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闯  曹建 《中国编辑》2015,(3):106-108
2014年6月,吴赟博士的新著《出版经济学的核心:基于市场机制的出版物价格问题研究》由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此前,吴赟博士在他的上一部专著《文化与经济的博弈:出版经济学理论研究》的前言中曾说,该书的出版,只是他在出版经济理论研究领域迈出的一小步,今后他将继续对出版经济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为中国出版产业的发展和出版经济理论体系的建构与完善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时隔5年,他关于出版经济  相似文献   

2.
大数据的获取、处理和应用正逐渐成为出版界关注的热点。大数据将革新出版业对信息和知识的搜集、储存和传播方式,对整个出版产业体系的重构起到决定性影响。产业重构时代的出版业如何应对大数据?在实施大数据战略过程中应注意哪些关键问题?这些都需要出版业界进行前瞻性的深度思考。吴赟在《产业重构时代的出版与阅读》中,为我们解析大数据背景下出版业应深度思考的五个关键命题,指  相似文献   

3.
观点摘要     
庄智象:转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社的发展问题;丁一:中国数字出版业的5大问题;张洪波:版权贸易谈判原则;吴赟:不诚信行为对出版经济、出版市场规则的危害;傅强、金更达:未来数字出版的服务形式  相似文献   

4.
吴赟在《出版广角》发表文章说:目前,中央已经提出将出版机构划分为公益性出版机构和经营性出版机构,进行区别对待、分类指导,这无疑在我国出版发行体制改革进程中有着重要的里程碑意义,具有其科学性。但是,从出版业长远发展和国际出版业的现状与趋势来看,有必要对公益性出版机构和经营性出版机构进行更深层次的细分。而政府出版机构、出版企业和非营利组织出版机构在出版活动中也的确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相似文献   

5.
教育出版的现状、问题和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中国出版产业改革的深入,图书出版的专业分工逐渐打破,出版物分销市场更加活跃,外资开始进入中国出版业,出版发行集团建设也逐步取得新成就。伴随着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和教材出版垄断格局的打破,教育出版面临着一系列新问题。  相似文献   

6.
2007年3月27日。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发布了我国首个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2005-2006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报告首次对我国数字出版产业进行了全方位梳理与总结。内容涵盖了互联网出版、电子图书、游戏出版、手机出版、数码印刷、数字版权保护等诸多方面,范围包括中国大陆、台湾和香港地区。  相似文献   

7.
编者语:1978—2008,中国出版改革已经走过了整整30年的历史。在其而立之年,本刊与北京出版产业与文化研究基地合作,尝试通过三期中国出版改革30年志的专题文章,从体制改革历程、技术沿革、版权贸易等三大块面系统地总结中国出版30年的变革发展情况。诚然,中国出版业30年的沧桑变化,并非三期  相似文献   

8.
核心竞争力与出版管理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随着中国加入WTO和出版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出版产业的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行业内外对于今后中国出版产业的发展方向和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有着各种分析,其中如何增强中国出版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更是众人关注的焦点。对于加入WTO以后中国企业的竞争力问题,北京大学张维迎教授提出,国家的竞争力与企业的竞争力不是一回事,加入WTO之后,中国的国家竞争力还可以保持15年,而企业的竞争力即企业在全球化资产中赚钱的能力仅能维持3年到5年。这个判断是残酷的,更是令人警醒的。出版行业也许没有这么严重,但是这个…  相似文献   

9.
本专栏的开设,为北京出版产业与文化研究基地首倡,但决非为其独占。有兴趣者尽可来此公共领域发声练音。只要实事求是,尽可来此解放思想——解放中国出版改革30年的思想,解放中国出版学30年的思想。  相似文献   

