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6 毫秒
1.
通过对“译”或“翻译”的含义和属性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译”和”翻译”是一种行为、一种活动、一个过程;既不是“科学”又不是“艺术”.翻译工作者面临的任务是进行翻译理论建设而不是构建“译学”或“翻译学”.  相似文献   

2.
功能翻译理论对于广告语篇翻译具有巨大的借鉴意义。“目的论”(Skopostheory)是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理论。翻译目的论者认为,翻译是一种交际行为,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即“目的决定手段”,翻译策略和方法必须根据翻译目的来确定。本文以功能翻译理论为依据,并从德国功能翻译理论角度对广告的翻译策略和方法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从功能主义“目的论”角度讨论汉英广告翻译。传统翻译标准“忠实”、“对等”显然不能适应商业广告翻译手法的灵活。“目的论”将翻译看作有目的的交际行为,将译文的预期目的置于翻译的首要位置,为商业广告中译者灵活运用翻译方法、选择翻译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给广告翻译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4.
旅游文本的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行为,目前国内翻译质量参差不齐,这就要求我们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改进措施。翻译行为的目的决定了翻译策略的选用,本文主要以“目的论”为指导举例分析翻译策略和技巧在旅游文本翻译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习语翻译着手,对文化翻译中的“求同”与“存异”两种现象进行讨论,并结合“亚洲四小龙”的翻译对这两种现象进一步分析,揭示了两者各自在文化翻译中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6.
电影是一种文化商品,电影片名即是影片的广告和商标,因而电影片名的翻译实质上是广告翻译,这就决定了电影片名的翻译方式有着异于一般文本翻译的特殊性,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另译,一种对影片的片名进行重新命名的再创作行为。本文结合广告翻译的特性和功能派翻译理论中的“目的论”探讨另译的理论基础和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7.
周朝伟 《英语辅导》2010,(3):215-219,227
把整个翻译系统看作一个“生生不息”的“有机体”是把握翻译本质的一种整体思维方式。广义翻译有机体可以看作社会有机体,翻译主体就是社会主体人;狭义翻译有机体是由五大翻译主体构成的复杂关系系统,各大主体都是“符号世界”里的“主体”,其相互之间的“阴阳互化”化生出翻译有机体的各种形态,演化出翻译有机体的全部历史。  相似文献   

8.
根据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理论,以及奥斯汀以及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本文尝试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看待翻译行为。文章针对钱钟书先生在《林纾的翻译》一文中提出的“讹”的说法,对翻译行为展开分析。主要观点就是:翻译具有说服的功能,翻译中那些明知故犯的“讹”可以理解为增强说服力的修辞手段。此外,文中还涉及到有关翻译的目的以及作者、译者、读者三者之间关系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随着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翻译行为日益趋向多元化,传统的“信、达、雅”翻译原则已无法完全适应广告这种特殊文体的翻译。功能派翻译理论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人类行为的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行为,而广告翻译是一种目的性非常强的跨文化交际行为:它应遵循目的性原则、连贯性原则和忠实性原则,从而修正了传统的“信、达、雅”原则,确立了新的广告翻译原则,给广告翻译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0.
翻译是一种跨化的交流活动,随着各国,各民族之间往来的日益频敏,迫切需要相互理解,相互学习,不同语言间的差异不仅表现在语音,词汇和句法等形式上,更表现以其化特色上,“归化”与“异化”是缓和源语化和译语化在翻译过程中矛盾冲突的主要方法,长期以来“归化”译出现频率往往较高,然而在当今化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适度增加“异化”翻译的运用对本土化的传播和外来化的接受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1.
翻译及其翻译标准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跨文化互动的研究。“杰罗姆模式”主张译文必须忠实于原文,强调词与词的对应翻译;“贺拉斯模式”主张译文必须忠实于其“顾客”,强调协商是翻译过程的核心概念;“斯库勒马切尔模式”主张“异味”翻译,强调为读者保留原文风采。而一般翻译标准则强调“忠实”与“通顺”。在翻译教学与实践中,译文必须体现原文所反映的历史文化背景,其内容和语言应该忠实于原文;同时译文还必须满足读者易于阅读理解和欣赏的需求,在其翻译技巧或方法的应用上不拘泥某一种固定模式,而要考虑到其变通性。  相似文献   

