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量子理论作为揭示和描述微观高速世界规律的科学体系,比起曾经统治人类思想数百年的"牛顿—笛卡儿体系",更为接近今天的社会发展状态,特别是接近作为教育和学习主体的人的意识、人的思维发展状态。以量子理论为研究基础的新教育学即"量子教育学",属于"育人型教育理论",它侧重于研究人(而不是知识)、研究人的个体(而不是群体)、研究人的质变(而不是量变)。它的核心价值,在于通过发现和创造有更大、更强能量的教育形式,实现受教育者人格的飞跃和教育的超常规发展。  相似文献   

2.
量子力学与“量子教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量子力学的一些思想对人们的哲学观念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量子力学的核心思想是“波粒二象性”、“互补原理”、“不确定性原理”(“测不准原理”)和“因果关系的几率描述”。量子力学与唯心主义认识论和不可知论毫无联系。但是,量子力学强调逻辑实证,通过科学抽象和理想化对微观物质粒子行为进行研究。因此,把量子力学的原理推广到研究人的发展过程是不足信的。“量子教育学”是逻辑实证主义和科学主义的产物。“量子教育学”错误地解释了量子力学的原理,认为“正是我们的主观性决定了我们所看见的世界”,“世界带有主观性的结论不是不可以接受的”。“量子教育学”因此认为人的认识完全由主观世界或精神世界决定,学生可以毫无原因、毫无规律、毫无量变的积累而“突然”成长和发展。显然,“量子教育学”的认识论基础盖源于洛克、贝克莱、休谟和康德的哲学,陷入了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泥潭。  相似文献   

3.
在数智化时代,“智能、互联、实时”的数智技术驱动新的社会经济变革,重塑了教育生态。数智技术在助力高校治理现代化的同时,其信息传播速便化、技术迭代加速化、知识主体多元化和认知场景拟态化等特性,也带来了学校治理“形态易变性、要素不确定性、关系复杂性、边界模糊性”等问题,对校长的敏捷觉察能力、超越创新能力、整合协同能力、边界管理能力提出了新挑战。校长亟须转变认知结构,跳出牛顿经典哲学世界观影响下机械还原、理性主义的传统原子型领导范式,践行一种新的领导范式,提升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基于量子哲学世界观的量子型领导关注人在关系建构中的主体地位,注重价值引领,观照个体价值体验和潜能开发,具有“敏捷性、创新性、包容性、灵活性”等多态特征,契合数智化时代校长领导范式转型需求。基于帕森斯个体单元行动要素框架,校长可从心灵觉醒、思维转变、组织赋能、场域实践等四个维度开展行动,即通过“拥抱变化,唤醒量子自我”“重塑认知,培养量子思维”“打破边界,构建量子组织”“链接成员,提升量子领导力”,成为量子型领导。  相似文献   

4.
以或然、动态为特征的量子理论从微观角度揭示了完全不同于宏观世界的运动本质与规律,并逐步衍生出一种带有世界观性质的崭新思维方式。将量子理论中所蕴含的思维逻辑融入探究式教学活动中,有助于理科教师避免因聚焦于活动的外在形式,而过于强调既定的探究模式、规范性的指令步骤以及标准化的数据结果,造成背离科学探究实质、歪曲科学精神,使探究式教学活动流于表象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两游戏参与者Alice和Bob在进行二人零和量子硬币博弈时,游戏者之一Bob可以通过对盒子里的硬币采取量子策略的操作,干扰博弈的公平性结果,进而控制整个游戏的胜负.以此理论为基础,在量子链的格点处排布上合适初态的量子硬币,通过相应量子硬币“摇动”操作,分几步让量子链一端的信息传递到另一端,从而利用量子博弈理论为任意态量子信息的传输提供了一套全新的分步式方案,并且由于量子博弈不受经典操作的影响,所以在本方案信息传输的过程中大为降低了经典行为的干扰.  相似文献   

6.
中国教育学的构建一定是基于中国本土的经验、源于中国教育理论和思维方式,是扎根中国土壤、具有中国泥土芬芳的教育学。中国教育学建构与中国教育传统相结合是时代的必然、反思的必然和文化自信的必然。中国教育学与中国教育传统的结合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在概念上发展中国教育传统中的“为学”“为仁”“为德”等核心话语;在思维方式上赓续中国教育传统中的“有机整合”“实用理性”“互通转化”等核心思维方式,从而建构中国教育学的独有概念和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7.
教育学的难点在于其中内在的矛盾,中国教育研究中又存在非同一般的特殊矛盾。其一,教育学双重功能的冲突,实际上是因为科学理论与实践教育理论的区别而产生的逻辑鸿沟。其二,教育学研究对象中的内在矛盾,即“教育”与“教养—教学”之间的逻辑鸿沟。其三,对具体的“教育”进行客观的研究较为困难。其四,教育科学理论与教育实践理论性质不同,解决的是不同的“教育问题”。其五,在各种教育价值学说中,往往各从某种价值取向出发,重新定义教育,以致如今每一个基本概念都有多种“定义”或“拟定义”。其六,科学的教育研究是从大量教育事实中抽象出逻辑范畴,进而形成概念系统,再以逻辑范畴为比较项重新解释不同时代、不同社会—文化中的教育现象。其七,中国教育学何时越出“西学东渐”时代依旧是“教育学的迷茫”。  相似文献   

