封建礼教的控诉.  相似文献   

16.
探春、熙凤形象的意蕴在于体现了封建社会管理阶层君子小人错位,也揭示了其用人制度中实际存在的精英淘汰机制。  相似文献   

17.
孔子思想的历史趋向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问题,由于孔子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以前学术界一般据此认为孔子思想是倒退的,但孔子“仁”的思想显示孔子主张“爱人”,“德治”等,反对奴隶制把被统治不当人看待的观念。孔子的“礼”在性质上也发生了变化,不再是奴隶主贵族特有的空洞的行为形成,而成为调整封建社会关系的准则,故孔于思想的历史趋向是封建社会。  相似文献   

18.
吏治腐败是中国封建社会私有制的产物,是封建专制国家阶级实质的表现,它主要表现为贪污、行 贿受贿、卖官鬻爵等。  相似文献   

19.
描写和揭露封建官场政治的黑暗与腐败,是中国古代小说创作的传统主题之一。在《金瓶梅》和《红楼梦》两部小说名著中,对封建官场权钱交易、卖官鬻爵、贪赃枉法、欲清不能等黑暗腐败的政治现实,进行了比其他古代小说作品更加全面深刻和细腻具体的描写与批判。尤其是《红楼梦》这部伟大作品,把对封建官场政治黑暗腐败的描写与揭批推向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描写的是以女性为主的女子世界,书中的男人形象基本上是一些不学无术的不肖之徒,这是曹雪芹反对封建礼教、封建制度思想的体现,也是《红楼梦》一书问世后,屡遭封建正统势力封杀、禁止、而受到广大读者欢迎,并被称为“天下第一奇书”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