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行为人伪造其他单位印章,篡改发动机编号,贿买非国有公司主管工作人员,里应外合,以废旧发动机换取新发动机,从而骗取公司巨额财物,行为人构成伪造公司、企业印章罪、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和诈骗罪,应择一重罪处罚。非国有公司工作人员构成诈骗罪和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也应择一重罪处罚。  相似文献   

2.
杨毅 《当代电大》2002,(7):59-61
3 名词解释题罪状 法定刑 简单罪状 叙明罪状 引证罪状 空白罪状 危害国家安全罪 背叛国家罪 分裂国家罪 武装叛乱、暴乱罪 叛逃罪 间谍罪 危害公共安全罪 放火罪 爆炸罪 投毒罪 破坏交通工具罪 劫持航空器罪 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 盗窃、抢夺枪支、弹药、爆炸物罪 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 交通肇事罪 重大责任事故罪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生产、销售假药罪 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走私淫秽物品罪 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 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 向公司、企业人员行贿罪 伪造货币罪 洗钱罪 …  相似文献   

3.
杨毅 《当代电大》2003,(7):49-51
3 名词解释题罪状 法定刑 简单罪状 叙明罪状 引证罪状 空白罪状 危害国家安全罪 背叛国家罪 分裂国家罪 武装叛乱、暴乱罪 叛逃罪 间谍罪 危害公共安全罪 放火罪 爆炸罪 投放危险物质罪 破坏交通工具罪 劫持航空器罪 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 资助恐怖活动罪 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 交通肇事罪 重大责任事故罪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生产、销售假药罪 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走私淫秽物品罪 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 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 向公司、企业人员行贿罪 伪造货币罪 逃汇罪 洗钱罪 …  相似文献   

4.
在认定职务侵占罪主体时,不应当对"公司、企业"的所有制性质进行限制,将其作为职务侵占罪"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区别,"其他单位"不是指除"公司、企业"以外的一切经济实体,不应当将其外延放得过大,实践中几类特殊的人员,比如单位临时工、劳务派遣人员、公司、企业的实际控制人和受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委托经手、管理单位财物的人员都应当归属于职务侵占罪中的"人员"。  相似文献   

5.
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仅限于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本罪的客观要件必须是因行为人严重不负责任被诈骗,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文章论述了构成该罪的主体要件和客观要件,如本罪主体不应包括国有控股、参股企业或公司以及国家与外商合作、合资经营公司中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在内,同时对“严重不负责任”、“重大损失”的内涵界定进行了有益探讨,以期对司法实践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3 名词解释题 罪状 法定刑 简单罪状 叙明罪状 引证罪状 空白罪状 危害国家安全罪 背叛国家罪 分裂国家罪 武装叛乱、暴乱罪 叛逃罪 间谍罪危害公共安全罪 放火罪 爆炸罪 投毒罪 破坏交通工具罪 劫持航空器罪 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 盗窃、抢夺枪支、弹药、爆炸物罪 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 交通肇事罪 重大责任事故罪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生产销售假药罪 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走私淫秽物品罪 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 向公司、企业人员行贿罪 伪造货币罪 洗钱罪 集资诈骗罪 贷款诈骗罪 信用卡诈骗罪 保险诈骗罪 偷税罪 抗税罪 假冒注册商标罪 侵犯著作权罪 侵犯商业秘密罪 虚假广告罪 合同诈骗罪 非法经营罪 强迫交易罪 故意杀人罪 故意伤害罪 过失致人死亡罪 强奸罪 奸淫幼女罪 强制猾亵、侮辱妇女罪 非法拘禁罪 绑架罪 拐卖妇女、儿童罪 诬告陷害罪 侮辱罪 诽谤罪 刑讯逼供罪 破坏选举罪 报复陷害罪 重婚罪 破坏军婚罪 虐待罪 侵犯财产罪抢劫罪 盗窃罪 诈骗罪 抢夺罪 侵占罪 职务侵占罪 挪用资金罪 敲诈勒索罪 妨害公务罪 招摇撞骗罪 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聚众斗殴罪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种具体的滥用职权犯罪,滥用管理公司、证券职权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其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和间接故意。刑法第403条第2款实际上是关于本罪的单位犯罪的规定。此外,本罪认定中还可能涉及罪数形态问题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大型群众性活动的特点、行为人违反了哪些安全管理规定是认定该罪的前提,必须结合其他相关法规予以综合认定;从我国现行刑法的规定来看,该罪的主体只能是自然人,但应通过修改刑法增设单位主体;该罪的客体是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财产的安全,而不是群众性活动的管理制度和社会秩序;在司法认定中,注意区分该罪与其他责任事故罪以及玩忽职守罪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9.
1997年刑法增设了医疗事故罪,该罪自设置以来争议一直颇大,尤其是医疗事故罪的主体问题.文章从医务人员的概念及范围入手,重点就何谓卫生技术人员及卫生技术人员的身份认定;医疗单位的党政、后勤人员能否构成医疗事故罪的主体;医科实习生能否构成医疗事故罪的主体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关于徇私枉法罪主体问题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徇私枉法罪是由司法工作人员构成的一种特殊犯罪。但我国人事制度的复杂性、刑法对徇私枉法罪的主体身份及职责的规定不明确,使其在主体范围、单位主体及共犯认定等方面不仅存在理论上的争议,同时在司法实践中其标准也往往难以把握。首先,在主体范围方面,隶属于司法机关内部的鉴定人员、记录人员、监管人员,受委托从事侦查、起诉或审判工作的人员及人民陪审员,因徇私或徇情而枉法的行为是否构成徇私枉法罪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其次,根据单位犯罪的原理及我国单位构成徇私枉法罪的事实,单位可以构成本罪;再次,非司法工作人员不能与司法工作人员共同构成该罪。  相似文献   

