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关于机体在运动中的最大摄氧量和无氧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大摄氧量和无氧阈在运动训练中具有不同的作用,通过最大摄氧量和无氧阈的生理机制及其关系的阐述,为科学地运用最大摄氧量和无氧阈来提高运动成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77—79年龄组17名少年游泳运动员进行了最大摄氧量和无氧阈测定,结果表明游泳运动员最大摄氧量远远高于一般儿童少年;证明最大摄氧量与无氧阈受不同生理机制制约,青少年游泳运动员的有氧能力主要表现在无氧阈方面的可提高程度。  相似文献   

3.
邱俊  陈文鹤 《体育科研》2009,30(1):57-61
有氧耐力是人体从事耐力性运动的重要能力一,最大摄氧量是客观评价人体心肺功能的一项综合生理指标。本文对有氧耐力的重要测试指标最大摄氧量和无氧阈在有氧耐力评价中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梳理了有氧耐力训练的新方法。耐力性项目的连动成绩与最大摄氧量关系紧密,而无氧阀在评定有氧耐力水平、制订有氧耐力训练强度等许多方面亦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有氧耐力训练在很多项目训练中占有重要地位,掌握科学的有氧耐力训练方法对提高运动员的专项竞技水平起着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对辽宁省自行车队6名女子公路自行车运动员进行递增负荷测试,得到其最大摄氧量和无氧阈及其对应的心率,结果显示:经过一个训练周期,这6名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的绝对值有提高但不明显,而相对值均有非常显著的提高;无氧阈绝对值和相对值有显著性升高。表明最大摄氧量的相对值与无氧阈的综合运用在训练中更为有效,运动员的有氧能力得到了提高;该训练周期为有效训练。  相似文献   

5.
有氧代谢能力与耐力项目训练中运动强度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全面阐述了有氧代谢能力的概念,提出了最大摄氧量、无氧阈、最大摄氧量平台的持续时间都应是耐力训练的目标。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发展此3项目标应采用的训练强度。  相似文献   

6.
10名青年男子皮艇队员(年龄16.5±1.27岁),经过九周无氧阈强度训练后,测定了他们的血乳酸积累的起点(VOBLA),最大摄氧量(Vo2max),最大摄氧量利用率(%VO2max),血清心型乳酸脱氢酶同功酶(H—LDH),以及1000m划船成绩。与九周元氧阈强度训练前的数据相比具有显著性提高。本实验支持无氧阈强度训练可以提高有氧耐力成绩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最大摄氧量和无氧阈反映了有氧能力的两个方面,其中无氧阈同耐力运动项目运动成绩的关系更密切。本文从竞技体育的角度,阐述了无氧阈的意义及其在训练强度的控制和选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比较了以次最大运动强度练习以及在血乳酸达到4毫克分子浓度时(即无氧阈)最大摄氧量和骨骼肌酶的活性关系。12名受试者分别在功率车与活动跑台上进行了次最大运动强度练习,试验时每分钟递增一次强度(功率或斜率),在每次递增强度的后一分钟里,测定耗氧量与血乳酸浓度。并在两种试验仪上(功率车与活动跑台)均测定了最大摄氧量。活动跑台与功率车试验时,分别在腓肠肌与股外肌提取肌组织样本,分析柠檬酸合成酶(CS),磷酸果糖激酶(PF K),乳酸脱氢酶(LDH)的活件。活动跑台与功率车试验比较,最大摄氧量以及达到无氧网时最大摄氧量利用率前者较后者分别大10%与16%,其达到无氧阈时的最大摄氧量利用率活动跑台与功率牢试验分别是85%与69%,两肌肉酶的活件没有差异,然而LDH/CS的比率股外肌较腓肌更大。结果表明,在功率车与活动跑台上练习,其最大摄氧量之间的差异是与乳酸积累时练习强度的差异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9.
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NIRS)测定肌肉递增强度工作时肌氧含量变化与最大摄氧量和无氧阈指标之间的关系;分析肌氧拐点与无氧阈拐点产生的机制及在测定最大有氧能力中的作用。方法:受试者17名按运动水平分为A、B两组在功率自行车上以逐级递增负荷蹬车,测定右股外侧肌肌氧含量并同步测量VE、VCO2、VO2、HR,并在每级负荷末测定血乳酸。结果:研究发现递增负荷运动时肌氧含量呈台阶状下降,负荷较低时,肌氧在负荷开始阶段迅速下降之后保持平衡或升高,负荷较高时肌氧持续下降,肌氧的变化与血容量相吻合。肌氧含量与摄氧量、心率及血乳酸等值高度相关(P<0.01)。肌氧下降时出现拐点与乳酸阈、通气阈拐点基本一致。结论:研究表明NIRS测定动态肌肉收缩时肌氧含量变化对运动强度具有较高敏感性;肌氧拐点与通气无氧阈、心率无氧阈、乳酸阈在时间和强度上相一致,表明肌氧含量的测定可以用于人体最大有氧能力的评定。  相似文献   

10.
就训练类型来讲,由于肌肉中肌纤维比例的不同,属于"耐力型"的运动员在马拉松比赛中的速度,常常接近他们的无氧阈速度,他们必须在平时努力提高自己的无氧阈水平,尤其是在运动成绩出现徘徊的时候,提高最大摄氧量就显得尤为重要。"速度型"运动员则相反,他们不需要提高他们的最大摄氧量和无氧阈速度。对"耐力型"运动员来讲,乳酸的产生会提高他们肌纤维中  相似文献   