8.
“教育学中国化“是教育学在中国特殊社会和时代背景下的独特发展之路,有其历史的正当性、合理性和有效性;但“教育学中国化“前提假设、研究路径、研究方式中存在的矛盾和割裂以及由“教育学中国化“研究传统所导致的研究者思维方式和研究方式的集体无意识,已经成为中国教育学发展的瓶颈.只有走“中国教育学“的原创发展之路,才能使中国的教育学真正实现与世界教育学的对话与接轨.  相似文献   

9.
作为方法的教育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蕴含三层旨趣,即作为课程的教育学、作为理论的教育学与作为方法的教育学。目前作为课程的教育学已基本成熟,作为理论的教育学也处在发展中,但作为方法的教育学才刚刚萌芽。教育学只有在“课程”与“理论”之外,在学科方法以及方法论的基础上发展出独特的学科视界与理解方式,才能称之为完备的学术性学科。文章认为,成熟的教育学不仅意味着一门课程、一种理论,而且代表着一种方法、一种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0.
基于文化自觉和语言自觉的“中国”教育学,其内涵在于:学科主体研究者的文化身份是由“中国文化”所建立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中国社会文化背景下的教育生活”;所用语言是汉语传统且规范标准的思想语汇;运用西方教育学的汉译名来为“教育学”命名,并且表达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问题;运用汉语表达教育学理论的过程,也是运用中国的思维方式来思考和解决教育学的问题。对于中国教育学而言,基于文化自觉和语言自觉进行知识生产和理论创新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从教育学史视角把脉当前我国教育学学科存在的问题和困境,能够发现教育学学科发展存在着对中国传统教育精神的忽视,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中国教育学在文化传承上的断裂。新文科是应对当前科技革命、社会需求的重要策略,是对传统文科的更新与升级。聚焦新文科背景下中国教育学学科的发展,需要在教育学发展历史中挖掘既有民族性又具有世界性的新的教育学发展路径,坚守中国传统教育精神,坚持教育学人才培养的工具取向与价值取向的统一,在坚持教育学学科独立性的基础上形成跨学科意识。  相似文献   

12.
教育哲学在现象学哲学的观照下,衍生出了现象学教育哲学。现象学教育哲学在教育、教育学、教育哲学层面对传统发起问难。现象学教育哲学给教育带来了新气象,同时也需要不断克服发展困境,真正引领教育走向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13.
本文简述了量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并以量子离物传态为例介绍了量子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14.
论高等教育学与教育学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及高等教育学与教育学的关系,一般认为高等教育学是教育学的分支学科。但事实上,长期以来,教育学只是普通教育学的简称,在这种意义上,高等教育学与(普通)教育学完全是并列的关系。要想摆脱这种逻辑上的困境,使得“高等教育学是教育学的分支学科”成为客观的事实,重建完备的教育学是必需的前提。  相似文献   

15.
现象学教育学作为一种从异域引入的教育理论资源对我国教育改革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因为它本质上是对传统教育学话语方式的瓦解.然而现象学教育学在进一步本土化过程中必然面临一种抉择:是完全颠覆还是向传统教育学回复,或是与传统教育学进行整合?我们认为其出路在于与传统教育学进行整合,这样它才能真正实现它的主旨:走向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16.
为使学生尽快掌握双杠三级规定动作的要领,把常规教法"示范-练习-纠错-动力定型-反馈"改变为"五注重"教学法,即注重练习动机、注重基础练习、注重单个动作、注重整套连接、注重理论学习.实践表明:"五注重"教学法优越于常规法.  相似文献   

17.
作为独立学科存在的教学论,其学理性和深刻性应基于形而上之"思"。以"存在"是物质运动的最基本形式这一哲学命题为基点,以缘何追问教学之"存在",教学是怎样的"存在",如何认识教学之"存在",怎样建构新形势下的教学论为线索,对当前教学论研究面临的问题、困难和发展方向作了较肤浅的论述,以为教学论者之理性思考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量子力学和信息科学结合产生了量子信息学。在量子信息学中人们利用的是量子态本身,其基本任务是量子态的存储、操纵、传输与读出。在实现信息处理的过程中,量子态叠加原理、量子纠缠和量子退相干等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应当充分考虑。  相似文献   

19.
教育学教材编写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学教材编写是一种科学研究,只有以科研的方法与精神去编写教材才能确保教材质量。教育观的变革是教材创新的根本,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与思维方式是教材编写的灵魂。高师教育学教材编写应强调学术性,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借鉴、吸收、整合西方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成果,重视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和特色,立足国情,在科学深入认识教育学的学科性质、任务及其体系的基础上,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