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信笔写下这个题目,自己也有点愕然:小小童谣(儿歌)也有历史意义?童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口述档案"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范畴。综观我国几千年的童谣史,难道不是一部有声有色的口述史么?从生动感人的童谣中,我们可真切具体地感受到历史脉搏的跳动和人类文明的进步轨迹。报载:"乡土文化"成为日常教育内容,幼儿因将教唱上海童谣,以推进民族文化和地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一、正确认识"口述历史"和"口述档案" "口述历史"是通过走访历史事件当事人,或与当事人一起工作、生活过的人,把他们的回忆陈述记录下来,最终形成录音材料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新兴的史料搜集和历史研究方法,口述历史可谓是炙手可热,一大批口述历史作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是在这百家争鸣的热闹景象背后,我国口述历史也面临着严峻的问题,如何化危机为生机呢?本文以唐德刚《张学良口述历史》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呈现方式的分析,探讨中国口述历史的危机与生机。  相似文献   

4.
口述历史工作的开展需要多方面要素的支持,这些要素可归纳为两大类,即理论与现实条件。口述历史工作得以顺利开展需要系统理论的指导,需要雄厚的资金作为后盾,需要具备一定专业修养、心理素养和社会影响力的采访人承担采访任务等。对于我国大多数图书馆而言,这些重要要素基本上都不具备,因此我国图书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适宜开展口述历史工作。  相似文献   

5.
每一个时代都有专属的烙印,这种烙印便是属于这个时代的社会记忆。人类历史的长河向前迈进的过程中,对历史的记录是十分重要的,记录历史、讲述历史是每个时代的责任。口述历史是讲述历史这一模块中的重要分支,而社会记忆是口述历史的核心。口述历史所追寻的并不是历史中的具体数据,而是讲述本身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唐蔚 《湖北档案》2013,(8):22-24
口述档案自20世纪80年代从国际档案界引进到我国以来,争议声一直不断。承认它是档案者有之,质疑者也大有人在。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对口述历史档案这一资源的认识也是如此。有人不认可口述档案的价值,他们判定口述档案只是一种辅助档案利用的重要参考资料,并不具备档案的本质属性。有人从历史、文化等角度来挖掘和肯定口述档案的价值。笔者从叙事、历史、现实、情感等维度来展开讨论,或许为认识口述历史档案价值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口述历史-图书馆史研究的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国外利用口述历史从事图书馆史研究的情况,以及图书馆开展口述历史工作的方法,意在为我国图书馆史的研究和史料的收集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大家来做口述历史实务指南》由美国学者唐纳德·里奇(Donald A.Ritchie)著,王芝芝、姚力译,2006年1月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全书305千字,320页。该书是一部全面、具体、明晰的口述历史方面的著作。其作者担任美国参议院历史室特邀历史学家,曾任美国口述历史协会会长,在美国各地主持各种口述历史计划,为口述历史建设的进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口述资料采集与收藏的先行者——美国班克罗夫特图书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班克罗夫特图书馆的口述资料采集与收藏始于19世纪70年代,比现代口述历史诞生标志的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历史研究中心的成立(1948年)早了半个多世纪。其口述资料的采集与收藏经历了两个阶段:19世纪70—80年代的"班克罗夫特口述"阶段;1953年至今的复兴阶段。"班克罗夫特口述"推动了美国口述历史的兴起,而图书馆在口述资料的搜集和提供利用方面的各项举措,如成立"图书馆之友"俱乐部、设立"磁带捐献中心",以及对访谈抄本的"批判式利用"等,对当今从事口述资料收藏的图书馆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图2。参考文献22。  相似文献   

10.
王敏  王焱 《湖南档案》2011,(12):13-15
“口述历史”亦称口述史学方法。即以搜集和使用口头史料来研究历史的一种方法,或由此形成的一种历史研究方法学科分支。简而言之,口述历史是以录音访谈、本人回忆等方式收集口传记录以及具有历史意义的个人观点。  相似文献   

11.
王敏  王焱 《档案时空》2011,(12):13-15
“口述历史”亦称口述史学方法。即以搜集和使用口头史料来研究历史的一种方法,或由此形成的一种历史研究方法学科分支。简而言之,口述历史是以录音访谈、本人回忆等方式收集口传记录以及具有历史意义的个人观点。  相似文献   

