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意义] 通过技术专利研究产业集群技术竞争力,全面分析和评价产业集群的技术核心点,为产业集群的研究提供新思路。[方法/过程] 在传统GEM模型基础上进行改进,以技术专利为核心,将产业环境作为单因素加入专利GEM模型中,形成专利GEM-S技术竞争力模型,对新能源电动汽车技术专利进行评价。[结果/结论] 专利GEM-S技术竞争力模型不仅专注于产业集群技术竞争力的发展,而且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研究产业集群技术竞争力,能全面地认识产业集群的技术竞争力。引入产业环境作为核心单因素,弥补了专利研究方法上的不足,为技术专利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基于Innography的农林类高校专利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意义] 专利竞争力体现高校的研发实力和创新水平。对农林类高校专利竞争力进行分析评价,以期为农林类高校提升专利竞争力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从现实专利竞争力和潜在专利竞争力两个层面,制定了三级评价指标体系,包含专利数量、专利价值、专利强度等24个指标,通过规范化和线性加权平均处理,对农林类高校专利竞争力进行评价分析。[结果/结论] 分析结果表明,农林类高校相互之间的专利竞争力差距较大,且普遍存在一些短板,如境外专利比例、专利实施率、专利存活率低下,并据此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 为满足决策者对企业专利质量评价过程中希望降低外部因素影响,凸显稀缺性指标导向作用的需求,对基于自适应层次分析法的企业专利质量评价方法进行深入研究。[方法/过程] 该方法根据企业专利情报数据的分布特征,对评价指标的权重进行动态调整,降低数据分布集中的指标权重,提升数据分布离散的指标权重。[结果/结论] 实现弱化外部因素影响,凸显稀缺性指标导向作用的目的,同时使定量评价更为科学合理。以北京市海淀区6家高新技术企业专利情报数据为例,检验评价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意义]技术机会识别是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及时发现和把握有价值的技术机会对技术创新突破意义重大。[方法 /过程]从主题挖掘与专利评估的视角提出一种技术机会识别方法,首先应用主题模型识别技术领域涵盖的技术主题并进行专利聚类;其次在技术主题层面展开细粒度分析,综合考虑技术机会应具备前沿性、价值性和时效性的重要特性,采用突变级数法和离群因子算法评估技术主题中的高价值专利和离群专利形成核心专利集,并计算每个技术主题的专利平均年龄;最后,将技术主题中的核心专利占比和专利平均年龄作为核心指标绘制技术机会识别地图,用于识别技术机会。[结果 /结论 ]以智慧农业领域为例,对所提方法进行实证,识别智慧农业领域的5个技术机会,为创新主体的技术研发提供决策支持。但识别结果的定量验证以及融合多源数据进行技术机会识别有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 对现有识别技术转移潜力的专利分析方法及制约技术转移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的同时,为今后有效识别具有转移潜力的专利技术提供理论支撑。[方法/过程] 针对专利分析方法在技术转移中的应用现状,重点从国内外识别技术转移潜力的分析方法的相关成果以及制约技术转移影响因素的分析方面进行综述。[结果/结论] 现有识别技术转移潜力的分析方法主要有专利引文分析法、社会网络分析法、统计分析法、二元语义分析法和TRIZ分析方法等。这些方法均处于探索阶段。而制约专利技术转移的最主要影响因素为专利价值或专利质量。未来识别技术转移潜力分析方法的研究将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系统分析专利转移的直接影响因素及其实际影响效果;研究企业与大学专利转移行为的差异性;建立有效识别技术转移潜力的综合评估模型。  相似文献   

6.
判断陕西省氢能企业在全国的技术竞争力位势、技术创新能力及研发薄弱领域,为陕西省企业参与和推进氢能产业发展提供对策建议。从专利视角出发,将基于企业的专利组合分析方法应用于区域分析,从专利数量和专利质量两个维度,采用熵权TOPSIS模型、聚类分析方法对全国31个省份(不含港澳台)氢能企业的技术实力进行对比,从而对陕西省氢能企业技术竞争力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省氢能企业技术竞争力在全国处于技术相对落后的地位。结合专利技术聚类结果,提出陕西省氢能企业存在问题及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7.