11.
受贿罪的刑罚,在量刑体系上对于贪污罪的依附、量刑标准的交叉与当今受贿犯罪的高发,反腐败形势的严峻显得不甚协调。鉴于此,通过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阐述了现行刑法中关于受贿罪刑罚的有关规定,并以此分析了受贿罪刑罚规定的主要缺陷,以期为受贿罪刑罚的完善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2.
关于贿赂范围,目前学界存在着“财产说”、“财产性利益说”和“利益说”三种观点。将贿赂的范围扩大解释为可以用确定的金钱计算的利益不仅符合贿赂的本质和罪刑法定原则,而且满足了刑法解释的正义性要求,应该为我国刑法采纳。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高教领域成为商业贿赂进攻的主要对象之一。高校商业贿赂玷污了高校形象、损害了师生利益、阻碍了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当前,治理高校商业贿赂要建立健全教育、监督、惩罚并重的惩防体系,真正做到将权力关进笼子。  相似文献   

14.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是我国刑法新增加的罪名。此罪的设立引起了是"新利剑"还是"免罪符"的争论。本文认为此罪严密了刑事法网,是打击职务犯罪的"新利剑",有利于更好的打击职务犯罪,指出此罪的关键在于正确适用,提出了执行此罪的一些宏观举措,以期正确发挥"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打击功能。  相似文献   

15.
我国刑法中界定贿赂的范围限定在"财物"二字,虽然最高人民检察院在2007年发布了《办理受贿刑案意见》,其中明确财产性利益属于受贿的范围,然而对于"性贿赂"等非财产性利益并无其他明文规定,这也导致性贿赂问题变成了争论的焦点。鉴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首先要求就是谦抑主义背后的非犯罪化趋势,本文认为可以从刑事政策角度理性分析性贿赂不宜犯罪化问题,这也是笔者的基本立场。  相似文献   

16.
“性贿赂”作为贿赂犯罪的一种新形式,近年来有愈演愈烈之势。但目前刑法对性贿赂尚无明文规定。使性贿赂成为法律的死角,无法予以惩治和打击。性贿赂危害极大,必须在法律中尽快加以规定。在性贿赂的犯罪过程中,女性多为犯罪载体,原因在于社会风气的熏染、女性面临的社会困境、腐朽观念的影响以及充当性贿赂工具女性自身的原因。由于性贿赂隐蔽性的特点,对性贿赂定罪、量刑和取证很困难,但这些性贿赂无法入罪的理由缺乏法理基础。性贿赂符合犯罪的基本特征和犯罪构成。我国古代就已将性贿赂纳入法律调整范围,国外和港台地区关于性贿赂的成熟的立法经验也可供我国内地借鉴,将性贿赂纳入刑法调整的时机已经成熟。性贿赂入罪可采取刑法修正案或司法解释的形式,分别以受贿罪和行贿罪定罪量刑。作为有别于普通的贿赂犯罪,性贿赂的受贿罪和行贿罪的各种情形法律可予以较详尽的规定。对于涉案妇女,则分别以刑法中的行贿罪定罪处罚或以治安管理处罚法予以制裁。  相似文献   

17.
在人类历史这条长河中,始终裹杂着贪污贿赂犯罪的泥沙。不但今天世界各国都深受其害,古代亦然。贪污贿赂犯罪直接影响经济健康发展、毒化社会风气、动摇道德基础并危及社会安定和王朝政权的稳定。我国古代的统治者从政权更替的教训中也认识到了贪污贿赂犯罪的危害,为了维护自身利益,采取了包括严刑峻法惩处、道德礼仪教化、加强监督和管理、完善选拔和考核制度等多种措施加以防控。  相似文献   

18.
收受型受贿罪的成立,“97刑法”规定要求具备“为他人谋取利益”这一要件,而在刑法理论上对这一要件在犯罪构成中的地位和作用存在着不同的主张。本在对这种种主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认为,无论采用哪一种主张,都会造成宽纵罪犯的后果,使其逃避受贿罪的刑事制裁,应从现行刑法第385条的规定中取消“为他人谋取利益”这一要件。  相似文献   

19.
跨国商业贿赂在我国频发,危害了我国的政治、经济利益。我国的法律制度不够健全,监管和惩处力度不够是根本原因。治理跨国商业贿赂,首先要从政府行为的透明与公开入手,最大限度地消除其产生的土壤;其次,制定统一的《反商业贿赂法》;再次,加大对跨国商业贿赂行为的打击力度;最后,加强国际合作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现行刑法对贪污贿赂犯罪在刑罚设置方面存在着一些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规定的内容相脱节的情况,这势必影响到国际社会以及我国国内预防和打击腐败的实际效果。因此,有必要以我国同意加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为契机,以此为新的视角审视我国刑法规定,达到完善我国有关贪污贿赂犯罪刑罚体系之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