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云博对你说:下面是三篇写物的文章。风、小鸟、石榴在作者笔下都有灵性,栩栩如生。作者以一颗敬畏之心和一个聆听者的姿态,对自然景物心领神会,才使其文字转化成生命的符号而充满活力。一切景语皆情语。因此,若没有对自然风物独特的理解与感悟,又哪来这些充满灵气的文字呢?  相似文献   

2.
云博对你说:下面是三篇写物的文章。风、小鸟、石榴在作者笔下都有灵性,栩栩如生。作者以一颗敬畏之心和一个聆听者的姿态,对自然景物心领神会,才使其文字转化成生命的符号而充满活力。一切景语皆情语。因此,若没有对自然风物独特的理解与感悟,又哪来这些充满灵气的文字呢?  相似文献   

3.
臧学民 《初中生》2009,(1):36-41
云博对你说:下面是三篇写物的文章。风、小鸟、石榴在作者笔下都有灵性,栩栩如生。作者以一颗敬畏之心和一个聆听者的姿态,对自然景物心领神会,才使其文字转化成生命的符号而充满活力。一切景语皆情语。因此,若没有对自然风物独特的理解与感悟,又哪来这些充满灵气的文字呢?  相似文献   

4.
<正>散文写作表达的是作者的亲身感受,是作者以记叙方式所写的文字,内容来源于生活的土壤、周围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作者对所写的散文,总要进行巧妙构思、反复酝酿,然后确定主题,通过采风和采访,深入发  相似文献   

5.
《雷雨》这篇课文,用精练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突出了自然景观的美,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  相似文献   

6.
在《荷塘月色》中作者运用叠音词描绘自然景物形态、色彩、线条、光线、质感,构成一种绘画美,表现了作者用文字绘画所特有的散文语言的艺术魁力。  相似文献   

7.
吴中伟 《学语文》2014,(5):24-25
散文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教学方式不一样,带来的效果自然也不相同。笔者结合目前教学现状,试从辨言、入境、品情三个方面,谈谈对散文教学的理解。 一、辨言:文字是思想的外衣 优秀的散文无不追求精准的言语表达,那些个性化的语言,细腻、复杂甚至是矛盾的叙述,倾注了作者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体验和思索。散文教学就是透过文本体味字里行间所蕴涵的意味和作者丰富的情感。课堂上,教师是文本与学生之间的摆渡者,必须对语言文字有一种敏锐的洞察力,善于捕捉文字背后潜伏的情味。  相似文献   

8.
在散文集《记不住的日子》中,著名作家肖复兴记叙了值得回味的生活片段。书中内容丰富,包含了作者对故人旧事的回忆、对日常生活的感悟等,细节生动,情感真挚,语言自然、活泼,使读者感受到蕴含在文字里的生命活力,以及作者对人、事、物的温情。读这本书,可学习作者写作记叙文的方法。一起来看看下面的片段吧!  相似文献   

9.
点评:读完这篇短文,在赞叹小作者叙事自然、文字清新的同时,也深深地感受到作者感悟生活的能力。一时兴起弹起了吉他,由此想到四岁时对电子琴的钟爱,四年级时彻底告别电子琴的往事,由衷地产生这样的感慨:  相似文献   

10.
散文之美源于作者对于自然、社会、生活的真实体验和自然流露.《荷塘月色》是中学教材中的散文经典名篇,对其赏析的文字洋洋洒洒,何止千万.如果再对其赏析,很难不拾人牙慧.尽管如此,鄙人斗胆对其思想感情谈一谈自己的一点看法,以期与诸位方家探讨,不当之处,望不吝赐教.  相似文献   

11.
高中生在对《锦瑟》文本的解读上过分依赖所谓的身世,而缺少对文本中文字间的微妙解读,同时也无法体会文字间的彼此关联所体现出来的作者特有的情怀,自然会在学生心中留下种种解不开的"谜"。究其原因,是教师和学生对文本缺少必要多元解读和深入剖析。  相似文献   

