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作者通过自编问卷,对大学生新媒体使用状况实施抽样调查,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在新媒体使用时间、使用频率、使用类型、使用行为等方面的状况和特点,进而提出通过重视认知教育、心理疏导和舆情监控,建立网络学习互动平台,设置媒介素养教育课程等方式,加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提升大学生新媒体使用行为质量。  相似文献   

2.
媒介技术变革带来了复杂多变的网络融合性媒介环境,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关键时期的大学生在这一纷繁的媒介环境中经常性地表征着网络娱乐、社交及狂欢沉迷等失范的一面——大学生所处媒介环境及其媒介行为失衡成为当前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关注的重要问题。依据媒介环境学生态理念推导"媒介技术(偏向)-媒介环境(偏向)-媒介认知和行为(偏向)-媒介素养(偏向)"范式,进而论述通过建构满足大学生身份角色需求的媒介生态(技术与文化生态为主)环境开展媒介素养教育,以发挥环境对大学生的涵化作用,帮助其改善自我媒介环境,以及改善媒介认知、消费和(创新)应用行为——即媒介生态视域下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新媒体时代为社会大背景,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要求,对新媒体时代如何进行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行了探讨.基于新媒体技术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努力做到以下几方面: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进行有机地结合;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加强教育工作者的队伍建设,提高工作者素质;丰富校园网络文化活动;做好提前"预警".  相似文献   

4.
课题调查发现,大学生"新媒体依赖症"存在普遍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业和身心健康。为克服大学生"新媒体依赖症",大学生新媒体媒介素养教育势在必行,为推进大学生新媒介素养教育,我们需要通过高校、社会、家庭这一系列"组合拳"的"齐合力",让大学生既充分利用新媒体带来的极大便利,也有效地克服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真正做到趋利避害,扬长避短。  相似文献   

5.
新媒体技术在迅捷带来海量信息使大学生遨游于网络世界的同时,也提供给大学生各种各样的垃圾信息和负面信息,大学生由于经验阅历的匮乏,对网上的信息难以甄别,会出现各种不理性行为导致网络媒介素养出现偏差,主要表现为过度依赖互联网、过度使用新媒体的娱乐功能和对网络信息甄别能力不足,究其原因主要是大学生自身认知水平存在局限性、学校及家庭媒介素养教育的缺失以及新媒体价值观引导失范。因此,高校应该从开设媒介素养教育课、优化师资力量加强对学生的教育、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资源等方面入手提高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6.
媒介素养是现代社会公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质是人们怎样处理与媒介关系的问题,媒介素养伴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媒介的演变而在不断的与时俱进。Web2.0下的新媒体促使网络传播内容、方式和文化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相应地也赋予了媒介素养教育的新内涵。本文在分析web2.0及其带来影响的基础上,从媒介素养教育范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模式等方面对web2.0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王一涵 《传媒》2018,(13):76-78
新媒体的普及,使当前高校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面临挑战.因此,在培育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方面加大创新力度,寻找新的教育手段,建立新的教育模式,在当前媒体产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显得极为紧迫.本文对新媒体和媒介素养的相关概念及内容进行了阐述,并分析了新媒体给高校媒介素养教育带来冲击与挑战的原因,对新媒体视域下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创新策略加以审视,从而为新媒体视域下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提供更多参考依据,以此促进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8.
林倩  江颖诗  刘静桦 《今传媒》2016,(1):99-101
积极向上的媒介素养和新闻观对营造和谐的网络环境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作为新生力量的象征的90后,正处于信息爆炸、新兴媒介广泛运用时代,人们的媒介接触行为发生了变化,进而影响了人们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本文通过量化研究的方法,对广州地区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进行调查,了解90后的新闻观以及媒介素养,研究分析90后的大学生在媒介接触与消费能力、媒介批判与质疑能力、媒介的道德规范与认知能力、媒介制作应用能力、新闻观等媒介素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新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方法,为整体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提供第一手资料,从而对90后形成正确的新闻观以及媒介素养起到一定程度上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高校必须充分认识到新媒体环境下将媒介素养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树立媒介素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双向融合"的理念,重新整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媒介素养来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在媒介融合全面渗入我们的社会、文化、生活的当下,高校的媒介素养教育再一次显现出了其存在和设立的必要性、紧迫性。一方面,新媒体对受众的激活使得传统受众由媒介的单一受众转变为参与者和生产者,媒介环境的改变带来的是社会文化全面变革的连锁反应;另一方面,新媒体所带来的巨大冲击和利弊影响也需要我们客观、理智、辩证地分析。本文以大学生为研究主体,以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为研究对象,从媒介素养教育在当下的必要性出发,考察分析媒介融合时代大学生与媒介关系的变化和影响,总结出媒介融合时代高校媒介素养教育的现状、难点及其成因,并为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提供可行的策略方法,完成从主体出发再回归到主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曹艳 《当代传播》2011,(4):102-103
新媒介的变化给高校传统媒介素养教育带来挑战.目前,高校新媒介教育供给不足,导致了大学生忽视新媒介的学习功能,缺乏对新媒介信息的理性分析能力.为改变高校新媒介知识供给不足的状况,建议高校设置新媒介素养教育课程;构建校园新媒体平台,引导大学生建立良好的媒介素养;同时要注重实践,鼓励学生利用新媒介提升参与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12.
以互联网、手机媒体等为代表的数字化新媒体的出现,对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对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和提高提出了多方面要求。本文针对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缺乏的现状,探讨了开展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闫欢 《现代传播》2008,(2):137-138
本研究试图探讨新媒体视阈中大学美育与媒介素养教育之间是否存在某种程度上得以融合与互动的可能性.本研究认为,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的"必需品",大学生正在对媒体产生更深层面的认知,需要对其进行媒介素养方面的培养与教育,其中对审美素养的培养尤为重要;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与美育之间可以在审美素养与能力方面找到融合的基础,二者的互动将对大学生审美观的形成发挥更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社交媒体和自媒体兴起,大众传播范式转换,给媒介素养教育提出新的课题。与以往任何时代不同,大学生群体主动参与媒介活动,以传播主体的姿态活跃在网络社会中。大学生如何分析、理解、甄别信息,如何利用媒介自我发展,协作创新,推动社会进步,是当下媒介素养教育遇到的新现象、新问题。本文以安徽高校大学生为对象,用实证研究方法,调查安徽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状况,提出媒介素养教育对策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刘可文 《新闻窗》2012,(4):67-68
促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媒介素养,是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必然要求;在高校中设置媒介素养课程,势在必行;大学生应加强自身媒介素养教育,提高有效处理媒介信息能力,防范和克服不良媒介内容。  相似文献   