袁润  钱过 《图书情报工作》2015,59(2):123-130
[目的/意义]研究应用粗糙集理论分析专利信息的可行性及其方法,建立识别核心专利的粗糙集理论模型。[方法/过程]综述国内外研究核心专利识别的相关文献,确定包含8个指标的核心专利识别指标体系,再用粗糙集理论分析专利信息数据,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系数,按照计算的核心专利综合指数(CICP)大小将某特定技术领域的专利信息序列分为核心专利、关键专利、重要专利和一般专利。[结果/结论]以通信领域的976件专利数据为分析样本,运用本文核心专利识别模型识别出11件核心专利,其中包含获得中国专利奖的专利,核心专利识别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核心专利识别模型的可行性和科学性;本文核心专利识别模型具有一般性,可应用于分析研究专利价值及其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 构建技术转移特征指标体系,提前识别具有应用潜力的专利,为专利技术转移提供信息支撑,促进技术成果转移转化。[方法/过程] 基于专利转让行为的客观事实信息,界定转让和未转让数据集,分析比对两者特征差异,构建技术、法律、市场、主体4个维度的基于专利文献自身的技术转移特征指标体系,并进行指标统计学检验以及实证模型检验。[结果/结论] 基于专利文献自身的基础特征指标能够预判技术转移,各指标影响程度相对均衡且不存在主导性指标。实证SVM模型检验该指标体系的预测效度,初步实现能够应用于国家/地区层面、机构层面、专利个体层面的技术转移特征指标体系的构建与检验,该方法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国内外专利产业化潜力评价指标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意义] 目前国内外一些专利评价指标能否用于专利产业化潜力的评价尚具争议,本文对遴选的指标是否适用于国外、国内专利的产业化潜力评价进行验证,尤其针对中国专利的特点,分析与国外专利在产业化潜力评价指标上的异同点。[方法/过程] 从技术、权利、市场三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考察,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遴选专利产业化潜力评价的相关指标,并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等计量方法对这些指标进行效力验证。[结果/结论] 通过专利流氓购买专利和国内转移许可专利对指标体系进行验证,结果可知:国内外专利产业化潜力评价指标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实证研究确定了一部分可用于评价国外专利产业化潜力的指标,包括相对被引次数、非专利参考文献数量、IPC分类号个数、权利要求数量、专利族大小、专利年龄、授权后第8年是否维持;可用于评价国内专利产业化潜力的指标,包括专利类型、授权后第5年是否维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 专利价值评估是企业技术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对专利价值影响因素进行评价,为企业对其专利技术进行有效管理提供思路和策略。[方法/过程] 利用Innography专利信息检索分析平台,从专利价值度(PV)、专利家族(PF)、专利引用次数(NPC)、权利要求数(NC)、专利申请时长(PTO)、专利年龄(AP)等角度,对样本专利的相关专利信息进行挖掘。然后通过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专利价值的影响因素进行评价,结合评价结果,为企业的专利技术管理提出可供参考的策略。[结果/结论] 回归结果显示,专利家族、专利引用次数、权利要求和专利申请时长与专利价值呈正相关关系,而从中立的第三方或被许可方角度看,专利年龄与专利价值呈负相关关系。据此,从创新程度、专利文件撰写、专利布局、流程管理和运营等角度提出企业技术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 基于AToT模型的多维动态演化分析,不仅可以全面地了解技术主题的动态变化,把握不同时期不同企业的技术布局变化,还可以掌握产业链各环节的技术发展状态,为企业创新提供强有力的决策支持。[方法/过程] 首先提取专利文献摘要中的名词或者名词短语,然后利用AToT模型揭示专利文献中隐含的主题演化及专利权人的技术关注点,最后结合产业链信息把握产业各个环节的发展状况。[结果/结论] 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能够高效地分析专利的内容,揭示企业技术主题的动态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针对当前科技信息服务生态系统研究的不足,借鉴自然生态系统健康理论,从信息生态视角,构建科技信息服务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体系,引导科技信息服务生态系统稳定、健康发展。[方法/过程]基于文献调研和专家访谈,结合科技信息服务生态系统的健康特征,构建科技信息服务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体系。采用网络层次分析法(Analytic Network Process,ANP)对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权重进行估计。通过访谈、问卷调查收集数据,采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结论]结果表明活力是最关键的准则维度。运用ANP与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科技信息服务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体系和权重估计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可以为完善科技信息服务功能、优化科技信息服务生态系统结构提供指导与借鉴,促进科技信息服务生态系统稳定、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专利转移对象识别对高校有的放矢推送专利、提升专利转移效率、实现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对高校专利信息和企业多源信息进行语义抽取,构建能够体现企业产品/技术纵向延伸需求的领域技术树,最后建立高校与企业间的技术-需求匹配模型,依其匹配程度进行高校专利转移客户识别。