12.
口述历史作为一门学科产生于上世纪40年代的美国,我国于上世纪80年代引进这种方法.分析凤凰卫视<口述历史>,研究它的传播特点、传播主体、传播媒介、传播内容、传播功能,了解它使用现代化的传播手段对历史的真实、形象、生动、深刻的再现.<口述历史>在丰富电视的表现形态,补充完善中国当代史,以及传承历史知识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彭燕  袁泉 《图书馆》2023,(11):93-101
口述历史作为一种跨学科研究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历史学、图书馆学等学术领域,并在世界各地得到了蓬勃发展。文章运用Cite Space分析软件,对CNKI数据库中收录的与我国图书馆口述历史研究相关的355篇文献进行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揭示了我国图书馆口述历史研究的现状、热点和趋势,提出未来应建立规范化口述历史研究体系、加强普通人口述史研究、强化口述历史资源数字化保护与活化利用等展望,旨在为新时代图书馆口述历史研究与发展提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4.
王宇英 《出版广角》2012,(11):70-71
在数字化时代,口述历史的纸媒出版似乎并不具有明显的传播优势,如何在坚守住口述历史作品品质的同时,突破小众传播局限,成为优质的出版物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口述历史作品水平的优劣、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呈现过程,要保证口述历史纸媒作品的质量,需要处理好三种关系.  相似文献   

15.
口述历史为我国图书馆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打开了新视域。文章对我国图书馆学领域有关口述历史研究的文献进行了梳理和分析,从论文年代分布分析了研究趋势,归纳总结了目前我国图书馆领域口述历史的研究主题,主要论题有对海外图书馆口述历史的介绍、对图书馆开展口述历史的讨论、图书馆口述历史伦理与法律问题研究以及口述历史对图书馆史研究的影响等,并做了简要的述评,最后对未来研究领域和趋势做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16.
公共展览是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合称LAM)重要的信息组织形式和社会服务方式.口述历史因其对亲历历史等一手资料的存录功能,近年来日渐引起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系统的关注,而口述历史与公共展览的结合可视为将LAM资源呈现给用户的一种创新服务形式.苏格兰国家博物馆“苏格兰:不断发展的民族”展厅通过口述历史方法的合理运用,生动且全面地展现了本土近现代民族史.这一案例展现了口述资料在展示叙事和陈列设计中的应用,可为图书馆员和信息专家们提供有启发性的实践思路.  相似文献   

17.
口述史是通过以录音和访谈为主的方式来收集资料,并且在此基础上分析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历史地理学则是研究历史时期地理现象及其发展演变规律的科学.口述历史在我国传统地理学中的应用历史悠久;在现代历史地理学的研究中,从事于历史人文地理、历史自然地理和区域历史地理研究的学者已自觉广泛地运用这一方法.在现代历史地理学的研究中运用口述历史方法时需要注意一些问题和规范,并和其他的研究方法相互验证、相互补充,从而最大可能地发挥其在历史地理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口述档案征集工作的开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鹏 《北京档案》2006,45(2):28-29
所谓口述档案,是为了更有效地保护历史记忆而进行的有计划的查访结果,它通常表现为录音磁带和对录音的逐字记录两种形式.近年来,海外口述档案已有相当的发展,比如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长期致力于有关现代中国口述历史工作,并且多方筹集资金,搜集相关的民间所藏公私档案文书,其资料的丰富和学术价值,受到世界各国学术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冯云 《图书馆建设》2015,(2):88-91,95
美国现已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口述历史伦理审查机制,其主体由口述历史协会、伦理审查委员会及知识共享组织三部分组成。而目前,我国图书馆口述历史实践存在道德失范问题。根据美国的成功经验,我国构建口述历史伦理审查机制应根据法律规范和口述历史语境的具体要求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口述历史伦理规范,制定口述历史职业标准以提高行业自律性,加强不同机构之间的协同合作,寻求多种途径以不断完善口述历史的伦理标准。  相似文献   

20.
图书馆口述历史工作著作权保护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口述史料是根据个人亲身经历或见闻而口传或笔记的材料.口述资料逐渐成为图书馆馆藏的重要部分,口述历史工作正在成为图书馆的一项主要工作,但与此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现实问题.本文阐述了图书馆口述历史工作过程中因署名权、归属权、合理使用与侵权的争议而形成的著作权问题,分析了产生争议的原因并提出对策,指出图书馆口述历史工作应重视研究知识权利保护所引起的冲突,不断降低著作权风险,以应对发展变化的知识产权保护与利用环境.参考文献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