16.
马晓静 《今传媒》2016,(3):14-15
新媒体从产生到发展再到被广泛传播使用,已经与当下社会建立了密不可分的关系,在一定社会条件下诞生的同时,深受社会文化的影响,也深深影响着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形成与培养.可以说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形成与新媒体的特点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会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造成正面和负面的影响.而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关系到我们现代整个社会的媒体素质和新媒体环境的建设问题.因此,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的培养任重道远,需要法律、媒体人、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7.
李薇 《新闻界》2012,(9):33-36
新媒介环境下,媒介传播模式的改变对大学生的心理、思维方式和行为态度都产生了较深刻的影响。广告素养作为媒介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被高校和社会所重视。本研究以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研究大学生对手机和网络的使用,了解大学生的广告素养能力;并通过大学生对广告素养教育的需求调查,为高校在新媒介环境下开展广告素养教育提供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18.
王玉珠 《今传媒》2010,(8):54-56
本文设置汶川地震中陕西灾区发生新媒体通讯中断后的特定媒介环境为场景,以媒介环境中的陕西大学生的媒介行为为研究对象,提出假设命题——"当代大学生存在新媒体依赖",并在论证此命题后,通过分析问卷还原突发事件中高校群体建立的新传播模式。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媒介素养与高校图书馆服务功能拓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大学生媒介素养缺乏的现状,在对高校图书馆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高校图书馆应与时俱进,建立书、刊、报、视听、网络、讲座等多种媒介并存的媒介素养阅览室的新构想,并从三个方面提出具体的实施策略,旨在不断拓展图书馆的服务功能,为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网络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影响着信息的获取和运用模式。网络信息以其高速便捷、巨容便携、服务综合、互动开放等资源优势成为高校大学生信息获取的新宠儿。由于大学生所具有的信息素养尚处于自发阶段,高校图书馆作为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最佳平台,应当积极应对网络新媒体环境下的新机遇和新挑战,针对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的不足,探索信息素养教育的新途径,以行之有效的信息教育策略加快实现信息服务的转型,将大学生培养成为具备较高信息素养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