[结果/结论]以我国气凝胶领域的高校专利为例对识别方法进行实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准确识别出具有产品/技术纵向延伸需求的高校专利转移对象,应对供求信息不对称问题,是促进高校专利转移、实现科技创新与市场需求精准对接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 基于信息生态视角,在微观层面上阐释技术创新活动,并分析企业信息生态与技术创新的内在联系。[方法/过程] 运用系统论的方法分析企业信息生态的构成要素及内在机制,进而剖析企业信息生态构成要素、平衡状态、整体运行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结论] 技术创新是一系列信息的收集、加工、传递和转化的过程,企业信息生态为这一过程提供了主体、客体及环境支撑,企业信息生态的平衡状态影响着技术创新的绩效,信息人的活动影响着技术创新底层基因的遗传和变异,决定了技术创新的进化模式。企业信息生态与技术创新相互作用,二者之间存在着协同演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 分析新媒体环境下企业知识共享模式,以期推动企业利用新媒体进行知识共享,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企业选择最佳知识共享模式提供借鉴。[方法/过程] 以信息生态和信息生态位理论为基础,以制造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服务型企业的典型代表为研究对象,使用案例分析和比较研究的方法,分析新媒体环境下3种典型的企业知识共享模式,并从信息生态特征上对比分析其相同点和不同点。[结果/结论] 新媒体环境下企业知识共享的典型模式能帮助员工、团队和企业实现更好的知识共享效果:在员工个体层面,提升企业员工自我学习和知识管理的能力;在团队协同层面,促进团队之间隐性知识的转移;在企业发展层面,为企业知识创新水平的提升搭建交流和互动的平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在专利合作网络小世界特性的调节下,分析企业自我中心网络特征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为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提供依据。[方法/过程]利用企业之间共同专利权人关系构建专利合作网络,以企业申请并授权的专利数量作为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度量,以企业自我中心网络规模、自我中心网络密度和企业合作对象作为自变量,以专利合作网络小世界特性作为调节变量,构建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理论模型,以语音识别技术领域企业作为研究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通过实证分析揭示企业自我中心网络特征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理清专利合作网络小世界特性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机制,结果表明小世界网络通过其高聚类系数增强企业自我中心网络密度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针对分析结果,提出提升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肖会敏  任亚丹 《情报工程》2017,3(6):054-061
随着物流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为提高物流企业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认清本企业的优势和不足并确定发展目标,必须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做评价研究。本文结合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时代特征,分析了影响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并基于层次分析法(AHP)确定了各项指标的权重,然后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企业核心竞争力作出评价。最后本文以河南省某物流企业为例做评价研究,并对其今后的发展作出战略性指导。  相似文献   

18.
杨艳萍  董瑜  韩涛 《图书情报工作》2016,60(19):143-148
[目的/意义]基于专利共被引聚类和专利组合分析构建关键技术识别分析框架,可为产业、企业决策和规划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过程]首先通过专利共被引聚类获得若干个聚类簇;再通过领域专家对聚类簇进行判读和命名;最后从专利活动和专利质量两个维度对聚类簇进行专利组合分析,其中专利申请数量和被引频次均较高的专利簇即为关键技术。[结果/结论]与已有方法比较研究表明,本方法不仅可以有效识别产业关键技术,还能在中观的产业层面揭示出切合实际需求的技术方向,也可为企业根据自身需求制定不同的技术发展战略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竞争力影响因素"作为竞争情报研究中的核心情报问题,成为众多学者的关注点。针对现有上市公司竞争力研究中分析对象多以年报中财务信息为主,忽略非财务信息的现象,尝试对年报披露的全部内容进行探索性分析,以期为竞争情报研究和实践提供理论指导。[方法/过程]以上市公司为例,运用扎根理论对36个样本的上市公司年报进行深度分析,通过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等过程提炼出与上市公司竞争力有关的概念和范畴。[结果/结论]建立以生产活动、外部环境、技术创新、要素管理、公司治理和核心竞争力认知为核心的上市公司竞争力影响因素PETEGP模型,各个因素与竞争力存在着时间效应,外部环境、技术创新、要素管理、公司治理和核心竞争力认知通过与生产活动的相互作用,共同影响上市公司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