10.
大量的相关研究表明,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影响甚至决定着产业的发展水平.因此,改革和创新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业已成为各产业领域提升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战略选择.通过对国内外科技出版产业发展实践的考察与分析,我们发现,僵化的管理体制与落后运行机制是困扰我国科技出版产业发展及其国际竞争力提升的根本原因.不改革落后的科技出版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是难以从根本上促进我国科技出版产业发展、释放科技出版产业竞争力的.创新科技出版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是促进我国科技出版产业发展及其国际竞争力提升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分析出版企业的特殊性基础上,提出了出版业的内容创新与产权多元,包含内容理念、内容产业、民营资本和境外资本。基于此,提出了出版企业内容创新角色转换的改革模式、出版企业多元经营角色转换的改革模式和科技出版角色转换的改革模式。  相似文献   

12.
对中国图书出版产业与IT产业之间的市场融合程度进行的量化分析表明,中国传统图书出版产业与IT产业之间虽处于融合初期,但已表现出加速融合的趋势。在当前的融合过程中,IT产业处于更加主动的地位,传统图书出版产业还需提高对未来数字出版产业的控制力。  相似文献   

13.
中国出版产业发展与改革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遭遇数字化浪潮、传播语境“碎片化”、话语权的阅众分享以及全民出版的自媒体模式……面对如此的压力,中国出版产业怎么办?  相似文献   

14.
《2007~2008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新鲜出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刊讯 由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数字出版研究室承担的《2007~2008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已于近日由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该《报告》对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状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与阐释,  相似文献   

15.
沈元勤 《中国出版》2012,(19):31-33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正在改变着包括科技出版在内的中国出版产业格局,数字出版已经成为与传统纸质出版并存的出版业态,并呈现出潜力巨大的发展趋势。如何选择数字化转型途径,确定未来数字出版发展的方向,是中国科技出  相似文献   

16.
出版价值观是出版文化的核心。社会主义出版价值观是兴业之魂,决定着当代中国出版事业和出版产业的发展方向与运作模式。就具体的出版企业、出版家来说,出版价值观作用重大。本文通过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历史与现实的结合,就当今出版价值观建设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香江波 《传媒》2007,(12):17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大型国际交流与合作盛会——第二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于11月7日晚拉开帷幕。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数字出版研究室、国家级多媒体数字出版实验室、数字出版研究中心带着研究室自行开发的Dpok跨媒体复合出版系统及他们近些年来的科研成果亮相此次文博会。  相似文献   

18.
当前,随着中国加入WTO和出版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出版产业的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行业内外对于今后中国出版产业的发展方向和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有着各种分析,其中如何增强中国出版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更是众人关注的焦点.对于加入WTO以后中国企业的竞争力问题,北京大学张维迎教授提出,国家的竞争力与企业的竞争力不是一回事,加入WTO之后,中国的国家竞争力还可以保持15年,而企业的竞争力即企业在全球化资产中赚钱的能力仅能维持3到5年.这个判断是残酷的,更是令人警醒的.出版行业也许没有这么严重,但是这个问题显然不可回避.那么出版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如何提升中国出版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并在今后出版的全球化竞争中占有应有的一席之地,确实应该提到战略管理的高度来讨论.  相似文献   

19.
本刊长沙讯(李峥力报道)2004年5月22日,中国会计学会出版分会在湖南长沙召开了第五次理事会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计财司副司长孙明、中国会计学会出版分会名誉会长吴江江、湖南出版集团总经理朱建纲和中国会计学会副秘书长许玉红等领导同志及与会代表(理事)共52人出席了本次大会。 会上,孙明从文化体制改革、出版产业经营政策、出版行业机构改革和学会工作四个方面作了重要讲话。他说:这次文化产业体制改革是建国以来最深刻的一次改革,它反映了国家新一代领导推进改革事业的坚定信心和高瞻远瞩。新闻出版业在这次新的改革大潮中将面临新的…  相似文献   

20.
文化强国建设中,出版融合成为新闻出版业改革和发展的方向。传统新闻出版业要通过出版传媒融合、与数字出版融合、与文化娱乐业融合,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国际话语权,提升网络传播领域的文化品位,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