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博物馆事业述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博物馆事业获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截至1996年末,全国文物(文化)系统管理的博物馆有1210所;加上其他行业的博物馆,各类博物馆总数已达到1800多所(997年末的数字在统计之中)。在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博物馆的种类也日益丰富,已经建成社会历史类、艺术类、自然地矿类、民族民俗类。科技产业类等不同品类的博物馆体系,拥有故宫博物院、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航空博物馆。中国地质博物馆、中国农业博物馆、中国科学技术馆、中国体育博物馆、中国邮电博物馆。中国邮票博物馆、中国煤炭博物馆…  相似文献   

2.
在新时期中国博物馆事业不断发展的进程中,作为社会公益性文化机构,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引起越来越多关注。在每天数以万计的参观者之中,在看似平常的参观行为背后,是否可以通过持续而有效的影响,使博物馆真正成为服务于社会最广泛群体的终身教育之场所?对于这个问题,国外诸多博物馆已践行了切实有效的策略,在中国的博物馆,由于社会发展水平和文化语境的差异使我们无法模仿西方经验,而应致力与探索本土化的博物馆教育理念。本文以终身教育之功效和社会发展对终身教育之诉求为起点,在现代社会学场域理论的视角下,将博物馆机构作为具有普遍性与公平性的教育场所,分析博物馆机构的文化资本、社会资本和经济资本的相互影响,在理论和实践层面探讨与社会发展现状相契合的博物馆学习功效、目标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参与。为了限定研究对象,本研究关注的博物馆机构特指历史类博物馆,不包括科学馆、美术馆等其它类型之博物馆。  相似文献   

3.
21世纪,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追求随经济的高速发展异常强烈起来,博物馆这一文化机构的意义也渐渐被人们认识和理解。当今各项事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博物馆事业也不例外。 本文首先从博物馆人才使用现状出发,分析产生如此现状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对在人才培养中产生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设想。然后对21世纪博物馆人才应具备的素质加以论述,最后展望未来。博物馆除文物历史类以外还有像科技馆、自然馆等类。限于篇幅本文主要就文物历史类博物馆加以论述,对其余类型的博物馆多数情况下只是一笔代过。  相似文献   

4.
袁文祥 《新闻传播》2006,(8):56-56,68
现在许多的博物馆正在慢慢地失去观众,尤其是历史类博物馆,不管规模、名声大小,很多都是门庭冷落,观众稀少。这就给博物馆的陈列设计者提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怎样来吸引观众,怎样把观众引进博物馆来?只有处理好这问题,才能把观众重新吸引进博物馆,使博物馆充分发挥社会教化功能,充分显示出博物馆的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博物馆事业是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博物馆事业对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实现四个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因此,根据实际情况,对烟台博物馆事业的现状和前景做一些分析和研究,对烟台地区的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划做一番设想,对今后发展博物馆事业,将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上海发展行业博物馆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世纪上海的开埠 ,使上海在很短的时间里便跻身于国际近代城市之林。上海城市繁荣、经济发达的同时 ,博物馆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会文化机构也在上海出现 ,186 8年法国人创办了中国最早的博物馆———震旦博物院 ,从此开始了上海博物馆事业百余年的发展历程。经过几代人的努力 ,今天的上海已拥有各级各类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 5 4个 ,内容涉及历史、艺术、革命史、人物、自然科学等多个门类 ,初步形成一个全市的博物馆网络。然而在迅速发展之中仍然存在着不足之处 ,从 1999年全市的博物馆统计数字来看 ,艺术类、历史类和革命纪念类的博物馆、…  相似文献   

7.
卷首语     
《中国博物馆》2013,(4):1-1
本期专题聚焦"自然类博物馆",不仅有对自然及自然类博物馆实质与历史的反思(梁兆正,杜辉),还有对其藏品征集、科研、社教、社会服务(孟庆金等)及建设发展(张亚均,谢景岳)的现实把脉和发展趋势的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8.
(一)博物馆是文化的宝库,知识的殿堂。它是对文物标本进行收集、保藏、研究、陈列,传播文化科学信息,提高广大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阵地。近年来,我国博物馆事业有了很大发展,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博物馆事业的发展仍然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还远远不能适应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的需要。它们严重影响了博物馆正常功能和作用的发挥。这些问题的产生和存在,是有多方面原因的。一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精神文化生活的相对丰富,整个社会的文化架构出现了失衡与偏斜,在一定程度上…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知识经济的初露端倪,近年来我国私人与企业办博物馆的日益增多。最近由中国科协未来研究会与广东南方自然博物园联合在北京举行的首届(科教兴国与发展科普事业战略研讨会)讨论的重点之一就是探讨私人与企业如何办好包括自然博物馆在内的科普设施。我认为这将有利于推动全社会都来参与自然科学类博物馆的建立,应该予以肯定与支持。但由于我国目前还缺少一部博物馆法,也没有关于私人与企业办博物馆的法规,社会上对这一问题的历史背景与现实意义(例如在知识经济社会博物馆将成为国际上流行的终生教育…  相似文献   

10.
从新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历史看,我国的博物馆事业曾经经历了两次较大的发展高潮。一次是五十年代,除西藏自治区以外的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都相继设立了博物馆或博物馆筹备处,不少省辖市、地区和县,也设立了博物馆或革命纪念馆、革命史迹陈列馆。五十年代末,我国各种类型的博物馆曾发展到480所,是1949年的20倍。六十年代因三年自然灾害和“文化大革俞”十年动乱,我国博物馆的数量曾大量减少。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