11.
本实验通过对SV和A-VO_2的同时测定,进一步探讨了VO_2的限定因素。结果显示:用快增及慢增负荷运动形式达40%VO_(2max)时,快增负荷运动的A-VO_2较大而慢增负荷运动的SV较大。因此,随运动方式不同VO_2的限定因素则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12.
最大摄氧量平台是使用最普遍的用以确定最大摄氧量出现的标准之一。90年代以来,平台在有氧运动能力评定领域得到了应用。在递增负荷强度下,维持在最大摄氧量水平所持续的时间称为最大摄氧量平台期持续时间(VO2maxPD),是评定人体有氧耐力的生理指标。研究认为最大摄氧量平台期持续时间与有氧运动能力有极好的相关性。目前关于最大摄氧量平台期的生理机制的研究比较缺乏,文章旨在对影响最大摄氧量平台的生理学、方法学因素和测量方法以及应用价值做一评述。  相似文献   

13.
在高校运动训练实践中,通过对部分运动员心率的长期追踪测试和 VO2max的 strand列线图的实验法分析,发现VO2max增值与心率差值在一定范围内存在负相关关系,并找出二者的相关规律,为今后合理控制运动强度,有效提高训练效果,至少应在 VO2max增长阈值以上,提供运动生理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此研究对象由24名11~12岁青春期前的儿童组成,其目的是为了探讨一个为期10W的有氧训练计划对青春期前儿童有氧能力的影响,尤其是对不同性别儿童的最大吸氧量(VO2max)的影响。训练组经过10W的有氧训练后,VO2max得到了明显的增加,这种增加在女童中更为明显。VO2max增加的比例和初始VO2max(ml.min-1.kg-1)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相关。研究结果显示,青春期前的儿童经过一段时间的有氧训练后,VO2max能得到增加,如果考虑到初始有氧能力水平,那么男女孩VO2max的增加将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男子400m跑运动员气体代谢的适应性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男子400m跑运动员及普通男子大学生在递增负荷运动过程中气体代谢变化的比较研究发现,运动过程中400m跑运动员VO2和VO2/HR始终大于普通大学生,VEO2小于普通大学生;运动开始阶段运动员VO2、VCO2及VO2/HR指标增加速度相对较快;中等强度运动时,实验组RQ、VCO2增长速度略高于VO2增长速度,但无显著性差异;而对照组VCO2及RQ增加速度明显高于VO2;大负荷运动时,运动员VO2、VCO2、RQ及VO2/HR绝对值及增加速度明显大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6.
峰值摄氧量(pVO2)是国际公认的青少年有氧能力评估标准,尽管有近八十年的青少年数据,但对它的解释以及它与青少年儿童成长和成熟过程中其他健康相关变量的关系,仍存在争议。有关青少年有氧能力可训练性的争论从未停止,仍然需要解决训练导致变化的因果机制以及根据年龄、生物性成熟、性别等因素进行调整。青少年日常体育活动的特点是间歇性进行和强度的迅速变化,但大多数青少年很少进行用来确定峰值摄氧量的强度和持续时间的体育活动。在这个背景下,肺部摄氧量的瞬态动力学就可以最好地反映青少年的有氧能力。对不同强度运动开始时青少年肺部摄氧量动力学的严格研究非常少,而在运动强度的阶跃变化中,实足年龄、生物性成熟和性别因素的影响并没有得到充分证实。了解青少年肺部摄氧量动力学参数的可训练性主要基于对运动员和非运动员的少量比较研究,对训练导致变化的根本机制仍需进一步探索。文章的目标是对成长和成熟过程中的有氧能力提供简要概述,提高对其评估和解释争议的认识,找出知识差距,提出10个相关的研究问题,并指出未来研究的潜在领域。  相似文献   

17.
刘弢 《中国体育科技》2007,43(5):129-131
目的:考察11岁左右少年运动员开始进行大运动量训练的3个项目(自行车、划船、足球)的动脉血压反应,并分析最大运动时动脉血压、VO_2max对受试者心脏体积增加的影响。方法:对受试者进行病史和体格检查,用M型二堆超声心动图、12导心电图检查心脏参数,逐级运动试验直接测定VO_2max。在安静和最大运动状态下检测收缩压和舒张压。用Devereux公式计算左心室体积指数(LVMI)。结果:自行车运动员的LVMI值明显高于其他运动员;划船运动员在最大运动时的动脉血压最高,而自行车运动员具有较高的VO_2max。LVMI与VO_2max和最大运动时的收缩压有较好的相关。结论:VO_2max对运动员心脏肥大的发生和发展起重要作用。较大的动脉血压反应有利于发展较大的LVMI。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上肢、下肢、腰部及全身最大负荷运动过程中气体代谢、能量代谢及其机械效率间关系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形式运动过程中,VO2增长的幅度越大,持续时间越长,呼吸-循环效率(VO2/HR、VEO2)和耗氧经济性(总需氧量/W)越高,机械效率越高;无氧代谢参与供能比例越大(RQ越大),机械效率越小。  相似文献   

19.
本文观察了16名女子赛艇运动员30周训练期间有氧和无氧代谢运动能力的变化。前13周以力量训练为主,后17周以专项训练为主。观察发现过多力量训练无助于有氧能力发展,在专项训练期,应保持足够强度才能在发展有氧能力的同时提高最大乳酸值。  相似文献   

20.
中老年人有氧及无氧工作能力的非实验室联合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得出一种适合中老年人非实验室联合测定最大摄氧量和无氧功率的简便方法,使这两个反映有氧、无氧工作能力的指标达到实际应用推广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