12.
王蜜 《文教资料》2011,(34):46-47
福柯的“话语权力”思想是研究翻译理论的重要武器.“话语权力”与“翻译霸权”是一体两面的关系:后者是前者的形式,前者是后者的本质,“话语权力”告诉我们:要站在权力的高度看待翻译:要警惕翻译中的价值观冲击:在内文外译中要强化异化策略。  相似文献   

13.
中英文产生的文化背景、社会习俗及文化传统等各不相同,因此在汉语和英语互译的时候,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可译的情况,特别是在两种语言的文学翻译中这种现象就更为明显。在翻译实践中,严复的“信”、“达”、“雅”翻译三标准一直是译者们信奉的标准,然而在文学翻译中存在太多“不可译”的现象,如果盲目地遵循严复的翻译标准,译者在翻译实践中就会变得举步维艰。在英汉互译时,文学作品中诸多不可译现象的存在说明绝对“忠实”的文学翻译是不可能的,“神似”翻译理念为译者们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在文学翻译中做到传神、达到“神似”才是译者们应该遵循的真正标准。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翻译工作坊”模式特点的分析,对新旧教学模式在高职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中应用的对比,认为“翻译工作坊”模式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尤其同任务导向教学法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实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文化与翻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而翻译作为一种语言行为,就必然要考虑文化这个因素。本文以此作为出发点,讨论文化与翻译的关系,认为文化的异同一方面影响和制约着翻译活动,而另一方面翻译也促进文化的融合发展。对在文化翻译中的“归化”还是“异化”认为均不可走极端,需要度的把握。  相似文献   

16.
指出国内翻译硕士学位论文的形式经历了从翻译项目报告、翻译实验报告、翻译研究论文三种拓展为翻译实习报告、翻译实践报告、翻译实验报告和翻译研究论文四种的变化,但这种变化仍然没有将学生发表的翻译作品纳入学位论文的范畴。本文认为,将“翻译作品认证+总结报告”的模式纳入翻译硕士学位论文形式,符合国家相关文件精神和翻译硕士人才培养的能力导向,国内其他专业学位也有类似的做法。在此基础上,论文对“翻译作品认证+总结报告”模式的理据、概念与内涵、评价方式与指标进行了阐述,并详细介绍了四川外国语大学在这一方面的探索与实践,以期为翻译硕士学位论文形式的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结合种种翻译现实活动,对曾有的一些典型的翻译的定义、原则和标准进行简要分析,指出它们的局限性和适用范围,提出:能包容一切语际翻译现象的翻译定义应该是:根据特定的目的,把一种语言的话语行为或文本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话语行为或文本,而不能给予更多的描述和限定。文本翻译的原则和标准是一个以忠实和对等为核心的动态多元体系,其中“忠实”和“对等”随着翻译的文本类型和翻译目的而变化,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忠实和不同层次的对等。  相似文献   

18.
法国当代翻译理论家阿尔比所提出的衡量译文忠实性的有关原则。翻译的“主体性”是“忠实”限制下的主体性,翻译的“忠实”亦是“主体性”的忠实。  相似文献   

19.
周朝伟 《英语辅导》2010,(1):191-195
对“翻译”概念的定义是翻译研究的起点,把“翻译”作为一个有机的生命体系来研究,是现代翻译研究中“文化转向”的具体体现,因为各类学科同属人类文化的范畴,“文化转向”本身就意味着多学科方法论的综合运用。把“翻译”作为一个像“社会有机体”一样的“有机体”,并运用文化符号学工具来进行透视,能够更好地展示“翻译”的全貌,从而有效指导翻译教学。  相似文献   

20.
旅游翻译是一种针对普通大众(潜在的旅游者)的文本翻译行为,具有很强的目的性.旅游文本的翻译应从目的语读者的角度,根据旅游翻译的功能和目的,采用灵活的翻译技巧,实现“诱导”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