12.
张佩  刘复生 《天中学刊》2011,26(4):13-15
《历史的化石知青十五年》这部书是木斋用情感来书写的,因此阅读此书就很容易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作者在书中用简单、自然、典雅、看似清淡的文字,呈现出了情感记忆中那段深刻、复杂、琐细的知青岁月。  相似文献   

13.
写景抒情散文,文字优美,情感真挚,它体现的是作者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之情,阅读这类文章,除了要有基本的文体常识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能深入到作者的内心世界,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思想。以下我们以2013年安徽省中考阅读理解《远去的乡村》一文为例,一起学习如何读懂这类优美的散文。  相似文献   

14.
唐洁同学的这篇文章,从总体上来说,是很不错的。全文语言轻巧隽永,抒情性很强,表明作者文字功底扎实;布局谋篇上,起承转合自然,文章读来连贯通畅,说明作者构思能力突出;从主题思想上  相似文献   

15.
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在刊发文章的时候,一般都不会公布作者的邮箱等,而又总有不少读者写信过来,说喜欢谁谁谁的文章,想与之交流,并向我们打听联系方式。他们很想知道,那些漂亮的文字,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所写;他们也很想知道,那些能写出漂亮文字的人,又与文字有着怎样的故事。也许一切原本并不神秘,只是因为彼此相隔,才愈加向往。而我们开设《读到》的初衷,既是想给中学生写作爱好者一个展示自己作品的舞台,同时也试图为大学创建一个与"90后"代表作家以及一些已经取得一定成绩的作者进行交流互动的平台。于是,很自然就有了这期与以往有所不同的《我们与文字的"关系学"》。但愿几位作者与文字的故事、对文字的感触,  相似文献   

16.
高中生在对《锦瑟》文本的解读上过分依赖所谓的身世,而缺少对文本中文字间的微妙解读,同时也无法体会文字间的彼此关联所体现出来的作者特有的情怀,自然会在学生心中留下种种解不开的"谜".究其原因,是教师和学生对文本缺少必要多元解读和深入剖析.  相似文献   

17.
陈蒙蒙 《新读写》2011,(1):20-21
不得不承认,小作者的文字功底令人惊喜。整篇文章自然流畅,其中不乏让人眼前一亮的佳句,对于各位散文大家文字的感悟也十分细腻,可以看出确实是发自内心的喜欢。尤其可喜的是,小作者还一直保持着谦逊的态度,处处流露出对文学世界进一步探索的渴望。后记中提出“只是为了看清自己的内心而写”,让人倍感欣慰——显然,她已经领悟到什么是写作最基本的信条了。  相似文献   

18.
<穆天子传>对穆王一行人所见之山川、物产进行了细致记叙,有的景物描写构成了优美的意境,句式整齐,颇具<诗经>之特色,这说明<穆传>作者已有意或无意地把自然做为文学审美观照的对象.此外,本文还审视了这些对自然关注的文字所体现的诸多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9.
含羞草     
正推荐1杨文丰教授是当代著名的生态散文家,他的自然笔记系列表现着他引入的科学、求真、启智的审美视角创作,作品独具的自然美、科学美和哲理美的风格,在散文界有一定的影响。《含羞草》首先对含羞草何以会含羞进行了科学解读,文字不乏形象的比喻,内蕴作者对植物的尊重情感。假如这是科普文章,写到这里结束也可以,然而作者笔锋一转,对含羞草的羞涩内涵展开了新颖独到的感悟和认识,之后笔触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古诗词讲究情趣和神韵,讲究情景的融合,让读者从文字中感悟到作者传达的自然之美和细腻情绪。中国古诗词特有的意境概念,是古诗词的重要标志,使得古诗词同其他民族文化区分开来。意境是融合了自然景色和作者对生命的感悟,达到了生活和情感的统一。想要学好古诗词,学生就要充分发挥联想,体悟字词传递的信息,理解作者的情感,从而体会到古诗词的意境之美。这个过程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